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陈氏家族全传 » 陈氏家族全传全文在线阅读

《陈氏家族全传》第二十章 苏政四年

关灯直达底部

“痨病主席”无痨病

南京,国民党京畿之地。

江苏省,天子脚下。

作为中央组织部长的陈果夫到江苏任职,说好说歹者均有之,但这绝不表明陈果夫失宠,实际也是重用。再说中央也是征求过陈果夫意见的,陈果夫愿意为官一方。因此,中央的欢送会也是很热烈的。到会者,都表示了自己的希望和祝福。蒋介石综合了大家的发言,言辞更为热烈,希望更为殷切。

于是陈果夫在开完欢送会的第二天就走马上任了。

再说江苏省政府,由于弹劾一案,送走了顾主席,迎来了陈主席。辞旧迎新之际,说什么话的都有。说实在的,人们对顾祝同是有看法的,他来江苏两年半不到,拉帮结派,抬举了一些人,也打击了一些人。江苏没搞好,他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在迎接新主席到任的时候,有两种心态:一是顾祝同的反对者,他们担心前面走了虎后面来了狼,他们大多保持着沉默;二是顾祝同的拥护者,他们捧惯了顾祝同,听说新来个痨病主席,不少人持有异议,还暗中作梗,使小动作。结果表明,陈果夫上任不到三个月,特别是听了他低调的施政报告,又观了他的言行,不少人改变了态度,怀疑者不再怀疑,反对派变成了赞成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政学派的黄炎培,就是他称陈果夫为“痨病主席”的。陈果夫上任之初,他约集一帮人跑到省政府前静坐,陈果夫上台讲话他鼓倒掌,但是,不到一年,他就改变了态度,亲自出马到省政府,当面向陈果夫赔不是。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不说后来人们如何赞美,且说陈果夫上任之初也是雄才大略,极想把这个天子的脚下搞一个全国的样板、各省的楷模,使之成为“富庶的江苏”、“模范的江苏”、“小康的江苏”、“文明的江苏”,反正是江苏处处不落后。陈果夫当年40岁,年富力强,觉得有这个能力摘取这样的桂冠。然而面对着顾祝同留下的这个烂摊子,理想与现实间还有大大的距离,一时陈果夫还不知从何下手。正在他徘徊的时候,他想起了千年古训——“为政在人”,眼前顿时一亮。后来,陈果夫在他的《苏政回忆》中写道:“我们一到江苏,首先便是用人问题。”他搞党务多年,深知人治社会中令行禁止的关键在人,不在法,更不在是非。“顾”天不变,“陈”天难立,当务之急是改变用人的局面。这也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不用外派人。

但要搞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要玩手段,让人不知不觉地演变,或者说顺理成章地“上钩”——这就要有“高超的艺术”。

且看陈果夫的高超艺术的表演,他上任伊始,就抛出了省政府用其所长的“五条人事大纲”草案,大报小报地宣传,供人讨论,搞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且看这五条人事大纲草案。

第一条便是:重要的人事交与各厅厅长及省政府委员共同决定,不以个人好恶为取舍。第二条便是:不干预各厅各处各县市用人。第三条便是:尽量选用有朝气之青年任县长,使其能勇于兴革。第四条便是:鼓励国民党员从政,并勉以切实为人民谋幸福,以示革命者不用官僚作风。第五条便是:鼓励选用中央分配的中央政治学校毕业生,以提高县佐治人员的素质、水平。

从字面上看,陈果夫的规矩,除了第五条略有故作引导之嫌外,其他的均无可挑剔。可是真正读懂的人,却没有不惊呼厉害的。比方说第一条,实际的效用就是把人事权上调,集中到省政中枢,堵死下面擅开用人的口子。第二条说是不干预,其实是不让前任的旧班底横生枝节。第三条为走马换将寻觅理由。第四条更是冲着“其他派系”下药,以突出“党”的作用来贬斥军人的越俎代庖。可谓:事事有针对性,条条有杀伤力。

当时民众讨论踊跃,那些华丽的词汇,总是民众赞誉的热点。因此陈果夫的人气指数大升。人们在热热闹闹、高高兴兴中接受了陈果夫的用人五条。

照章办事。陈果夫很快草拟了一个省政府班子的名单,报了上去。殊不知这名单中九位要员中七位是CC分子(CC是取“二陈”拼音首母而成),另两位是蒋介石心腹,不用不行。后来,这纸名单拿到青年团中央常务干事会上讨论时,名单宣读后,有人扑哧笑了,道:“这哪里在组班子,这分明是在炒大锅菜。这菜名我是想好了,叫‘一纸绘CC,一锅端黄埔’。”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有人把讨论结果透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硬是按着不批。

陈果夫急了,一天一个电话地催问,蒋介石不说不批,一个劲儿地打哈哈。今天推说没研究,明天推说有事情。陈果夫心想不妙,估计哪个人上出了问题,不称蒋君之意,于是,陈果夫作了退一步的打算,连夜起草报告:“如有更适当胜任者,请委座指定之。”

正如陈果夫的揣摩,在南昌剿共的蒋介石见到电文,正中下怀,忙唤来行营秘书长杨永泰,让其立即给陈果夫回电道:“建议民政厅长由政学系的辜仁发担任,余皆如名单所云。”

陈果夫接到电文,心中凉了半截,因为民政厅长是班子中的牛鼻子,是重中之重,不同于一般的职位。既然主子发了话,他还能说什么呢?于是他认为有人从中捣鬼,其实,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身边的秘书长杨永泰。

陈果夫的猜测果然没错,据知情人士披露:1934年陈果夫被任为江苏省主席时,曾电南昌行营秘书长,杨从中作梗,另派他的部下辜仁发为江苏民政厅长,陈果夫衔恨在心,待机发作。

不久,辜仁发东窗事发,他被控告重婚,对簿公堂。

后经记者们的宣扬,把个京沪闹得沸沸扬扬。辜仁发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困境。3月29日,监察院正式对辜仁发提出了弹劾。辜仁发绝望了,正伸着颈项等候挨宰,幸亏蒋介石明晓根底,不愿让政学系太过难堪,他把辜仁发叫去训了一顿,然后建议他自己提出辞职。4 月3日,在陈果夫主持的江苏省政府会议上,通过了一项陈果夫期待已久的决议:“本府委员兼民政厅长辜仁发呈辞,转呈国民政府准予辞去本兼各职,由陈省主席暂行兼理。”

4月14日,陈果夫兼理民政厅长,4月17日,陈果夫在江苏省政府总理纪念周日上,专门做了一个报告,他用沉痛的语调,上台便说:“诸位,省政府于最近数星期中,发生了辜厅长的一件事,诚属不幸!辜厅长来苏数月,工作努力,竟因此辞职,很可惋惜,我总感觉到:在政治上工作的人,不仅本身一切行动要多加检点,一切家庭的关系,也须特别注意。没有结婚的,择偶时须审慎;如果一时错误,娶妻不贤,日后她做了坏事,还要你自己负责,还是你自己受苦。所以在政治上负责的人,不应好色娶妾,连金石书画之类的风雅嗜好,都应当摒绝。因为嗜好一多,本身欲廉而不得,政治也无从澄清了。”这一番感言,只听得CC分子振聋发聩,政学系人物欲哭无泪。

1934年5月3日,余井塘接任江苏省民政厅长一职,此举意味着省政的各级衙门已向CC分子大大地敞开了。

治省兴政

倘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果夫第一把火是治省用人,那么第二把火则是治省兴政。何为兴政?且听陈果夫是如何说的。陈果夫第一次向省政府官员训话时,站着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不喝水不喘气,那真叫人佩服。

他首先讲江苏要办成三民主义的模范省,首当其冲的是兴政。兴政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兴政的要害在于兴利去弊,核心是“决策科学”,原则是“工作求实”。兴政的目标是“提高行政工作效能,把江苏办成三民主义的样板省”,着手处是“从有意应承上司、浮夸不实的衙门作风”进行整顿改革,大事着眼,小事着手。接着,陈果夫话锋一转,道:“过去衙门虚设,数字虚报,官薪照领,敷衍塞责,令不行禁不止,我认为作为上峰,有方法问题也有作风问题,作风问题是痼疾问题,痼疾不根治,形式再好,口号再响亮,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提倡‘求实’的作风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合署办公,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可用于战时,未必合乎于平时;还有‘案无留牍’的口号,要求公文不能积压,必须每天办结。其实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硬当做官样文章来做,搞形式主义,取悦上司,就背离了‘求实’、‘科学’四字。因为公文的简单复杂,随内容而异,有些可以立即办,有些必须查卷查询,有些必须与各方接洽商量,还有须从长考虑,假设为满足形式上的行政效率办了,不仅贻误公事,而且倒回头重新办过岂非效率更差?我不赞成‘案无留牍’的口号,该如何办就如何办,这就是‘求实’。同时,讲究方法和工具上改进,推崇‘科学’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求实和科学四字,都是五四运动时期提出来的革命口号,我们就落实行动。”

陈果夫讲完“兴政”这个话题,接着又去参加另外一个孙中山纪念会,大会在开幕前,由司仪倡导为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静默三分钟,可是不到一分钟就静默完毕。陈果夫不干了,作为省主席,他满脸严肃地讲:“我们要兴政,就要从‘求实’做起,从小事着眼,以小见大,不能马虎。静默三分就是三分,这叫求实。不可二分五十九秒,也不可三分零一秒。准时到准时退,从事建设不求实不能成功。马马虎虎的习惯必须革除。”

讲完后,他命令司仪立正,看准表,让会议重新开始,静默了三分钟。这次会议没有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倒是陈果夫“求实”作风入木三分地让人刻骨铭心。

为落实强省兴政的大计,不久陈果夫又深入江南水乡,体恤民情,为民办事,又成一桩传闻。

且说这天,陈果夫一行在县城一家饭店吃饭,隔着窗户看得清楚,饭店对面有一家布店。一个乡下进城挑粪的老汉,脚一滑,一个踉跄,虽未跌倒,桶里的粪却溅了出来,刚好落在一家浙江老乡开的布店门前。老汉赶忙歇下担子,寻找笤帚清扫。老板站在门口,恶狠狠地说:“粪落在我店门前,还用我的笤帚扫,不怕脏了我家的笤帚?你去擦掉!”

白头老汉说:“好,我来擦,我来擦!”

说罢,就四下寻找地上的废纸、破布。老板却用脚踩着一片废纸,恶狠狠地说:“得用你——的——棉——袄擦!”

老汉急圆了眼,说:“你……你……”

老板把眼一瞪,说:“你别给我瞪眼!清早粪溅我店门前,误了我生意,你还有理?”

老汉无可奈何地脱下棉袄,打了一个寒噤。这时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见老板无理欺人,都很气愤,也担心在这寒冬腊月,老汉冻坏了身体。但这老板“横”得很,都敢怒不敢言。老汉正要用棉衣擦粪,陈果夫从人丛中站了出来,说:“老大爷。天冷,你穿上袄子。那柜台里有的是布匹,你拿一匹布来擦!”话中带硬。

老汉看看陌生人,又望望老板,不敢动作。陈果夫和秘书却走上来,硬是帮老汉穿上袄子,推着他去拿布匹。

老板气得圆睁两眼。看这来人高高的个头,瘦削的脸庞,长得白净斯文,身后又有提包的,有点儿来头,听说话是浙江口音,就说:“客官,我们是同乡,你就甭管这闲事啦!”

陈果夫却说:“老大爷,一切由我做主,快拿布匹来擦吧!”

“好,我拿!”

正在此时,一阵马蹄嗒嗒,尘埃扬起处,县长大人来了。原来,县长到城门迎接陈果夫主席,听说陈果夫已微服进城,就赶忙进城来找。一见正是陈果夫一行,就说:“陈主席,本地一方,任你查处,如有不规,你就发话办吧!”

老汉就上店里拿了一匹布下来,擦地下粪便。

一匹布擦完,陈果夫说:“不干净,再拿一匹!”

一连擦了八匹布,陈果夫方说:“嗯,差不多了。”

老汉挑起粪桶走了。老板心里气,但可不敢吭声。陈果夫望望老板,说:“老板,这八匹布记在我这个老乡头上。”

过了三天,陈果夫要走了。老板气不过,就在店门前贴了一张白纸长条,上写:“虎走山还在。”陈果夫从门前经过,瞥眼看到“虎走山还在”的长幅,待知县送到城门口,陈果夫说:“李县长啊,我这里也有幅字,劳你的神,贴到我那同乡的布店门前。”

李县长忙接了过来,送别陈果夫之后,就拿到布店门前贴上。陈果夫写的是:“山在虎还来。”老板一见,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不敢作恶。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在三苏大地传得沸沸扬扬,再加上“静默三分钟”的兴政传闻,陈果夫也成了三头六臂的神奇人物。

同时,陈果夫的“严谨顶真”的工作作风,也叫全省人佩服,下属官员纷纷效仿。一些下属官员到省城汇报工作,都是要准备三天的,揣摩上司的问话,生怕出了纰漏,或者说出个“大概”、“可能”,陈主席是要你尴尬红脸的。陈果夫深知积习日久,一般不作训斥,只提一下希望,下不为例。且说这些官员也是有教训的,下次汇报不敢再马虎了。

“专员不兼县长”始于江苏

陈果夫任江苏省主席期间,正是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五次“围剿”的时期。蒋介石气盛,作为总司令的他,主张全国军事化,一切为前线,一切为“剿匪”,所以南京政府的行政统制、行政督察、行政兼任都体现出战时特点来。战时的行政督察专员制明确规定,专员兼所在县县长,便于对全区地方武装力量的统筹调动。陈果夫在兴政过程中,首先大胆提出来“专员不兼县长,不兼县制,由江苏开始”。一时引起了轰动。

陈果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我认为江苏乃非‘剿匪’省份,任何事都要求实,不应一刀切,专员还是以不兼县长为宜。因为设立一个制度,首先要求名副其实。省县之间既增加了中间督察一级,就要使它名副其实地发挥督察及层次节制的效用,倘使兼县,专员一方面是高一级的督察者,一方面又与其他县长为平行的同僚,结果一定顾此失彼,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陈果夫的观点见报后,有人举起了“棒子”给予抨击,说专员兼任县长是委员长的创造,江苏是蒋委员长的天下,不能说改就改。说这话期间,早有人也把此话捎给在南昌的蒋介石耳中,蒋介石也感觉到气愤,不过他没有把这种气愤表达出来,而私下里放出了风声,于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

陈果夫是聪明人,面对着两派的言辞激烈的争论,火药味十分浓烈,他认为吵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实践。于是,在两派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他潜入了苏北地区,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专员不兼县长的试点示范。每个示范区根据其交通和自然环境,辖四县至九县不等。各专员公署编制不大,富有弹性。譬如,某一区的中心工作为水利,则专署内增设督察水利工程专家,另由建设厅派工程人员若干名辅助专员,督察水利工程。如某一区的中心工作,着重在整理财政,则由财政厅派专门人才若干人到该区署协助整理。由于江苏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完全是因地因事,以制其宜,实行下来,确实比旧制好,蒋介石看了试点报告很高兴,大笔一挥作了推广的批示。先向苏南地区推广,而后向全国推广,成为了全国通行的制度。这件功劳当之无愧地应该记在陈果夫的头上。

再说与行政平行、同等重要的还有警政。陈果夫也给了很大重视,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为“安乐的江苏”打下了基础。据陈果夫回忆说:“警政是内政的骨干,国家的内政要上轨道,必须要从健全警察制度开始。”当时,蒋介石正在前方剿共,“大敌”当前,陈果夫的警政改革和健全,当然也离不开“反共防共”重要内容,他推行保甲制度和联防制度就是例证。

且说陈果夫推行的保甲制度,应该说是强化警政的一种手段,但却是始于宋代封建社会的一种治安制度。由于推翻了大清,这种制度就被束之高阁了。陈果夫却来了个“拿来主义”,他认为老祖先的东西也不全是过时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在延用,说明它是管用的。

再说保甲制度主要是通过十户一甲、十甲一保的编组,由大到小,深入基层,把“防共反共”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一家一户中去。用“管、教、养、卫”的方式,实行他的“联保连坐法”,必要时,还可以编组民团,维护治安。无疑这种保甲和联保制度,带有浓烈的防共反共的色彩。这也是陈果夫死心塌地跟随蒋介石,坚持以共为敌的罪证。

这种保甲制度不像督察制度,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许。蒋介石立即给陈果夫打气。陈果夫于1934年4月,先从苏北地区试点开始,而后向南各县推广实行保甲联防制度。与之同时,还要求各县强化壮丁训练,充实保安团队,然后与治安警察合编成地方保卫队,以增强防共抗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江苏省保安司令部,陈果夫摇身一变成了“大司令”,圆了他的军阀梦。他身后有60万保安队伍,“党阀”戴上了“军阀”冠,陈果夫啧啧自叹。

地政,成绩斐然

土地,万物之源,国脉所系,民生所依。中国自古便有泱泱农业大国之称,从远古女娲以泥造人的传说到后稷教人稼穑,走出游牧,人类便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先秦的“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到周文王演八卦,尊土为“五行”之首,从唐朝的“地为天生,人为地显”到宋朝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从元朝的“土地,诸物之根菀也”到明朝“黄金有价地无价”……这些千古至理名言使陈果夫十分重视地政管理,“警政”、“地政”一起抓。在陈果夫建议下,1932年8月中央政治学校增设了地政研究班。在地政班开学之际,作为省主席的陈果夫到班里做报告。

他说:“外国之所以富足的原因,不外乎能善于运用‘人’与‘地’两个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何以积弱贫乏?是在于不能充分利用‘人’和‘地’。在人的方面,未能做到人尽其才;在地的方面,没有做到地尽其利。”

陈果夫早在导淮委任职时,就专门成立了土地处,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以地养河,以河兴地,地能生财,钱没花多少,水利工程一座座。如今他又强调地政管理工作,无不是从中得到的启示。于是,陈果夫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亲临三苏大地视察。在苏北地区,他亲眼看到由于水利失修,大片大片的淤地不能利用。他很心痛,下决心修一条南北运河:北自灌河之陈家港起,向南经过阜宁以东之淮河入海道,河槽一直沿海边到南通,入长江,汇大海。同时把运河挖出来的泥,筑成一条挡海的长堤,不使碱水内灌,则范公堤以西的数万亩土地,便可逐渐变成良田。这一计划中的新运河,距范公堤约二三十公里,这就是宋朝以后逐渐淤积起来的土地。这条运河要是开成,沿河的土地,原来为不毛之地,可以变为百里沃田,地价一定随之激涨;开辟运河经费,即可以土地之增益价值为抵押。但若不预为筹谋,必将为巨绅财主投机垄断,不劳而获地提取政府及千万人民辛苦经营的果实。连云港市在辟市之前未有筹谋,所有区位好的土地,为富商大官购买一空,市政建设经费不能从土地上去谋取解决,便是最现实的前车之鉴。所以陈果夫在运河工程之初,即命地政局派员调查预定新运河路线一带之地价,开始测量,根据测量数字和地价的趋势,计算出新运河预计发行公债1200万元,即以运河开辟后的土地增值来偿还。预计运河工程,一年半可以完成。完成后陆续收取沿河土地增益积金,两年半可以还清。所发公债,预定为五年还清本息之短期公债。1937年下半年即开工,上半年已命令停止该路沿线土地之买卖,杜绝投机,所有开辟新运河的有关章则均经订定,由省政府会议通过,在章则中特别规定,凡属为新运河开辟努力之人员,得由省政府按其成绩,奖以宅地,并由省政府选择适当中心地区,将来可发展成市镇者,先收购若干之地,当做奖励宅地之用。原章程严禁工程人员作土地的投机,所以这一规定,又有人情之调剂,一方面杜绝其私购土地,一方面仍予以获得土地的希望,而鼓励其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