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文学六十家 » 唐宋文学六十家全文在线阅读

《唐宋文学六十家》发展长调慢词的柳永

关灯直达底部

一、生平事迹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曾官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崇安(今属福建省)人,是工部侍郎(中央六部之一,副部长一级)柳宜的少子。

由于柳永官职卑微,《宋史》没有替他立传。他的生平资料散见于宋人诗文集、笔记和地方志。经唐圭璋、金启华先生考证(《柳永事迹新证》,《文学研究》1959年第3期),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主要活动在真宗、仁宗两朝。

柳永兄弟三人,长兄三复,次兄三接,在当时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在崇安故乡生活,读书比较勤奋,在他的《乐章集》里还保留有《巫山一段云》词五首,就是当时游崇安武夷山时写的。

柳永年纪不大,就到了京都,因为他的父亲和叔父们都先后在汴京任职。当时的汴京(今开封市)“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晓夜色”,到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柳永在那里,生活过得很浪漫,颇有点风流才子的作风。他精通音律,善于写歌词,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甚至住进“小曲深坊”,给她们填词,让她们唱,因此很讨乐工、妓女们的喜欢。然而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却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甚至骂他“薄于操行”,几次考试,都未录取。

由于考试落第而产生不满的情绪,他在《鹤冲天》词中发牢骚,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把写诗填词的才子说成是不当官的公卿宰相。白衣,表示平民的身份。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认为做官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曲。传说这首词传入宫中,仁宗看后很不高兴,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每天和一些浮浪子弟纵游于娼馆酒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颇有点玩世不恭的味道。

直到他四十多岁时,少年的“怪胆狂情”有所消退,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做过睦州(今浙江建德)推官、定海(今属浙江省)晓峰盐场监官、余杭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他于公元1053年前后去世。死的时候很凄凉,棺木寄放在润州(今镇江)的寺庙里。又传说,柳永死后是许多妓女凑钱买棺木安葬的。出殡之日,满城妓家,无一不到,哀声震地。后来每到清明节,远近许多人带着酒食在他的墓地祭奠饮宴,谓之“吊柳会”。有《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话本。这些虽系小说家言,但多少能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二、创作成就

柳永虽然仕途坎坷,辗转漂泊,晚年生活尤其凄苦,但他把一生精力专注于词,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专业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著有《乐章集》,存词二百一十多首。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了词的内容

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到处漂泊,故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雨霖铃》是他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相传是他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与情人离别时所作。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着力在“别”字。下片写“秋江伤离”的场面,与上片的情景交融在一起,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

另一首《八声甘州》也是这方面的名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词抒写思乡怀人的深愁,通篇贯穿一个“望”字。上片写望中所见,下片写望中所思。词中“渐霜风”三句笔力苍劲,气象阔大,深得苏轼称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

柳永的词不仅写常见的“羁旅行役,离愁别绪”,而且善于描写都市的繁荣、祖国山川的壮丽,如《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写的就是当时首都汴京元夜的热闹景象。《望海潮》是写杭州形胜的,则更为著名: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词不仅勾画了都市的风物景色,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幅幅具体的画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真实面貌。在艺术上,这样状物绘景,形容曲尽,出俗创新,也是过去没有的。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此词在当时就颇负盛名,流传甚广,直至百余年之后,金主完颜亮闻此歌曲,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虽属传闻,也可见其影响之大。

他有的词,还表现了对下层人民、妓女的同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愿望,如《迷仙引》(才过笄年)等,不过其中也有一些篇章写留恋妓女的美貌和色情,带有一种玩弄、欣赏的低级趣味,这是应当批判的。

另外,在他的词里还杂有部分歌功颂德、阿谀逢迎的作品,如《送征衣》、《玉楼春》(其一、其二)等,显得很庸俗,在内容上也是不可取的。

(二)发展了长调慢词的形式

长调慢词是不是柳永始创的呢?不是。多数研究者认为:慢词在唐、五代已有了,特别是民间词中有不少慢词;唐、五代文人如杜牧、钟辐、李存勗和尹鹗等也有少量慢词。柳永只是学习民间和文人词,把长调慢词发展了。但正如鲁迅所说:“旧形式的采用,必有所删除,既有所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论“旧形式的采用”》,见《且介亭文集》)柳永在继承前人慢词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删益,有所变革,创造了大量的新的长调慢词。在他留存下来的二百一十多首词中,慢词就有一百零三首。慢词篇幅加长,带来了内容、手法上的变化,使词能够容纳更丰富的社会内容,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其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相继有慢词创作,慢词遂盛。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词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特点。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有两点:一是善于采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二是善于用民间的俚词俗语入词,“俚而不伤雅,雅而能俗”,突破了词原有的语言典雅的束缚,使之通俗化、口语化。因而他的词很适合当时市民的口味,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柳词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文学研究》1957年第3期。

2.李国庭:《柳永生平及行踪考辨》,《福建论坛》1981年第5期。

(二)作品

1.唐圭璋:《全宋词》第一册,中华书局,1965年。

2.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

(三)其他

1.谢桃坊:《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谢桃坊主编:《柳永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87年。

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4.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5.[日]宇野直人:《柳永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