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 »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全文在线阅读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搅局,还是终结?

关灯直达底部

2012年年初,凡客诚品陈年的那一句“2012如果不是世界末日,就是电商寒冬”,实在是开天辟地,顷刻间,电商市场刮起历史性的血雨腥风。有些电商创业者懊悔自己“入错行”,有些跨界电商的传统行业埋怨自己“嫁错郎”,有些风投公司后悔自己不是火眼金睛……总之,伴随着电商寒冬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步入创业以来的最低谷。

不得不说,寒冬前的价格持久战是导致寒流过早入冬的导火索,团购、价格火拼等营销手段,扰乱了中低端电商市场的竞争秩序。在2012年夏季的一次电商峰会上,刘强东、陈年纷纷发布电商寒冬“橙色预警”。本就寒冷的市场,谁又能在持续的价格战中屹立不倒,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微薄盈利呢?

时间还要追溯到2010年,那时候的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中国的电商经济也开始崭露头角,电商市场不断涌现出融资潮、上市潮,业内人士对电商经济这个“香饽饽”都寄予厚望。继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两年后,2009年5月14日,在阿里巴巴全球股东大会上,马云再次抛出“定时炸弹”,预将淘宝纳为阿里的上市公司;无独有偶,刘强东也公开宣称,京东会在香港或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当网也蠢蠢欲动,开始筹备上市计划,并预计2010年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或国内的创业板上市;而作为B2C的知名企业麦考林,也加入了上市筹备大军,预计2010年年末于海外上市。

看好电商市场的还有很多传统大品牌行业,他们纷纷加码,跨界电商,在大手笔融资的同时也加快了上市计划。红孩子集团会完成1亿美元的融资,尝试“触电”;凡客诚品也获得了老虎基金5000万美元的注资。红孩子和凡客诚品也将上市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针对国内电商巨头们纷纷筹备上市,传统行业在加速融资“触电”过程的同时,也同样开始实行上市的流程化。中国互联网企业随即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上市潮”,这种电子商务扎堆上市的现象注定了电商领域的不太平。

经历过“扎堆上市”的电商企业,在2011年还先后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毕竟电商是炙手可热的淘金法宝,谁都想在这上面赚上一笔。于是,“融资”、“收购”等动词在电商市场盛行了一阵子,可这种热情似乎在2011年的春夏季节开始逐渐冷却下来,直到2011年年底出现电商频频倒闭的事件,人们算是真正地感受到寒流是如此的“冷”,泡沫是如此易破。

京东CEO刘强东对这次寒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本次电商寒冬的周期会超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带给各行各业的冲击时间,甚至会更长,也许这个寒冬需要电商们血拼个三五年,并且,即便寒冬安全挺过去,电商企业也要做好“白手起家”的准备,因为经历了这样的风险,风投公司是否还会青睐电商,就变成了一个未知数。

事实果然像电商企业家预言的那样,直到2012年夏季,电商寒流也未曾离去。当当网CEO李国庆甚至大声宣扬“京东的钱只够支撑到8到12月之间”的言论,对于李国庆的“污蔑”,刘强东则是下注千万与其一赌到底。

不管京东还是其他的电商企业,都能挺过这场电商的寒冬吗?即便顺利度过,又有几家能安然无恙呢?电商的盈利,已经是一个短期内不可逾越的棘手问题了,那么又谈何发展?不仅电商企业家开始担忧,就连围着电商转的“准跨界”行业先锋们也在踌躇,是进是退?果敢“触电”后万一溺水,岂不功亏一篑?放弃跨界电商领域的话,那么多年的准备岂不是白白浪费?一时之间,行业内外有识之士都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就在包括风投公司在内的所有“边缘人士”不得不谨慎思考、斟酌选择的时候,顺丰却大胆“二触电”,高调推出“尊礼会”。顺丰自有的支付牌照“顺丰宝”以及民营大佬级别的“快递运输”,都为尊礼会增色不少。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尊礼会”,在电商寒冬未曾过去的风口浪尖二次进军电商的举动,是搅局还是终结?

纵观顺丰发展历程,其欲进军电商的触角早就有所伸展,以2010年推出的“顺丰E商圈”最为直观。这个主要售卖有机蔬菜的网站在内地几乎没有任何推广,而其在香港地区主打“健康生活网上购物”的门户网站形象,依旧没能令其获得乘风破浪的态势。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其仅仅算得上是勉强维持着运营。

2011年,王卫通过其控股99%的深圳泰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顺丰宝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随后便开始与7-11等便利店合作推出快递业务,合作没多久,顺丰便与7-11和平分手,开始自营便利店。

当然,顺丰没指望通过自营便利店赚钱,甚至经营过程中,都得依托快递的盈利来维持便利店的日常开销。之所以如此,理由就是为顺丰客户做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消费者可以先在顺丰便利店体验商品,然后再去尊礼会上支付货款,完成交易后再由顺丰将商品送货上门;反之,消费者也可以在尊礼会上完成交易后,到线下顺丰实体零售便利店去取商品,这也就减少了物流配送这一环节。当然,这样的操作适用于那些不便长期摆放在便利店的商品。此战略布局,可见王卫缜密的战略思维及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

那么,为何快递业要跨界电商,电商又积极圈地建物流仓储呢?其实,快递和电商之间的矛盾激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曾有民营快递公司在互联网上叫板,如果自己有钱、有精力,就自己建一个网站,用自己的物流仓储自己网站的商品,用自己的快递为自己的网站全职服务。

这样的“愤慨”不是没有缘由的,国内民营快递中,除了顺丰以外的其他几家公司,几乎80%以上的业务量全部来自于淘宝等网店,作为在“同一平台”上争夺市场份额的民营快递公司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价格战——为了生存、为了利润、为了这一领域的争夺。而与此同时,电商看到快递们都自行压价以争取更多货单派送,于是也开始大肆压价,甚至一度令不少快递公司都喘不过气来。

随着快递公司各种成本的上升,对于电商的压价,很多业务就等于是赔钱买卖,本身就不赚钱,对于服务消费者这“最后一公里”又何谈经营呢?很多时候,电商客服对于消费者给快递的差评也显得无可奈何,而当消费者反复质疑的时候,一些售后客服甚至会直接回复消费者“只能”选择这家快递,想必这其中隐含着更多的利润差额吧。

久而久之,一些电商企业家们便开始筹划自建物流,这样,既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有效减少了消费者因对快递配送的不满而给予电商差评。

从京东商城、凡客诚品自建物流仓储配送的行为上看,物流和电商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激化了。马云也曾表示,淘宝九成以上的投诉都来自于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各种不满意,所以淘宝也要自建物流。电商、快递,二者都向着对方的主营业务领域使劲儿,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又愿意向并不熟识的另外一个世界马不停蹄地进军呢?

虽然顺丰此时跨界电商似乎顺应了大势,其自身似乎也占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但也似乎有些逆水行舟的架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且,顺丰虽坐上了国内民营快递的头把交椅,可一旦被推上国际舞台,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与国际快递巨头相比,无论是时效性,还是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抑或是大家都想努力做好的“最后一公里”,顺丰都远远落在国际统一步伐之后。顺丰在自己快递老本行方面尚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次又冲向云集各电商领域精英的商战中,不知王卫是出于无奈,还是操之过急。顺丰此行,在未知能否盈利的前提下,是否要率先考虑能否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