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蒋氏家族全传 » 蒋氏家族全传全文在线阅读

《蒋氏家族全传》第十八章 外交夫人

关灯直达底部

宋美龄赴美看病

宋美龄的才能随着她的阅历在增长。

1942年10月9日,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召见中国大使魏道明,宣布美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的种种特权。美国最高法院院长为庆祝中华民国“双十节”,在费勒得斐亚独立厅前发表最亲切的祝辞,并鸣自由钟31响。

“双十节”的当天,蒋介石致电罗斯福总统表示感谢。电文说,全中国民众都因美国这一行动欢欣鼓舞,费城独立厅自由钟为祝福中华民国国庆日而敲响,更使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亲善友好有共鸣感觉。电文说,此种献礼对于中国军民继续抗战的鼓励,是其他事物均不能比拟的。

罗斯福总统复电说:“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是美国政府及我个人多年的心愿。中国抵抗侵略者的英勇奋斗精神令人敬佩。”

正是在这种气氛下,“双十节”过后的不几天,第一夫人宋美龄因荨麻疹复发,在董显光及其他随行人员陪同下,秘密地离开重庆,搭乘美国军用飞机,飞越太平洋,前往美国。

碧蓝的天空,飞机平稳地飞行着。

宋美龄鸟瞰着一望无际的蓝色太平洋,感到说不出的超脱和振奋。这些日子,她实在太累了,要不,荨麻疹还不会复发呢!

宋美龄在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疗中心接受治疗,住了一个月的院,病愈后立即展开了旋风般的外交活动。

宋美龄旋风般的外交活动

11月的华盛顿尚未降雪。

从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落地长窗里向外望,天空十分晴朗。

宋美龄首先拜会了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接到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的电话后,已在门前等候。与宋美龄一样,她也是一位美国标致的美人。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蓝色裘皮短装,烫过的金黄色的头发披泻在背后,亭亭玉立站在门口,显出惊人的美貌。

当宋美龄的专车开过来的时候,两位以美丽和才华驰名全球的第一夫人相会了。这已不是第一次相见,用不着任何人介绍和欢迎,她俩像亲姐妹一样拥抱在一起,用英语欢欢喜喜地交谈起来。

宋美龄那苗条的身躯深陷在大沙发的坐垫里,她顺着茶几,把见面礼——一巨册邮票推送到总统夫人的面前:“尊敬的夫人,请代转总统先生,我希望我亲手挑选的一点礼物不会显得太过时了吧。”

埃莉诺双手接过,笑逐颜开。

这册邮票,是宋美龄专门为访美而苦心孤诣弄来的。她早就听说罗斯福总统是个集邮迷,便四处打听哪儿有珍品,后来交通部长张嘉璈提供了一条线索:敌伪占领的上海原邮政总局保险柜里有四巨册,而且是从清代的第一套大龙票到民国各时期的全有,堪称国宝。宋美龄立即派人潜入上海,把这四册邮票全弄到重庆,两册交邮政总局,一册携至美国专赠罗斯福,投其所好。

埃莉诺捧起那册邮票,翻了几页说:“这些邮票堪称宝贝。罗斯福从少年起就是个小集邮迷,现下又是个老集邮迷。他知道了,一定比我更高兴。夫人,我太感谢您了。我马上给您引见他。”

翌日,会见是在一个红霞满天的早晨。

宋美龄在埃莉诺的安排下,来到了白宫。

对于白宫,宋美龄并不陌生。

早在她留学美国的十年生涯中,多少次她和同学们结伴,在白宫前的铁栅栏前散步、指指点点,欣赏白宫的建筑造型艺术。白宫前绿草坪上的和平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白宫对于她们这些少女们则充满着神秘。中国抗战初期,她以中国第一夫人、新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重要头衔,来到白宫,接受罗斯福总统的秘密接见。律师出身的罗斯福总统,虽然不乏律师的尊严,但他的和蔼可亲也令宋美龄感到很放得开。他说话慢慢的,声调柔柔的,话语中透出一种深思熟虑和远大抱负;他阐述一种问题和思想时,总是从小到大,从身边的事情说开去,透过迷雾,给人以高远。然后又由高远回到身边,给人一种亲切。随着总统的接见,白宫的神秘也就随之消失,而留给宋美龄的另一种神秘则是罗斯福那双不能行动的腿。出于礼貌,宋美龄多次抑制住了她询问的冲动。直到她临上飞机回中国时,方从罗斯福总统身边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罗斯福在青年时期便是一位体育爱好者,滑冰则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张开臂膀,迎着寒风,像雄鹰展翅,给人以畅想。那年罗斯福还在大学读书。一次在加拿大与友队进行滑冰比赛时,脚下坚冰突然裂缝坍陷,年轻的罗斯福不幸堕入冰水中。直到被队友搭救上岸,双腿已麻木失去知觉,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罗斯福虽然泪洒冰场,结束了他的体育生涯,但残废的身体并没能遏制住他个人宏伟抱负的实现,反以百倍的毅力与常人竞争。他后来从律师事务所走进军营,在军队中先后担任要职,最终在总统竞选中获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历届总统中任职最长、最受欢迎的总统。

宋美龄在埃莉诺的陪同下来到白宫时,罗斯福正在国会大厅开会。会议已近尾声,工作人员安排宋美龄先登上白宫顶层参观白宫周围的景色,然后在总统接待大厅中等候。

接待大厅位于总统办公室的左侧,离国会大厅仅有几步之遥。大厅宽绰豪华,装饰精美。正面雪白色的墙壁上镶嵌着美利坚合众国五彩缤纷的地形地貌图;四周有几幅中国风格的山水画,雅致而气势非凡;一张椭圆形桌子横亘在大厅中央;中央花池里摆满了生机勃勃的鲜花和松柏盆景;在沿墙壁四周摆着沉重但令人舒适的牛皮沙发;隔窗可望见华盛顿的新姿和宾夕法尼亚大街的车流。

当罗斯福坐着轮椅出现在宋美龄面前时,宋美龄从深陷着的沙发上站起来,迎上去,礼节性地把一束鲜花呈送到老人手中,继而在罗斯福的脸颊上吻了一下。

罗斯福开口道:“夫人,我迟到了,应该检讨!”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而不是您。”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此话怎说?”罗斯福略一愣怔,等待着宋美龄的下文。

“本来嘛,我应该早来看您,只是忙于国内抗日事务,耽搁了启程的时间。若不是介石催促,恐怕今天还来不到这里呢!”宋美龄对罗斯福一语双关。

“蒋总统他好吗?”罗斯福边问边示意宋美龄坐在他身体右前方的沙发上。

“他很好。”宋美龄接着从随身的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个大信封呈到罗斯福手中,“这是介石给您的信。他让我向您问候并祝您身体健康。”

罗斯福接过信,认真地读了一遍,随手把信交给身旁的秘书,说:“我代表美国人民欢迎夫人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作为我国的盟国,我们一向是十分关注的。上次你是秘密来美国,而这次是公开的国事访问。关于中国抗日前线的战场形势,尽管通过新闻和情报渠道知道一些,但还是想听听您的介绍。”

“OK。”宋美龄很有风度地把披巾取了下来,盖在自己的双膝上,然后开始通报中方战场的情况。从敌我之间的力量态势,谈到各个战区的官兵士气、物资供应;从日军的几次大的失败,谈到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的戮力攻击;尤其谈到以陈纳德将军为首的飞虎队给日军构成的很大威胁时,宋美龄和罗斯福不约而同地露出会心的微笑……讲着讲着,宋美龄完全脱离开事先工作人员为她准备的提纲,遇到总统感兴趣的问题时,察言观色的宋美龄还能即兴描述一番。罗斯福感到很高兴,宋美龄亦感到兴奋。

“照此下去,我感到中国的抗战离胜利已为期不远。”罗斯福很有风度地在长桌上弹了弹修长漂亮的指甲盖,声音轻轻的,像是在弹琴。

“是的,阁下。”宋美龄翕动一下涂满红色唇膏的嘴唇,“关于胜利应该说为期不远。不过,我只是讲了对我抗战有利的一面,而困难的一面我还未向您通报。”

“什么困难?”罗斯福机敏地问道。

宋美龄缓了口气,表情凝重地说:“困兽犹斗。日军是决不会自动承认失败的。他们每天有数百架飞机向我们的前线和后方投下数千吨炸弹,妄图挽救危局。中国的制空虽有盟军的援助,但还难以和日军抗衡。因此,中国士兵的伤亡每天都在增加。后方医院爆满,许多伤员不得不在露天场院里等待手术和治疗。很多伤员由于缺医少药而牺牲了。临来前,我到一个后方医院视察过,那里有一百多位伤员至今没有床位,有四位伤员痛苦地呼唤着我的名字而死去,那情景看了真让人难过。”说到这里,宋美龄用丝质手绢揩了揩湿润的眼角。

罗斯福也为之动情。他略欠了欠身子,似乎明白了宋美龄此行美国的目的,说:“请讲清楚,还需要多少资金?”

“我这里有几个统计数字,请总统阁下过目。”宋美龄没有正面回答罗斯福总统的提问,而是把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明细表落落大方地呈给了罗斯福。在宋美龄的感觉里,这组数字似乎是大了些,直接回答未免显得轻率。

罗斯福一面用手轻敲着台面,一面认真地审查着表格中那枯燥的数字。遇到哪一个战区伤亡数字较大时,就向宋美龄提问几句,宋美龄则对答如流。罗斯福显然不太相信这些数字,但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被胸有成竹的宋美龄一一解答,滴水不漏。当罗斯福总统抬起眼睛重新审视面前的这位娇小的东方女性时,不由得深深地感到这位蒋夫人的富有心计和城府深深。

“请放心,作为中国的盟国,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尽量满足贵国的困难要求。但是比起在前线用生命和鲜血和日本人作战的中国官兵来说,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虽然我是一国之总统,但不能我一人说了算,还要征求国会的意见,这点希望你能谅解。今天,你讲得很好,我心悦诚服。我想,你如果能再用使我心悦诚服的话演讲给国会议员们听的话,你此行的目的就不会落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罗斯福认真地说。

“是吗?”宋美龄睁大了美丽的眼睛。

罗斯福总统点了点头,似是暗示。

“谢谢!”当两只手用力相握时,默契达成了。

罗斯福总统和夫人做东宴请了宋美龄。之后休息片刻,双方又坐下来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所面临的形势,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对胜利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对中国战场上美援的运用和监督进行了讨论。最后,宾主双方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向等候在门外的记者们宣布: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国家,中美要在当前的反侵略战争中互相支持,胜利一定属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

当宋美龄怀着兴奋的心情乘车离开白宫时,一轮圆圆的红日正在落入西陲山野中,不过,在宋美龄的眼中,那是充满希望的太阳。

宋美龄的英文口才征服了美国参、众两院

1943年2月18日12时13分。

美国国会讲坛。

这天,宋美龄穿着深绿色的中式旗袍,披着亮色的披肩,下摆开叉几乎高到膝盖,一头柔和的黑发优雅地盘在颈后,她佩戴着价值连城的宝石,纤指上涂着红指甲油,脚上穿着透明长筒袜和轻便高跟鞋,庄重大方、风采动人。在副总统亨利·华莱士陪同下步上讲坛。亨利·华莱士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宋美龄便开始了动人演讲。

她理了理腮边的秀发,压了压跳动着的心口,以纯正的美国口音,滔滔不绝地讲了下来。如果不做介绍,你就猜想不到她是中国人。

先生们,女士们:

见到你们很亲切。

美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年。我在儿童时代便来到了美国,在这里读完了大学,度过了我的青年时代,所以说我把美国当做第二故乡。今天再来到这里,感到非常高兴、亲切。

众人一阵掌声。

掌声过后,她把话题一转道:

可是,我的第一故乡正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非人性的侵略,他们每天把成万吨的炮弹,倾注到我们的土地上,从空中、从海上、从地面……很多地方成了无人村。日本地面进攻的部队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没有被杀死的他们拥挤在一起,闪着惊慌不安的眼睛,呼喊正义的人们去救他们……此时,我们的国土,文明已被野蛮代替,正义已被邪恶驱除。他们急切地向你们呼救!

宋美龄讲到这里,又把她亲身经历的三个悲惨故事讲了出来。台下群情激愤。

最后宋美龄很动感情地大声疾呼:

中国到处在流血。我那善良的婆婆,总统的母亲,就是在纺棉花时被日机投下的炸弹炸死的。这一点,没去过中国的人是绝对不会想到的,侵略者是多么残暴!我的丈夫,作为中国的总统,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救国救民上,许多人不知道我的丈夫的处境是多么艰难。我,生于中国,长在美国,是属于中美两个国家的。我坚信,两国都不会屈辱地承认失败,而要以正义反对侵略!

在这里,请允许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衡山地区,叫磨镜台的传说。一千余年前,衡山地区有一座古庙,庙中有一位住持,天天在石头上磨一块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一个小和尚问他:“住持师父,以砖磨石,究何为乎?”住持答道:“余欲磨砖成镜。”小和尚说:“住持师父,磨砖成镜,不可能也。”住持说:“这与你整日念阿弥陀佛以求福祉是同样不可能的。”这个故事讲完了。我是说,我今日对贵参议院诸位参议员,以及对旁听席上诸位女士与先生,愿更进一言:吾人之诸领袖,倘无吾人全体积极协助,不能实现此种共同理想。此磨镜台故事之教训,乃诸君与余所宜深切领会者也。

宋美龄讲完这段寓意的传说,全体议员站起热烈鼓掌。他们不仅是出于礼貌,而是被她的真情打动了。掌声从心底发出。

宋美龄挂着泪花,连连向听众鞠躬致谢。

一小时后,美国众议院。

宋美龄稍事休息后,又在众议院议长雷朋的陪同下,走上众议院会议厅的讲坛,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演说。

她首先赞扬了美国士兵在世界各地奋战的情形;接着引用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看人挑担不吃力”的谚语,说明西方人对日本始则估计过高,视为超人,后又认为击败日本为轻易之事。她强调盟军应改变偏重欧洲战场的观点。她认为打败日本比打败德国更为重要。她说:“吾人慎勿忘日本今日在其占领区内所掌握之资源,较诸德国所掌握者更为丰富;吾人慎勿忘如果听任日本占有此种资源而不争抗,则为时愈久,其力量亦必愈大。多迁延一日,即多牺牲若干美国人与中国人之生命;吾人慎勿忘日本乃一顽强之民族;吾人慎勿忘在全面侵略最初之四年半中,中国孤立无援,抵抗日本之淫虐狂暴。”她希望美国能把注意力转向日本,摧毁日本的武装力量,“日本之武力,必须予以彻底摧毁,使其不复能作战,始可解除日本对于文明之威胁。”宋美龄风度翩翩,意绪泉涌,侃侃而谈,说到感人处,常常被掌声打断。当她谈到盟国应立即击败日本时,全场起立鼓掌。演说完毕,掌声雷动,达数分钟之久,议员们一再起立欢呼,楼上旁听席上的听众也起立欢呼,气氛十分热烈。宋美龄频频含笑致谢,退出会场。

宋美龄在美国两院的演说,通过无线电向全美广播,引起美国听众的强烈反响。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或邀请宋美龄去观光、演讲,每天收到信函多达两三千封。美国各界报纸杂志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多达三千余篇,一时之间,掀起了一场赞扬宋美龄的外交旋风。

美国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抑且举世无双”,“当我看到蒋夫人身着中国服装,沿阶梯走向讲台,被四周站立的人群包围时,我不得不为她的成就而感到荣幸之至。当她演讲时,她俨然是一位斗士!”美国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讲时态度之优雅,解释世界局势之透彻,运用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每一听众能了解其意义,且能与其抱有同一见解,莅美外宾之影响美国民众者,从无若蒋夫人之甚!”议员凡登堡被宋美龄的演说感动得流下眼泪,并说:“蒋夫人在参议院之即席演讲,为本人列席国会17年以来最佳之演讲词,预料国会必能实际援华,不徒以空言塞责。”

宋美龄白宫答记者问

白宫。

2月19日上午10时45分。

宋美龄又在这里举行了答美国记者问。

宋美龄与罗斯福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各报名记者出席的达173人,人数之多,实属空前。

这天,宋美龄换了一套礼服,别出心裁地佩戴了中国空军的双翼徽章。这大概是因为宋美龄想要在美国记者面前说明现在中国需要更多的飞机和弹药,逼迫罗斯福总统更多、更快地援华的缘故。宋美龄看起来很像一个大眼睛的孩子,她坐在大转椅的边上,小脚还够不着地板。表情严肃的罗斯福夫人坐在宋美龄的身边,一只手放在宋的手臂上。罗斯福坐在宋美龄的另一边,他轻松自如,显出是一位对付新闻界的能手。

罗斯福总统简单地向报界引荐了宋美龄,当他谈到宋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特使”时,竟开怀大笑起来。宋美龄慢慢地站起,说:“我在中国曾与蒋委员长亲历前线各处,对于日本人之刀剑从未感觉其可惧,而于今日面对这么多支铅笔沙沙挥舞于速记本上,一时反生恐惧之感,诚如谚语所谓笔锋强于刀剑。但我目睹诸君笑容可掬,复使我感觉如置身于良友之群,则亦无所谓其恐惧,且所谓使机巧之问句,我相信不致发生。”接着,记者们开始紧紧追问一些颇为敏感的问题。

记者:夫人来美有何正式使命,是不是私人性质?

宋:并无正式使命,我来贵国是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记者:舆论上对于援助中国,确无二致,但曾微闻有人说中国并未充分利用人力作战,夫人对此有何见解?

宋:吾人不能徒手作战,必须有若干配备。吾人用若干人力,毫无空军掩护,已坚持抗战四年半。所谓中国未充分利用人力一说,完全不值一驳。

记者:在华美国空军对于中国军民之影响如何?

宋:战事初起时,吾人只有飞机数百架,后随战事紧张与持久而逐渐丧失……迨贵志愿空军来华,屡创日机,造成辉煌之战绩,日机始不敢任意乱炸城市,至于志愿队在华最大之效果,厥为使中国人民认识已非单独作战,而有美国共同作战。中国现所需要者为军火,其要点在如何可使得到飞机与汽油,贵国总统已经克服许多困难,余意此一问题,还需请总统解答。

罗斯福幽默地说:“现最难解决者为运输问题,吾人不能横渡大洋,亦不能经由俄国,只能从中国西南飞航……吾人正在尽力设法,将来援助必能相当增加,此不仅为情感问题,实为整个战事胜败问题,当前把飞机和供应品运往中国存在巨大的困难。但是美国正在努力把东西运进去。如果美国人民都将理解我的话,这将是无私的援助……此乃吾人确定之政策,必当竭力促速实现,上帝许吾人如何快,吾人即如何快。”

记者:夫人有无具体办法,使吾人对华援助可以迅速增加?

宋:顷间总统曾谓上帝许君等如何快,君等即如何快,吾可补充一句:上帝助自助者。盖中国战士以血肉抵抗共同敌人,美国对华之援助,在中国观之,乃在尽其友情与盟义。

宋美龄讲完这段话,暴风雨般的掌声从人们的心底发出。

在答记者后,罗斯福紧紧握着宋美龄的手,连赞:“讲得好!讲得好!”

宋美龄也高兴地给罗斯福一个吻说:“看来我这趟美国之行没有白跑。我也邀请诸公,带着夫人参加今晚我的答谢晚宴。”

“好!”“好!”大厅里传出一阵朗朗笑声。

当晚,黄昏伴着暮色悄悄走进白宫的时候,宋美龄精心安排的答谢宴会进入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