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首相评传 » 日本首相评传全文在线阅读

《日本首相评传》林铣十郎

关灯直达底部

(林銑十郎Hayashi Senjūrō 1876.2.23—1943.2.4)

出任第33届(1937.2.2—1937.6.4)内阁首相

林铣十郎(1876—1943)是30年代陆军上层统制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在日本实行军部法西斯统治,而其本人却缺乏驾驭政治的能力,他所组织的内阁,是日本战前仅次于第三次桂内阁的短命内阁。

林铣十郎是金泽市人,毕业于陆军大学,日俄战争时从军,曾留学德国。历任日本驻国际联盟陆军代表、东京湾要塞司令官、陆军大学校长等职。1930年出任朝鲜军司令官,卸任后连任斋藤、冈田内阁陆相。

当时的日本军人普遍目空一切,自行其事而不听上级调遣,林铣十郎就是开“下克上”风气的始作俑者。1931年,关东军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 事变,时任朝鲜军司令官的林铣十郎,不经军部批准,便擅自下令驻朝日军越过鸭绿江增援关东军,“越境将军”由此得名。事后,林居然安然无恙,未受到任何制裁。

林秃顶,平素留着长长的八字胡,庄重威严且显宽厚大度的神态,其实不然,林性情乖僻,刚愎自用,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可以不念旧情,翻脸不认人。担任冈田内阁陆相时,为“统一”陆军,断然撤掉军内拥有很大势力的皇道派领袖真崎甚三郎大将的教育总监职务,导致陆军中统制派与皇道派公开决裂,是引发“二二六” 事件的重要根源之一。

“二二六” 事件后,林在陆军“肃军”中退出现役,似乎成了事件的殉葬品,然而广田内阁辞职后,他却被推上首相宝座。

林当上首相有一段插曲。本来,西园寺等已推荐宇垣一成组阁,宇垣也欣然从命,着手组阁工作。但石原莞尔等陆军中坚将校认为宇垣上任不利于推进他们拟定的国家革新计划,策动陆军首脑部拒绝推举陆相,运用军部大臣现役制这一有力武器,迫使宇垣内阁流产。接着,石原等人策划由林铣十郎组阁并获得成功。

由于这一背景,林受命上任后立即把石原等“满洲帮”作为智囊。但是,在陆相人选问题上,石原派与陆军首脑部出现分歧,前者力举板垣征四郎,后者坚持教育总监中村孝太郎不让。在二者必择其一的情况下,林基于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后者,“满洲帮”暴跳如雷。林就是这样的人,后来对付议会时也是一样的“独断”。

彻底排斥政党成员加入内阁是新政府的特色,林身兼首相、外相、文相三职更是引人注目。

新政府成立后的2月15日,林在贵、众两院发表施政演说,声称新内阁的施政纲领由“敬神尊皇”与“祭政一致”、“发展独特的立宪政治”、“举国一致的对外政策”、“充实国防军备”、综合发展事业”等五方面组成,为此必须“断然实行适合时宜的革新”。对这个字句微妙难懂、缺乏具体内容的政纲,连西园寺都感到“实在费解”。但有一点很清楚,林要彻底踢开现有政党,建立一个亲军阀的法西斯党,并依靠这个政党来实行他所说的“独特立宪政治”。

林上台时,新年度早已开始,林政府必须赶快通过新财年的政府预算。藏相结城丰太郎根据财界的要求,对前内阁制订的30亿日元预算草案做了压缩,削减开支2.6亿日元,被削减的部分主要是社会政策费和地方交付金,军费数额未变,直接军费额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由上年度的46.4%提高到50.1%。这个以损害国民利益为前提而使军部和财界都满意的方案,被舆论斥为“军财抱合”。第70次议会审议政府预算期间,林大献殷勤,态度诚恳,政府方案顺利通过。

但是,议会通过政府预算案后的第三天,林突然宣布解散议会,理由是现议会“阻挠重要法案通过”,“对审议缺乏诚意”。这里林所指的是前内阁遗留下来的其他待审法案。对这种“过河拆桥式的解散”,舆论抨击林是“第二次越境”。林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解散议会,重新建立一个完全由亲军阀政党控制、对政府俯首听命的议会。然而他所期待由近卫文麿组建大政党的计划尚无头绪,如此仓促地解散议会实属蛮干,这也恰好暴露了其政治上的愚昧无知。

第20届大选结果完全与林的意愿相反。众议院的466个席位中,民政、政友等在野党议员数超过400人,政府与党只获得30个议席。林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按照常理,林应该承认失败,引咎辞职。但是,林恋栈不走,抱紧权柄不放,还在地方官会议上大言不惭地说,“观察议员有无反省是我的义务”。

林的狂妄态度终于激怒了一再屈让的政党。民政党和政友会共同召开“打倒林内阁两党联谊会”,在要求内阁辞职的声明中,谴责“林根据主观见解,肆意解释钦定宪法,是对50年来宪政的蹂躏,罪不容赦”。一场声势浩大的倒阁运动由此展开。

倒阁运动使林成为众矢之的,再也无法赖在首相宝座上不走。5月31日,林率内阁成员灰溜溜下台。自“政党内阁”结束后,政党势力每况愈下,此次政党势力虽然联合起来将林赶下台,但近代日本的“宪政”已成明日黄花。近卫上台和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无可挽回地进入军部法西斯势力主宰的黑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