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 »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全文在线阅读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高频: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关灯直达底部

想要设计出一款现象级产品,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刚需、痛点和高频这三个关键词上。我们已经深入讨论了刚需和痛点,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产品经理的第三个关键词——高频。

高频意指产品的使用场景一定要在用户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仅靠刚需和痛点不足以支撑某个产品的开发,场景能为需求理论提供有效补充。场景是指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而使用产品的具体实例。产品可以非常不起眼,但是它一定要对用户有价值且应用频率较高。如果使用频度特别低,用户就很难形成印象和体验,从这个角度说,高频绝对是衡量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2016年,创业黑马为我开设了一个创业实验室——极致产品实验室,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各行各业的创业弄潮儿。西默科技的创始人黄基明是实验室的一期学员,西默科技主要的研发领域是智能家居,企业经营得不错,半年的营业额接近5000万元,可见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黄基明曾将西墨科技的智能锁产品带到课堂上,让我批评指正。批评肯定谈不上,但我能从产品的角度为他说道说道。

提到智能锁,我直观地想到了两个可能的产品思路——上门开锁和防盗传感器。让我们先以上门开锁为例,分析产品经理的这三个关键词。首先,上门开锁是否属于刚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有安全需求,回家是符合人性的真实需求。其次,进不了家门意味着不能吃饭、洗澡、追剧、休息等,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痛中之痛。刚需和痛点都有了,最后来看看高频。上门开锁这种事发生的频率太低了,低到可能一个用户一年都用不了一次。即使你能够提供远超同类竞争对手的用户体验,一年之后还能记得这种体验的用户恐怕也寥寥无几。没有高频互动自然谈不上粉丝粘连,无法有效凝聚用户,获得用户的成本便居高不下。显然,这是一种没有产品价值的商业模式,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再比如防盗传感器,目前在国人家中的应用频度同样不高。很多人都为家里的窗户装了防护栏,这说明防盗对于大家而言是一种刚需。和防护栏不同的是,如果你在家里安装了一个防盗传感器,由于此类产品的打扰程度很高,便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现代都市人大多生活在住宅小区里,成日里人来人往,传感器每天都会接收到很多干扰信息,甚至有可能每天半夜都会鸣笛报警。我相信,如果某位用户一晚上被防盗传感器吵醒三次,就会将其永久性关掉。要知道,家里进贼毕竟属于未知事件,虽然在中国每天都有类似的报道,但将这个数字除以13亿人口基数,你会发现平均每个家庭发生盗窃事件的比例特别低,属于小概率事件。而防盗传感器每天都会多次打扰用户,这是一个已知的大概率事件。为了一个未知的小概率盗窃事件,去承受已知的大概率打扰事件,相信大多数用户都不会愿意。

所有的产品战略都要归结为从用户角度出发,寻找到用户的痛点和刚需,并拥有高频的使用场景。你需要时常问自己:“用户有购买动机吗?我能否在用户口渴难耐时,递给他半瓶救命水。”喝水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属于典型的刚需,而在“用户口渴难耐”这个场景下,“立刻喝水”就成了用户的痛点。剩下的事情便是寻找高频化的场景,比如在沙漠里卖水等,不一而足。

我在和极致产品实验室的学员们进行交流时,发现很多学员的产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西默科技的另一款产品——水静传感器。很多人家里都曾有过鱼缸里的水漫出来的经历,安装了水静传感器之后,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这种智能硬件肯定是有需求的,却不符合高频的条件,一个家庭里发生一起鱼缸漫水事件后,肯定会提高警惕,严防此类事情再度发生,很少有人家里的鱼缸一而再再而三地漫水。若真如此,重新换一个鱼缸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西默科技还推出过一款煤气传感器。平心而论,这个产品相当实用,在营销层面也相当有卖点,毕竟全中国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很多起煤气中毒事故。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经常性地煤气中毒,很少有人会认为煤气传感器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为它的使用频率太低了,称不上刚需。

无论是水静传感器还是煤气传感器,在我看来虽有其闪光之处,但都算不上好的产品,原因在于这两个产品都不存在高频的使用场景。将希望寄托于用户为一个使用频率不高的产品付出较高的代价,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显然不符合人们正常的消费观。违背人性的需求,自然就是伪需求。黄基明对我的观点较为认可,回去后对西默科技的产品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一些新品的思路颇得我心,360也因此在2017年9月和西默科技达成了深度的合作意向。

在极致产品实验室中,有另一个来自智能家居行业的学员,他设计了一款产品,并为我描绘了以下两个使用场景。

场景一:安防场景。当用户家中的锁被暴力开启、燃气发生泄漏以及漏水的时候,该产品都会关闭闸门并且向用户发出警报。

场景二:度假模式。当用户打算去远方度假,即将长时间离家时,也可以通过这款产品一键关掉家中的水电气阀门,确保家居安全。

实事求是地讲,我并不太看好这名学员的产品,因为她所描绘的两个使用场景都是非常低频的小概率事件。打个比方,当我们出差、旅游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在出发前对家里的煤气、水电进行检查,而非通过智能产品一键关闭。所以,我认为该产品的需求非常少见,其应用频率并不高。智能家居市场之所以屡遭爆炒却没有真正起飞,我觉得原因在于还没有人在该领域挖掘出真实的用户痛点,以及用户真正会遇到的高频问题。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微信,这无疑是个非常伟大的产品,张小龙也是我十分敬佩的产品经理人,他的很多观点我都深表赞同。鲜为人知的是,在微信的研发初期,张小龙曾多次尝试寻找突破点,结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最后的突破方向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摇一摇”。正是通过“摇一摇”,微信快速获得了第一批忠实用户,并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如果我们从产品角度对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加以剖析,会发现它同时具备刚需和高频两个关键要素。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交友范围相当受限,而交友,尤其是异性交友,是不折不扣的刚需。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让我们来看看“摇一摇”的使用场景。摇一次可能无法让你找到合适的聊天对象,多摇几次总会有所收获。用户便是在多次“摇一摇”后找到了其中的乐趣,并深深爱上微信这款产品。

当下的很多产品经理,言必称互联网思维,殊不知他们仅学到了皮毛。为了制造所谓的体验和惊喜,他们会请美女开着豪车专门为用户送去一只鸡,却忘记思考用户是否每天都有吃鸡的需求。显然,这不是一个高频率的事件。要知道,再好的体验,也永远没有产品本身重要。

在这里,我希望告诫看到本书的产品经理们:没有一款产品能够讨好所有人,切勿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试图做一个上到80岁老人下到3岁孩子无人不用的伟大产品。比如,iPhone针对的用户群体就是有一定收入能力的人。同样,现在360的产品覆盖面看似很广,微信也人人在用,但在二者刚起步时针对的一定是用户的某个高频痛点,然后在这个点上进行突破。只有拥有了较大的用户基数,你才能不断增加功能、扩大定位,走到更多的用户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