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全文在线阅读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第8章 人的一生总需要有点理想光辉

关灯直达底部
走在路上,也许这就是人生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地平线的窗户。

从出生到18岁,我一直在一个小村庄生活,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块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乡邻。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慢慢变老。但老天偏偏让我降生在了长江边上,又偏偏在我家的东边生成一座百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就可以一览无余。那时候还没有污染,可以极目远眺,看得很远很远。一些船从天边过来,又消失在天边,一些云从江边来,又消失在江边,于是我就开始好奇,天边外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到哪里呢?感谢我的几个亲戚,因为他们住在上海,于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我到上海去一趟。坐船半天一夜,终于到了上海。这次旅行,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的灯光和街道的繁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的心开始渴望远行,盼望着长大后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我考大学考了三年,现在想来,是心中那点模糊的渴望,走向远方的渴望,让我坚持了下来。这种渴望使我死活不愿意在一个村庄待上一辈子,而唯一走出村庄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外出打工这一说,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就是一个背上包四处游荡的打工仔了。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爱上了火车,在车厢里听着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强烈节奏,听着风声在车窗外呼啸而过;还有那对面开来的火车撕心裂肺的长鸣,常常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很长。火车从一个城市穿过,走向另一个城市,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风景里。

我的大学生活是孤独和自卑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学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周末可以走出校园,到北京的周围去爬山。我曾经无数次坐在香山顶上看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大学三年级得肺结核那年,我被送进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区的结核病疗养院。尽管这个疗养院围墙很高,但在楼上的房间里却能够看到周围的山。在医院一年,我看遍了山的颜色:春的粉红、夏的青翠、秋的火红和冬的萧瑟。在医院的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上刻着冯玉祥题写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爬这座小山,对着这四个字发呆。身体好点后,医生允许我走出大门,我就去爬遍了每天从医院的窗户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也就是在医院的这一年,我读完了《徐霞客游记》。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需要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掉在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乡,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于是,我下定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开始了独立奋斗的历程。在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无情粉碎之后,“新东方”终于出现在我生命的地平线上,带着我穿越地平线的梦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新东方从一个城市走向了另一个城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我也带着新东方的梦想和我的渴望,从中国山水走向世界山水,从中国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走在路上,也许这就是人生。

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生命走得如此不同。

你做好了走在路上的准备了吗?

活到点子上

什么才算是活到点子上?我认为就是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幸福指数很高,心灵很充实,回头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尤其是没有太多的悔恨,如果让你再重新过一辈子,你还是愿意这样生活,这就是活到点子上。

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

你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吗?

你想到正在做的事情会充满热情吗?

你周围有朋友赞赏你正在做的事情吗?

你做的事情能够给心灵带来充实感吗?

你有真正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说明你活到点子上了!

按照上面的标准,我发现很多有权、有钱、有名气的人并没有活到点子上,因为这些人通常想得到更大的权、更多的钱、更炫的名,并为此而苦不堪言。权、钱、名气成了他们人生沉重的负担,这些看上去耀目的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毕竟,面对权、钱、名时,能够坦然处之、得失自如的人并不多。尽管权、钱、名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好东西,但一定不是活到点子上的必要条件。

为了讲清楚什么叫活到点子上,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有很强的经商能力,他如果做房地产生意的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但他梦想的生活是草原、天空和马。于是,在捞到第一桶金后,他立刻停止了商场的搏击,到内蒙古买了一片连绵起伏的草原,然后盖起一个很美的小度假村,养了十几匹好马。每当春天来临,他就去自己的草场,过起海子想要的典型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小度假村每年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收入,去掉运营成本后还能剩下十几万,用来作为家庭的花销。他找了一个自己深爱的女人,女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两人在草原上流连忘返。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本书,叫《背包十年》,是一个叫小鹏的人的自述。小鹏是一个不喜欢工作但喜欢旅游的人,他最长也只持续工作了三个月,每次工作只是为了给旅游筹资。只要一拿到工资,他就立刻加入驴友的队伍,并以这样的方式走遍了世界各地。在这期间,他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吸引了一些国家的旅游局的注意,他们给他提供资助,使他成了职业的旅行家。就这样,他圆了自己一辈子旅游的梦想。

一个活到点子上的人大概需要三个要素:

第一,有一个自己真心真意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能带来经济收入。比如说我的朋友喜欢草原,但同时还得靠度假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否则就活不下去;小鹏如果没有获得资助,也无法以职业旅行家的身份旅行下去。人毕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如果不是出于喜欢,那做任何事都会觉得痛苦。

第二,对于财富、名望、权力没有过分的兴趣,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钱对于生活是必要的,但钱一定不能成为生命的唯一目标。

第三,有一个特别值得你一心一意爱的人和你同行。这个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爱人。人心之所以会“撒野”,常常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个自己无比喜欢的人,你就会和她 / 他一心一意地经营生活。这时候,就算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具备这三个要素,你就算真正活到了点子上。我把这个观点放到微博上,后面跟了几万条评论,大部分人说这三个要素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太难做到了。这表明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到点子上。其实,能做到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生命的遗憾就会减少很多。

你不知道这辈子你能走多远

一个人干活,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得到尊严和自尊,尊严是被别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得很好,就会感受到一种自尊。但有时你自己觉得好,别人不一定觉得好,你打游戏第一,别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会评价标准、社会价值体系,大家都说你做得好才能赢得尊敬。陈景润一辈子待在家里研究数学,因为眼睛高度近视,一走出门就撞上电线杆,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个人单干,也要考虑做的事情对自己和社会是否有价值。考虑社会价值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原则上是必须做完的,因为做不完,最后会导致一种失败失落的心态,一种挫折痛苦的心态,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心态。当然,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安逸的生活,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考清华大学,没有人强迫你考试考高分,这个世界永远有选择。往前走会有痛苦,没有人不说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往前走?因为人会为了未来某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幸福点,也可能是成就点,愿意在现在付出。这就是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人愿意为了未来在今天更加努力。为什么我们愿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付出,未来会更加痛苦。幸福永远是一个点,而奋斗和痛苦是一条线,只有走完那一条线才能到达那个点。

比如爬山,从山脚往山顶攀登的过程其实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会累,爬到山顶看山下的风景时就会感觉到幸福。当你站在山顶,看到远处有更高的山,你是飞不过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两个喜欢登山的企业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一是王石,还有一个是我的校友黄怒波。他们每次下山回来,都暗下决心这辈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时间后,他们一定会再爬,他们征服的不是山头。人来或者不来,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严,不需要人去征服。人为什么要征服山呢?其实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感。

我经常带新东方人到周边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一般人走到25公里时就不想走了,这时有三个选择,第一是走回起点,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里不走了,方圆25公里都没有人烟,不是饿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选择走向终点,也是25公里,还有香喷喷的烤全羊等着你。

只要是走到终点的人,最后谈体会都有两个感受,第一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这么远,因为50公里不是短距离,第二从来没想到这样有成就感。

捡足够的砖头,造好心中的房子

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是个木工,经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就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断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就多出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我完全不知道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终于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我问他要做什么,他告诉我要造一间小房子。在随后的几天里,父亲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和院子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结果家里就有了全村人最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然后就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等到长大以后,我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只是占据了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拾砖头碎瓦,终于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中蕴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命之路足够漫长,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把造房子的砖头慢慢攒起来。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第一件事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考上大学,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那是因为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继续拼命学习,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事是我背英语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会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我仍然在努力……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地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

有一次记者采访万向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问他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做了10年左右就垮了,而他却能够带领万向集团一路成长和辉煌30年,鲁冠球用9个字概括了自己做成万向的所有心得,那就是“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应该说,这9个字道尽了一个人做事和做人的所有秘诀。

首先是定目标。

一个人要出发之前,先得问问自己到底要走到哪里去,如果不知道走到哪里就出发,那叫作徘徊或盲动。定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定目标的问题,还有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和符合自己能力的问题。鲁冠球最初从一个乡镇企业做起,小本经营,只做汽车的万向节,后来慢慢地把小生意做成了大生意,现在已经涉足金融、地产、教育等行业。万向成了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鲁冠球成了中国最有钱的富翁之一,万向的发展过程其实是随着企业资本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目标不断提高和改变的过程。我举万向的例子并不是说我们只能从小做起,而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步步地实现。

第二点是沉住气。

沉住气是十分重要的,谁都知道只有沉得住气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大。一个浮躁的、急于求成的人往往缺乏周密的思考,而且言辞情感也容易露于表面,这样很容易把事情做得浅薄,也很容易被别人看破真相。沉住气首先表现在对于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信心。一旦确定目标便不会轻易改变。沉住气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不屈不挠沉着应对,即使千夫所指也相信终有一天能够挺立在天地之间。当初韩信钻裤裆就是这种沉着,诸葛亮空城计就是这种沉着,毛泽东转战陕北就是这种沉着。如果一个人面对各种挑战和失败能够坦然处之,放眼未来,他就必然能够沉住气,做出大事来。

第三点是悄悄干。

我们知道一个人获得一点点成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有所收获。但大部分人在获得了一点成就后,就到处宣扬,唯恐路人不知。于是很多学生在骄傲中成绩越来越差,很多政府领导在骄傲中常常折戟,很多企业在老板的骄傲中纷纷倒闭。而那些很少吭声,保持冷静头脑,努力寻找机会的人和企业,像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却能不断地兴旺发达。

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喜欢那些悄悄干出大事业的人,反对那些虚张声势的人,原因非常简单:一是人们从本能上就喜欢谦虚的人,因为谦虚给人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二是谁也不希望身边人比自己牛或者看起来比自己牛,尤其自己说自己牛的人更加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三是凡是喜欢虚张声势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底蕴的人,而底蕴的厚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没有底蕴的人就像没有基础的房子,造得越高倒得越快。

最后,悄悄干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因为有风度的人一定不会有点成就到处炫耀,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感受。

当我们真正掌握了“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这9个字的真谛,并且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来驾驭自己生命的航向。

让我们定目标以明志向,沉住气以踏征程,悄悄干以成大业。

成就源自无数微小的目标

有一天,一个朋友来找我聊天。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经过精心研究,他发现了英语学习的八大方法七十二大窍门,并且一条一条掰开揉碎地告诉我。我听了之后几乎笑掉了下巴,因为光是为了记住这些方法和窍门的名称就得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

英语学习就是简单的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的方法就是反复地模仿和练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三岁的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先记住几大方法几大窍门?只要是正常的孩子,没有学不会说话的,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是反复模仿和练习而已。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童年时期,我们记东西背东西都比较快,也比较容易记住。很多人认为那是小时候记忆力好的缘故,其实不然。成年人有了理解能力,记忆的速度其实更快了,那为什么反而记不住东西呢?因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世事所缠绕,心有杂念,所以不能再专心致志,不能再一心一意。我们已经失去了童年时代的纯真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失去了不厌其烦地反复做一件事情的热情。

我们经常以很快的速度学习一些东西,然后就把它们扔到一边,自以为已经掌握。结果我们学了十几年英语,就像老熊掰棒子,掰了新的,扔了旧的。而孩子们却在无意中抓住了学习的窍门——一心一意地模仿,在短时间内就能让流畅的英文脱口而出。

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想做等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把一件小事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做到尽善尽美,就更了不起。

在生命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设计一张完美的人生地图

从中学开始,我就对地理很感兴趣,而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面对一张地图,我能够好几小时一动不动地测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想象着一路上山山水水的风光无限。直到今天,收藏地图依然是我的癖好。

高考那阵子,我最骄傲的就是能够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飞快的速度画出来,并把一个个国家和地名标注在上面,渴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到这些地方走一走。大学的时候,我旅行过一些地方,或骑自行车,或徒步旅行,或钻在火车的座位底下,怎么省钱怎么来。但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对着地图发呆,一想到自己哪一天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全世界,心中就常常涌起一阵激动。

工作以后,经济条件允许了,我开始把自己的旅行梦从地图上搬到现实中。我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每天都能够看到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因此我对自己的方向感充满了自信,觉得走到任何地方都不太容易迷路。只要有朋友一起出去,我都会承担指路的任务,有时更会靠自己认路把朋友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我认路的能力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几乎总能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我也独自一人走过很多地方,很少有迷路的时候,这份自信便越发膨胀起来,总以为即使没有地图,也能走遍天下。

然而,直到我碰上了几件事情之后,我才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地图或其他设备指引方向的话,自以为很好的方向感只是一种错觉。

有一次和朋友开车到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汽车开进草原后,突然发现天地浑然一体,四面都是无穷无尽的绿草,根本分不出东南西北,汽车只能在茫茫的草原上打转。

还有一次,我在美国开车旅行,没有地图造成的痛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纽约开车到波士顿,本来只要沿95号高速公路一直开就到了,因此我就没有带地图。开了一段路之后,前面因为交通事故而堵得水泄不通,于是我就从一个出口开了出去,结果开进了美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里有很多纵横交错的不规则街道,一会儿我就失去了方向。由于镇上没有地图卖,我们只能向居民问路,他们都热情指路,但我们还是常常绕回小镇,一直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发现另外一条大路的入口离我们只不过两英里左右。

这几件事告诫我,再也不要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进入陌生的地方,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预先弄清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是多么重要。我们很多人对自己最终想要得到什么都很清楚,但在设计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时却常常失之草率。不少人就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盲目转圈,甚至走到了相反的方向,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更有甚者则走上了行不通的死路。

在走向人生的目的地之前,先为自己设计一张人生地图十分重要。

我们要在地图上把起点标出来,把目的地标出来,把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标出来,还必须要有应付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懂得如何在原定路径走不通的时候确定新的路径。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同样重要的是走向结果的路径选择。有人生的地图在手中,走在风中雨中你都不会迷失方向,你的一辈子就会比你想象的走得更远,到达的目的地更多,因此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彩。

向着要追赶的目标前进

我一直以为过了40岁想要学好滑雪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几年前我女儿要学滑雪,没有人陪她到滑雪场去,我只好硬着头皮和我女儿一起学习。小孩学习能力强,身体灵活,所以学得比较快。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到山上去滑雪,只能扛着滑雪板跟着她,她滑得快我就在后面拼命追,为了追上她我完全忘了害怕,就这样在追赶女儿的过程中,我的滑雪技术不断长进,最后成了半个滑雪行家。后来想想,如果当时不用追赶我女儿,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学,一定会又怕摔跤又怕扭腰,可能到今天也不一定能够学会滑雪。

在生活中,这种在追赶过程中忘掉自己、激发潜能的事情比比皆是。

如果两个人一起比赛走路,一定会比一个人独行走得更远,也走得更快,因为这时候走路本身不再是目标,目标变成了谁走得更远或更快。在学习中,一个人独自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追赶的目标,就能够迅速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具体化成对一个鲜活对象的追赶。于是,追上那个人就成为了目标,学习本身就不是那么辛苦的一件事情了。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抽象地想把工作做好,常常会感觉不着边际,但如果以追赶工作中的某一个优秀人物作为目标,工作就会轻松很多,而且更加容易做出成绩来。

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的生命已经离不开这个词:追赶!

我们或者在追赶中向前进,或者在被追赶中往前走。不管是追赶还是被追赶,都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宿命。

有的时候追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在动物界,追赶显得更加血腥:羚羊必须全力奔跑以避免自己被狮子吃掉,而狮子也必须拼命追赶以防止自己被饿死。植物界似乎要显得平静很多,树自己长着,草也自己长着;但实际上植物的追赶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任何植物都必须拼命地长高,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雨露阳光。在一片空地上,先有草,高的草把低矮的草消灭掉;然后有树,树把阳光盖住,草就长不起来了;最后最高的树把矮的树遮蔽掉,因为高树把阳光雨露都吸收掉了。所以,植物也在互相追赶,赶不上的就会吃亏,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社会的追赶似乎要更加文明,但其实禁不住细看,细看去比动物植物更加残忍。那些在追赶中跑到前面去的国家,占据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而贫困的国家却受尽剥削和欺负;那些在追赶中跑到前面去的人们,占据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而很多被甩在后面的人们只能在贫困、饥饿甚至死亡线上挣扎。

生命的起源就来自于追赶,没有追赶就没有进化,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因此可以说没有追赶就没有生命。不管是追赶者还是被追赶者,在生命的意义上都要向对方表示感谢。我们身上的每一个进步,某种关键能力的培养,经常都是由于我们追赶对手或者对手对我们追赶的结果。对于那些把我们追得团团乱转的人,我们也许应该真心表示感谢,正是因为他们让我们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敏锐自己的感觉,增进自己的智慧,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穿越了很多本来一辈子都到达不了的地平线。

找到你生命中的北极星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处有一片美丽的绿洲,在那里居住的土著居民几千年来从未走出过这片沙漠。他们尝试过无数次,但就是走不出去。

有一次,一位英国的冒险家来到了这片绿洲,很奇怪为什么这儿的人从没有离开过这片绿洲,因为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外面走进来了。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他让土著人牵上骆驼,带上粮食,寻找走出沙漠的路,他跟在后面观察。结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15天也没有找到出去的路,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点。这位冒险家明白了,土著人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一走进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转。他告诉土著人,让他们每天晚上朝着北极星的方向前进,永远不要偏离那颗星星。结果三天以后,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是像土著人一样在人生的沙漠里原地绕圈子。我们甚至还不如土著人,因为有时候我们连走出沙漠的冲动都没有。我们每天在吃饭与睡觉之间打发时光,我们每天在抱怨与仇恨之中对付社会。我们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与强度,很少去无怨无悔地为了生命中的某个理想而奋斗,很少去理解在奋斗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只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验。我们陷于太多的习惯思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生命绕着圈子自然地老去却永远没有闪光,永远找不到生命的北极星,更不用说像北极星一样为别人指明方向了。

我们却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和快乐的真正源泉是如何过好每一个今天。今天的生命质量和明天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明天都会变成今天,无数个明天组成了我们的未来,无数个今天组成了我们的幸福以及有关幸福的一切过程。

动物快乐在自然的天地中,人类快乐在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中,快乐在此时此刻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没有未来,人便陷入万劫不复。没有今天,人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我们都要依靠生命的北极星来指引我们的灵魂,使我们能够迅速地走出人生的沙漠。

为挣脱束缚而努力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

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经历几年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持久的动力。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相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失聪,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观察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这样的人称作是带着束缚跳出了最美丽舞蹈的人。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

没有束缚的生命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