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全文在线阅读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毛泽东用林冲战略对付蒋介石

关灯直达底部

国共之间,已经以炮火代替了握手。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也致电蒋介石:“近数月来,中国局势的急剧恶化,已成为美同人民所深为关切的问题。”

虽说蒋介石复电杜鲁门,称“竭尽所能地与马歇尔将军合作”,但马歇尔和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得不在8月10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调处”失败。

1947年1月7日,马歇尔离华返美。离华时他说:“和平障碍周共两党均有责任。”他给国共两党各打了五十大板,以求显示他这位调解人的公正。

马歇尔这位“魔术师”,后来倒是说了一段真心的话:“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不会愿意接受蒋介石的统治,也不会愿意接受一个对美国友好的民主中国,而由于国民党的愚蠢无能,没有美国的军事干涉国民党政府就不可能对共产党人实施统治。现在看来采取任何别的政策将不会遭受同样的命运。”

毛泽东呢?他在1946年9月29日接受美国记者斯蒂尔的采访时,这样评论美国的调解:“我很怀疑美国政府的政策是所谓调解。根据美国大量援助蒋介石使得他能够举行空前大规模内战的事实看来,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借所谓调解做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蒋介石,并经过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压迫中国民主力量,使中国在实际上变为美国的殖民地。这一政策继续实行下去,必将激起全中国一切爱国人民起来作坚决的反抗。”

当斯蒂尔问毛泽东:“阁下是否认为蒋介石是中国人民的‘当然领袖’?”

毛泽东断然否定:“世上无所谓‘当然领袖’。”

“抗战前十年内战,抗战中八年摩擦,胜利后一年纠纷。”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在国共谈判面临彻底破裂,不得不离开南京飞回延安时,接受记者采访,用这样概括的话,总结了国共两党关系史。

周恩来的离去,表明国共关系接近冰点。

1947年2月27日夜,南京卫戍司令部、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重庆警备司令部同时发出通知,限令三地的中共联络处及办事处所有人员于3月5日前撤退。

这实际上是国民党向中共提出的最后通牒。

中共代表王炳南发表了《为委托民盟保管京沪渝蓉昆等处遗留财产紧急声明》,称中共在各地的房屋资财,“悉数委托中国民主同盟全权保管,业于3月5日签订契约,先将南京各种财产造册点交,并请林秉奇律师作证”。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罗隆基,也于3月6日发表《为受委保管中共代表团京沪渝蓉昆等处遗留财产紧急声明》:“兹以中国共产党各地代表及工作人员撤退在即,所有遗留各地之房屋物资器材及交通工具,悉委托本同盟全权保管。”

中共也相应采取措施,要国民党驻延安的联络机构撤退。

另外,中共还要求美军驻延安的观察组撤离延安。美军观察组在3月11日上午刚刚撤走,国民党轰炸机在下午就大批飞临延安上空,进行狂轰滥炸。

这样,国共之间的战争全面展开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作为国共双方的主帅,下着国共的决战之棋。

在国共之战的初期——以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部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蒋介石打的是全面进攻战,他调动了手下二百万大军,全面进击,四处开花。

毛泽东打的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进行运动战。

战争进行了八个多月,毛泽东放弃了一百零五座城市,却消灭了蒋介石部队七十一万人。

从棋局来看,蒋介石部队越楚河,过汉界,咄咄逼人。实际上,他损兵折将,消耗实力。

其实,毛泽东所用的战略,他早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已说得明明白白: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毛泽东在十年前写的这段文字,仿佛是为十年后的国共之战画像。蒋介石就是那其势汹汹的洪教头,毛泽东则采用了林冲的办法对付他。

毛泽东在1946年10月1日所写的《三个月总结》中,对国共之战初期的形势作了如下判断:“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

国共之战,果然按照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进行。到了1947年3月,蒋介石因“战线太广”而“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

于是,国共之战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蒋介石由“全面出击”改为“重点进攻”。

蒋介石定下了两个重点:一是集中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进攻“红都”延安;二是集中六十个旅四十五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

毛泽东呢?他依然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毛泽东说了一句颇为精辟的话:“存入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人地两失。”

一时间,延安成了国共争斗的焦点。1947年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往西安,召集那里的军政要员,为进攻延安作了部署。蒋介石命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厉兵秣马,突袭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