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的艺术家 » 生活的艺术家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的艺术家》8.10 充满激情的心境

关灯直达底部

只有能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别人。

无自我意识的人是透明的;仅仅了解自己心灵的人是晦涩的。

是同情心而不是正义的原则让我们不去伤害我们的同胞。

与其说相信创造发明,不如说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模仿的东西。对根植于我们内心的根本信念,我们缺乏一种绝对的信心。在无依无靠、孤立无援之时,往往会产生最强烈的不安全感。而当我们跟随众人趋之若鹜地模仿之时,我们就不会觉得孤单。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心里的想法,我们做人往往按照别人说的去做。我们主要通过造谣惑众的宣传来了解自己。

当我们打垮一个人的精神时,比获得一个人的心成就感更强。就算我们赢得了一个人的心,也可能第二天又失去它。一旦我们挫伤一颗自豪的心,我们就达到了最终的、绝对的目标。

恐惧来自于不确定性。当我们绝对确定自己有价值或者没有价值的时候,我们都足以抵御任何恐惧。因此,那种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的感觉很可能成为勇气的来源。

我们大多人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即把自己看成是任人摆布的工具,对自己的倾向性观点和冲动所造成的后果,不负一点责任。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喜欢抓住这个借口不放。弱者在顺从的道德掩盖下,隐藏着他们的恶意。他们采取无耻的行动,因为他们俯首帖耳,听命他人。强者声称自己是更高一级权威所选择的工具——上帝、历史、命运、民族或人类,也要求赦免他们的罪行。

当我们绝对孤立无助或者是绝对有权威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两种状态都使我们容易轻信他人。

自傲这种价值感的来源并不是我们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自尊则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潜力和取得的成就。当我们感到自傲的时候,我们认同自己是通过想象中的自我、引导者、神圣的事业和团体。自傲中存在恐惧因素且缺乏容忍度,这是一种麻木不仁和自以为是的心态。一个人的自我越没有希望和潜能,他对自傲的需要就越强烈。自傲的核心是自我排斥。只有当自傲释放能量,作为取得成就的动力时,它才可以与自己和解,从而取得真正的自尊。

我们要通过实现我们的才能,或者使自己忙忙碌碌,或是认同一种事业、一位领袖、一个集体,我们才能获得一种价值感。在实现才能、忙忙碌碌和认同想象中的自我这三种情况中,自我实现的道路是最崎岖不平的。在某种程度上,只有通往其他价值的大道被阻塞,才有人肯走这条路。才华横溢的人应该受到鼓励去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几千年以来,你可以听到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发出的悲鸣和哀叹。

行动是通往自信和自尊的高速公路。只要打开了它,所有的能量都会倾泻而出。行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困难,回报又十分丰厚。但人们很少自发性地采取行动,且要培养这种精神决非易事。当行动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化上的创造性又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美国西部的拓展,新英格兰的文化几乎一下子变得停滞不前。古代罗马人的相对文化枯萎,与其说是罗马国内缺乏天才,不如从罗马帝国本身来解释。最优秀的人才过去通常被高官厚禄的回报所吸引,如同现在美国的优秀人才被事业发展的回报所吸引一样。

当个人被“自身无力的自由”所放逐,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证明存在的时候,备受磨难的命运过程就启动了。因为此时个人只有努力实现自我的自律个体才能证明他的价值,创造出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一旦自律的个体不能实现自我,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就会埋下挫折的种子,这种挫折带来的震动会动摇我们世界的根基。只要自力更生的个体拥有顽强的自尊,那么他的道路就平坦无碍。保持自尊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它往往会耗尽个体的力量和内在资源。我们每一天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证实我们存在的理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自律的个体得不到自尊的时候,他很可能成为极其危险的炸药包。他丢掉没有希望的自我,一头扎进追求自傲——自尊的爆炸性替代品。所有的社会骚乱和动荡不安在个人的自尊危机中都可以找到根源,并且,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所努力追求的,基本上就是寻找自尊。

动辄采取行动是一种内心不平衡的症状。保持平衡的心态就是要处之泰然。行动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摇摆和挥舞双臂来重新获得平衡和自信。如果这是真的,就像拿破仑(Napoleon)曾经给卡罗特(Carnot)写信说:“管理政府的艺术就是不让人发霉”,也就是失去平衡的艺术。集权专制的政权与自由社会秩序的关键差异在于,集权专制是在通过一种不平衡的方法,让人们充分活跃,努力奋斗。

一般人认为,才能创造机遇。现在看来,强烈的欲望不仅创造了机遇,而且创造了人才本身。

动荡巨变的岁月,也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全新的事物,我们不可能完全适应,也不可能完全做好心理准备。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每一次较大的调整对于自尊来说都是一次危机:我们要经受考验。在考验中,我们要证明自己。因此经历过动荡巨变的人不能够适应环境,而这种不适应在一种激情的氛围中呼吸和存活。

我们追求充满激情的事物,并不总是意味着我们真正需要它,或者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天分。通常,我们满怀激情去追求的一件事物,是另一件我们真正需要而又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替代品。我可以较为肯定地说,满足一种迫切的希望并不可能使我们躁动不安的心静下来。在充满激情的追求过程中,追求的过程往往比追求的目标更重要。

谦逊并不是放弃自傲,而是用一种自傲替代另一种自傲。

是否存在发自内心或者出于天性的忍让,这一点很令人怀疑。忍让需要在思想上下工夫,也需要自制。同样,仁爱的行为也很少有不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它们有些是虚伪的、有些是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的,这与我们的欲望和自私形成的制约很有关系。我们应该谨防那些认为没有必要装作善良和行为端正的人。这些连一些表面上的掩饰都不肯去做的人,往往是最堕落,最残酷无情的人。表面的掩饰通常是通向真诚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是真诚情绪溢出和固化的一种形式。

对自己的控制就像转动保险柜上的一系列组合数字一样。转动保险柜上的按钮很少能一下子将门打开。每一次前进和退却都是通往最后目标的必要步骤。

握有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可能是自傲的源泉之一。秘而不宣与自吹自擂,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悖论:在两种情况下,我们从事一种创造性的伪装。自吹自擂试图创造的是一种想象中的自我,而秘而不宣给人一种神采飞扬的兴奋心情,仿佛我们是经过伪装的王子,故意装出顺从谦卑的样子。在二者之间,秘而不宣更难,也更有效,因为观察敏锐的自吹自擂者容易产生自卑感。然而,就像斯宾诺莎(Spinoza)说的那样:“管住自己的舌头,比管理政府更难。说话谦和一些,比减少一些欲望更难。”

要改变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无论是想要显得与众不同而做出的一种表面的掩饰,还是内心的真正改变,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都不能实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那些从不满足的人才努力追求新的身份认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最少。他们抛弃了不想看到的自我,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好好地看上一眼。其结果是,那些最不满足的人,既不掩饰自己,也不会有真正的内心变化。他们是透明的,这些人在追求自我戏剧化、自我改变的所有尝试中,把有缺憾的品质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