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全文在线阅读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官司,跨国的诉讼

关灯直达底部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

华为要发展,华为要壮大,必然要触到国外电信巨头的利益。思科公司看华为“不爽”,这家美国电信公司的总裁有一招厉害的“杀手锏”,那就是——我要告你。这句话曾经吓煞了多少家小型公司,当思科举起这根百试百灵的“知识产权”的“大棒”,华为公司又该如何应对呢?

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Inc)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它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1986年,思科第一台多协议路由器面市。1993年,思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由1000台路由器连接的网络,由此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

思科(Cisco)的意思是加拿大雪鲦。该公司成立之初,用SanFrancisco(旧金山)作为公司的名字。按照美国的法律,任何公司不得以城市作为产品品牌的名称,无奈他们只得使用SanFrancisco的后五个字母注册,同时将旧金山的代表性建筑金门大桥作为公司的徽标。1991年约翰·钱伯斯于加入思科,1996年,钱伯斯执掌思科帅印。思科系统公司在全球拥有35000多名雇员,2004年的营业额超过220亿美元。

1999年,华为长期专注语音和话务设备,面对国内市场的饱和,首次介入了数据服务器业务。随着华为的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的推出,华为的销售人员凭借着公司极具竞争性的产品,开始在国内不断攻城略地,华为在数据服务器等领域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和思科并驾齐驱了。

2002年,华为的产品登陆美国市场。思科在中国市场上节节败退倒还罢了,美国本土是思科的大本营,这里绝对是钱伯斯的“禁脔”,思科的CEO钱伯斯怎么能容任正非染指这里?

2002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电信设备展上,华为派出了精干的宣传人员,带着华为最新的产品参展。展览会在美国开了没多久,一个风度翩翩、窄脸高鼻,一双眼睛里闪着精明亮光的中年人来到了华为的展台前。

华为的展台前拥挤着不少前来询问价格、观看产品展示的各国电信运营商,几名华为的讲解员正在为他们做着详细的讲解。

这名中年人来到展台前,他对华为的高中低档电信和主流数据产品都做了仔细询问。华为参展的经理还以为遇到了准客户,故此回答得非常详细。等这位中年人表情沉重地离开华为展台时,华为参展的经理这才认出,这个中年人不就是当今世界最出色的企业经理人之一钱伯斯吗?

钱伯斯想要战胜华为,必须要了解对手。他在华为的展台前只进行了十几分钟的探查,便让他的肩头上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华为展示的数据产品的性能基本和思科差不了多少,但价钱却低了一半。

钱伯斯回到公司之后,就命手下成立了一个打击华为的小组。这个小组迅速行动了起来,一个打击华为的方案很快便被制定了出来。这个方案报请钱伯斯批准后,就开始进入到了实施的阶段。

不是猛龙不过江。任正非如果没有逢敌亮剑的精神,华为也不会登陆美国,敢于和思科等诸多跨国公司厮杀逐鹿、竞争国际电信市场的份额了。

也是在这个6月,美国Future Wei(华为的英文名称),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正式成立了。公司成立伊始,为了造势,他们在公司的宣传图片上设计展现了华为最新的产品,华为产品的背景图案竟是美国的金门大桥。下面的口号是:不一样的只是价格。

美国的金门大桥便是思科公司的商标,华为公司的寓意很是明确,那就是将竞争的对手直接锁定为思科。

在全球数据产品市场中,美国市场占到了30%,想要将华为做大,必须要拿下美国的市场。1996年元旦,在华为公司的7楼食堂,华为市场部全体员工高声唱出了《志愿军进行曲》,但歌词却被改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任正非听罢,当场泪落如雨。

任正非的心中早就有一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梦想,而思科正是美国这个电信大国的把守者。想要在美国市场分一杯羹,就要不畏强手,就要敢于“虎口拔牙”。

华为海外的销售人员继续发扬“狼性团队”的销售精神,他们以高性能的产品、超低的价位和优质的服务开路,首先在巴西的招标中拿到了一张400万美元的订单。那一年,华为在美国市场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70%。思科等美国本土的电信品牌产品面对着市场下滑压力,面对着华为销售人员发动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他们再也坐不住了。2002年,思科的副总裁来到华为,正式提出了华为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问题。

美国企业面对来自海外的竞争对手,除了倚强凌弱的竞争和价格绞杀战之外,还有一个百试百灵的绝招,就是不惜耗费时日,打知识产权的官司。

1982年,美国的IBM诉富士通侵犯其操作系统软件以及手册著作权案,虽然官司长达6年,但IBM公司还是赢得了富士通8.33亿美元的软件使用费。同年,IBM诉日立、三菱案,虽然这两件官司最后在1983年和解,但是他们也向IBM支付了100亿日元的技术使用费。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逐渐发展了起来。由于历史原因,年轻的国内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普遍都很欠缺。

国内有不少企业一开始都是从仿照国外产品起家,哪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一旦国外的诉状递交到该公司老总的案头,心里缺乏底气的中国企业无不立刻乱作一团,未到法庭应诉便怯战先输。

所以,思科在和华为的商业大战中连连失利的情况下,便挥舞起了知识产权的“大棒”。那位思科的副总裁本以为自己来到深圳后,华为便会惊慌失措、俯首认输,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任正非异常镇定。他先让华为的科研人员成立了一个技术小组,首先对华为的产品进行了一系列“体检”。

华为的技术小组对可能出现类似纠纷的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查后,便拿出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中这样写道:华为的产品没有问题。任正非根据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停止在美国本土销售涉嫌有争议的路由器产品。而对思科认为华为在软件方面的侵权,则予以断然否认。

这位思科的副总裁一见无法沟通,便离开了深圳,回国述职去了。

华为公司为了表示诚意,市场部首先将有嫌疑的路由器产品退出美国市场,但这份善意的举动,却让对手觉得这是华为懦弱与心虚的表现。随后国外媒体就以“华为撤回路由器产品”为题,对华为“侵犯思科知识产权”展开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攻击。

这时,任正非隐约地感到,消极避战、依赖和解,华为公司有可能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2003年1月,思科公司聘请美国专打知识产权案的律师,组成了强大的诉讼团队,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歇尔联邦法院,递交了长达70多页的诉状。诉状中,历数华为的软件和专利对思科的侵权行为,其证据“确凿”,其言辞“犀利”……果然,该来的一定会来,这场“侵犯知识产权”的官司,华为是绝对躲不掉了。

这场令世界震惊的诉讼大案也随后拉开了帷幕。

美国起诉华为的消息传到深圳,正值中国的新春佳节,任正非在大年二十九的晚上,紧急找来公司的高层,并召开了全体会议。

任正非半开玩笑似的说:“这是思科送给华为的一个意外的春节礼物!”

跨国知识产权官司,是最难打的一种官司。官司还要在美国本土打,一切要按照美国的法律办。华为根本就没有境外应诉的经验。

翻开思科的诉状,他们对华为公司一共起诉了四项,分别是:起诉华为盗用思科IOS源代码、盗用思科技术文件、盗用命令行接口和至少侵犯思科五项专利权。

华为真的不能输,一旦输掉官司,需要赔偿一笔巨款不说,华为的产品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且多年开拓出来的国际市场都将受到影响。要知道,在更为看重商业信誉的境外,哪家公司也不愿意和没有自己知识产权而是一味靠抄袭的电信供应商做生意。

如果思科将华为告倒,那么这场官司将是华为全球化战略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势必会引发后面一连串的不佳反应。华为一定要抖擞精神,去美国法庭应诉,这场官司一定不能输。

任正非讲罢利害关系,最后华为的高层摩拳擦掌,一致同意,要到美国的马歇尔联邦法院,去打这场跨国官司。

任正非点了点头说:“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面对强敌,任正非之所以敢于拔剑而上,是因为华为这些年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华为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华为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件。至2003年11月1日,华为申请国内外专利累计3662件:其中国内专利3462件,85%属于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专利686件;在美国、欧洲等地累计申请国外专利200件;申请PCT(专利合作协定)226件,是发展中国家申请PCT最多的企业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任正非手里掌握着众多发明专利,这就是敢和思科在法庭上硬碰硬的本钱。

华为迅速成立了一支由知识产权、法律、数据产品研发和市场等部门参与的应诉团队,这支阵容强大的团队,由郭平、徐文伟、费敏和洪天峰等华为数位副总担纲带队,然后乘飞机一路直飞美国而去。

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正在考验着华为人的智慧和勇气,华为人能否在异国的法庭上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能否面对异国的法律为简单的“中国制造”打上“中国创造”的知识产权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