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蒋氏家族全传 » 蒋氏家族全传全文在线阅读

《蒋氏家族全传》第十章 挑战军阀

关灯直达底部

蒋介石复出内闻

天下事都有好坏之分,下野对别人是坏事,然在蒋介石身上却成了天大的好事。

且说宁汉分庭对抗,是因为蒋介石的野心所致。由于蒋的下野,宁汉很快合流,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好事。

宁汉合流后,新的矛盾接踵而来。

先是胡汉民为抵制从武汉方面赶来夺权的汪精卫,坚决要求蒋介石复职,有效阻止汪精卫重掌大权;躲在阴暗角落中的蒋介石的嫡系张静江、吴稚晖、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一直在策划着蒋介石的粉墨登场;西山会议派对蒋介石的反共行为赞赏有加,随着蒋的下野,共产党的崛起,他们越发表现出极切的关注来,虽有一定的矛盾,也希望蒋介石尽快复出;逼老蒋下野的李宗仁等人,在老蒋下台后,并非他们想的那样,而是样样玩不转,看来还不具备蒋的手腕,“不当皇上不受害”,也希望蒋的复出。因此,在宁汉合流后的第三次会议上,方方面面的代表不约而同地赞成蒋介石复职。而为合流作出贡献的汪精卫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原来蒋介石下野那阵子,好像一个臭蛋蛋,人见人踢。现在却成香饽饽了,人说人夸。仿佛政府少了蒋介石就玩不转,蒋介石复出是众望所归。蒋介石是奇人,蒋介石是救星,就差有人喊爹妈了。

会场内外是一个样的热烈。

这时,正在北方待机进入南京政治舞台、因受蒋介石下野影响久久不能如愿的阎锡山、冯玉祥致电蒋介石,说:“甚盼我兄克日出山,主持军政,俾得早日完成革命大业。倘若能得如前请,弟等负弩,愿听指挥。不惟弟等私愿得遂,大局实利赖之。”

西南方的四川实力派刘湘也致电蒋介石,表示:“此闻中央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敦请我公继续聘任总司令职权,逖听之下,无任欢欣。”

当初汪精卫和武汉方面要求蒋介石辞职时,不少国民党大员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在拥蒋出山方面又唯恐落在他人后面,踊跃表态,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乎逼蒋辞职是个历史性的错误。

预备会议正式通过了同意蒋介石复职的决定,会议决定于次年1月间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1928年1月2日,在五个月前批准蒋介石辞职的南京政府致电蒋介石,要他:“立即旋都复职,共竟革命全功。贵总司令许身党国,必有以中枢付托之重,慰国人喁喁之望也。”

这时的蒋介石,看到当初所有的对手都俯首称臣,心情也极为高兴起来。如果说辞职前,由于分裂国民党引来那么多的抗拒和挑战;那么辞职后蒋介石的权力和地位已得到党内的认同,党内反对势力继续存在但已受到中央决议的限制。蒋介石通过辞职,实现了退一步进两步的目的:推翻了由汪精卫等控制的中央党部;推翻了合法的武汉国民党政府;再一次击败了汪精卫、西山会议派等反对派;确立了由蒋介石控制的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他要上任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蒋介石专程来到上海,秘密地到南京政府的监狱中看望了当时中国政界和军界的特殊人物蒋方震。有人要问,这蒋方震何许人也?

蒋方震虽然姓蒋,与蒋是同乡,都是浙江人,但并没有亲缘血缘关系。这蒋方震名声大振,应为当时的知名人士。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资历比蒋介石深得多,后赴德国军校留学深造,被人称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曾因为抗议北洋政府对保定军校的不良管理而自杀未遂。被救活后成了英雄,一直担任幕僚工作,任北洋政府的总顾问、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总参议、十四省区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的总参谋长。1927年初因为支持唐生智倒蒋,被南京政府抓进监狱。再说蒋方震这个人,因为他的名声大,抓人容易放人难。让他出去还不干,扬言说蒋介石如不出面道歉,他就要跳崖。所以这事只能由蒋介石亲自出面处理。

再说蒋介石也需要蒋方震这样的名人为自己的政府装潢门面,同时也需要他为自己的前程出谋划策。

这一天,牢房的大门哗啦啦地打开了。

狱头告诉蒋方震说:“蒋总司令看望你来了!请跟我到会客厅一坐。”

“让你受苦了!”在会客厅,蒋介石在宋美龄的陪同下,向老者道歉说。

“司令和夫人到,我也火消气散。”蒋方震也激动地站了起来,“如今,天下大事,分久必合,统一大业,还寄希望于总司令啊!”

蒋介石安顿蒋方震坐下来,道:“今天我和夫人来,就是专门听任你对时局的判断。同时也请你出山,任我参议。”

“你是真的要听?”

“那还有假。”

蒋方震沉思了一会儿,双手合十,大有诸葛遗风地说:“纵论天下,依我观,国内虽然争斗激烈,威胁总司令事业的不外奉张(作霖)、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程(潜)、汪(精卫)、胡(汉民),再加一个李任潮(济深)而已。而奉张雄视北方,欲南下逐鹿中原,当为心腹大患,总司令首当除之。国民党内,李、白实力陡增,程颂云得陇望蜀,冯焕章坐镇中原,阎百川拥兵山西,李任潮盘踞两广,汪、胡出国,实力犹存,且心向国内,诸多势力,令人应接不暇,实在让人头疼啊!”

蒋介石赞道:“老兄分析得极为有理。我们的对策应该是……”

蒋方震脱口而出:“总司令欲纵横天下,须远交近攻,打拉结合,恩威兼施,切不可四面出击,树敌过多,为今之计,首要的是拉紧冯焕章,稳住阎百川。对于内部正在日益壮大的桂系和对司令并不服气、并不尊重的程潜等人,我建议李、白与程颂云貌合神离,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非同槽之怪,不如间而隙之,压程抬李,制造矛盾,我等坐观虎斗,不知此计可否?”

蒋介石也道:“此言妙算。此言妙算。”

就这样,蒋方震后来长期担任了南京政府的高级顾问,并在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出任代理校长。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电》,宣称要“歼除奉、鲁军阀,实现总理之遗教,早出斯民于水火”,18日正式走马上任总司令。

蒋介石复职以后,召开了国民党四中全会,主要是完成宁汉合流后的中央机构的调整和重组,对蒋介石来说则是为了重新肯定在党内的地位。此外,就是决定继续北伐,“完成统一”的“伟业”。

在此次会议中,蒋介石作为中常委兼组织部长、民众训练委员会常委,通过中常会控制国民党;他作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通过一批亲信和幕僚,成为事实上的政府控制者;他成为军委会主席兼军队总司令,继续全面控制军队。总之通过辞职、复职,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和军队内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把广州、武汉政府转化为蒋记政府,实现了蒋家天下。蒋介石以后22年间的政治路线和政治行为,基本没有脱离过四中全会确定的主线,因此此次会议对蒋介石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他一生政治生涯中的转折点。

蒋介石重新上台,首要任务是组织“二期北伐”。因为蒋介石已经叛变革命,已经成为国民党内最大的新军阀,“二期北伐”的性质已经和大革命时期的北伐大为不同了,已经由打倒北洋军阀的战争转变为新军阀的一场混战。

蒋介石前线督战,东北易帜,北伐结束

早在蒋介石组织中央四中全会的时候,北伐军已经攻克了徐州。

2月7日会议一结束,重掌军权的蒋介石,就带着夫人宋美龄亲临前线督战。他的座车从南京驶出,一路开往徐州。

2月的苏北,春意料峭,返绿的麦苗迎着春风生长。可蒋氏夫妇的心情早已是春意盎然了。这次他来徐州,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他这一次“突然袭击”,是想以“新司令、新郎官”的双重身份给自己的嫡系将领们一个惊喜。

他和宋美龄一到徐州,就赶到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部。

当他推开指挥部大门的时候,一个守卫的列兵接待了他。

蒋介石问:“你们的司令呢?”

列兵战栗着回答:“他们到郊外打猎去了。”

蒋介石由喜转怒:“其他干部呢?”

“也都跟司令一块去了。”

“好啊,这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进入总部竟然没有人迎接和服务,这让蒋介石难以接受。如果说这是私事,蒋介石不便发作,但在军事威胁没有解除的情况下指挥官外出游乐,这显然影响和干扰军务的实施,要治罪的话完全可以借题发挥。

兴致勃勃的蒋介石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当即挂通南京交通部长王伯群(何应钦的大舅子)的电话,命他和中央执委会书记李仲公及何成浚、贺耀组、陈调元等人迅速赶来徐州。

“总座,有时间限制吗?”

“放下电话就来。”

当天,从南京赶来的王伯群等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心神不定地来见蒋介石。

蒋介石铁青着脸对他们几个人说:“你们看看,偌大的指挥部这般冷清,都去打猎去了,成何体统!按军法处事,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处置?”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蒋介石提高了声音:“王伯群,他是你的大哥,你也说说。”

“军法在上,严肃处置。”

蒋接着说:“我已经决定,撤销何敬之(何应钦字敬之)的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原因有三个:第一,他忘恩负义,勾结白崇禧,逼我下野!第二,别人都通电拥我复职,唯独他迟迟不发拥戴电,实在可恶!第三,外边有人传言,说我指挥不了黄埔系,所以,我就来前方试试看,我究竟能不能掌握黄埔军。”

“总座英明!总座英明!”王伯群见事已无法挽回,只得在附和蒋介石的同时,婉转地提醒蒋介石说:“不过现在正值用人之秋,北伐大军就要开拔,切忌一线将领变换过大。”

为了北伐,接着蒋介石下令将全部军队组编为四个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何成浚,29万人。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总参谋长曹浩森,副总参谋长秦德纯,约31万人。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参谋长朱绶光,政训部主任赵戴文,约11万人。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参谋长张华辅,约20万人。

此外西南省份的地方实力派和两广地区的第八路军李济深部,编有陈济棠的第四军、徐景唐的第五军、陈铭枢的第十一军、黄绍闳的第十五军、向成杰的第二十一军、李济深的新编第四军等部。

上述百万大军即将压向鲁冀、平津地区,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直鲁联军只有失败,一路败北。

按照蒋方震的妙计,蒋介石特意去会见坐镇中原、离平津地区最近的冯玉祥,意在不仅要拉拢冯玉祥,更要让冯玉祥充当“二期北伐”急先锋。

听了蒋方震的妙计,2月16日,蒋介石带着新婚夫人宋美龄乘火车经陇海线来到开封,受到冯玉祥的热烈欢迎。第二天,在冯玉祥的陪同下,蒋介石检阅了西北军。看着穿着旧衣烂衫、难御尚未转暖的中原寒风的西北军官兵,蒋介石暗自吃惊,感慨万分,能够忍耐如此贫困的军队确实不简单,能够带出如此军队的将领更不简单。蒋介石面对这支在如此艰苦条件下训练有素、吃苦耐劳、军纪严明的军队,暗自思考冯玉祥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同志”,能吃苦能打仗的西北军不可能成为听从自己调遣的军队,因此他对冯玉祥和西北军只能利用而不能合作,更不能让西北军发展壮大。面对身着厚呢将军服的蒋介石的一脸疑惑,望着身着貂皮大衣的宋美龄,同为集团军总司令但穿着上差别极大、经费尚不能维持生存的冯玉祥自我解释说:“西北军叫国民军,国民军就是为天下劳苦大众的,如今百姓都受着冻饿之苦,国民军就更应吃苦。如今国民军又加了两个字,叫国民革命军,它的宗旨就是救民出水火,因此,这国民革命军比国民更能吃苦,这是不忘本的表现呀!”蒋介石听了这一席话,连连点头。

18日,蒋、冯接受老将马福祥的建议,在郑州交换兰谱,“以示同心同德,生死相共之意”。

蒋介石给冯玉祥的帖子写的是:

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谱弟蒋中正谨订。

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帖子写的是:

结盟真意,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订。

蒋、冯交换兰谱之后,互相拜了四拜,从此,就结为生死弟兄。

冯玉祥比蒋介石年长五岁,为盟兄,蒋为盟弟。

“我们既成了无话不说的弟兄,希望大哥有所指教。”蒋介石以盟弟身份谦逊地说道。

“老百姓是我们的主人。老百姓喜欢的事,我们做;老百姓不喜欢的事,我们万不要做。”冯玉祥也以大哥自居,想啥说啥。

“大哥还有什么事没有?”蒋介石依然客气。

“如果我们能实行刚才我说的话,我们就能实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你若再问我,我就告诉你,我们要与士卒共甘苦,兵不吃,我们不要吃;兵不穿,我们不要穿;你若能实行这些话,我们革命一定成功的。”冯玉祥也依然以兄长口气,直言相告。

“好,我们一定这样做。”蒋介石表示接受、听从。

蒋介石在得到冯玉祥的承诺后,意气风发地回到南京正式走马上任总司令。四支大军如四发令箭,直捣北方奉系控制的安国军。

且说这安国军,是在大元帅张作霖的领导下,编有孙传芳、张学良、张作相、吴俊升、张宗昌、杨宇霆、褚玉璞指挥的七个军团。他们在京汉、津浦、正太路、鲁豫冀交界处全面备战,等待北伐军的到来。

面对着百万北伐大军的压顶而来,奉军已成惊弓之鸟。

蒋军与奉军交火已经多次,都是以奉军败北为结局。因此,奉军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尤其是张作霖信心不足,一旦接火,按张作霖的布置,打不赢就跑,关外是我们的领地,白山黑水是我们的退路。于是北伐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路顺利地向北平进发。

按照以往作战的惯例,谁先拿下城池就归谁。四支北伐大军,谁都希望拿头功。于是,在向京津进军中,都加快了脚步。最后第一个攻克京城的是冯玉祥领导的第二集团军,而阴险的蒋介石却让阎锡山占了城池,冯玉祥等好个埋怨。

占领平津后,东北张作霖已故,其子张学良已明确向南京政府归顺的意愿,天下即将一统,整个北伐行动宣告基本结束。

蒋桂大战秘笈

再说蒋介石的四个集团军攻下平津,实现天下一统,是喜事也是愁事。

常言道,江山好打坐亦难。在贺喜之时,内部就闹起了矛盾。冯玉祥说,当年老子就坐吃北平,打败张帅,重返北平于公于私都是既定目标。阎锡山说:老子闭关自守在山西,娘子关内休养生息,平津冀一直是我们要扩张的目标。李宗仁说:老子从广西打到南京,从南京打到武汉,从武汉打到平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夺取平津,也要分到点儿利益。可蒋介石虽然自己的重心不在平津,他却有更大的野心:“你们不要争,我有本事一碗水端平。”

蒋介石为端平这碗水,却听从了他的狗头军师蒋方震的妙算,实际也是蒋的心计,那就是“打拉并举,各个击破”的八字方针。

蒋介石策划于密室,经过周密的分析,决定先从桂系李宗仁开刀,原因有三:一是当年逼宫下野就是他出的丑,蒋介石要报一箭之仇!二是桂系所占的地盘直接威胁着蒋的统治中心地区,必欲去之而后安;三是桂系所辖地区不集中,战线长,且内部矛盾尖锐,比较好打。

3月26日,蒋介石下令讨桂,蒋桂战争爆发。

3月29日,阎锡山通电拥蒋讨桂,这时的冯玉祥成了蒋桂双方极力争取的对象。

蒋、冯关系已经破裂。李宗仁、白崇禧派来的秘密代表先于蒋介石在辉县百泉村找到了冯玉祥。冯表示愿与桂系合作,共同讨蒋。早在南京编遣会议时,冯就对桂系表示过同情,曾对人说,四个集团军总司令除桂军外,都有要职,连张学良都有,唯独第四集团军的人,大半闲散,未免有向隅之感。又说,天下事不平则鸣,蒋处理问题如此不平,成为时局前途的隐忧。蒋介石兴兵讨桂,冯玉祥自然倾向桂方,但在非亲信部属和外人面前,却表示对蒋桂双方“情谊相等,不便偏袒,但求苦心斡旋,息事宁人”。

尔后,蒋介石也派邵力子到百泉村,请冯回到南京做官。冯表示说,他想辞职出国留学,以备他日效力党国,希望军政部长一职由鹿钟麟代理。接着冯玉祥到了华山,蒋介石派邵力子等又追到那里。这次,明确请冯出兵援助,并以行政院院长和湖南、湖北两省主席为筹码相送。冯玉祥哈哈笑了:“论公论私,皆不能使蒋独任其艰,我方可出兵12万,留14万维持地方安宁。”同时又说,蒋如不改变专制独裁,即使能战胜桂系,但继之而起者仍将大有人在。3月30日,冯玉祥又致电蒋介石,表示可“出兵13万,以韩复榘为总指挥,出武胜关讨之”。

冯玉祥进行军事部署:韩复榘部屯兵平汉路南段;石友三部集中南阳一带;张维玺部在陕南荆紫关;孙良诚部集中豫西作为总预备队。但是,究竟是援蒋还是助桂?冯玉祥还要看战局的发展。

下属问他:“我们不是要助桂吗?”

他对属下说:“蒋、桂是势均力敌,总要看上一两个月,才有分晓。”他认为,北方人爽直侠义,南方人轻佻浮躁,易合易离,而最终收拾大局者,往往是北方人,当蒋、李这两位南方人打得两败俱伤之后,最终要由他这位北方人收拾大局。他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待蒋、李双方一败一伤时,坐收渔人之利。

冯玉祥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他印刷了大批讨逆布告,但所讨的是“蒋逆”还是“李逆”,却留下空白,其中所列的“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屠杀民众,迫害青年”等十大罪状,对蒋、李双方也都适用。他的用意十分清楚:如桂系失败,可令韩复榘、石友三直驱武汉,布告上就填写“讨桂”二字,先于蒋介石占领武汉,夺取湖北;如果蒋败,可令孙良诚出徐州,布告上就填写“讨蒋”二字,先于桂系进占南京。

战争在进行。

冯玉祥态度不明朗,蒋介石已有戒心,为了防止冯两面讨好,便公开发布了冯给他的电报,内有“玉祥服从中央,始终一致”等语。但是,冯对蒋仍是虚与委蛇,不肯明令讨桂。

蒋桂战争进展之快出乎冯玉祥所料。谁知蒋介石重金收买了桂军将领,桂系将领李明瑞得了150万元在前线倒戈,战争迅速以蒋胜桂败而结束。

4月5日,蒋军打败桂系兵抵武汉,冯玉祥见势不妙,急忙表态拥蒋,于4月8日发了个“马后炮”的讨桂通电,并派出代表同邵力子等赴武汉见蒋,以增进与蒋的关系,可是,已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