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全文在线阅读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管仲治齐

关灯直达底部

这种学说的名称叫作“联省自治”,主张这一学说的人认为,要达成国家统一不一定要通过武力,也可以效仿美国的联邦制,先由各省自治,再由各省选出代表,组成联省议会。

一开始,张作霖对何谓“联省自治”还不是弄得太懂。问杨宇霆,杨宇霆就用张作霖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道:“联省自治就是各省独立,名义上归中央管,但让不让他们管,他们管不管得了,还是各省的头头说了算。”

张作霖一听十分高兴,当即说:“这回我也来个联省自治,让直系没有话说,而且东三省稳稳地握在我们手里。他妈拉个巴子,这联省自治好!”

1922年5月19日,奉天省议会宣布东三省实行联省自治,张作霖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长。经过这么一包装,张作霖“关外王”的头衔从此也就不用中央册封了,他自己给自己戴上就行。

通过联省自治,还选出了新的奉天省长。此前这一职务一直由张作霖兼任。帅府(即张作霖的军署,既是办公官邸,也是张家私宅)与省长官公署仅一街之隔,省署习惯称帅府为前院,省署各科负责人每天抱着公文案卷到前院请示张作霖。张作霖有时亲自批阅公文,有时由原省署秘书长袁金铠代为批阅,本来省署行政厅厅长也可以帮助进行处理,但历任厅长们都是唯唯听命的角色,张作霖怎么说,他们才敢怎么办,无法负裁断要政之责。

自古及今,多有“武人不谙吏治”之说,张作霖本质上是个武人,对处理省务渐渐地不胜其烦,而自袁金铠调黑后,便再无人能替他分劳,因此就想着要找一个人专任其事。

在奉天政界,能担当省长重任者,除去已出局的袁金铠,自非王永江莫属。不过直奉战后,王永江已经以父亲生病为由,请假避居乡里。原因据说一是过去与他敌对的汤玉麟被张作霖重新起用,二人同殿为臣,不仅可能感到尴尬,而且还担心汤玉麟会继续寻仇。二是张作霖发动直奉战争,并未征询过他的意见。如今吃了大败仗才让他督奉,颇有点找人顶杠收拾烂摊子的意味。

第一个担心其实是不存在的。汤玉麟在外面吃了很多苦头,重归张作霖麾下,再不敢乱说乱动,对王永江已构不成什么实质性威胁。至于第二个,在张作霖看来,无非是文人爱面子,邀请的时候态度诚恳一些就行了。

可是请了几次,王永江都没肯动身。实在没办法,张作霖就亲自派人派车把王永江从家乡硬接到省城。见到王永江,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就算是不为我,为东北老百姓着想,也应该承担这副担子。”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据说他也曾对诸葛亮说过:“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先生您如果不出山,为天下百姓着想的话,那么天下百姓应该怎么办呢?

王永江本喜任事,让张作霖这么一恭维,面子里子都有了,也就顺势了打消原有的矜持之念,同意再次出山相助。1922年6月18日,张作霖正式任命他为奉天代理省长兼财政厅长。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中,王永江对管仲非常推崇。管仲能够令齐国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亮点之一就是采取重商政策,即所谓“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王永江治理奉省,效仿的就是管仲治齐,其间他推出了不少相应措施,比如修建奉海铁路。

奉军以关外一隅之地,能够与关内据有大半个中国的直系相抗,若无一定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想象的。东北最大的优势就是农作物丰富,特别是有大宗的土豆出口,这使它在外贸上经常处于出超地位。奉海铁路自奉天到海龙,沿途皆奉省大豆产地,极具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同时,它也是东北第一线官商合办的铁路干线,采用的全都是本国资金和技术。王永江明确规定,该铁路公司股票只准中国人持有,不准抵押或转汇给外国人。尤为难得的是,相比于同期日本技术修建的洮昂铁路和吉敦路,奉海铁路不仅质量更好,而且还分别节省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资金。

除了奉海铁路外,王永江最为显著的政绩是创办奉天纺织厂,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是出官款集民股,以官商合办的方式成就了大事。

管仲很重视对官员的奖惩,王永江课吏也很严格。他多次派人调查各县吏治,举行县知事考核,又在奉天省范围内自行组织对高等文官进行考试,从中提拔县知事。

张作霖自己治奉,很在意任职者的资历,哪个县里有缺额,需要补上,他都会指着候选者的名字询问左右:“他是留奉知事吗?”意谓这个人以前有没有在奉天做过知事,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此人十有八九便失去了补缺的希望,也因此,在张作霖兼任省长的年代,地方官多为旧时之老吏,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王永江与之不同,他奉行的是管仲选贤与能、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凡奉天省的新进青年,只要文官考试成绩优异或能在仕途中做出实绩,都有被提拔任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