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全文在线阅读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1 平民时代

关灯直达底部

非常时期的牧师女儿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活跃的女性实在凤毛麟角,而能在政坛活跃并有不俗举措者更是万中无一。当男性主宰世界的论调成为大众默认的定律后,女性便更难以在历史长河中显露身影。只是,万世沧桑巨变,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便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例外。

1954年,安格拉·默克尔出生在联邦德国的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她就养成了镇定、沉稳的性格,她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懂得如何揣测别人话语背后的意思,懂得如何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默克尔出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还不到10年。枪林弹雨的硝烟尚未散尽,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早就开始了针尖对麦芒的对峙,即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作为“二战”的发动者和战败国,当时的德国不但在道义上落人口实,在战争中的过度消耗也导致国衰民穷。

为了惩罚“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美、英、法、苏四个主要战胜国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决定将德国通过侵略手段获得的领土物归原主,同时确立了拆分德国的计划,以彻底根除德国再次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这一决定,当然也有战胜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也顺应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需要,而此时的德国在道义上毫无话语权,所以分割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战争一结束,美、英、法、苏四国就组建了对德管制委员会,这一机构成为接下来数年内德国的最高权力机构。美、英、法、苏四国各派代表进驻委员会,所有关于德国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这个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并且只有在四国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关于德国的问题才能加以解决。四国将德国一分为四,德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分别成为苏联、法国、美国、英国的占领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局势开始升级,四大占领国内部矛盾开始显现,特别是美国、英国、法国构成了事实上的联盟,在德国问题上刻意孤立苏联,以期把苏联势力排挤出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提议把三国占领区合并,这样一来,苏联在德国问题上根本没法与三国竞争。毫无意外,这一提议遭到了苏联的强烈反对。

1948年3月,苏联宣布退出对德管制委员会,以不合作的态度阻挠美国、英国、法国合并占领区提议的实施。同年6月,苏联设立在柏林的城防司令中止了在柏林指挥部的工作,而柏林指挥部作为美、英、法、苏共同筹办的柏林管理机构,发挥着市政府的作用。苏联城防司令的退出让柏林局势为之一变,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小小的闪电,其后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

为了报复美国、英国、法国的敌视,苏联在东部柏林的驻军封闭了东西柏林的所有通道,这样一来划归在美国管辖下的西柏林无法通过通常的陆上交通获得物资供应。为了保证西柏林的稳定,美国和法国、英国不得不采用空降的方式向西柏林投放粮食等物资。这样的僵局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双方都对彼此深感头疼,为了避免对峙的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决定改变多国共管的模式,彻底确立在德国领土上成立两个国家的方针。

1952年,德国东部领土上的民主德国解散了境内的原有各州,仿效苏联成立14个专区,成为亲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德国西部的联邦德国也渐渐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成为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并存的局面,一步步加深了德国的分裂,而苏联和美国的政策则对分裂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4年3月,苏联宣布民主德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可以自行决定对外关系和国内事务,也包括和联邦德国的关系。与之相应的,联邦德国也获得了表面上的自主权,可以自己处理国内外的关系。

然而事实上,作为大国逐利的工具,无论是民主德国还是联邦德国,都不得不唯背后的庞大势力马首是瞻。联邦德国在1955年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民主德国在一个多星期后也成为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由此,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正式成为“冷战”的参与者。

在默克尔出生的那个年代,相较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的经济更为发达,国土面积更大,人口也更多,因此很多居住在民主德国境内的德国人纷纷移居到联邦德国。但默克尔的父亲却带领家人从联邦德国迁到民主德国。

默克尔的父亲名叫霍斯特·卡斯纳,出生于1926年8月6日,职业是一位牧师。在民主德国的教会中,卡斯纳牧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卡斯纳所领导的瓦尔德霍夫牧师学院,在柏林勃兰登堡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许多研究神学的专家都会到勃兰登堡来,由此,大部分牧师都见过卡斯纳,跟卡斯纳有过交情。是时,卡斯纳掌管牧师学院30年,故而有不少人认为,他实际掌握着教会的人事权力。且不论这是否属实,卡斯纳的确在教会和统一社会党的合作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衔接人角色。

随着政府对教会的限制越来越重,东德的牧师们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1969年,教会众人已经取得普遍共识,唯一能做的就是合作,“我们不是要对抗它,我们是要让它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公正”。

彼时,在教会与东德政府存在纷争的情况下,卡斯纳能走到那一步,的确非常不简单。

作为牧师,卡斯纳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能同时与来自各地的神学家交谈。其次,他是个自信而又冷静的人,他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后悔。

在东德的生活,卡斯纳一直是隐忍的。在那个敏感的时期,家庭的特殊性给卡斯纳一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他们都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懂得如何在严格的限制内最大限度地达成自己的愿望。

默克尔后来曾回忆,正是因为在东德的生活带给她的影响,才使得寻求自由的观念在她的内心根深蒂固,她想要自由地说话,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达成自己的愿望。

卡斯纳一家的每个人都是这么被教育的。这就让默克尔在以后的行事过程中,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达到更好的效果上。

政治局面的严峻,并不会过多地妨碍默克尔普通的家庭生活。父亲严谨执着,母亲勤劳善良,童年美好的生活,少年要好的朋友,都让默克尔在重重压力下感到满足。在如此复杂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默克尔,大概必然要有令人惊讶之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