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全文在线阅读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26章 无恙

关灯直达底部

把爱放在心中,便是在盼望所爱之人,能无恙地度过。这是超越自我的爱侣之间,最高的祝福,也是成道的修佛之人,最普世的情怀。

从仓央嘉措悟到爱的真谛后,他的爱已经超越了自我的界限。他对于生死与距离看得更开了,他相信,只要心中印上了爱,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彼此。他为此做了一首诗:

佩章印黛痕,

默默不可语。

请将义与诚,

各印深心处。(刘希武译)

藏人的印章,通常都是黛绿色的圆印。它坚硬的方式,是对自己身上印记的坚守。以这样的方式,将情感印入心中,虽然口中不语,人仍能从心中感受到情意。这样的情感,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是任何力量都拿不走的。

这样的坚强印记,不仅是爱侣间的忠贞,对于佛来说,这也是修佛的必经之路。任何修佛之人,都须得对佛学本身拥有坚定的信念。修佛的过程,是去印证这些信念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出现动摇心智的诱惑。只有心中拥有如印一般坚实的信念,才可在此路途上,走得更远。也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心中的佛界。

有了信义的印章,人心就会安定而无恙。各种现世的苦楚,都将远离。作为一个已经修习多年佛法,且通了五明的高僧,仓央嘉措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理论上的研讨,远远没有在实践中的领悟,来得深刻。

在这感情的颠沛中,仓央嘉措终于明白了,真正的情,就是心的坚守。同样,真正的佛,亦永坐心中。这样的顿悟,让他释怀了。他于世将不再有恐惧,他将超然地去看这世界,即便他知道前路汹涌着诡波。他的心只为有情而祝福,愿他所爱之人,永得无恙,愿天下有情之人,永得无恙。

此时的仓央嘉措,才真正有了活佛的心智。

可就在仓央嘉措有了真正的领悟之时,他的活佛身份却岌岌可危了。之前涌动在拉萨乃至整个藏区的脚印风波,已被拉藏汗汇报给了康熙。本来拉藏汗是希望抓到仓央嘉措和他的情人,好让他的汇报有证有据,但却遭到了桑结嘉措的破坏。不死心的拉藏汗,还是将事件汇报了上去,并以此称仓央嘉措实则是冒牌的达赖,因为真正的达赖,是不可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丑事的。

收到奏折的康熙,关心的并非六世达赖身份的真假,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拉藏汗和第巴之间的矛盾。他知道,六世达赖只是两人讨价还价的筹码,他还是个没有政治经验的年轻人,西藏的未来,掌握在拥有军队的拉藏汗,和拥有实权的第巴之间。如果他们之间不能和睦,西藏将卷起腥风血雨。康熙明白,他必须想到一个调停双方的办法。

于是,恰纳喇嘛作为康熙的使者,前往拉萨。他将以得道高僧的身份,去检验现在这个六世达赖的真伪。但他的目的,其他人都不得而知。临行前,康熙曾对其面授机宜,要求他不能说出对任何一方有利的话。这是一个非常讨巧的方法,只要调查结果让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就能制衡双方。康熙已经将权力之术,运用得极为精纯。

恰纳喇嘛带着圣旨来到拉萨,第巴桑结嘉措和拉藏汗怀着敬畏,与其一同去到布达拉宫。在佛殿中,他们看到了端坐在正中的六世达赖。他已经剃去了满头的长发,洁净过的身躯穿着用檀香熏过的袈裟。这一看过去,他竟真有达赖该有的威严。

这一次的甄别,对第巴桑结嘉措而言至关重要。他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让皇帝的甄别师得出最理想的答案来。他尽力去游说,甚至哀求仓央嘉措,才使他现出今日的仪态。

圣旨展示到了六世达赖的眼前,恰纳喇嘛庄严地请达赖脱去他的衣服。仓央嘉措沉稳地应许了,他脱下了衣服,赤裸着身体,却仍保持着庄严端坐的姿势。恰纳喇嘛不动声色地看着仓央嘉措的一举一动,待其坐定后,他走近了,上下前后地仔细观察。大殿上,只有恰纳移步的声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关注着恰纳喇嘛的每一个手势,每一次移步,以及每一个眼神。可没有人从恰纳的举动中收获什么。

良久,恰纳喇嘛终于开口了,他说:“虽然我还无法甄别出,他是否就是五世达赖的转世,但他确实有着圆满圣体的法相。”在佛教的世界里,佛是被后世弟子神话了的存在。对于尊敬佛的弟子而言,佛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佛教中对于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说法。这是说但凡是佛,都具备诸多完美的形体、容貌。因此,佛教徒也认为,如果某人,本身就拥有这些完美的形体和容貌,此人必定与佛有缘,甚至可能有大根器,能终有成就。

此时,恰纳喇嘛所说的,正是承认了仓央嘉措的佛缘。只是,他并未从其身上,找到五世达赖的身影。这是对两方都有利的说法。在拉藏汗看来,朝廷没有认定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但在第巴桑结嘉措看来,朝廷认可了仓央嘉措与佛的深厚缘分,至少他亦是得道高僧的转世不假。他们都可以在其中看到优势,但他们在之后就会发现,朝廷并没有得出真正有利于任何一方的结论。朝廷既没有肯定,又没有否定的态度,将使他们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有所作为。

恰纳喇嘛说完了话,便拜别了仓央嘉措,直接回京复命了。看着这位高僧的离去,仓央嘉措的嘴角浮起了微笑。他十分赞赏这高僧的作为,他在心里为高僧的妙招称绝。此时的他,仿佛在看他人的表演,似乎一切与他无关。

事实上,他也确实不关心这甄别的结果,反正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没有选择的权利。他已经看淡了世事,当不当达赖又有何妨?只要他心中还有情,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于是,他比这两个精于政治的政客,更早看透恰纳喇嘛的秘密。身于事外,当更有洞悉一切的眼光。

看着两个有些兴奋又有些迷惑的政客,仓央嘉措的心弥漫着笑意。如此结局,该使这世界清静一阵了吧。他开心地想,这当是一个无恙的世界了。

甄别的工作,算是阶段性地结束了。拉藏汗和第巴桑结嘉措,都各自回到原位,一切仿佛安静得,跟任何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但无论仓央嘉措还是康熙皇帝,都高估了两个野心家的耐心。这两个结着夙仇的人,已经撕破了脸,这拉萨已经无法同时容下他们。皇帝的妙招只能暂时平息纷争,但拉萨的天空,已经布满了乌云,争斗只是迟早的事。

何况,这两只狐狸是何等聪明之人,只要稍微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就能立即明白皇帝的心思。他们知道,皇帝不会得出一个具体的结果,他们只要保持沉默,就将一直忍受有敌人近在身边的存在。他们不甘心就此放弃野心,他们不将对方赶走,誓不罢休。

于是,在传召大会最热闹的时候,大昭寺前上演了精彩的一幕:第巴桑结嘉措的几个亲信遇到了拉藏汗的家臣。主子们不能明刀明枪的对峙,做臣子的却有撕破这层阻碍的勇气。于是,两家的臣子当着全拉萨的人,在传佛的圣地——大昭寺前,上演了一场打斗。最终拉藏汗的家臣,痛殴了第巴桑结嘉措的亲信。可拉藏汗的家臣没有得意多久,第巴桑结嘉措就带着军队,开始驱赶蒙古驻军。

整个拉萨在这神圣的日子,喧哗起了鲜血。朝圣的人们,在刀枪之下,成了惶恐的羔羊。他们从未想过,在佛界会有如此的劫难。无辜的伤亡,成了这幕精彩戏剧的背景,似乎佛祖已无力来拯救这些虔诚的佛徒。

戏剧的结果,是第巴桑结嘉措给了拉藏汗措手不及地攻击,拉藏汗和他的军队被迫撤离了拉萨。这样的结局,让我们很难相信大昭寺前的一幕,不过是偶然的恩怨情仇。它更像是,被导演过的一场蓄谋已久的争斗。大凡两股势力的开战,都需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找不到,那就制造一个。

既然拉藏汗如此觊觎第巴的势力,不尽快斩草除根,就会祸患无穷。第巴桑结嘉措的心,已经急迫得恨不得将其立即赶走,他已经丧失了一个政治家该有的睿智。仇恨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看得见一次行动的既得利益,却看不见这次行动将为未来带来什么。

一旦开战,他和拉藏汗之间,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拉锯,最终鹿死谁手,很难预计。但以蒙古军队历来的势力,第巴桑结嘉措很难拥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桑结嘉措能静下心来,他应该知道和解比战争有用。可他的权力正如日中天,他视自己为西藏真正的王,没有谁可以觊觎他的位置。他以王者的骄傲来铲除异己,却没有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形势。他的疯狂,必将带来他的王朝的覆灭。

果然,拉藏汗并不甘心被就此驱逐。他是为西藏带来统一的王者的后代,这里理该有他的一席之地。他要挽回家族的荣耀,他要成为西藏权力的实际拥有者,他怎么甘心就此退出?

蒙古的军队,只退到了藏北草原。但拉藏汗重新集结了军队,他迅速地反扑了。这一次轮到桑结嘉措吃惊了。他没想到,拉藏汗的反击,如此迅速。他才刚布置好防御,拉藏汗的军队,就已经进入了拉萨。

战斗再一次从天而降,圣城不再是神佛眷顾的世界,鲜血染红了拉萨的大街小巷。虔诚的信徒们,不断乞求着活佛的保佑。可活佛此时,也只有望着拉萨城中的战火,哀叹。他没有力量解救任何人,甚至他自己。他只有在这坚固的堡垒后,观看这地狱般的场景。他曾多少次祈求,让这有情世界无恙地度过。可是,只要有野心驻世,无恙便是一种奢望。

作为拉萨宗教的重要力量,拉萨三大寺站了出来。他们从来不争这政治的权力,他们只一心维护佛国的祥和。今天,他们亦要站出来,捍卫拉萨的平静。

调解下,第巴桑结嘉措让步了。毕竟,以拉藏汗的实力,他现在没有赢的可能,他要保全实力,为以后的决战做准备。他接受了辞职的要求,但他的儿子成了第六任第巴。这个叫做阿旺仁钦的小伙子,将与拉藏汗一起管理西藏的事务。

这似乎又是一次滑稽的闹剧。曾经第三任第巴因为与女子生活,而被迫辞职,但这第五任第巴却可以结婚生子而无人问津。第巴桑结嘉措享受着家庭的欢愉,却不允许达赖享有同样的快乐。这中间,仍是权力在作祟。将只手遮天当做习惯的桑结嘉措,怎么可能就此退位屈服!他的儿子,注定是他的又一个傀儡,他将以此与拉藏汗抗衡。

此时,仓央嘉措在自己的经堂中,念诵起了佛经。他在为这世界祈福,希望平静无恙的岁月能尽可能地持久。但是,他心中也知道,这两个被权力迷蒙了双眼的人,早看不到安详的可贵。但他,唯有祈求,世界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