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全文在线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天命与使命

关灯直达底部

墨子讲鬼神,孔子讲天命。

孔子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1]

他还说——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2]

前一句是直接说的,后一句是子夏的转述。

至于鬼神,孔子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 如此存而不论,其实是不信。[23]

这就跟墨子不同,所以墨子要质疑孔子。

墨子说,天命论其实是暴君和懒汉的主张。因为暴君倒台,懒汉受穷,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只会说自己命不好,把所有的过错都赖到老天爷头上。[24]

所以墨子说,如果赞成天命论,必定是统治者“不听治”,老百姓“不从事”,大家都消极怠工,这就“足以丧天下”,因此非批判不可。[25]

其实这是歪曲,或误解。

前面说过,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明知不可还要去做,怎么会消极怠工?

当然不会。

那么,孔子又为什么要讲天命?

为了使命。

周游列国时,孔子曾经被困在匡(疑在今河南长垣县)。孔子说,我们有没有危险,就看天命了。如果天命在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

那么,天命在他那里吗?

在。

孔子的逻辑是:文王去世了,文明不还在吗?可见老天爷并不打算让它亡。更何况,如果上天不想要这文明了,为什么会让我掌握它呢?

后来,孔子果然脱险。[26]

类似的话,孔子还讲过一次。也是周游列国时,孔子到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魋(读如颓)要谋杀他。孔子便说:天赋孔丘使命,桓魋能把我怎么样?[27]

显然,天命即使命。

因此,主张天命论的孔子,却反倒很有使命感。他的使命,首先是传承和延续华夏文明,并把它发扬光大,其次才是匡正时弊,平治天下。

第一种使命,孔子无疑成功了。第二种却很抱歉,可以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

这就需要解释,需要安慰,还需要有个说法。

怎样解释?如何安慰?什么说法?

天命。

某年,一个名叫公伯寮的人,在鲁国的执政者季孙大夫那里诽谤子路,出卖孔子。有人愤愤不平,表示他可以让公伯寮暴尸街头。孔子却说:我的主张能够实现吗?听天由命。我的主张不能实现吗?也听天由命。

所以,谋杀公伯寮,是没意义的。

这就叫“道之将行也与(欤)?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也是天命论的一部分。[28]

那么,这是宿命论吗?

不是。

天命是使命,不是宿命。

是使命,就义无反顾。对结果不抱幻想,就更加义无反顾。实际上,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做,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任何人,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问题仅仅在于: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做。

这就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选择能做的,一种是选择该做的。

选择能够做的,就要看结果,看利害。有好处,能成功,则做;没好处,会失败,就不做。选择应该做的,则看过程,看道义。只要是道义所在,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全心全意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至于成不成功,那是老天爷的事。这就是孔子的“听天由命”。

可见,听天由命并非不努力,更非不负责,只不过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不重结果,只重过程。事实上,儒家虽然主张“有为”,却并不主张“有求”。他们是“有为而无求”。因此,他们也不抱幻想,随遇而安。

其实真能随遇而安,也就无所谓命不命了。怕的是“遇而不安”,这才要讲天命——命里有,不拒绝;命里没,不在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总之,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 孔子的天命

时间 经过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 追封“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 追封“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追封“邹国公”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追封“先师尼父”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 追封“先圣”,十一年(637)改称“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 赠“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690) 追封“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追封“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加称“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改称“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 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 尊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 加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1657)改称“至圣先师”

孔子在他的时代未能实现其匡扶正道、救民水火的“天命”,但后世百代尊为“素王”“先师”,泽及整个民族,贯穿整部中华史,也算是实现其“天命”表现之一种。

这又是一种人生态度。

按照这种态度,行义是本分,也是责任。至于主张能不能推行,主义能不能弘扬,理想能不能实现,都只能听老天爷的。就算有所求,也只求问心无愧。

是的,不求如愿,但求心安。

这就又跟墨子不同。前面说过,墨子和韩非一样,都是重功利讲实用的。在墨子看来,既然要做事,那就必须获得成功。不成功,做它干什么?

但,不能成功怎么办?

请鬼神帮忙。

于是,墨子把结果交给鬼,孔子把命运交给天。也因此,他们一个讲天命,一个讲鬼神。

那么请问,他俩谁对?

庄子说,都不对。

[21]见《论语·尧曰》。

[22]见《论语·颜渊》。

[23]见《论语·雍也》。

[24]见《墨子·非命中》。

[25]见《墨子·公孟》。

[26]见《论语·子罕》。

[27]见《论语·述而》。

[28]见《论语·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