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首相评传 » 日本首相评传全文在线阅读

《日本首相评传》铃木善幸

关灯直达底部

(鈴木善幸Suzuki Zenko 1911.1.11—2004.7.19)

出任第70届(1980.7.17—1982.11.27)内阁首相

铃木善幸(1911—2004)是日本战后第15位首相,继大平正芳后执政两年四个月。时至今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缺乏 “政见”,“内政外交一事无成”;有人赞赏他具有“凡事与大家商量”的“好作风”,是不恋权势地位的政界元老;也有人说如何评价尚待时间检验。

1911年1月11日,铃木出生在岩手县下闭伊郡山田町一个渔业家庭。岩手是有政治“风水”的地方,战前出现过原敬、斋藤实、米内光政、东条英机四位首相,铃木是当地出身的第五位首相。

铃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还当过班长。当时日本国内“大正民主运动”正酣,学校中也开始学习推广美国的自由主义教育法,少年时代的铃木嗅到了这种政治气息。高小二年级时,他曾与全班同学破指血书,发起一次要求校方更换班主任的“赶走教师运动”。高小毕业后,他考入县立水产学校,仍然是班里的“秀才”,其课余爱好是参加辩论会、打网球和练习剑道。从这时起,他开始关心如何改变渔村面貌问题。

也许是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或家庭传统职业的影响,水产学校毕业后,铃木考入当时水产教育的最高学府农林省水产讲习所养殖科,享受公费教育。在学五年中,他的最大兴趣不如说是在课堂以外的社会活动上。他经常溜出校门到日比谷公园倾听中野正刚等政治家的演说,暗自下定了“救济渔村”的奋斗目标,并在同学中发起组织水产同志会,讨论改造渔村、建立渔业协同组合等问题。三年级时,铃木在校友会杂志《乐水》上发表了渔业组合结构改革的文章。当时是法西斯运动甚嚣尘上的年代,组合往往被视为工会的同义语,因此他险些被打成“赤色分子”。

1935年3月,铃木从水产讲习所毕业后准备到农林省中央金库就职。但在就职考试的口试中,他大谈自己倡导的协同组合,考官认为他思想倾向有问题,遂名落孙山。此后,他先在财团法人大日本水产会任技术员,1938年到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任职,1942年回本县任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水产部长。中央水产会成立后,任该会企划部次长。在战前十年中,铃木的主要活动是改造渔村和促进全国渔业协同组合事业。但是在那个白色恐怖时代,他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战后,美军占领当局强制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鼓励工会、政党活动,推行议会政治。铃木从战前的坎坷经历和现实的政治状况中领悟到,要实现“改革水产国策”的多年夙愿,必须当一个政治家。1947年,铃木经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平野力三推荐,以社会党候选人身份回到家乡岩手县参加竞选,并以最后一名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从此正式跨入政界。至出任首相止,铃木已连续14次当选议员。

铃木加入社会党后第二年,脱离社会党而加入吉田茂为首的自由党,原因是“当时家乡一带受到台风袭击,损害惨重,乡人都认为要救济渔民非有实力的大政党不可”。在自由党中,铃木成为“吉田学校”的学生,与池田关系密切。

自由党于1955年变为自由民主党,党内派系林立,争斗不绝。铃木为人谦和,处事稳重有余,在党务工作中长期扮演 “黑衣”角色,能够从容地出入于各派系的大门,处理棘手问题,其出色的“调解”能力得到党内公认,博得了“诚实、忠厚、清白”的好评。在自民党成立后的25年中,总裁一职走马灯般更换,但不论谁任总裁、总理,铃木总是很“吃得开”。在党内,担任过一任副干事长和九任总务会长,在政府中,历任池田内阁邮政相、内阁官房长官、佐藤内阁厚生相、福田内阁农林相。大平成为池田派掌门后,铃木也坐上该派第二把交椅。

1980年6月12日,大平首相任内病逝,“三角大福”抗争的时代结束。大平是为众参两院议员大选进行街头演说时倒下的,这对自相混战的自民党是很大震动,同时也得到了舆论同情。结果,自民党在两院大选中空前大胜,党内各派均表示为大平“吊丧休战”。在这种“和平气氛”与“派阀关系力学”的作用下,铃木在党内各派的一致推举下,就任自民党新总裁并组阁。

7月7日,铃木内阁宣誓就职。新政府宣布的施政方针是,继承大平前首相的政治路线,在“和睦政治”下,通过“集体领导”,停止党内斗争,缩小自民党与民众间的距离。在内政方面,要“整肃纲纪、重建财政、改革行政”。在外交方面,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增进与中国、东盟五国、中东各国的友好关系。这些主张在社会上反响良好,民意测验表明,初期铃木内阁的支持率为52%。

1981年初,铃木历访东盟五国,就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谴责了侵略者,重申“反对霸权”、“支持民柬联合”的立场。

对悬而未决的北方领土问题,铃木给予极大关心。在1月的内阁会议上,确定2月7日为“北方领土日”。9月又以现职首相身份,乘飞机视察北方领土,以此表明对苏外交的基调。

1981年5月,铃木访问美国,与里根总统举行会谈,签署了日美联合公报。由于公报中使用了日美“同盟关系”等词句,受到舆论的责难。铃木回国后,做了“同盟的提法决不包含军事意义”的解释。外务省官员对此表示异议,外相伊东正义和外务次官同时提出辞职。事件的发生,使一年来运行比较顺利的铃木内阁出现不祥之兆。同年11月,铃木改组了内阁。

改革行政和财政,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届内阁都未能解决的老问题。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滞涨的局面已经形成,日本的情况虽比欧美国家好些,但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事实已无法改变。田中、三木、福田等内阁,都采取大量发行赤字国债的方法,谋求维持财政平衡,刺激经济增长,但都未能取得多大效果,反而助长了财政继续膨胀和行政开支扩大的趋势。大平上任后,声称整顿行政和财政,到1984年实现无赤字、无国债财政,并在1980年度减少发行国债1亿元,显示了一定气魄。但事业未竟便离开人世。

铃木深感整顿行政财政的迫切性,他甚至公开表示“要不惜政治生命进行行政改革和财政改革。”在他的倡导下,政府专门成立临时行政调查会,就行政改革问题进行调研。行政调查会在咨询报告中,向政府提出了整顿国营铁路、电信电话和专卖公司,合并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国土厅等重要建议。在财政改革方面,铃木接过大平的口号,许诺在不增税的前提下,依靠自然增收和减少行政开支,在1981年度减少发行国债2亿日元,到1984年实现无赤字财政。

但是,行政财政改革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铃木的预想。行政改革因政府有关部门的强烈抵制,阻力重重,计划无法实施。财政改革受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在税收自然增加减少而行政开支又压不下来的情况下,入不敷出部分还得靠发行公债填补。迫于财政压力,铃木内阁不得不于1982年5月放弃既定方针,宣布“为弥补1981年和1982年的财政亏空而发行赤字国债”。9月,财政状况继续恶化,铃木亲自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财政处于“非常紧急状态”,这等于宣告政府的财政改革彻底破产。接着,政府正式决定冻结国家公务员工资。

行政财政改革的失败,以及政府通过冻结国家公务员、国营企业职工工资来度过财政危机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国民发出了“无能宰相”、“打倒铃木”的呼声。民意测验表明,铃木内阁的支持率下降到26%,不支持率却升到52%。

1982年夏发生的“教科书事件”对铃木内阁是很大冲击。由于文部省检查机关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歪曲篡改历史史实,采取了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等错误做法,激起了日本国民及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朝、韩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事件发生后,铃木政府处境极为被动,8月底才以内阁官房长官谈话形式,表明了纠正教科书中有关记述的政府立场。

面对堆积如山的内政外交问题,铃木表面上泰然处之,实际已力不从心,无心恋栈。结束了9月份的访华后,于10月12日宣布不参加下届总裁竞选,随后卸任让权。

一般说来,一届内阁首相及其内阁的垮台不外乎首相病逝或病退、内阁或执政党内讧、施政失败等几种原因。铃木辞职的原因,主要在于施政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