首页 » 白话金刚经讲解 » 白话金刚经讲解全文在线阅读

《白话金刚经讲解》《金刚经》讲解(五)

关灯直达底部

七、金刚经的作用

释迦牟尼讲完弟子的事情,讲完了自己的事情,便开始以金刚经为话题来进一步阐述佛法的要旨。下面开始讲述金刚经的作用,也就是说,谁阅读、理解了这一部金刚经,并向他人传播,那么这个人将得到很大的福德果报。究竟有多大的福报呢?释迦牟尼打了一个比喻,用古印度最大的恒河之中的沙化为七宝,也没有这个人的福报多。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释迦牟尼问:]“须菩堤,正如恒河中所有沙数目,如果有与这些沙数相同数目的恒河,你说,这么多河流中的沙的数目加起来,算得上多吗?”

须菩堤答:“非常多,世尊。仅这些河流的数目就已经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流中的沙呢!”

[佛又问:]“须菩堤,我今天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人,用刚才河流中的沙子数目的七宝来进行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果报多吗?”

须菩堤答:“非常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堤说:“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人,从这部《金刚经》中,[接受并懂得了我所说的佛法]以至记住那四句金刚诗,并且为他人讲说佛法,那么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果报,将胜于前一个人。”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又接着说:]“再说,须菩堤,即使是顺便、稍带着讲说一下《金刚经》,以及那首金刚诗,你应当知道,就在那个讲经之处,所有处在天道、人道、修罗道中的人,都应当供养这个人,就象供养佛塔与寺庙一样,又何况能全部接受、掌握与念诵《金刚经》的人呢。须菩堤,你应当明白,这样的人已经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在这种情况下,《金刚经》所在的地方,佛与佛的诸位大弟子,也就都在这里了。”

上面几段讲述了《金刚经》是一本至高无上的佛法经书,只要受持读诵这本经文,理解了其中的佛法就成佛了。成了佛自然就会象如来佛一样地向他人传播佛法。这时,须菩堤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即多少年之后,人们看到这个手抄本,是否还相信这本重要经典?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密。”

当时,须菩堤对佛说:“世尊,应当给这部经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并掌握这本佛经呢?”

佛告诉须菩堤:“这部经的名称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凭就以这个名字,你们就应该接受并掌握它。”

[须菩堤问:]“为什么呢?”

[佛回答说:]“因为我说的到彼岸的智慧,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到彼岸的智慧,所以才叫它到彼岸的智慧。”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问:]“须菩堤,你说,如来佛有他所讲说的佛法吗?”

须菩堤对佛说:“世尊,如来佛没有他所说真实存在的佛法。”

[佛问:]“须菩堤,整个宇宙中所有的微小尘埃,其数量可以算得上多吗?”

[须菩堤答:]“非常多,世尊。”

[佛说:]“须菩堤,所有的微尘,在如来佛看来,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微尘,所以才叫它微尘。如来佛所说的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所以才叫它世界。”

到这儿为止,前面一直在讲述《金刚经》的重要性,以及传播《金刚经》所得到的福德果报,这使人很容易相信了这一道理,而忽略或忘记了以前所讲的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不拘泥留恋于一切相状。于是释迦牟尼又一次用世界上的微尘、甚至连同整个世界都是虚妄之相,不可执着留恋。连同如来的相状也不能拘泥执着。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问:]“须菩堤,你说,可以用三十二种相状去认识如来佛吗?”

[须菩堤答:]“不能,世尊,不能用三十二种相状来认识如来佛。”

[佛问:]“为什么呢?”

[须菩堤答:]“因为如来佛所说的三十二种相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相状,所以才叫他为三十二种相状。”

[佛说:]“须菩堤,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子,用与恒河沙数量相等的身体性命去布施,[他得到的福德果报一定非常多。]如果又有人从这部《金刚经》中[接受并掌握了其中的思想,]以至那首金刚诗,并且为他人讲说佛法,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果报将更胜于前者。”

“三十二相”:寺庙里所供奉的佛像,随便找一个画师将如来像画得好看,这是万万不行的。如来佛像必须符合三十二庄严特征,统称为“三十二相”,这三十二相是释迦牟尼经过经过无数的劫难慢慢修行而来。

01. 顶上肉髻相02. 眉间白毫相03. 睫如牛王相04. 目色绀青相05. 两颊隆满相06. 常得上味相07. 舌广而长相08. 声如梵王相09. 四十牙齿相10. 牙齿紧密相11. 牙齿齐白相12. 上身如狮相13. 身形端直相14. 身广长等相15. 身色金黄相16. 身放光明相17. 一孔一毛相18. 身毛上靡相19. 两肩圆满相20. 两腋充满相21. 七处隆满相22. 皮肤润泽相23. 手指细长相24. 手足柔软相25. 指间缦网相26. 垂手过膝相27. 象马陰藏相28. 腨如鹿王相29. 足趺高满相30. 足跟广平相31. 足下平满相32. 足下轮形相

老实说,这些语言全是以前类似的内容、类似的形式。许多初学者会觉得释迦牟尼的耐心真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重复着相同的话。甚至有人会想,是不是下面没有人鼓掌,佛祖才一遍遍地重复。

小雅认为,当地听众文化程度很低,几乎相当于文盲状态,再加上当时几乎没有文字,传教形式主要是口传。但当时当地的人们心地纯朴,对释迦牟尼所讲的话崇信无比。反复讲述类似的内容,正适合他们这种没有文字、缺少知识的民众口头传颂。

释迦牟尼不管如何重复相同的形式,就其内容来说,无非就是两个内容,一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不可执着;二是理解金刚经则能成佛、传播金刚经则福报无穷。修辞形式也无非两种,其一是某物即非某物,是名某物,从而说明某物为空;基二是比较,类似于山高天高不如毛主席的恩情高,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