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全文在线阅读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冯卿,出使契丹,非你莫属 1

关灯直达底部

卸任了本就不在行的盐铁转运使,冯道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宰相岗位上。

此时的内阁被石敬瑭做了微调,维翰不再担任宰相职务,专任枢密使。桑维翰留下的空缺,由兵部侍郎李嵩接任,同时李嵩也兼任枢密使。再加上冯道与赵莹,内阁还是三人组合。

李嵩小名大丑,是河北一带的才子,诗写得很好。冯道曾经读过李嵩的诗作,“大称之”,与冯道有着不错的交情。另一个宰相赵莹,性格稳重纯谨,不惹是生非,与冯道相处得也很好。

因为冯道是首辅,德望弥重,石敬瑭把一些很重要的任务都交给冯道去做,比如出使契丹。

如果契丹在当时算是外国的话,这是冯道人生中唯一一次国外旅行。

石敬瑭为什么要派宰相出使契丹?原因是石敬瑭为了发展与契丹良好的关系,准备给他的干爹耶律德光以及他的干祖母、契丹老太后述律氏上尊号。

尊号也称徽号,是大臣给皇帝拍马屁的一种官样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石敬瑭是通过耶律德光帮忙才当上皇帝的,从法律意义上讲,晋朝是契丹的属国,石敬瑭也可以说是契丹国的臣子。所以石敬瑭以人臣身份给契丹父皇帝上尊号,也是“理所当然的”。

出使契丹是晋朝外交的重中之重,政治意义极为重大,所以在特命全权大使的人选上,石敬瑭是决不敢马虎的。

他定了两个他认同非常合适的人选:左仆射刘昫出任契丹皇帝册礼使,宰相冯道出任契丹太后册礼使。

《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二》记载契丹太后册礼使是给事中卢重,不是冯道。但同书《冯道传》与《王权传》,以及《契丹国志》都记载了是冯道出使,《资治通鉴》也说是冯道出使契丹。而《辽史·太宗纪二》则记载冯道是太后册礼使,副使是左散骑常侍韦勋,卢重则成了刘昫的副使。《辽史·地理志第一》也有冯道担任契丹太后册礼使的记载。

各方记载略有混搭,但冯道出使契丹则是确凿无疑的。卢重的官阶不高,由他出现给契丹皇太后册礼,外交礼仪上不对等,石敬瑭不太可能这么做。

为什么是刘昫与冯道?正常的解释是二人都是中原名臣,有足够的江湖地位。以这样的显贵身份出使契丹,也体现了石敬瑭对发展契丹关系的重视。如果派几个小官去,对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父皇帝是非常不礼貌的。

有一个疑问,如果按政治地位,冯道要高于刘昫,应该是由冯道出任契丹皇帝册礼使。石敬瑭却让冯道出任契丹老祖母的册礼使,也许很多人会感觉到意外。

其实这正体现了石敬瑭在政治上的成熟。

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家事既国事,帝王的老娘即使深居后宫不问政事,也是可以看成政治人物的。更何况耶律德光的这位至尊老娘从来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政治上兴风作浪是家常便饭。石敬瑭知道这老娘儿们的厉害,想绕过述律氏而与契丹发展良好的关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封建政权讲究以仁孝治天下,尊敬老娘是人伦之大道,帝王也不例外。太后的政治地位比皇帝还要高,如果让次一级的刘昫给述律太后加冕,无疑是对契丹王朝的不尊重。冯道的政治级别在一定程度上正与述律太后相对应,由冯道出面担任太后册礼使是非常合适的。

不过,石敬瑭精心筹备的这次契丹册礼之行,却在官场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因为华夷之防。

石敬瑭为一己私利出卖人格与灵魂,不仅割让中原要害的幽云十六州,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更让中原士大夫不能容忍的是,石敬瑭以中原皇帝的身份向草原酋长称臣。

中华称臣于夷狄,士大夫们引以为耻。

史传冯道并非石敬瑭派往契丹册礼的首选,而是兵部尚书王权。王权坚持不去,石敬瑭才派冯道前去。而根据《旧五代史·王权传》的记载,王权拒绝契丹之行,其实是在冯道出使之后,但这也说明了中原正统文人对向契丹称臣的心理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