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全文在线阅读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患难中交朋友

关灯直达底部

对于张作霖而言,如果能够直接从美国买到孟禄所说的那种机关炮,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当时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了禁止供给中国武器的协定,他就是拿出再多的钱,美国人也不会把武器卖给他。这样,他就只能向日本提出购买军火的请求。

日本原先认可的是段祺瑞的皖系,与曹、吴的直系彼此敌对。见直系独霸中原甚至随时可以出关,他们唯恐损害到自己的“满蒙利益”,因此大力支持张作霖整军备战,并以“善意援助”的名义,想方设法把价值数百万元的军械转卖给了张作霖。不过此事暴露后,立即遭到英美各国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决定改变方法,授鱼不如授渔,“协助他(指张作霖)自设兵工厂,以求自治”。

东北兵工厂很早就已设立,但在直奉战争前规模并不大,此后日本政府委托日本兵器会社向其供应了大量机器设备,在日方的帮助下,兵工厂的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张作霖接受了设备,然而当日本拟进一步提供人力支援,向兵工厂派出兵器顾问团时,却遭到了他的婉言谢绝。

张作霖的心态就像日俄战争时期一样,他是想尽可能利用日本人而不被日本人所用,很显然,如果在日本人的“盛情相助”下陷得太深,这种平衡就必然要被打破,所以他绝不能再往前走了。好在设备虽然必须从日本进口,但人才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寻觅。张作霖首先起用了两个管理人才,他派杨宇霆兼任兵工厂督办,派韩麟春兼任兵工厂厂长。

杨宇霆就不说了,不仅精明干练,敢于负责,而且“学通今古,识洞中外”。韩麟春是杨宇霆的同学、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生,还曾经到欧洲参观学习,拥有比较广博的军事和兵器知识,据说他改良了一种手枪,功效很好,后经兵工厂制造,曾由北京政府通令全国军官统一佩带。

在杨宇霆、韩麟春的共同主持下,东北兵工厂除了从德国、捷克聘请高级工程师外,还从汉阳、上海的老工厂挖来许多老技师、大工匠。这些外聘人才待遇优厚,宿舍住漂亮洋房,每月薪水发的也不是奉票,而是全国通行的现大洋。关外在当时很多人眼里是出“胡子”的地方,一些南方的技师工匠加盟东北兵工厂纯粹是为了多赚些钱,他们以为自己在奉天不会待得太久,没料到来了之后却立即有宾至如归、乐不思蜀之感,于是互相援引,又从南方招来不少工匠。一时间,东北兵工厂人才济济,俨然成了国内武器专家的人才库。

东北兵工厂最终被打造成了同时期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连日本人都为之侧目,称之为“东方第一”的兵工厂。它不但能制造一般枪械弹药,而且能出产山炮、野炮。其间还增设了一个迫击炮厂,限于武器禁运协定,该厂所进口的迫击炮筒全部以自来水管的名义改装,负责制造迫击炮的则是专门聘请的英国技师。迫击炮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所生产的中型迫击炮威力冠于国内各军,称得上是物美价廉。

直奉战前,双方都有航空队在,但东北航空队在战争中却没有起到作用,风光的是直系航空队在,张作霖将这也视为落败的一个原因。他让张学良担任主管,重点抓航空队的发展。“整军经武”期间,东北航空队改用了“一战”以后法国最新的飞机,教官和教材也都来自法国。相比之下,直系航空队的飞机一直没有更新,用的始终都是皖系留下来的陈旧之物。

经过“整军经武”,仅用两年时间,东北军就基本恢复元气,同时数量和质量也有了空前提高,已由过去绿林式的乌合之众一跃成为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张作霖一面进行“整军经武”,一面继续加强“三角反直联盟”。直奉大战时,孙中山因受陈炯明“炮击总统府”的威胁,被迫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未能对奉军起到相互呼应或支援的作用。张作霖怒气冲冲地说:“那边有个陈小子(指陈炯明),这边有个张杂种(指张景惠),坏了事。”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此怪罪孙中山:“孙先生是文人,带兵是为难的,我不求他别的,只要他对救国大计多想办法。这班家伙让我来用武力收拾他们!”

孙中山到达上海后,经济一度非常拮据,张作霖得知这一情况一拍胸脯:“患难中交朋友,我送孙先生十万元作他的生活费用!”钱由韩麟春负责带给孙中山,韩麟春可能觉得多了,就只给了三万元,后来张作霖看到孙中山给南方代表宁武的一封信,上有“雨公所赠三万元,我已分给众同志矣,烦代致谢”的话,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把韩麟春叫来痛骂一顿,说:“凭我张某人只送孙先生这点钱?不成话,赶快再补七万元!”

无论三万元还是十万元,都只能解决生活问题,孙中山派人给张作霖送信,希望商借一笔更大的款子,并暗示如果他有了这笔款子,“不出数月就可以消灭叛逆,收复广东”。经过几度商谈,张作霖同意帮助粤军回粤费五十万元,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又陆续补助了几十万元。此后孙中山果然重振旗鼓,派手下大将许崇智率部回粤,对陈炯明进行讨伐,直至逐步恢复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