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文学六十家 » 唐宋文学六十家全文在线阅读

《唐宋文学六十家》七绝第一的李益

关灯直达底部

一、生平事迹

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生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卒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

李益的父亲大约做过武官,所以他自称“关西将家子”(《边思》)。出身这样的家庭,使他有可能像其他的将家子(如高仙芝等)一样,接触到戎旅生活,这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

据蒋防《霍小玉传》说,李益二十一岁时,曾与霍王“宠婢”之女霍小玉相爱,后来又把小玉抛弃了,使得对方悲愤死去。蒋防与李益同时,又是同僚,他的记载多少有些根据。而且李益确实有“妒痴”的毛病,新旧《唐书》都说他防范妻妾过于苛严。李肇《国史补》也说“故散骑常侍李益有疑病”,与小说所写防范妻妾的情节相同。难怪“李益疾”成了当时小气、嫉妒的代名词。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李益二十二岁进士及第,授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尉,迁华州主簿。大概他由于性情“妒痴”,名声不太好,此后久不迁调,郁郁不快,遂投诸藩镇,先后于朔方、鄜坊、邠宁、幽州等军中为幕僚,在边地生活将近二十年。

晚年时,李益被唐宪宗召还,历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右散骑常侍等职,官终礼部尚书。

二、创作成就

李益的作品多散逸,传世的有《李君虞集》,收其诗两卷。

他的诗按题材分,有边塞诗、妇女诗、咏怀诗、山水诗、酬赠诗等,其中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他自编《从军行》五十首,其《序》云:“为文多军旅之思”,“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犷厉”。他是继高适、岑参之后又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边塞诗,形象鲜明,音律和美,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唐西北边地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此诗作于贞元元年至六年(785-790)间,时诗人在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天德军、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杜希全幕中。诗的前两句写边地的苍凉景色,后两句写戍边将士久戍思乡的心情。它的突出特点是注意环境的烘托和意象的搭配,同时尽量使抒情带有主观色彩。比较而言,诗中的情调与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相近,但似乎怨气多于豪气,从中可见中唐与盛唐诗歌的差异。又如《从军北征》:

天上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诗与《夜上受降城闻笛》意境相同。诗写征人怀乡之情,但格调庄严,气象开阔,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类似的诗篇还有《五道城中》、《塞下曲》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但与盛唐边塞诗相比,情调偏于伤感。

从诗体上看,李益有五、七律和五、七绝以及长短歌行,其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在他今存的一百六十余首诗中,三分之一是七绝。他的七绝,风格接近王昌龄,许多在当时就被乐工谱成曲子传唱了。胡应麟说:“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李白——引者注)、龙标(王昌龄——引者注)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六)

总之,李益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又是中唐七绝第一大家,所以有人称他是“边塞名家,七绝高手”(卞孝萱等《李益》,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这是当之无愧的。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煦等:《旧唐书》卷一三七《李益传》,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〇三《李益传》,中华书局,1975年。

3.辛文房:《唐才子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4.卞孝萱:《李益年谱稿》,见《中华文史论丛》第八辑。

(二)作品

1.《全唐诗》卷二八二、二八三,中华书局,1960年。

2.李益:《李尚书诗集》,《丛书集成》本。

(三)其他

1.焦文彬、张登第、鲁安澍编:《大历十才子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2.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年。

3.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全二册),中华书局,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