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吕正操回忆录 » 吕正操回忆录全文在线阅读

《吕正操回忆录》第149节:大生产(4)

关灯直达底部

四届群英会是在反攻前夕举行的,十二月七日开幕,总结了一九四四年的各项工作,从军事上、经济上、思想上为反攻作了准备。

爱泼斯坦一九四四年秋天访问晋绥边区时,曾考察边区的经济建设。后来他在纽约《下午报》发表文章说:“边区的政府官员和部队从事垦荒、纺织、织布,把他们的技术凑在一起,白手起家建立工业。他们教农民组织在合作社之中,以节省劳力,增加生产力,获取抗战的人力。……到一九四四年,他们得到报酬了。我和其他记者访问共产党领导的地区,发现那边的老百姓和士兵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吃得好,穿得好。”对于边区生产,这是比较客观的如实的报道。

我从冀中来到晋绥的时候,无论是吃穿还是住宿,就已经不错了。军区司令部驻在蔡家崖牛荫冠同志家的房子,这房子在晋绥地区来说也是很讲究的,两层院,砖砌的窑洞。窑洞都是一明两暗,方砖铺地,冬天有地火,火有外面烧,里面很干净。在里院,窑洞前边是个不小的花园,有桃李杏花,有芍药,难得的是还有牡丹,管理很好。我和陈漫远住里院。周士第他们住外院。两厢平房是机关干部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出了院门,就是庄稼地了,种着一片片的苞米。分局驻北坡,也是两层院子,一排五间窑洞,里面粉刷很好。生产运动的开展,已卓见成效,大家吃得很好。分大、中、小灶。大灶也吃得不错,有大米,有白面,蔬菜很多。小灶就更丰盛了,也很讲究,还能吃上烤牛肉、涮羊肉,二十七团带去的炊事员,技术很好。不像八年抗战的前几年那样艰苦,一九四二年在晋察冀山地,我们是吃过黑豆的。

我们到晋绥后,大部分干部立即换上了三新的棉衣,当地织的粗布,还有粗毛织的。棉衣不仅三新,还有罩衣、衬衣,人们一下子就富起来了。

司令部和分局机关,集体组织到山坡上开荒,种粮种菜,我和林枫都参加。在机关,纺线,捻毛线。女同志听报告手里都在干活,纳鞋底,织毛衣。

文化生活也很丰富,经常演戏,话剧歌剧,晋剧秦腔,《白毛女》、《血泪仇》等等,不断在街头演出。机关里休息的时候,又是唱歌又是拉胡琴,栽培花木,收拾菜园。看去一派和平景象,洋溢着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