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文学六十家 » 唐宋文学六十家全文在线阅读

《唐宋文学六十家》七绝圣手王昌龄

关灯直达底部

一、生平事迹

王昌龄,字少伯。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他的生年为唐武后圣历元年(698),卒年约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关于他的籍贯,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太原说、江宁说、京兆说。

现在看来,京兆说比较可靠些。而太原(今山西太原)是他的原籍,江宁(今江苏江宁县)是他做官的地方。

王昌龄早年的经历,难以详知。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王昌龄简介部分说他:“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今河南汜水)尉,二十八年(740)又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这是根据《唐才子传》的说法,其实有误。应以《旧唐书》本传为是,即:

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三十岁时进士及第后,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他与高适、王之涣三人“旗亭画壁”的故事,如若属实,大约就在这期间。

开元二十二年(734),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几年后,约开元二十六年(738)被贬谪岭南(今广州市)。对于这次被贬的原因,史书并无记载,但从王昌龄“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的残句看,可能是得罪了权贵。

开元二十八年(740),昌龄遇赦由岭南北返,不久又被任命为江宁丞。

天宝七载(748),以“不护细行”(不注意生活小节)(《唐才子传》)之罪名,又被贬为龙标(今河南黔阳县)县尉,故后世称“王龙标”。

天宝末年,安史乱起,王昌龄以世乱弃官返乡,因两京沦陷,北归不得,道出亳州(今安徽亳县),不料被刺史闾丘晓杀害,死时约六十岁。据《唐才子传》记载,被杀的原因,可能是闾氏忌其才华。

据《旧唐书》本传,昌龄死后不久,张镐按军河南(主持河南军事),召集各州军队,闾丘晓迟到了,张镐将按军法处死闾丘晓。临刑前,闾丘晓说:“家里有双亲,乞求饶命。”张镐说:“你曾杀害了王昌龄,他的双亲又将交与谁供养?”闾丘无语可答,于是张镐就把他杀了。

王昌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沉寂下僚,屡遭贬谪,最后死于地方官的淫威之下,结局十分悲惨。

二、创作成就

王昌龄是盛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全唐诗》存有四卷,共一百八十余首。其中绝句八十多首,占他诗歌总数的近一半,而以七绝成就最高,故被后世推为“七绝圣手”,可与李白并称。明人王世贞说:“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巵言》)胡应麟更是把他的绝句看作“千秋绝调”(《诗薮》)。

他的绝句就题材而言,主要有三类:

(一)边塞诗

这类诗大都沿用乐府旧题描写军旅战争之事,不仅气势雄伟,格调高亢,语意新奇,色彩鲜明,而且内容丰富,情景交融,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如《从军行》这组诗,一共七首七绝,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边塞征战生活的画面。如其中的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于这首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味。”其实,这首诗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但从后二句写士卒决心来看,不乏舍身许国的豪情。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名作《出塞二首》之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诗写了征人的别情、战士的英勇,亦讽刺唐时边将不得其人,但借古讽今,写得委婉含蓄,因而被后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李攀龙语)。

(二)描写妇女生活的诗

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闺怨诗。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初不知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丈夫远征异地,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翠色的楼台观赏春景,忽然看到路边杨柳青青,春色如此明艳。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内心感情一下子像火山喷发似的倾泻出来,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到那老远的地方去从军。此诗曾被称为“闺情之作此为第一”。

2.宫怨诗。如《春宫曲》、《西宫春怨》、《长信秋词》等,而以《长信秋词》最为有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王昌龄宫怨诗的代表作。《乐府诗集》将此诗编入《相和歌·楚调曲》,题作“长信怨”。《长信秋词》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诗拟托班婕妤故事和《团扇诗》寓意,反映了唐代宫女精神生活的痛苦,造语新警,思致深婉,含蕴无穷,使人一唱三叹。

3.描写一般妇女的生活。这类诗写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轻松活泼。如《采莲曲》二首(其一)、《浣纱女》等。

(三)赠别诗

这类诗约五十首,占他诗歌总数近三分之一。比较有名的如《送魏二》、《芙蓉楼送辛渐》等。兹引《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后王昌龄任江宁(今南京)丞时。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即当年的润州,相传是东晋王恭在这里任刺史时所建。辛渐是王昌龄的好友,可能由润州渡长江,取道扬州而北上洛阳,作者由江宁陪至润州,在芙蓉楼送别。原诗有二首,此为其中的第一首。诗写送别之情,但伤别成分轻而言志慰别成分重,显得格高意远。尤其是末句借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比喻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十分生动、新奇。

总之,王昌龄可谓盛唐的第一流诗人。从题材上看,他的边塞诗可并高、岑而三。从形式上看,他的七言绝句可与李白媲美。他在当时颇负盛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辛文房:《唐才子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谭优学:《王昌龄行年考》,《文学遗产》增刊第十二辑。

3.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

(二)作品

1.《全唐诗》卷一四〇至一四三,中华书局,1960年。

2.《王昌龄集》,明嘉靖黄氏浮玉山房刊本。

(三)其他

1.李珍华:《王昌龄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

2.周啸天:《唐绝句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