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全文在线阅读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价值观外交打碎的“瓷器”

关灯直达底部

世界上的第一条路总是布满荆棘,乱石横生,是那些勇者踏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方才为后世留下了平坦。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若没有往昔的裂痕,就没有今朝的互敬互重。

默克尔在国际上推行的是所谓的价值观外交。

2007年10月23日,默克尔带领执政党发布了一份有关“亚洲战略”的文件,第一次将“价值观外交”落于纸上。这份文件表明,德国要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并且会调整施罗德在位时制定的对华外交政策。一方面,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国际地位也逐渐攀升,也许很快会成为德国在经济以及能源方面强有力的对手。

在默克尔看来,中国和俄罗斯处在与西方民主制度不同的另一个体制之中,德国在选择经济合作伙伴时,不能只考虑对方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权与制度,这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默克尔意图通过价值观外交这一政策,将中国和俄罗斯的制度引上“西化”的道路。她这种强势的、不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外交政策,显然影响了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

她顽固地认为,这种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并非针对哪一个国家,这是德国外交的基础;在和中东等国家交往时,德国也是将这种价值观念作为导向,才得以长久地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

只是,她的这种做法不仅在国际上受到一些国家的谴责,德国国内的党派也出现了反对声音。

2007年10月,基民盟将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作为一项重要的外交成绩,拿到社民党的大会上炫耀,这引起施泰因迈尔的强烈不满。他把这种外交称之为“橱窗外交”,批评默克尔说,真正好的外交政策并不是拿出来给人们到处展示它有多么好,不是放在橱窗里供人们参观和称赞的商品,而是真正有生命,能够切实达到制定目的的政策。

会见达赖事件后,默克尔受到来自中国的强烈谴责,称在德国没有对此事做出合理合适的表态之前,不会主动重建友好关系。

此时,默克尔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主动地向中国外交部部长发出邀请。媒体评论说,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是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背道而驰的。这种政策不但会制约德国在国际上的发展,也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和社民党上台后,中德外交越来越频繁,虽然这其中不乏摩擦,但总体趋势是乐观的。德国越来越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其应抛弃之前对中国不正确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

至2015年,中德已经建交43年,经历过许多磕磕绊绊之后,德中关系越来越紧密。

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德国和中国携手共同应对危机,共同承担起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责任。在这之前,德国与中国在国际经济上以竞争为主,但高手过招,除了输赢之外,留下更多的是尊重。中德都非常赞赏对方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责任感,也更加了解对方,这为未来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德关系的亲密,从德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就能够得出。中国经济刚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时,德国担心高速发展的中国会撼动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默克尔以人权和民主体制作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绑定”条件。而当2009年德国的“全球最大贸易出口国”的桂冠被中国夺得后,德国并没有出现抨击等负面评价,反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德国经济界的专家们看来,中国能摘取这顶桂冠靠的是实力,其相信中国的出口额会不断提升,将会稳坐榜首,仅次于中国出口额的德国也将继续守住自己的位置。

对这两个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继续拉动整个国际市场的出口贸易,市场越大,每个国家的收益才会越大。

在补救与中国的关系上,默克尔的另一个“自知之明”是,她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非自己认为的没有人权、只会制造贫穷的制度。

在数次访问中国之后,默克尔看到了中国政府正在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并用适合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了国民的基本生活。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也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亚洲国家的看法。

慢慢地,默克尔开始支持中国在国际合作和发展中的主张,即无论国家的大小和贫富,在合作中都应该被放在同样的高度,只有平等交流,才能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国际经济的发展也才能惠及全球民众。

此番波折,让默克尔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她也慢慢反省,意识到在世界大国的外交活动中,德国与中国的关系非常重要。不管是处理国际政治事务还是维护国际环境的安全,又或者是加快世界贸易的发展进程,德国都需要中国的鼎力支持。当然,德国的发展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谁也不能保证将来没有磕磕碰碰。不过,中德之间的外交关系前景乐观,只要双方尊重彼此间的差异,用沟通和信任护航,还会出什么岔子呢?这一次,默克尔长了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