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鳞lín次cì栉zhì比bǐ

关灯直达底部

【释义】

鳞,鱼鳞。次,顺序。比,并列。原指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整齐排列。后来多用以形容房屋、船只等排列得很密集、很整齐。也用作“栉比鳞次”。

【辨析】

“栉”容易错写为“节”。“栉”,《说文解字》说解为“梳比之总名也”,意指梳子、篦子等梳发工具,而梳发工具多为木制,所以为木字旁。

另外,“鳞次栉比”多用于形容房屋和船只,不能错用于形容山丘连绵排布的样子。

【起源与演变】

现在人们熟悉的“比”多用于比较之义,比如“我比他人如何如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在“鳞次栉比”中,“比”为何意思是并列呢?原来,在甲骨文中,“比”的字形是两个人排列在一起,并列是“比”的本义。

“鳞次栉比”源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咸平四年》:“布为方阵,四面皆然,东西鳞次,前后栉比。”

【例句】

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

路遥《平凡的世界》

【字里字外】

栉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是梳理头发的工具。梳子与篦子的区别在于梳子齿疏,而篦子齿密。

栉历史久远,大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材质多样,有骨、玉、木、象牙、竹、铜、银、金等等。

古代妇女用梳子梳拢头发,用篦子清除发间异物。也喜欢将它们佩戴在头上,与步摇、簪、钗等一起点缀在发丝之间,作为美丽的装饰品。

在秦汉时期,因为人们多梳垂髻,所以佩戴梳子和篦子的还不多。但到唐朝时,插梳子和篦子的风气渐盛。那时的人们,喜欢将梳齿插入发髻,将梳把留在发外,因此梳篦上端的梳把部分,装饰极为重要。其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匠人的一双双巧手与精巧细腻的心思之下,工艺日精,有的雕刻花纹,有的包裹金箔,有的镶以宝石……千姿百态,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