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从IT到DT » 互联网+:从IT到DT全文在线阅读

《互联网+:从IT到DT》第3节 可预见的行业变革

关灯直达底部

从1978年国家唯一的公益主管单位民政部成立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已历经了37个春秋。中国公益事业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海外先进经验的融合下,先后经历了公益理念启蒙、公益行动探索、普及和社会共识等阶段,发展可谓迅速。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则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借助网络发酵,瞬间席卷全国,为当事机构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整个公益慈善行业蒙上了阴影。随后几年,中国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度降到冰点,信任危机的话题被反复提及。时隔多年,事件的对错来由早已被淡忘,真正留给公益组织的启迪是如何用更加开放、透明、分享的态度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公益”的本质是人人参与,这种参与的力量将会为公益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也对公益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

1.去中心化

首先是捐赠来源的去中心化。在公益行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公众往往是捐赠的主要来源,占到了社会捐赠总额的80%左右。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公众的小额捐赠比例大约只有20%,更多的捐赠来自于政府、基金会以及大型企业。这样的结构并不利于公益组织的长期发展,可以想象当一家组织的捐赠来自于单一的个体,那它的意志就面临被裹挟的风险,这对于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组织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单一的捐赠来源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当这个“中心”捐赠人退出时,组织将立刻面临生存的风险。而大量的社会公众参与则能改变这种局面,当来自于公众的小额捐赠达到一定比例,组织的意志便不再受到单一中心的裹挟,而来自海量公众的小额捐赠则抵消了单一捐赠人撤出的风险,为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案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

壹基金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是最早设立公众筹款部门的基金会,其团队为来自于社会的小额捐赠者提供服务,开展电话回访、信息反馈、捐赠票据提供、数据分析等工作。他们与主流的互联网平台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壹基金披露的材料,其2014年来自于公众的小额捐赠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72%,其中53%来自于互联网,捐赠人数达到447万。

其次是公益主体的去中心化。以往,公益项目的执行需要依托于专业的组织和团队,社会公众一般只是作为资金和资源的提供方。但在“互联网+公益”时代,我们可以预见普通的社会公众、企业都能借助便利的网络条件,成为公益项目的发起人、执行方,从而稀释公益组织原本绝对“中心”的位置。这对于公益组织而言,无疑是新的挑战,如何在新时代中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定位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案例:聚土地

2014年3月,聚划算网站平台上一则广告“老乡喊你来分地”一时红遍大江南北。短短3日,全国共有3500名用户认购了总面积为456亩的土地。聚土地项目源自一个从事电商服务的年轻人希望改变家乡大量土地闲置困境的想法,通过其所在公司和聚划算平台的联合运作,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农户、终端消费者、电商平台乃至地方产业的共赢。消费者通过“购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指定种植的果蔬产品,成交后便可定期收到其种植的成果,并可随时对“自家的土地”进行探访,探访时还可享受当地免费的住宿及景区门票。作为出让使用权的农民,在获得一次性的租金收入后,还会被返聘开展种植、打包等工作,获取劳务收入。在摆脱了种植和销售风险之后,原本荒废的土地焕发了活力。

我们看到,在“聚土地”这个具有丰富公益价值、商业化操作的项目中,传统公益组织的职能被商业机构所替代,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爆发出极强的创新潜力,而随着公众公益意识的不断觉醒,这样的创新将会愈演愈烈。

2.公益生态的丰富

中国的公益组织以往致力于项目本身的运作,并将受益方视为唯一的客户。这种公益组织和受益方两点一线的运作方式,导致了行业整体监督的缺乏。事实上“自律”也的确是中国公益组织一直强调的,但这种“自律”的脆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民政部门的政策性监管外,公益组织的自我管理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角色过于单一,公益行业的生态多样性相对匮乏,专业为公益组织提供服务的机构少之又少,当需要IT、技术开发、电商运营、活动策划、平面设计、物流等各种服务时,组织往往会面临困境。

而随着“互联网+公益”带来的广泛公众参与,这些状况都将得到改善。大量捐赠人、志愿者等角色的加入在为公益组织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将为其带来监督的力量,而脱离两点一线运作的公益组织,将不会再仅仅依靠“自律”进行管理,这无疑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与此同时,随着大量公众的进入,公益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多样化。公益组织在不同公益需求的引导下,需要提供各种参与方法和解决方案,以此催生出更多的生态角色。这将为公益行业的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

案例:公益网店运营服务

在淘宝平台上,公益组织可以免费开设店铺并获得特定的认证,通过店铺的运营可以向公众展示公益项目和理念、筹集资金及开展互动。但是对于缺乏电商经验的公益组织来说,店铺的设计、运营是一大难题。作为在电商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服务商,悦维互动前后为多家公益基金会提供了公益网店的策划设计及运营支持,包括壹基金、芒果V基金、免费午餐等。

小结:公益的本质是参与,是公众本身对于公共问题的介入及解决。而互联网为这种参与的广泛普及提供了便利,并为无数微小的力量提供了汇聚地,使得社会问题社会解决成为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公益意识的觉醒,将会有更多的普通公众参与到公益需求挖掘及解决中,他们或许自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解决方案提供者、参与者乃至受益者。我们期待着这种良性的、不断自我进化的自愈性社会机制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