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的艺术家 » 生活的艺术家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的艺术家》3.4 主题

关灯直达底部

这个故事基本上是人追求自由的故事,它重新回到了自由的原始意义。不同于美国西部影片里,“谁拔枪最快,谁就可以活命”的故事情节,个体并不需要磨刀霍霍来消灭对手。相反,他的侧踢、侧拳、钩腿等,主要对准的是他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自我,才会有敌人。如果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的话(思绪活动),就不可能有对立的冲突。如果没有冲突的话(在竞争中你总想占上风),也就进入了人们熟悉的“无我无敌”的状态。“四肢”作为工具,充其量代表的是直觉力量和直接的本能反应,它不同于智力,不能被割裂,也不会阻碍自己的信道。它勇往直前,决不瞻前顾后。

习武之人碰到的基本问题是“精神阻塞”,这一点许多人都知道。这种情况通常在与对手进行殊死搏斗时发生。他的心依附于思想本身,或者是依附在与之遭遇的任何物体上。他的心被“堵住”了,不能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而是停滞不前。此时此刻,习武的人不再是自我的主人,他的四肢不再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因此,心里想着一件事情,意味着某事已事先占据了他的心灵,而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然而,要想清除占据在脑海里的思想,就要立刻用另外一件事填补它。

最终,我们应该做到“心无目标”。“心无目标”不仅仅意味着心中茫然无物。我们思考时不能只死死盯着一个目标不放,精神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任何“物体”(目标)不能死卡在那儿。如果有东西卡在那儿的话,你的精神能量就失去了平衡。你内在的活动变得痉挛,不能再像溪流的水一样自由流动。当能量倾斜时,一个方向的能量太多,另外一个方向的能量太少。如果能量太多,它会溢出,而不能控制。缺乏能量的时候,养分就不充足,心就会枯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局势。

当“心无目标”的状态占了上风(也就是心灵处于流动的状态,虚“心”状态或者说平常心状态),精神别无他求,也不会朝一个方向倾斜。它超越了主体和客体的界限。以”虚空”应对变化的环境,而不留踪迹。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至人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像流进池塘的水一样,它总是随时准备再次流出。如果心灵是虚空的,自由地向一切事物敞开,那么精神的能量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