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 »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全文在线阅读

《极致产品:国民简明爆品实践指南》取舍源自用户

关灯直达底部

很多产品经理在发布产品前,常常有很多担心:用户对这个功能不满意怎么办,用户会不会认为这个产品太贵……事实上,这些担心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其实,得到答案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将产品发布出去,让用户告诉你他们到底需要何种产品和功能。这一点,在我们研发的360儿童机器人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起初,360的产品经理们并没有打算研发儿童机器人,只是推出了一款智能摄像头“小水滴”。通过它,我们能够满足用户一个非常实际的需求: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或者放到公司,用于监督员工是否存在迟到早退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当时做这款智能摄像头时,最主要的考虑是希望其能够承担起家庭防盗的重任,帮助用户抓住小偷。然而,在收集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之后,我们发现用户在通过智能摄像头看到家人时,往往希望直接与其进行交流,这是用户比较看重的需求点。

既然挖掘到了用户的真实需求,360的产品经理们专门研发了语音识别和语音交互这些偏智能方向的功能,在智能摄像头单纯的画面监督功能上做了升级,增加了对讲功能。升级版智能摄像头推出后,用户对新功能好评如潮。当然,我们并没有满足于此,对讲毕竟存在一定的延时,而用户更加渴望和家人的实时交流。于是,我们的产品经理又在对讲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将之改为实时通话,让用户能够拥有更好的通话体验。

为了做智能而做智能是互联网智能产品的大忌,智能摄像头的根本目的还是更有效地抓捕小偷。智能摄像头在发现有人靠近后,需要智能地识别此人,确定是家人还是小偷,然后推送报警,这又是一个新的升级方向。

在为智能摄像头进一步升级的过程中,有一则“6岁女童报警”的新闻让我们的产品经理们产生了新的创意。当地警察局在接到报警后,通过电话不断安抚女童情绪,并在第一时间派人赶到女童家里陪伴孩子。据女童的父母介绍,当天他们要出门,孩子说要自己待在家里看电视,所以他们就交代扫地阿姨过来帮忙照看一下,没想到孩子因为害怕拨打了110。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陪伴,这是毫无疑问的刚需;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随时陪在孩子身边,这是每个父母心中的痛点;这种陪伴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拥有高频的使用场景。360的产品经理们通过这则新闻,挖掘出了极致产品的三个关键因素,那么是否需要我们研发一款全新的儿童智能陪护机呢?答案是否定的,仅需在原有的智能摄像头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便可以。

通过360智能摄像头,家长们能看到孩子的实时画面并且与他(她)即时通话,这是陪护孩子的基础;智能摄像头能够进行人脸识别,让家长可以精准识别孩子的面部表情,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反馈。360产品经理们要做的事情,便是让孩子们对这个智能陪护机感兴趣,讲故事和互动是接下来的升级方向。

就这样,在一步步对产品进行功能延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早期360智能摄像头的基础上,最终发展推出了360儿童机器人产品,拥有语音问答、视频通话、远程查看、拍照摄像、故事录制等功能,同时含有海量精选音频、视频资源以及丰富的早教应用,孩子不仅可以随时与家长进行互动,还可以在家中随时学习丰富的知识。

这个不断升级的过程给我的触动很大。其实,产品经理在研发产品时,没有必要在初期便将产品考虑得特别周到,用户的真正需求需要通过实践一步步挖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取舍。你会发现,一个产品如果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和功能点,就容易出现焦点不突出的情况。取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将之归为对用户群的取舍和对功能的取舍两大方面。

1.用户群取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及信息常常将人们局限在某个地区以内,人们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受到极大限制,消费市场几乎被少数商业巨头所垄断。彼时的产品大多走的是大众路线,无论食物、服装还是生活及娱乐用品,都在想尽办法讨好每一个进店的客人;而彼时的用户,对于购买的商品,多数时候要求功能越多越好,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些地区卖的一种音响,既能播放卡带,又能当作收音机,还有两个外置大音箱,看起来很像现在的家庭功放组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厂商希望满足尽可能多的用户群的需求,希望在某个地区卖出尽可能多的产品。

伴随互联网的兴起,社会生态环境悄然发生了改变,产品哲学也随之发生改变。信息的流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购物渠道,人们的消费主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在这样的商业形态下,产品不需要讨好所有人,特别是互联网产品,早期的互联网产品面向的几乎都不是大众用户。

在需求个性化的今天,做产品与其奢望满足所有群体的需要,不如退而求其次。当产品信息能够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群时,产品只要对准某个特定群体,能够满足某个细分领域的人群,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能够获得更高的用户认同率。

从2013年开始,360作为国内首家推出儿童智能手表的厂商,一直致力于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智能手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公司作为前车之鉴,所以我们踩了很多坑。现在看来,前两代产品都存在一些瑕疵,只有第三代产品才算取得了成功。在设计第一代产品时,360儿童手表的产品经理们希望能够同时满足0~12岁孩子的需求,这个用户群覆盖面非常广。然而0岁孩子跟12岁孩子的胳膊粗细肯定不同,为了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只能将儿童手表设计得比较小。手表小,意味着电池也小,待机时间自然比较短,每天都要充电。问题随之而来,一类问题是觉得天天充电太麻烦,体验不好;另一类问题就是家长们一旦某天忘记给孩子的儿童手表充电,然后孩子没戴手表,家长们发现即使不戴也无所谓,这让我们流失了很多用户。

因此,产品经理们在做第三代儿童手表时,决定不再考虑婴幼儿的需求,而是将电池做大,再通过软件优化的方式,让待机时间增加至3天。

做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当你试图满足更多用户时,产品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越想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就越容易让所有人失望。产品经理必须学会对用户群体做出适当取舍,需要专注于产品的核心功能,对准高频使用人群的刚性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很痛的问题。

2.功能取舍

很多产品经理在为产品设计功能时不知道如何取舍,一味地想大而全,什么功能都想要,结果导致产品极其平庸甚至失败。

一款产品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刚需,解决痛点,因此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要做减法,做到极致,功能一定不是大而全,而是有尖刀功能帮用户解决问题,其他功能应该是帮助尖刀功能实现更好的效果。但事实上,很多产品经理并没有理解透这一点。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做出来的功能对于产品经理自己来说是打中痛点,但产品经理痛并不代表用户痛,产品经理以为用户需要的功能也不都是用户真正的需求。一旦忽略了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功能再多都无法打动用户。

好的产品在推出之初,功能不宜太多。你不知道市场的未来走向如何,因此应该努力突出重要的功能,如果能打动用户,就证明你成功了,就可以顺势再加东西,给用户提供锦上添花的功能和体验。否则,市场都没有被验证,你就做出来七八十个功能,结果就是最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不知道用户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产品。

因此我们在做产品时,功能取舍非常重要。有的时候必须舍弃某些功能,有的时候则需要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核心功能。

同样以360儿童智能手表为例,对于前两代手表来说,电池容量小确实是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产品定位才是最致命的。我们当时主打的卖点是孩子防丢、防诱拐、防走失,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个卖点提炼得相当棒,很多父母都会买。然而,孩子才是手表的真正用户。对于孩子而言,360儿童手表的价值并不大,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充电,而父母又经常忘记给手表充电,最后手表沦为摆设。360的产品经理们在开总结会时得出结论——安全是刚需,但不是体验点。

让我们回想一下极致产品的三个关键词:丢孩子是父母的痛点,防丢也绝对是刚需,但是使用频度太低。毕竟儿童走失只是个案,很多父母一周最多定位孩子两次,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反而不用,因为父母知道孩子在学校。

定位功能的使用频度不高,这就意味着360的产品经理们在设计第三代儿童智能手表时要找到更能吸引用户的体验点,一个曾经被我们屏蔽的功能重新进入了产品经理们的视野——打电话。

此前,有些产品经理认为孩子没有打电话的需求,所以屏蔽了打电话的功能。实际上,沟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刚需),即使在新加坡等儿童安全系数较高的地方,很多父母也希望每天(高频)能够通过打电话关心孩子(痛点)。

亲子通信是刚需,是痛点,又是高频的应用。在经过多次讨论后,360的产品经理们最终将通话功能定为第三代儿童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使手表在安全工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沟通工具的属性。但我们没有去掉定位功能,因为这是儿童手表相对于家长来说的核心功能。

设计产品时,我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设身处地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在产品功能的取舍上,同样只有一条衡量标准——站在用户的角度,看这个功能是否可以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在360公司内部,对硬件产品的争论远超软件,特别是涉及工艺、材质、外形、要不要屏幕、有没有键盘等问题时。但最后,所有的选择都来自用户,而不是通过教育用户让用户接受我们的产品,这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清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