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自成 » 李自成全文在线阅读

《李自成》第十四章

关灯直达底部

进入武英殿,时光已近中午。李自成只将李岩和吴汝义留下,询问关于清宫的情况。

倘若在一年以前,李自成会留下李岩和吴汝义一起吃午饭,边吃饭边听他们讲说清宫的详细经过。但现在他是君,他们是臣,按礼制不能同桌吃饭;所以他对同进午膳只是闪了一下念头,说出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坐下去,坐下去,说说你们清宫的情形吧。”他还不习惯用“禀奏”一词,而是要他们“说说”,口气上显得亲切。

李岩和吴汝义都没有坐,而是恭敬地站立在他面前。当吴汝义禀奏皇后在五更前已经自缢,停尸于坤宁宫中时,李自成轻声说道:

“其实皇后可以不死。倘若她不死,孤会以礼相待,将她优养终身。”稍停又说:“你问问太监们,宫内库房中一定有好的棺材,命宫女们将皇后装殓,要小心保护她的尸体!……那位皇贵妃呢?”

李岩回奏:“臣从坤宁宫出来即去翊坤宫,皇贵妃袁氏本来也在五更前奉旨自尽……”

李自成问道:“是奉旨?”

吴汝义说:“听说是崇祯命她赶快自尽。她还没有断气,绳子忽然断了。她还要自尽,可是宫女们都围着她哭,没有人肯替她绑绳子,所以她没有死成。”

李岩问道:“陛下,对袁妃如何处置?”

李自成说:“崇祯的妃嫔们,凡是没有死的,娘家住在北京的,都送她们回娘家去,愿自尽的听便,不愿自尽的由我朝优养终身。天启的皇后你找到了么?”

“臣从翊坤宫出来后与子宜将军分手,他去长平公主宫中,臣去张皇后宫中。张皇后尚未死。臣站在慈庆宫正殿阶下,隔着帘子传了陛下口谕:如若她愿意活下去,我朝将以礼相待,优养终身;如愿意暂回张皇亲府中,臣将派兵丁护送她出宫。臣又说,皇后出宫,可以带四名宫女,两名太监,随身侍候。珠宝首饰可以由她斟酌携带出宫,以示我朝优遇。”

“她怎么说?”

“她说:‘本宫是天启皇帝的遗孀,崇祯皇帝的皇嫂,今日国亡,义无苟活之理。请将军派将士护送本宫到太康伯张皇亲府中,使本宫得以从容自尽,还可以辞别父母。今日我朝江山尚且不保,何用携带珠宝首饰!’”

“她遭此亡国惨祸,没有对你痛哭?”

“她的声音颇为镇静,只是略显苍哑,分明在臣到慈庆宫之前,她已经同宫女们哭了很久。”

李岩又将如何从宫中找到五顶轿子,派兵将皇后和随身服侍的宫女、太监护送到张皇亲府中,并在张府大门外插一令旗,严禁兵丁入内骚扰等经过讲了一遍。李自成听后,点头说道:

“办得好,办得好,张皇后知不知你也是杞县人?”

“回陛下,张皇后虽然亡国,但态度仍很高贵,不曾询问臣的姓名、籍贯。臣自己也未说出一字。”

吴汝义接着说了崇祯到寿宁宫砍伤长平公主,公主由太监何新背往周奎府上暂住以及崇祯在昭仁殿前一剑杀死六岁小公主的事。李自成说:

“崇祯也太狠心了!”

他又询问了宫中的其他情况,知道宫女的总数大约上万人,在西华门投水自尽的有三十多人,逃散的约三百左右。李自成吩咐说:

“紫禁城中太监众多,有的逃散了,没有逃散的任其回家。宫女们一个不许出宫,要找到花名册,等候数日,按册点名,分赏给有功将士。多日来你们都很辛苦,快去休息用膳吧。”

李岩和吴汝义刚刚退出,李双喜进来了,跪在他面前问道:

“父皇,午膳准备好了,要用膳么?”

“是我们从长安带来的厨子准备的?”

“宫中御膳房的太监们没有逃走,儿臣命他们准备午膳。从长安带的几个厨子也进了御膳房。他们处处小心,各种荤素菜肴和点心,都先尝一尝,才许送上来。这是宋军师的嘱咐,以防御膳房的太监们怀有贰心。”

李双喜退出后过了一阵,午膳就在东暖阁摆好了。李自成面南坐下,看见山珍海味,荤素菜肴,摆满了一张大方桌,器皿精致,且有金碗银盘、镶金牙箸和碧玉酒杯,心中忽生反感,望一眼双喜,用责备的口气问道:

“为什么摆这样多的菜肴?”

双喜躬身说道:“御膳房管事太监说:崇祯的每日御膳费是三十四两几钱银子,每膳要准备几十样荤素菜肴,还有各种点心、小菜,这是皇家规矩,午膳时还要奏乐。”

李自成叹息一声,说道:“历代帝王,只有开国之主,生长戎马忧患之中,与士卒同甘共苦。以后继承江山之主,都是生长深宫,锦衣玉食,不辨五谷,不知百姓疾苦。孤对此深为痛恨!你传旨御膳房,以后不管午膳晚膳,只备几样菜就够了,外加辣椒汁一小碟。还有,金银器皿一概不用,玉杯也不许用!”

李自成话刚说完,御膳房的两个太监又捧来两个朱漆描金食盒,到了武英殿门外,由两个宫女接住。她们还没有捧进暖阁,被双喜看见,向她们使个眼色,同时一挥手。宫女们心中明白,赶快悄悄地退了出去。

李自成命宫女搬一把椅子放在他对面,然后命双喜陪他用膳。双喜不敢坐下。自成说:

“我命你坐你就坐。我同你既是君臣,也是父子。坐下!”

用膳的时候,李自成忽然问道:

“罗虎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是吧?”

“是的,他是属猪的。”

李自成含笑说:“不但北京城中有许多名门闺秀,单说这皇宫中也有几千宫女。罗虎是有功的将领,应该给他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为妻。这话,你要告诉你子宜叔知道。”

双喜高兴地说:“儿臣遵旨!”

用毕午膳,李自成回到西暖阁坐下。宫女们立刻按照宫中习惯,有人捧来漱口的温茶,有人捧来吐漱口水的银漱盂,跪到他面前。他虽然不习惯,但还是按照皇上的生活规矩做了,同时在心中叹道:

“皇帝的生活果然与百姓不同!”

李自成多天来不曾好生休息,需要躺下去睡一觉。他还没有说出来这个意思,只是轻轻地打了个哈欠,一个宫女就赶快在他面前躬身说道:

“请皇爷到寝宫御榻上休息,那儿已经准备好了。”

“寝宫在哪儿?”

“就在这武英殿背后的仁智殿。”

仁智殿比武英殿规模略小,宽大的御榻安放在西暖阁的里边一间,挂着黄缎绣龙床帐,铺着黄缎床单,上有黄缎绣龙被和绣龙枕头。紫檀木雕花高几上摆一个古铜狮子香炉,从口中微微地吐出轻烟,清幽的香气散满暖阁。

李自成由宫女引路,后边跟着双喜,从武英殿的西夹道步入后院,再进入仁智殿。当李自成来到时,宫女们都跪在丹墀上接驾,然后由刚才引路的两个宫女替他打起帘子,走进西暖阁内间。当他在龙椅上坐下后,立刻有一个宫女用银托盘捧来一盏热茶,虽然粉彩草虫的瓷盖尚未揭开,但是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从茶盏中冒出,使他不由得口舌生津。

李自成向站在暖阁门内的双喜问道:“你在哪里休息?”

“回父皇,进城以前,军师询问了投降的太监,画了一张地图,指示二百名护驾将士分驻在西华门和归极门两处。今日进宫之后,军师看了武英殿共有七间,地方很大,吩咐儿臣住在武英门的一边,另一边为群臣等候召见的地方。”

“太监们住在何处?”

“军师说,这班没良心的奴婢,纵然降顺我朝,也有贰心,所以昨日对儿臣和子宜叔当面嘱咐,武英殿原有的太监和新增派的太监,夜间都住在归极门内六科廊的空房子内,黎明后才能进武英门,做洒扫的事,没事时就在武英门内的厢房中上值,听候呼唤,不准他们走进皇上寝宫。”

“啊!……我们从长安带来的传宣官住在何处?”

“他们也住在武英门内的厢房中,也不能走进寝宫。”

双喜刚走,那两个引路的宫女又来到他面前,其中一个年纪较长的问道:

“皇爷要到御榻上睡一阵么?”

李自成点点头。他刚取掉毡帽,立刻被一个宫女双手捧住,放到一个红漆描金大立柜中,他要脱掉箭袖战袍,那个年纪稍长的宫女立刻替他解掉丝绦,解开扣子,帮他脱掉袍子,叠起来放进立柜。李自成对她们的细心服侍感到很满意,随即颓然坐到床沿上,打算脱掉靴子。两个宫女不等他自己动手,立刻跪到地上,一人为他脱下一只。李自成从她们身上闻到了一股香气,含笑问道:

“你俩叫什么名字?”

年长的回答:“回皇爷,奴婢叫王瑞芬,她叫李香兰。”

李自成又问:“你们是乾清宫的?还是坤宁宫的?”

王瑞芬回答:“奴婢们是从别的宫中叫来的。乾清宫和坤宁宫的都人差不多都投水自尽了,没有投水的也都奔出西华门逃散了。”

李自成不再问话,在御榻上躺了下去。他正伸手拉黄缎绣龙被,王瑞芬带着一股醉人的芳香,敏捷地替他将被子拉开,盖到他身上。从绣龙被上散发出淡淡的李自成从来不曾闻过的奇妙香气,他望着王瑞芬问道:

“这被子薰的什么香?”

王瑞芬躬身回答:“回皇爷,今早进来清宫的吴将军挑选宫女们来侍候皇爷,因奴婢原在承乾宫中,多知些宫中礼节,吴将军就指定奴婢为皇爷身边众宫女的头儿,宫中俗称‘管家婆’。这御榻上一应被、褥、枕、帐各物,全是从内库中新取出的。这绣龙被在库中已经放了几年,奴婢领出后,放在薰笼上,用外国进贡的香料薰过,所以不是一般的香气。”

“外国进贡的什么香料?”

“相传这是大海中的一种龙,有时到海岛上晒太阳,口中的涎水流在石上,干了后发出异香,经久不灭。土人到岛上取来,制成香料,献给他们的国王。国王作为贡物,献给中国皇帝,所以这种香料就叫作龙涎香[1]。几年前,皇后赏赐一点给承乾宫的田娘娘,尚未用完。奴婢就是用龙涎香为皇爷薰的龙被。”

李自成点头,又看了这位宫女一眼,然后把眼睛闭上。今日初进皇宫,还没有受百官朝贺,他已经知道了做皇帝的尊贵。他想着日后的皇帝生活,含着满意的微笑进入梦乡。

申时过后,李自成被宫女叫醒。王瑞芬带着三个宫女跪地上替李自成穿好靴子,一个宫女用金盆捧来温水请他净面(宫中不用“洗脸”一词),另一个宫女用红漆描金龙凤托盘捧着一个蓝花御窑茶杯,盛着半杯温茶,请他漱口,另一个宫女跪在一边,用景泰蓝梅花托盘捧着一个白玉般的建瓷小漱盂,承接他吐出口的温茶。随后,宫女们又细心而敏捷地服侍他穿好袍子,戴好帽子。虽然李自成对宫女们这样的服侍感到繁琐,但是他并没吩咐免除,反而在很不习惯中舒舒服服地接受了。他在西安是占用秦王府为皇宫,一切草创,没有太监。如今在他看来,那些临时挑选的民女,虽有宫女之名,却是既不识字,也不懂皇家礼节,只能算暴发户家中的粗使丫鬟,没法同明朝的宫女相比。

王瑞芬向他启奏,刚才李双喜来过,因见皇上未醒,又回武英门值房等候。李自成听了,立刻离开寝宫,来到武英殿的西暖阁,随即将李双喜叫了进来。

“崇祯有下落么?”李自成向双喜问道。

双喜跪在地上回答:“启奏父皇,清宫将士们一直在皇城内各处寻找,布告也在全城张贴了,至今尚无消息。不过,太子和二王找到了。”

“找到了?怎么找到的?”

“他们都被太监们送到周皇亲府上,布告在各街道贴出不久,周皇亲和另一家皇亲都不敢隐藏,将他们献出来的。”

“现在何处?”

“现在看管在五凤楼上,子宜叔与林泉将军正在向太子询问宫中事情,等候父皇召见。”

“速将明朝太子和永、定二王带来见孤!”

过了一阵,李岩、吴汝义将太子和永、定二王带到了李自成面前。吴汝义叫太子等赶快跪下,但是太子倔强地不肯下跪。看见他不肯跪,他的弟弟们也不肯跪。李自成态度温和地对吴汝义说:

“不肯跪算了,不必勉强。”他又用文雅的口吻向太子问道:

“汝父为何亡国?”

太子自信必死,慷慨回答:“我父勤政爱民,发愤图治,本无失德,只因诸臣误国,所以失去江山。”

“你知道你父皇现在何处?”

“天明前我由内臣护送出宫,以后宫中事全然不知。”

“你不用害怕。你还在少年,非当国之主。明朝种种弊政,非你之过。孤每读史书,看见三代以后,一遇改朝换代,继世开国之主多不能以宽仁为怀,对前朝皇室家人宗党,唯恐不斩尽杀绝,连孩提都不放过。孤心中不以为然,有时掩卷长叹。孤要效法三代圣主,所以破西安、太原之后,对秦、晋二王及其家室宗亲,一个不杀,一体恩养。如今秦、晋二王都随孤前来幽州,你们可知道么?”

太子不知道李自成将北京改称幽州,也不知道李自成言语真假,低头不语。李岩知道李自成的这些话都是出自真心,对太子说道:

“殿下不必害怕,新皇上是尧舜之主,断无杀你之心。你应当感谢不杀之恩。”

李自成语气诚恳地接着说:“进军幽州之前,孤曾与大臣们讨论决定,倘若兵临城下之日,你父皇知道天命已改,愿意禅让,孤将待以殊礼,使他继续享受人间尊荣,优游岁月,对宫眷也一体保护。孤还宣布:大顺军进城之日,倘若崇祯帝已殉国,找到了太子和永、定二王,一不许杀害,二不许虐待。孤要对太子待以杞、宋之礼[2]。说明白吧,周成王封微子为宋公,孤将封你为宋王。至于你的两个弟弟,比你封爵降一级,一封永国公,一封定国公。此事孤早已决定,只等孤举行登极大典之后,就对你降敕封王,颁赐铁券,世袭罔替,与国同寿。”

吴汝义轻轻推了一下太子:“赶快跪下,向大顺皇上叩头谢恩!”

李岩也不无感动地说:“此系三代以下未有之仁,殿下赶快谢恩!”

太子仍然倔强不动,也不说“谢恩”二字。他的两个弟弟也照样学他。李岩担心太子和二王会惹怒大顺皇帝,目视太子。在窗外窃听的宫女们更担心本来可以不死的太子和二王会惹出杀身之祸,暗中焦急。吴汝义又一次催促太子谢恩,但太子依然不动。李自成看见倔强的太子眼眶中充满热泪,只是忍耐着不让眼泪流出。他对吴汝义恻然说道:

“算了,不必勉强他对孤谢恩。他的国家已亡,母后自尽殉国,父皇不知下落,应该心中悲痛,也应该怀恨于我,要他跪下去叩头谢恩他当然不肯。孤今得了天下,何计较这些小节!”

李岩的感情比吴汝义复杂,所以没等李自成将话说完,赶快跪下说道:

“陛下对胜朝如此宽仁,三代而后实属仅见。四海之内,前朝臣民必将闻之感奋!”

李自成点头使李岩平身,对吴汝义接着说:“你派一队将士将太子和二王护送到刘宗敏处,妥加照顾。你再寻找几名东宫的旧太监,前去服侍。”

吴汝义躬身说道:“领旨!”便带着太子和二王出去了。

李自成急于想看看金銮殿,也想看看乾清宫和坤宁宫,但他想偕牛金星和宋献策一同看,便叫双喜去命宣诏官宣牛丞相和宋军师速来。

过不多久,牛、宋二人便来了。他们向李自成行了叩头礼后,李自成叫他们坐下,先向军师问道:

“有没有新消息?”

宋献策重新在李自成面前跪下,奏道:

“臣得到确实消息,吴三桂……”

李自成说:“献策平身,坐下说话。”

宋献策叩头起身,坐在椅子上,欠身奏道:“吴三桂的兵力不可轻视,他以山海关为后继,人马已有一部分进至永平、玉田与三河一带,对北京颇为不利。目前我朝文武群臣,莫不望陛下赶快举行登极大典,然而以臣愚见,登极典礼大事固须加紧筹备,招降吴三桂一事更为急迫,以免夜长梦多。”

李自成问:“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

宋献策说:“崇祯十四年八月,洪承畴在松山兵溃,吴三桂虽是八总兵之一,损失不轻,但他的老本儿留在宁远,并未受挫,所以仍能固守宁远。虏兵进至塔山,也不敢再向前进。眼下宁远兵驻扎在山海关及永平一带,犹如在北京户外驻军,陛下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孤问你,吴三桂究竟有多少人马?”

“吴三桂原是宁远总兵,步骑精兵约有三万,近来他改称关宁总兵,受封平西伯,山海关也归他管辖。守山海关的兵马素称精锐,少说有五六千战兵,所以关宁兵合起来有三万五千以上,加上驻在秦皇岛与关内附近各处之兵,总数在四万出头。关宁兵以骑兵最强,号称关宁铁骑。”

李自成听到宋献策的禀报,表面上不动声色,露着微笑,但心头猛然沉重,默然片刻,向牛金星问道:

“启东有何意见?”

牛金星欠身回答:“军师素重辽事,方才所议,颇中肯綮。以臣愚见,目前对吴三桂以招其来降为上策。倘若吴三桂能够来北京参与皇上登极盛典或派人送来贺表,不仅可以为北方武将表率,亦可以为江北四镇榜样。望陛下速差人前去招降!”

李自成说:“倘若他肯投降,孤不吝高爵厚禄。你看他能投降么?”

牛金星胸有成竹,从容说道:“以臣愚见,吴三桂如今困居于山海与永平之间,进退失据,军需民食,咸失来源。他虽有三四万关宁精兵,势如游魂,此其不得不向陛下投降者一也。吴三桂之父吴襄,偕其母及其妻与子侄、仆婢等三十余口,于去年移居北京城内,现已成为我朝人质,此吴三桂不得不投降者二也。自崇祯十四年破了洛阳,三年来陛下身统数十万众,所向无敌,威震海内,今又轻易攻占北京。古人云‘先声夺人’,以陛下今日之神武威名,东虏未必敢来入犯,吴三桂孤立无助,此其不得不投降者三也。还有第四,崇祯十四年洪承畴所率援锦八总兵,其中白广恩、唐通二人已经投降,颇受礼遇。白广恩在我朝且已封伯。这些榜样,吴三桂看在眼里,岂有顽抗不降、自寻败亡之理?臣请陛下宽心,明日可命吴襄写一家书,钦差适当大员,带着陛下手谕与吴襄家书,并带着犒军银物,前往永平,面劝三桂速降。十日之内,定有佳音。”

李自成满意点头,又问:“差谁去较为合适?”

“臣认为唐通最为合适,请陛下圣衷斟酌。唐通是明朝北方的有名镇将,与吴三桂同时封伯,且资历老于三桂,作为劝降钦使,定必胜任。”

李自成点头同意,又转向宋献策问道:“军师意下如何?”

宋献策答道:“丞相所言极是。不过唐通毕竟是一介武夫。臣以为再差张若麒同行,文武搭档,有张有弛,遇事多有进退,较为适宜。”

李自成面带笑容,又连连点头,随即向李岩问道:

“林泉有何高见?”

李岩认为宋献策的担心也正是他的担心,对于牛金星的话并不同意,但在西安时他因谏阻过早东征已经深拂上意,加上宋献策经常对他提醒,劝他少说会令李自成和牛金星不愉快的话,所以他心中矛盾片刻,恭敬地站起来说:

“微臣原来也为东边的情况担忧,但听了丞相之言,也就略觉心宽。臣尚有若干刍荛之见,过几天后,俟陛下稍暇,再为奏陈。至于遣使一事,丞相与军师计虑周详,臣无他议矣。”

李自成急于要看看三大殿和乾清宫,便点头同意。正要起身,双喜神情兴奋地走进暖阁,跪到他面前,声音急促地说:

“启禀父皇,崇祯,崇祯……找到了!找到了!”

李自成不觉从椅子上跳起,大声问道:

“崇祯藏在何处?没有受到伤害?”

“是找到了崇祯的尸体。他已经上吊死了。”

李自成松了一口气,重新坐下,随即用轻松的口吻说道:

“这倒好处置了!……他是在何处自缢的?是怎样找到的?”

“父皇,刚才忽然补之差人来说,崇祯已经在煤山东山脚下上吊死了,尸首找到了。旁边一棵小树上还吊死一个没有胡子的中年汉子,好像是个太监。为怕尸首认不确实,如今将乾清宫的两个太监也叫去了。”

李自成望着牛、宋等问:“你们看,应当如何处置才好?”

牛金星欠身回答:“以臣愚见,崇祯尸体应在别处停放,不宜抬回乾清宫去。”

宋献策欠身说:“臣听说正对煤山的是寿皇殿,何妨命太监将殿门打开,略事打扫,将崇祯的尸体停放寿皇殿中,以备装殓。”

李自成点点头,又问:“用什么棺材装殓?穿什么衣服装殓?他和皇后都装殓之后,埋葬何处?”

牛金星回答:“自古以来,帝后的棺材称为梓宫,极其讲究,既不能在数日内备办,崇祯又是亡国之君,也用不着了。宫中为年老宫眷们存有较好的现成棺材,可以找出来装殓。崇祯可穿上常朝官服,皇后也穿上常朝礼服。如此处理,较为简便,也不失陛下对待亡国帝后之礼。”

“如何埋葬?”

宋献策回答:“崇祯既然亡国,也不必为他修筑山陵。可将田妃墓门扒开,将田妃棺材移至旁室,将崇祯帝、后的棺材放在正室,再将墓门封好,就算是我朝对亡国帝后以礼埋葬了。”

李自成又问:“林泉有何意见?”

李岩欠身回答:“丞相与军师所言,十分妥当,微臣但请陛下饬工政府连夜派工匠在东华门外搭一芦席灵棚,明日将崇祯帝后棺材放置灵棚之内,任胜朝旧臣前去‘哭临’[3]致祭,太子和永、定二王也应去祭奠父母。还可以命僧道录司派僧道去灵棚前诵经,超度亡灵。七日之后,再送往昌平埋葬于田妃墓中。如此处置,更显出皇上对胜朝宽仁圣德。臣碌碌寡闻,不知所言当否。”

李自成高兴地说:“好,好!启东,这事情命工政府与礼政府共同去办。现在,都随孤去看看崇祯的尸体。”

他先站起来。牛、宋、李岩也都赶快站起来。李双喜率领十名卫士跟在后边。当走出武英门以后,他回头向双喜问道:

“吴汝义到哪儿去了?”

双喜趋前一步,躬身回答:“他得到禀报:我清宫人员在一眼枯井中找到了崇祯的长女长平公主……”

李自成蓦然一惊,问道:“不是听说长平公主昨夜被崇祯用剑砍伤,随即由太监背出宫去?”

双喜说:“是的呀,儿臣同子宜叔也觉奇怪。子宜叔骂了前来禀报的官员,他问不出一个头绪,赶快往寿宁宫去了。”

李自成望着大家说道:“怪事!真是怪事!走,我们看崇祯的尸体去!”

李自成率牛、宋等到了煤山的北上门口时,李过已匆忙来到万岁山门[4]接驾。

李自成问道:

“崇祯的尸体如何找到的?”

李过躬身回答:“方才有一太监看见崇祯的御马太平騟从煤山的大院中出来,左右张望,似乎想进玄武门,又不肯进,抬头叫了几声。臣得到禀报,立刻来到玄武门外,牵住御马打量,心中恍然明白,就将马牵进万岁山门,说道:‘御马,你带路吧,去寻找你的主人!’由御马在前引路,果然在一个很隐蔽的去处找到崇祯的尸首。”

李自成点点头说:“常言道,好马通人性,确实如此!如今崇祯的尸首放在哪里?”

李过说:“放在上吊的槐树下边,如何处置,等候陛下降旨。”

“引我们先去看看吧。”

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都放在煤山脚下的荒草地上,相距不到一丈远。李自成看看崇祯脸孔还很年轻,长发散乱,帽子已经失落,双目半闭,舌头略有吐露,脖颈下有一条被丝绦勒成的紫痕,一只靴子已经失去……李自成心中一动,不忍多看。此刻他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产生了很复杂的思想感情,竟然在心中叹息了一声。

在他和大臣们后边跟来的几个太监,此时都转到崇祯尸首的脚头,由一个显然地位较高的中年太监领头,向崇祯跪下,叩了三个头,而那领头的太监还禁不住小声呜咽,热泪奔流。李自成向太监们问道:

“你们里边有没有乾清宫的太监?”

那个领头的太监忍住呜咽,叩头说:“回圣上,奴婢是亡国的待罪内臣,原是乾清宫的管事太监,名叫吴祥。”

李自成将吴祥上下打量一眼,命他将崇祯的尸体停放在寿皇殿中,又说:

“孤看你不忘旧主,还是有良心的。你要在宫中找一好的棺材,将你的旧主小心装殓,好生守护。命乾清宫的宫女们来给崇祯梳头,更换衣服靴帽。”

李自成吩咐毕正要离开,跪在草地上的吴祥忽然说道:

“陛下,奴婢旧主崇祯皇爷临死前在衣襟上写了几句话,请陛下看看。”

李自成惊问:“写了什么话?”

吴祥说:“崇祯皇爷写遗诏时,只有管事宫人魏清慧站立在身边侍候,臣是听魏宫人说的。皇上不妨看一看他的衣襟里面。”

“你快翻开他的衣襟,让孤看一看他写的什么遗言!”

吴祥在荒草上膝行到崇祯腿边,翻开袍子前襟,果然有几句话歪歪斜斜地写在袍子里儿上。李自成和随侍身边的大臣们都赶快低头观看。因崇祯当时心慌手颤,字体潦草,李自成不能够完全认清,命吴祥赶快读出。吴祥一边读,大家一边看。念完以后,大家互相看看,在片刻间都没做声,但心中都想了许多问题。他们听了“贼来,宁毁朕尸,勿伤百姓”一句话,不能不受到震动。随后,李自成郁郁不乐地说道:

“自古至今,天下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历代都有,但是并不一样。崇祯虽然失了江山,但这是气数,是他遭逢的国运所致。古人说‘盖棺论定’,据孤看来,崇祯实非一般的亡国之君!”

牛、宋和李岩都没说话。他们因看了崇祯的衣襟遗言,都不免受了感动,而且也同意李自成的评论;不过,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所以都没有发表意见。李自成望望草地上的另一具尸首,又看了吴祥一眼,问道:

“那个陪着崇祯上吊的太监是谁?你认得他么?”

“回圣上,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他也是一个对主子有忠心的人。他的尸首应该如何埋葬?”

“回皇爷,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可以命其家人将尸体领回,自行装殓殡葬。”

“既然王承恩有家人在京城居住,这事儿你就办了吧。”

“奴婢领旨!”

李自成带着牛、宋等大臣,沿着黄土磴道,登上煤山中峰。他站在峰顶,向南纵目,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到房屋鳞次栉比的南城和外城,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直到永定门,尽入眼底。神圣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如今踏在他的脚下。辽、金、元、明四朝赫赫的皇都,如今踏在他的脚下。占领了北京就是灭亡了明朝,夺取了天下。十几年百战经营,如今才真正胜利了,大功告成了……李自成又是欣喜,又是惊叹,不自觉地发出一声:

“啊!”


[1]龙诞香——抹香鲸生活于赤道附近的海洋中,其肠胃中有一种病态分泌物,呈结石状,漂浮水面,有时被风浪冲上海边,可以制成极名贵的香料,香气持久,名为龙涎香。

[2]杞、宋之礼——周武王封夏朝的后代于杞(今河南杞县),成王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使二者承夏殷之祧。

[3]哭临——帝王死亡后,臣民举行的哀悼仪式。

[4]万岁山门——即今之景山门,但已改建,其前边的北上门已于解放后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