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么远那么近 » 这么远那么近全文在线阅读

《这么远那么近》第一章 2003 自然生命的最后使命

关灯直达底部

语录

人生在世,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得到一个知心伴侣,夫复何求?想起任姐(任剑辉)将大部分的生命贡献给艺术界,那份认真与尊重,是我们后辈所敬仰的,这样生荣死哀,可谓后无来者。

——1989年

张国荣对艺术与生命的认识

2003 年的4月1日,是张国荣的所有朋友和歌迷影迷希望抹去的日子。他的离世方式,为他饱受争议的一生又带来最后的、新的声讨。

同为香港艺人前辈的曾志伟得知消息后,难过得想推掉数天后香港电影金像奖主持工作,因为“不能接受他的离去,他已经这么完美了,难道还不够好?他让我们都迷失了!”大多不明真相的人,则纷纷谴责“怎么能轻生?”“他的自杀会给歌影迷带来多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他的好友们在得知离世的消息后却一再自责。曾视他为“娱乐圈中唯一的朋友”的梅艳芳泣不成声,自责早就知道他患病,却没有主动去关心他,听他倾诉心中苦恼。更多朋友都表示,听说他身体不好,原想等他病好后再去探访,谁知再也没有机会。

张国荣生前一年,健康状况已备受关注,但真实情况一直众说纷纭。直到遗书内容公布,大家才终于确定、并第一次如此正面又猝不及防地迎击这个病症——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标准和基数有差异,抑郁症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中不尽相同,有调查显示,中国的患病率约为6%,而日本的患病率则高达20%。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增加,然而真正接受治疗的还不到一半。

更可怕的是,抑郁症因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

究竟张国荣为何患有抑郁症,众说纷纭,从“拍《异度空间》入戏太深”、“中了降头”、到“为情所困”等等,各个都说得煞有介事。

2012年11月,张国荣的大姐张绿萍接受电台采访,首次公开谈到这位她疼爱的幺弟的病情。有一位知名心理医生曾写了一封4页纸的信给她向她解释说,抑郁症在医学上分两类,一类是大家都能理解的,由现实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而引起,比如产后抑郁症即属此类。

而另一种,则是纯粹的生理原因,是由于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而引起的。简单来说,就是大脑中分泌“抑制抑郁”的物质不足,因此“抑郁”无法得到自身抑制,属大脑的物理病变,是患者本身无法控制、而必须要靠药物来治疗的。

很不幸,张国荣的抑郁症是第二类。

媒体猜测他压力太大、人戏不分。其实张国荣专业程度有口皆碑,在演艺圈中更是出了名的容易“出戏”。在拍摄《红色恋人》《风月》这类悲剧题材作品时,他总是片场中的开心果,拍摄期间有说有笑,适时缓解片场中压抑的情绪。还时常主动教授同组艺人如何将角色人物和演员自己分开;对最后一部被形容为“中了降头”的电影《异度空间》时,他表示:“这部电影角色比较沉重,但是我是专业演员,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不受角色干扰。”

又造谣他“为情所困”,更是无稽之谈。性格直言直语的张国荣在各类访谈节目中,从不讳言爱情生活的幸福美满。他的大姐也证实,他与伴侣的感情一向很好。或许是张国荣在这一行太优秀,前辈爱护他,后辈尊重他,提起张国荣个个赞不绝口,又无任何不检点的把柄,媒体实在无话可说,只编撰出一些“为情所困”的故事。

只需简单了解抑郁症,就可知道不能从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因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指责抑郁症患者不坚强,跟指责聋哑人不说话一样,是没有道理的。“死都不怕还怕活?”那是说这话的人不明白什么是“生不如死”。——事实上,有自杀倾向是属于重度抑郁症的最常见症状、甚至是诊断依据之一。

抑郁症患者的病痛,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了解。医生可以开药,却很难开导,甚至许多专业精神科医师都认为,在这一点上确实很难与病人感同身受。他们长时间、持续性、无理由的情绪低落和意志减退,是大脑物理病变,不是靠一两句安慰就能够解决的。

张国荣痛苦地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没有答案。

他性格开朗,言谈风趣,举止优雅,乐于助人,勤劳敬业,“一生未做坏事”,但是抑郁症偏偏降临在他身上。

包括张国荣本人在内,香港媒体、他的许多朋友都对抑郁症一无所知。

《霸王别姬》投资人、好友徐枫自诩是“抑郁症的鼻祖”,02年5月1日,在聚会中她一眼看出张国荣患有抑郁症,劝他一定要去就医。他去了。医生诊断从当年3月底就已患病,嘱咐他要按时求医问药。

但是张国荣很难出入医院,他的家门口,常年有狗仔队把守,每天三个人一台摄影机对着他,他不能进出精神科。幸而医生和大姐帮忙,在大姐家中出诊,总算解决了看病的问题。

积极地看病,却断断续续地吃药。抑郁症的药物,常常有非常剧烈的副作用,头痛、呕吐、晕眩,这是张国荣不愿意看到的。他一直都希望病能尽快地用自己的毅力抵抗病痛,殊不知大脑病变,却不是靠意志力可以实现的——更何况抑郁症患者的意志力本已备受摧残。

从02年中就逐渐传出“张国荣患有抑郁症”的消息,他从未亲口承认。完美主义者如他每次公开露面都将自己做到最好,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辟谣患病。其实他的讳莫如深,也是本人对抑郁症不够认识的缘故。媒体在此时总是出奇地“友善”,记者们欣慰地写道“他用自己的行动粉碎了抑郁症的谣言”,只是后来才知道,这一次,“谣言”都是真的。传媒的一次次“粉碎”,又如何不是给他无形的压力,迫使他必须以最好的面貌示人、不能示弱呢?

更令人发愁的是,此时他的胃酸倒流旧疾也不断复发,用医生的话说“嗓子肿得像个苹果”,胃痛常常使他直不起身来,以致不能正常工作。出席活动都只能尽量不出声,以微笑应对。同时,“手震”的旧毛病也愈发严重,好友毛舜筠在最后的日子里见他时,他竟已需要将手压在大腿下来阻止手震。

而患上抑郁症之后,日常的负性事件会被数倍放大,从而愈发加剧病症。

张国荣的抑郁症到底有多严重,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的亲友曾惊险地阻止过他轻生;只知道他的家姐曾接到他电话数次意图say goodbye;只知道他的几位密友,在得知他的意外离世时并不感到特别惊讶……已可见其病情程度。

回望张国荣患病的岁月,才知道他曾承受怎样的病痛折磨。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在努力工作着。

2002年3月后,他明显减少了公众活动,原定工作也一再受到阻碍。他本应与歌手黄耀明共同录制唱片《CrossOver》,这份工作计划一拖再拖,直到02年7月才录完最后一首歌《这么远那么近》。那时候他因为胃酸倒流影响,嗓音已经十分沙哑。原本希望再调理一段时间,黄耀明却觉得,这样的嗓音又别有一番味道,很适合歌曲的风格,才令张国荣消除顾虑。只是原定要拍摄的MV,最终没有机会完成了。

在病痛煎熬时录下的这首歌,张国荣的旁白方式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即兴在录音室里说了一大段话,最后只捡了几句合成到歌曲中,竟显得如此完美。《这么远那么近》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几米的漫画,而张国荣的旁白比漫画更充满线条与色块的张力。

“我由布鲁塞尔坐火车去阿姆斯特丹,望住窗外,飞越过几十个小镇,几千里土地,几千万人。我怀疑,我们人生里面,唯一可以相遇的机会,已经错过了。”张国荣此时独特的沙哑声音为这首歌增添了迷离朦胧的极致韵味,而这首张国荣亲自作曲的电子风格的作品最终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举办的音乐颁奖礼上获得“最佳另类作品奖”。

在2002年4月,他踏上梅艳芳纪念入行20周年的“极梦幻演唱会”的舞台。这是很早就答应了要做压轴场嘉宾的,然而在出发前一刻,因为胃痛难忍,他甚至一度考虑放弃。表演完两首歌后,他因疼痛一反常态没有留下参加庆功宴为梅艳芳庆贺,甚至未有一刻停留,直接打道回府。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为现场所有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至极的最后演出。

在舞台上,他挥洒自如,与梅艳芳配合默契,丝毫看不出竟是两人即兴发挥。这首独为他们两人打造的《芳华绝代》,歌词苛狠,少有歌手敢耽此盛誉,唯有这对舞台王者才有这份坦荡与从容。此歌填词人黄伟文说,这首歌,竟有幸得到如此完美的现场版,实为所有乐迷的荣幸!

在他逝世100天时,唱片公司发行了他最后一张唱片《一切随风》。这是一张未完成的“遗作”,只有7首新歌,唱片公司只能以3首没有发表过的旧歌充数,来填满整张专辑。七首新歌风格特异,有深沉凄迷的《红蝴蝶》,有低回哀伤的《玻璃之情》,有大气隽永的《我知你好》,有浪漫动人的《敢爱》……而这4首作品全部是张国荣亲自作曲。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爆发出如此强盛的创作能量。只是天不假时,没有让这位音乐人继续在人间发挥他的才华。由于种种原因,歌曲个别段落并没有呈现最完美的录制效果,但这张专辑是张国荣对音乐生命的领悟,是他最后岁月里留给歌迷的一份礼物。

他首次担任导演的长电影《偷心》(他已在2000年导演过一部短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故事大纲已基本确定,演员亦早已心有所属。为此他与多位知名导演切磋技艺,他赴北京约谈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他前往青岛亲自寻找理想中的拍摄地。只是这份热情后来被病痛一点一点磨蚀,最终,拍摄计划不得已暂时搁浅。

与此同时,他还与多位电影界同仁保持联系,他答应要出演魏绍恩编写的《逆光风》,这部电影将再次与他的老搭档梅艳芳合作。张艾嘉邀请他导演《20,30,40》中“40”的一部分。这部后来由李心洁、刘若英、张艾嘉主演的讲述三位不同年龄段女性故事的电影,如果张国荣、张艾嘉两人合作,将会产生怎样的花火?还有陈凯歌的《无极》、徐克为他度身定做的《王先生》、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直到他离世9年后,电影《危险关系》的导演许秦豪说,这个角色原本是属意张国荣的,曾经与他谈过的……他最后一次公开场合露面是在3月8日出席“百事音乐家族Blue Power慈善演唱会”,作为亚洲区第一位百事代言人参加了亮灯启动仪式。尽管他的状态不是很好,从升降机出场时,甚至还踉跄了一下。但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他仍笑容满面举手高呼:“今晚很高兴可以看到很多乐坛上拥有无比力量的朋友在这里为我们演出,让他们的爱心、他们的动力将你们全部融化掉,好不好?”

而他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仍在强调对电影业的诚意和尊重。他说:“我一向都是香港电影的支持者。”又称:“对香港的电影前景依然有信心,但一定要有诚意,这也是我现时对接拍电影的考虑。”——这是他一贯的信念。

张国荣在生命的最后承受了这种种压力痛苦,许是命运安排他的最后使命。抑郁症如今被誉为世纪之病,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病患已经越来越多,有研究表示其概率几乎达到、甚至超过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张国荣的离世,首次令国人正视了抑郁症。

没有患过抑郁症的人恐怕很难了解,张国荣的离世为抑郁症患者、以及其他情绪病患者带来的正面影响。同样为抑郁症患者的作家李兰妮庆幸自己的病确诊在张国荣逝世后,而不是02年,因张国荣的缘故,令她逐渐觉得抑郁症不是变态,患抑郁症也没有那么不堪和难以启齿,较为容易接受患有抑郁症的事实,来配合吃药和医治。

确实患抑郁症没有什么不堪和难以启齿。它是大脑物理病变,如同机体不适引起感冒并无二致;而自杀倾向,不过是抑郁症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抑郁症而自杀,就如同患有癌症可能死亡一样。

经理人陈淑芬说,张国荣患病后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求医、一直在坚持,希望能早日战胜病魔。但最终,他没能敌过抑郁症。

他不是自杀,他是被抑郁症击倒了。

2009年新落成的北京电影展览馆中,对这位明星如此介绍:张国荣因抑郁症病逝。

2003年4月1日,从此再无愚人节。

张国荣46岁光辉灿烂的自然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艺术作品、他的影响力却在之后的年月里沉淀得越发耀眼,将他的艺术生命拉向永恒。

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资料

✔ 《七百万人的先锋》节目,2012年10月27日张绿萍专访,香港电台一台。

✔ 2016年4月3日香港电台《旧日的足迹》张绿萍专访✔ 电视访谈节目《志云饭局》曾志伟专访,陈志云主持,2006年7月,香港无线电视台。

✔《血似胭脂染蝶衣》,李碧华写给张国荣的悼文,收录于《还是情愿痛》,花城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李兰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