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全文在线阅读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图形用户界面

关灯直达底部

新型IBM个人电脑刚刚上市,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团队就购买了一台。他们想摸摸竞争对手的情况。结果大家一致认为“糟透了”(乔布斯原话)。这种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乔布斯骨子里的傲慢,但也不无道理。看到这款平庸的电脑(采用的是c:>这种很不友好的提示符和箱型设计),有这种反应也很自然。但乔布斯没有意识到,公司技术经理们渴望的并不是在办公室里寻找刺激,他们认为IBM这种中规中矩的品牌要比苹果这类大胆创新的品牌更安全稳定。IBM个人电脑发布当日,比尔·盖茨正好在苹果总部开会。他说:“他们似乎不以为然,他们用了一年时间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107

乔布斯内心的斗志会被竞争对手唤醒,尤其是当他认为对手的产品糟糕透顶时。他把自己视为一名已经开悟的禅宗武士,要与丑恶势力决斗。他让苹果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则他参与撰写的广告。标题是:“真心地欢迎你,IBM。”

乔布斯轻视IBM的一大原因是,他已经看清了未来的方向,并已开始着手创造未来了。乔布斯到施乐PARC参观时,施乐方面向他展示了艾伦·凯、道格·恩格尔巴特及其同事开创的许多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GUI),该界面被比喻为桌面,包含视窗、图标和一个可作为指针的鼠标。施乐PARC团队的创造力与乔布斯的设计和营销天赋结合起来,将使GUI成为电脑发展史上的下一步重大跨越,把布什、利克莱德和恩格尔巴特设想的人机交互系统变成现实。

乔布斯及其团队对施乐PARC进行的两次主要访问时间都是在1979年12月。当时在设计一款用户友好型电脑(最终成为麦金塔电脑)的苹果工程师耶夫·拉斯金(Jef Raskin)已经发现施乐在做什么了,他想劝说乔布斯去考察一下。乔布斯一开始没有答应,因为他受不了拉斯金这个人——他形容拉斯金的技术术语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笨蛋”——但他最终还是到施乐去取经了。乔布斯与施乐商定了一项协议,他同意施乐向苹果投资100万美元,但施乐要允许苹果的人去学习技术。

当然,乔布斯并不是第一个去施乐PARC一探究竟的外人。施乐的研究人员已经为来访者举办了数百次演示,并已投放了逾1 000台施乐阿尔托(由兰普森、撒克和凯共同开发的昂贵电脑,运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和PARC的其他创新成果)。但乔布斯是第一个有心在简单、便宜的个人电脑上应用PARC界面的人。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最伟大的创新有时并非来自那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人,而是出自能有效应用创新的人之手。

乔布斯第一次参观施乐PARC时,以阿黛尔·戈德堡(当时与艾伦·凯共事)为首的工程师们是持保留态度的。他们没让乔布斯看太多东西。但乔布斯发了一通脾气——他不断怒吼:“别废话了!”——最后,在施乐高管的吩咐下,施乐方面给他看了更完整的演示。乔布斯绕着房间快步走动,而他手下的工程师们则在研究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他叫道:“你们是坐在金矿上,我简直不敢相信施乐竟然没有利用这么大的优势。”

施乐主要展示了三大创新成果。第一是以太网,这是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为建立局域网而开发的技术。与盖茨及其他个人电脑先驱一样,乔布斯对网络技术也不太感兴趣(其实他应该更关注一些)。他关注的是计算机赋权于个人的能力,而不是促进协作的能力。第二项创新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也没有抓住乔布斯的心,因为他不是搞编程的。

吸引他注意的是第三项创新,即图形用户界面,该界面以桌面为隐喻,就像社区运动场一样直观而友好。它用可爱的图标来代表文档、文件夹和其他各种东西,包括一个回收站,另外还有由鼠标控制的光标,可以轻松点击这些图标。乔布斯不仅对这个界面爱不释手,而且还知道如何完善它,使其更简洁、更精致。

图形用户界面是通过位图显示来实现的,这是施乐PARC开创的另一大创新成果。到当时为止,包括苹果II在内的多数电脑都只能在屏幕上生成数字或字母,通常是黑色背景配上难看的绿字。而位图显示技术可以让计算机控制屏幕上的每个像素——这些像素可以关闭或打开,并呈现出任何颜色。这就使各种美观的图像、字体、设计和图形成为可能。拥有卓越设计天分,熟悉字体并热爱书法的乔布斯被位图显示的魅力折服了。乔布斯回忆说:“我感觉蒙在眼睛上的面纱被揭开了。我清楚地看到了计算机的未来。”

乔布斯驾车返回位于丘珀蒂诺的苹果办公室后(车速快到连盖茨都要大跌眼镜),对同事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说,必须在苹果未来的产品线中采用(并改进)施乐的图形界面,苹果即将推出的Lisa和麦金塔电脑(Mac)都要用这种界面。他吼道:“就是它了!这件事我们非做不可!”有了图形界面,电脑就可以走近普通人了。108

后来,当有人质疑乔布斯盗用施乐的创意时,他援引了一句毕加索的名言:“巧匠摩形,大师窃意。”(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他还说:“我们从来都不羞于窃取伟大的创意。”他还得意地取笑施乐糟蹋了这项创意。他这样评价施乐的管理层:“他们都是复印机脑袋,根本搞不清计算机能做什么。他们本可以稳夺计算机行业最伟大的胜利,但却搞砸了。施乐本来是能统治整个计算机行业的。”109

但说句公道话,上述任何一种说法对乔布斯和苹果都是有失公允的。被世人遗忘的艾奥瓦州发明家约翰·阿塔纳索夫的遭遇告诉我们,构思只是第一步,真正关键的是执行。乔布斯及其团队把施乐的创意拿过来,予以改进、实施和推广。施乐曾经有机会这样做,事实上也尝试过,他们推出了一款名为施乐之星(Xerox Star)的电脑。但这款电脑笨重、粗糙而昂贵,结果销售惨淡。而苹果的团队则对鼠标进行了简化,只保留了一个按键,使其具有在屏幕上移动文档和其他项目的功能;用户只要拖动文档,将其“丢进”文件夹就能改变文件扩展名;苹果还创建了下拉菜单,并能让文档的图标相互叠加和重叠。

苹果于1983年1月推出Lisa电脑,一年之后又推出了更加成功的麦金塔电脑。乔布斯知道,作为一款非常友好且适合在家中使用的电脑,麦金塔的上市将推动个人电脑革命的进程。在戏剧性十足的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穿过黑暗的舞台,从布袋中取出一台新电脑。这时,《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的主题曲开始奏响,电脑屏幕上水平滚动出“麦金塔”(MACINTOSH)几个大字,接着,下面出现“棒极了!”这几个字,精美的字体就像用手一笔一画写成的一样。观众席先是鸦雀无声,然后是一阵喘息声。多数人从没见过,甚至从没想象过如此惊人的场景。随后,屏幕上像走马灯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字体、文档、图表、绘画、国际象棋游戏、电子表格,还有一幅乔布斯的渲染图,他头边有一个“思维泡泡”,里面是一台麦金塔电脑。雷鸣般的掌声一直持续了5分钟之久。110

苹果还播放了一则令人难忘的广告《1984》来配合麦金塔的发布,广告中年轻的女主角赶超专权的警察,将一把锤子投向屏幕,一举摧毁了“老大哥”。这是乔布斯对IBM的反抗。现在苹果拥有了一项优势:它完善并运用了图形用户界面,使人机交互系统又迈出一大步,而IBM及其操作系统供应商微软则还在使用c:>这种生硬的指令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