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全文在线阅读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寻访佛陀的足迹

关灯直达底部

那刽子手钢刀在握,心里却有些发毛。因为,原来那些被押上祭坛的人无不魂飞魄散,跪地求饶,有的哭爹喊娘、痛哭流涕,有的吓得屁滚尿流、瘫痪不起。而眼前这沙门,镇定自若,毫无惧色,与他们这些凶悍的匪徒面对面时,脸上泛起的居然是怜悯的神色,好像面临末日的反而是他们一样。群盗见了,非常惊怪,心中惴惴不安,所以屠刀迟迟没有落下来。

玄奘自知难免一死,平静地对强盗头子说:“我别无所求,请你们稍等一下,让我安心欢喜地去死。我会自己化灭。”

能自行化灭,当然更好,强盗们便答应了。面对死亡,玄奘神凝思静,毫不畏惧。他心平气和地坐了下来,聚精会神、毫无杂念、澄心净意地观想兜率天,一心专念弥勒菩萨。

此时此刻,玄奘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西行求法的目的。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更重要的。为了苟且偷生,有的人为非作歹,有的人丧尽天良,有的人出卖肉体,有的人出卖灵魂……可是,在玄奘这样虔诚的求法者看来,生命的价值远不及理想与信念。所以他祈求弥勒菩萨,愿自己死后往生兜率天弥勒内院,听闻弥勒菩萨亲自讲解《瑜伽师地论》妙法。将来成就通慧之后,再来这个世界上广宣佛法,教化这些可怜的众生,让他们舍离诸恶,改邪向善。

玄奘专心致志,恬然入定。此时,玄奘欢天喜地,身心踊跃,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早已忘记了自己正在坛上,忘记了头顶上高悬着一把锋利的钢刀,忘记了穷凶极恶的强盗,忘记了随时都有可能被杀死……

与玄奘同行的那些人开始号啕大哭,那悲痛欲绝的声音回荡在丛林之中,回荡在恒河岸边。哭声惊起了林间的小鸟,惊动了水中的游鱼,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他们的大放悲声无法感动强盗们,只能以哭声为玄奘送行。

在匪首的带头祈祷声中,祭祀仪式已经接近尾声,虔诚的祷告似乎重新给了刽子手勇气。他往钢刀上浇了一些恒河之水,只等待首领一声令下,便手起刀落,让玄奘身首异处!

就在玄奘命悬一线之际,突然黑云密布,狂风大作,折树飞沙,波涛骤起,盗贼停留在河里的船只瞬间倾覆了好几艘。

苍天暴怒,大地震撼!大树腰折,恒河浪涌!

而祭坛上的玄奘,微微闭目,神情陶醉,嘴角似乎挂着一缕神秘的微笑……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惊骇莫名,尤其是那些强盗,更是感到恐惧万分——刚才的狂风大浪,分明是神灵向他们发出的警告!他们大惊失色,慌作一团,连忙向玄奘的弟子打听其来历:“这个沙门从哪里来?”

悟净机警地回答说:“我师父可是来自大唐的神僧,他所到之地,国王献礼,人人归敬。你们现在若是杀害了他,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玄觉也说:“是啊,大唐高僧有菩萨保佑,神灵护体。刚才的狂风巨浪,就是对你们的警告。你们若不马上释放他,忏悔罪恶,必将受到上天最严厉的惩罚,死无葬身之地!”

强盗们早已察觉到这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非同寻常,而今看到狂风越刮越猛,恒河巨浪翻腾,早已震惊得头皮发麻,脊背发凉,浑身冷汗淋漓。强盗首领扑通一声跪下,叩头如捣蒜。他的同伙们更是一个个匍匐在地,开始对着玄奘连连谢罪,真心忏悔。

然而,端坐在祭坛上的玄奘还是一动不动,宛若入了涅槃一样。

强盗们更加不安了——就算玄奘是自行化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害死了这位大唐高僧,依然无法逃脱神灵的惩罚!在所有人惶恐不安的注视下,匪首战战兢兢地爬上祭坛,哆哆嗦嗦地伸出手,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玄奘。禅定之中的玄奘被惊醒,他睁开眼,轻轻问道:“我的死期到了吗?”

看见玄奘还活着,强盗们喜出望外,赶紧把袈裟拿来给他穿上,连连磕头谢罪,乞求他的原谅。峰回路转,大难不死的玄奘十分坦然地接受了他们的忏悔,并趁机向这些强盗们讲解一些最基本的佛学道理,明确告诫他们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抢劫与杀人都是要遭报应的,将来还要堕入十八层地狱,受尽煎熬。更应该明白,人生十分短暂,应该珍惜今生,行善积德,不要再种恶果。

诚惶诚恐的盗匪们为玄奘的学识、气度、慈悲所折服,再次磕头忏悔。匪首说:“我们原先行为颠倒,作孽多端,触犯天威。今日有幸得遇法师,聆听教诲,从现在起,我们要放下屠刀,洗手归正。”

说着,他们纷纷将杀人越货的兵器丢进恒河,把抢来的财物悉数归还给船上的乘客。做完这一切,这些原来的突伽信徒觉得还不够,又请求玄奘为他们授戒,从此放弃原来的信仰,开始笃信佛教。

恒河遇险,是玄奘西行途中遭遇的最危险的一次劫难。然而,他不但神奇地渡过了难关,死里逃生,而且还凭借人格魅力与宽容博大的胸襟,成功地让一批穷凶极恶的强盗改邪归正,成为虔诚的佛教居士。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奇迹,玄奘再次书写了一段活着的传奇。

成功化解险境后,玄奘和同伴们收拾行囊,继续沿恒河顺流而下,至阿耶穆佉国。更向东南行了七百余里,再渡恒河及南雅木那河,到钵罗耶伽国。

在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的神话之中,恒河与雅木那河之间的这片肥沃的土地,被尊为土地女神。而两河交汇处的钵罗耶伽则被视为女神的生殖器官,象征着创造、活力与生生不息。两条大河交汇处的水面颜色深浅不同,乃是神明在此会合的象征。每天来这里沐浴的婆罗门信徒络绎不绝。

许多虔诚的信徒选择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方法在此修行:他们在河面上打下一高一低两根木桩,两根木桩都露出水面。每天日出之前,他们从岸边涉水爬上这一对一对的木桩,一只手抓住高一些的柱子,一只脚踩在矮柱子上,另一只手和另一只脚不弯不曲,凌空张开。然后抬头挺胸,面对着太阳的方向伸长脖子张目注视——早晨,日出东方,他们就面对东方;正午,太阳升到天顶,他们也跟着仰面朝天;傍晚,日落西山,他们继续追随着夕阳……整整一天时间,所有修行者的身子都会以手抓着的高柱子为轴心,随着太阳的方向慢慢旋转,不吃不喝,直到日落才从上面下来。第二天天亮,重新开始。他们希望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苦行,能出离生死,解脱轮回。当然,有一些人由于体力不支而跌落河中,沉没在滔滔恒河之中。而在其他修行者看来,这就是解脱,这就是升天。许多人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直到落水而死的那一天。

同时,每天还会有很多的人跋山涉水,从各个国家来到钵罗耶伽,焚香沐浴,绝食七天,然后抱着沙袋、大石头之类的东西沉河自杀。他们认为,在这里去世,能升入天堂。

玄奘看到这一切,百感交集,五味杂陈。这些外道的苦行精神,很让人敬佩;但他们寻求解脱的方法,实在可笑之极。他们一行离开两河交汇处,来到了憍萨弥国,再经鞞索迦国,终于到达玄奘向往已久的舍卫国。

这里是佛陀驻锡最久、说法最多的地方。当时,舍卫城有一位富商,名叫须达多。他心地善良,怜悯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与孤寡老人,经常布施财物帮助他们,久而久之,被人们誉为“给孤独”长者。他到王舍城经商时,恰逢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传法。他偶然听到了佛陀说法,若饮醍醐,豁然开朗。当下邀请佛陀到自己的国家弘宣佛法。

为了给佛陀寻找一个适合长期居住的场所,他走遍了舍卫城,最后相中了城南五六里处的一片园林。这片清净闲旷的花园,乃祇陀太子精心营建的,自然不肯轻易转让。再说,人家贵为太子,自然不缺钱花,所以当须达多提出要购买花园时,太子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可是,这须达多三番五次恳求,太子为了让他知难而退,说道:“你若能用黄金铺满花园,我就卖给你。”没想到,那须达多将自己的家产都换成了金币,用大象驮来,真的开始以黄金铺地。

太子又惊又奇:是什么原因让须达多非要购买这片园林?莫非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什么宝贝?当祇陀太子知道他是为了供养佛陀时,很是为他的诚心所感动,立刻决定将园中所有的林木奉献给佛陀。两人合建精舍,故而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又名“祇园精舍”。

精舍竣工后,释迦牟尼佛曾于此度过二十四个雨季,佛教的大多数经典亦说于此地。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

玄奘到来时,祇园精舍已经完全荒废了,殿宇坍毁,唯余故基。东门左右,阿育王所建的高达七十余尺的两根石柱依然耸立,园内一砖室巍然独在,并供奉着一尊著名的佛像。祇园精舍的周围佛教圣迹很多:东北角上有一座塔,是佛陀亲自照顾生病比丘的地方;西北角也有一座小塔,是为了纪念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斗法而建的;东边由北向南排列着三个大坑,这里就是婆罗门教徒利用桃色新闻陷害佛陀的地方。

玄奘等人从舍卫城东南行八百余里,来到释迦牟尼佛的故乡——迦毗罗卫国。玄奘到来之时,迦毗罗卫的都城早已颓毁。宫城遗址的正殿现改建为精舍,其内供有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的遗像;北侧王后的寝殿,亦改成了精舍,供奉着佛母——摩耶夫人的画像。

离开迦毗罗卫城后,玄奘一行到佛陀出生的蓝毗尼朝圣。他自此向东,经过一片五百多里的森林,来到中印度的蓝摩国。又经过一片大森林,进入拘尸那揭罗国,这里是佛陀示寂的地方,如今也是一片荒凉。

玄奘一行从佛涅槃处的大森林继续行走了七百里,来到了西临恒河的波罗奈国。这里的人们大都信奉婆罗门教。玄奘站在恒河西岸,看到那些外道修行者有的剪断头发,有的浑身涂炭,有的赤身裸体,修行形式五花八门。还有一个人在练习水上漂的功夫。当然,他所能做到的是翻来覆去的水下沉——双脚一踏上河面,就落进了水中。

见此情景,玄奘忽然想到了佛典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在恒河渡口,正在等待渡船的佛陀与弟子们遇到一位苦行梵志[36]。苦行梵志明知故问地问佛陀在干什么。佛陀说等待渡河。苦行梵志颇为骄傲地说自己有超人的能力,可以从水面上走着过河。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故意挑衅,而且那梵志俨然占了上风。弟子们都知道佛陀神通具足,恳求佛陀给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表演一下神通,震慑他一下,让他不敢再小瞧佛教。没想到,佛陀却说:“我们上船吧!”大家坐船到达对岸之后,佛陀问船家要多少钱,船家说:“一人一文钱。”佛陀转过头来对弟子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他这样的法力,就值一文钱。”

玄奘没有凌空飞行的神通,他乘渡船过恒河后,向北上行十余里,到达佛陀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之后,首先来到了这里,为憍陈如等五人讲说了四圣谛(苦、集、灭、道)和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陀还对他们五个人说,修行佛法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放纵自己,完全沉浸于世俗的享乐;一个极端是无视身体的基本需要,一味强调苦行。这两种极端都不能悟道,必须走中道——脱离邪见,不落二边,不偏不倚,圆融无碍,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憍陈如听完佛陀讲述,最先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其他四人也相继证得法眼净——能够准确观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不再疑惑。于是,他们五个人与佛陀组成了最初的僧团。至此,佛教的佛、法、僧三宝具足。

现在的鹿野苑,千年来陆续建成了一座座寺院群落,共住僧一千五百余人,都学小乘佛法。玄奘离开鹿野苑,沿着恒河东行三百里,经战主国,再渡河向东北行一百四十里,来到毗舍离国。佛陀在世时,这里是离车族的都城,佛陀曾屡屡行化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