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通史(上):从史前史到21世纪 » 全球通史(上):从史前史到21世纪全文在线阅读

《全球通史(上):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一编 文明的曙光

关灯直达底部

在这本书里,每一章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尤其在最初几章里特别明显。第1章描述渔猎时期,那是一段极其漫长的时期。在这段历史时间里,人类最早跨出前进的步伐,步伐极为巨大也非常缓慢。在第2章的农业时代里,我们只是描述了一下发展梗概,那又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时间,涌现了许多重要发明,其中包括驯化畜养动物、种植栽培植物等,这些都使得人类有了生存的条件,能够继续发展从而跨入文明社会。

第3章的篇幅稍微长了一些,讲述近东地区几个庞大帝国的兴起历史,这些帝国通常以农业、商贸和战争作为扩张基础。从这些古代帝国的辉煌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灿烂的文明之花骤然绽放,人类在工业、文艺和法律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都为古希腊和罗马的辉煌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第4章中,我们的目光将朝向遥远的东方,尽情注视印度和中国,同时也向西方眺望,遥望美洲的原始时代。将这些“世界尽头”的区域与欧洲和近东进行对比,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而且当后来它们进入近代世界历史时,也曾对人类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第1章 渔猎时期

一、石头的故事

粗石?人类曾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人类还不会书写文字,只能使用一些石头作为武器和工具。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人类那段茹毛饮血时期的点点滴滴,只能从那些散落的石头里寻找答案——这段历史可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除使用石头之外,人类也用过其他工具,如木棍、皮具和木矛之类的东西。但这些物品却不能像石头那样长久地保存下来。

试想一只饿熊拖着疲倦的脚步袭击人类的山洞,这家主人一定会迅速地抓起石头并使出全身力气扔向那只野兽。他也会在另外一头野兽袭来之前收集很多类似的石块,并且放在最显眼的地方。那时的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只能向一些野兽或鸟类投掷石块,慢慢地,他学会了如何扔得更精准。假如他找到一些坚果,他会用石块将它们砸开。在挖胡萝卜和马铃薯这样的植物时,他也会用一根木矛或者一块尖尖的石块来帮助自己。

在那个漫长的时期,人类只能依靠打猎捕鱼为生,所以我们称人类历史最初的那段时期为“渔猎时期”。人类既需要捕获野兽和鸟类,也需要捕鱼——捕鱼和打猎在方法上很相像,还要采集果类、坚果和根茎植物。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在当时,人类既不知道驯养牲畜也不知道开垦土地。他们只知道依靠野生的食物——野兽、鱼和植物为生。

因为使用的工具和武器都是用石块制成的,也因为我们只有通过石头才能了解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将这个渔猎时期称为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间的石器时代是处于旧石器时代,之后的时期我们称为新石器时代。

成形石?最初人类只能利用那些未加工过的石块,但到后来他们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加工石头。他们根据自己的手形和需要来制作石块。人们劈开或打磨一块石头,把它的边缘做得很锋利,用来切割和挖掘食物;或者把一边磨得很锋利,用来砍树木或头骨,再把另一边磨得平滑,以便手能握紧。对于研究历史的我们来言,这是很幸运的事情。这些已经成形的石块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许把我们绊倒的那块笨重的石块是古人用来同其他动物和敌人战斗用的。但我们不能从这些未成形的石块里找到信息。但或许我们无意间找到的一块带有人类加工痕迹的石块,却可以帮助我们从上面找到解读人类历史的信息。当然这项工作是很艰难的,因为这些打磨过的石块并不是很好的“老师”。

人类在石器时代制造或使用过的其他物件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但却有成千上万的石制工具或武器保存下来。它们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依旧保留了原貌,其中还不乏许多精品。我们在发现这些成形石的地方,也发现了人类的骨骸,有时还能发现一些绝迹已久的动物的骨骸。这些骨骸通常被称为“化石”。除了石头和骨骸之外,早期人类居住过的洞穴里面还有一些极其古老的彩图、雕刻和绘画,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石器时代的历史。

因此,加工过的石块、人和动物的骨骸以及那些简单的古画,都能让我们或多或少地了解那段历史,并且能发现许多闪光点。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人们制造了什么样的武器和工具,他们捕获了什么样的动物,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和害怕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但是,我们从这些资料里却无法了解到当时人类的想法、语言,以及他们的社会背景。

文字记录可以告诉我们有关那个时代的语言、思想、社会。但是,要想全面了解人类的过去,我们就必须像学习课本里的故事一样去了解石头的故事。而人类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这段历史仅仅才是整个故事的一小部分,但我们仍在努力,努力去寻找更多的事实、去发现更多的事实。历史学者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人类的故事也因此更加丰富和清晰了。

无记录的历史?一些历史学家经常把历史局限在有文字记载的这五六十个世纪内。在本书中,我们将不划分这条分界线,但我们会讲到两段历史。凡是有文字记载的那段历史,我们称它为有记录的历史。而另一段,即较远古的历史——由石头、骨骸以及其他历史遗物拼凑而成的,我们称它为无记录的历史。

在渔猎时期,石头的故事就是无记录的历史,它教导我们,也感动着我们。石头和骨骸、武器和工具、庙宇和坟墓、山洞和彩画,都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那段混沌的时期。石头的故事是个很漫长的故事。前面已经提到有记录的历史,仅限于最近这五六十个世纪内,而无记录的历史,即石头的故事,大概就要追溯到千百世纪之前了。

有两点我们可以下结论:(1)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2)没人清楚这段时间有多久。

年代的估计?虽然渔猎时期的具体年份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却能用一个粗略的数字去估计一下,从而记住这个无记录的历史时期有多么漫长和久远。历史学家用来推测年份的方法很有趣。举个例子:在尼罗河流域,从土壤表面往下挖,在六十英尺深的地方发现了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我们了解到,近三千年来,尼罗河沉积的泥土,平均每世纪的沉积约为四英寸。按此推算,需要有一百八十个世纪才能沉积出六十英尺深的土壤。因此,被发现的这些工具大约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我们又怎能确定土壤的沉积率一定是每世纪四英寸呢?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说的,尼罗河在早期已经有一层很厚的淤泥,那这一万八千年的历史估计就得缩短了。有些史学家就倾向于把这段历史减去六千或七千年;另一些人却反对,这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在无记录的历史中,这并不是计算年份的唯一方法,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了解这段漫长的时期时,我们必须考虑很多,并且需要多方面的推测。

曙石器和旧石器?在欧洲各地,发现了很多打磨过的燧石碎片,看起来像是经人手打制过的。但这些石器打制得那么粗糙,一度被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出自人类之手,但也有一些很有力的证据,证明它们是出自人类最早的那段时期,即人类生命的曙期。曾经被使用过的那些燧石碎片,被称为曙石器,即曙期的石器。

随着人类打制燧石技术的改进,这时人类制造出的石具,可以在千万石块中被我们轻松地辨认出来。这些工具也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到来。我们目前无法知道这个时代是否真的持续了一千个世纪。但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它是人类整个历史中最漫长的时期,如果把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现在的这段时间,和人们打制燧石作为工具和武器的千万年相比较,不过是一眨眼的工夫。

二、猎取巨兽的猎人

同野兽搏斗?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很是艰苦,不是所有的猎物都那么容易被捕获。有长着三英尺长的角,并且皮很厚实的犀牛;有巨大的棕熊;有牙齿并不亚于獠牙的剑齿虎;有牙齿比一个人还要长的大象。另外,还有一种叫猛犸象的“怪物”,长着坚硬而又弯曲的十英尺长牙,浑身是长毛,并且有和大象一样的块头。

用现在的来复枪去射击这类猛兽,可能很容易,但要想用石斧去砍死这些猛兽,就没那么容易了。一块四五英寸长的石斧,一头尖,另一头做得圆润,握在手里,平常用来挖地、敲骨、伐树或和人兽搏斗。相信你也不会愿意用这种武器去对付一只凶猛的剑齿虎吧?一个人拿把石斧面对老虎或灰熊的胜算已几乎为零了,更不用说碰到像犀牛和大象这种庞然大物了。在更多的时候,往往是一群男人和男童联合作战,一同攻击一头猛兽。他们投掷石头,并用长矛——由骨头磨的矛头去刺它,倒是有可能把野兽赶进土坑和陷阱之中。即便这样,也是很危险的,经常是当一头老虎或大象被杀死的同时,已经有两到三个捕猎者也奄奄一息或牺牲了。

御寒?渔猎时代,有一段时期,欧洲的气候日趋变冷。远古时期的人们注意到犀牛、老虎、大象以及大多数鸟类,纷纷向南迁移。冰川——巨大的冰块,缓缓地从北方漂流下来,所到之处,森林、岩石都被它顷刻吞没。随着冰川一起到来的是一群适应生活在寒冷气候的极地动物——像敏捷的驯鹿、毛茸茸的猛犸、皮毛蓬松的西伯利亚犀牛、麝香牛以及其他动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欧的部分地区都被埋在很厚的冰壳之下。在北美洲,情况也是如此。世界进入了一个长达几世纪的“冬季”。这个寒冷的时代,人们往往称之为“冰期”,即一个冰河期。它对旧石器时代人的生活,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聚居地和洞穴?很多石斧是在河流沿岸一带被发现的,因此可以推断远古人类曾在那里聚居。一方面是因为河岸地带有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是因为便于猎取那些到河边饮水的动物。冰河时期,人类必须找个避难所来应对气候变冷,否则就会被冻死。幸好在石灰岩中有很多天然的溶洞,这些洞穴拯救了人类。假如当时人类没找到这样合适的避难所,也许今天的人类就不复存在。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被冻死了。

幸运的是,在石器时代,人类有了最伟大的发现——火。火的使用不仅使人类生活得更舒适,还在冰河时期挽救了他们的生命,火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工具、武器和食物,也及时地把铁送到人类的手中。

在华盛顿一个有名的建筑物前面,刻有下面的几行文字,很有见解:

火:人类所有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

使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

造出很多的食品并迫使

自然的力量为他们服务

就是火,以不同的方式把光明带进黑暗的洞穴之中。

我们知道,远古人类在洞穴中已开始使用火了,因为洞里留下来的灰烬证明了这一点。也许他们在沿河流域的聚居地也使用了火,但风雨的洗礼夺走了它们的痕迹,只有石斧保存了下来。

在洞穴和宿营地的垃圾堆中,我们找到很多遗留下来的骨骸,大多数是动物的——一般都是体积庞大的野兽。有些巨大的骨头都被敲开了,我们推测人类把骨头里面的精华当作食物。因此不难看出,在石器时代的人类已开始渐渐成为食物链里的最顶端。

捕猎者?在一个出土的山洞里,发现了一具沉睡在尘土堆里的人类遗骸,安详地躺在那里。一把石斧静静地靠在他的身旁,他的族人和朋友在他的头下垒了一堆整整齐齐被打制过的燧石。他的族人也许认为,在他的来生中可能还需要这些燧石当武器。这个青年或少年,很有可能是历史长河中最早的人类,他似乎在那里默默地等着给我们传递信息。如果他还能开口说话,那他一定会向我们诉说,关于那个年代狩猎、篝火晚会、爱情故事,又或者是战争的点点滴滴!

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也发现了一些同时期的遗骨。他们都是属于那种宽广又粗大的体形。人类学家称他们为尼安德特人,因为这些骨骸最早是在德国尼安德河谷发现的。“尼安德特”翻译过来正是尼安德河谷的意思。

虽然人类世世代代地居住在同一个洞穴,但我们在这个山洞里却没有发现更多其他人类的骨骸,反而经常发现千万件打制的石具和堆积着的兽骨,当然这也需要一段很漫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这些石具、碎片、骨骸以及其他各种垃圾,都散落分布在山洞里,日积月累,它们逐渐被尘土淹没。洞顶上的石屑也不时地落在它们身上。就这样,这些石具、骨骸、垃圾、尘土和石屑,就一层一层慢慢地堆积了起来。

尼安德特人之后的克罗—马农人?这些一层层的垃圾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未解之谜,但它却能够揭露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尼安德特人的土层之上,我们还经常发现另外一层不同类型的骨骸,当然,他们属于较晚时期的人类。这些人个子很高,5.1~6.04英尺。他们的前额比尼安德特人要凸出,眉脊也没那么显著,以至于他们的脑容量很大——甚至大过现代人的平均数字。因为这类遗骨最初是在法国的克罗马农洞穴中发现的,这些高个子的种族在学术界就被称为克罗-马农人。在法国其他地方和其他国家,也都曾发现过类似的遗骨。

这些高个子的种族,是不是入侵了尼安德特人的领土,霸占了他们的洞穴,并把矮胖的尼安德特人赶尽杀绝了呢?我们脑海里甚至呈现出一幅残酷的画面,各种族挥舞着棍棒、木矛、石斧相互厮杀,尼安德特人勇敢地捍卫着他们的族群、领地和猎场,但最后却不幸以失败告终了。我们不知道那些儿童是不是被战胜者收养了?也不知道那些女子是不是被劫为妻室?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到底发生过什么,就能写出一段凄凉又悲壮的史诗故事了。

三、猎人的技能?

火和石?火在最初只是一个偶然的发现。后来,击石和钻木取火方法的产生,使它成为了一种技能。例如:用火来烹饪食物,烧尖木矛,或用烧空的巨木制造独木舟,这些都是猎人通过火学到的技能。当然,用燧石打制成石斧或其他工具,也是一种技能,特别是在石器时代的后期。如果有人怀疑打制石器不是一种技能的话,那就可以让他试着去做一把石斧或一支箭头看看。

尼安德特人制造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比之前的人类所造的,在质量和外观上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他们选择那种尖锐又锋利的燧石,扔掉那些笨重的石块,并且非常细致地打磨了石器的边缘,做出锋利的石边和石尖。在地中海周围的大多数国家,都曾发现过这类燧石片。

从尼安德特人的石器中,还发现了一些好像是用来刮削皮革的石刀。由此推测,他们很有可能像爱斯基摩人一样,是穿着皮衣生活的。

骨和角?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也就是一万五千年以前,克罗-马农人逐渐进入了西欧。这段时期大概持续了七八千年之久。

这一时期有着很明显的特征:石具制造方法的改进、骨头和兽角使用数量的増加、绘画的产生、骨制缝衣针的使用和弓箭的发明等。

克罗-马农人和同时期的其他人一样,他们制造石箭头、石刀和石刮刀,不断完善制造石器工具的方法。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用来打磨石器的边缘。就是先把石块垫起来,然后在边缘上加重压力,猛地敲击下去,就能把碎石块整齐地敲落,这种做法比用另一块石头直接敲击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克罗-马农人已经开始用骨头和象牙来制造工具和武器。他们能制作骨制的长矛、锤子和凿子,也能做出骨制的针、簪子、钻头、匙子和哨,甚至连骨制的颜料管也造出来了。用得最多的材质是驯鹿的角,因此我们又把这个时期称作驯鹿时代。人类学家则称它为上旧石器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意思,因为它的历史是从旧石器尘埃的上层中发现的。

洞画?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洞穴地面的尘埃时,可别忘了抬头往上看看。有一天,一个人在西班牙的一个洞穴中热火朝天地挖掘燧石和骨头时,他的小女儿无意间往洞顶看了一眼,却发现了一幅很久以前的色彩鲜明的绘画。这就是阿尔塔米拉洞。在那里,人们现在还能看到毛烘烘的红野牛、野马、野鹿以及一只被野兽捕杀的野猪等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其他洞穴中,也发现了一些绘画。在许多骨头、象牙和鹿角上,以及洞穴的石壁上、洞顶上,都有很细致的雕刻或蚀刻,画面的内容大多是当时人类狩猎、食用、搏斗或害怕的各种野兽。这个小姑娘无意之间的发现,却为历史学家们开辟出了古代艺术的一个新领域。

较好的武器?第一个把一根硬木棍的末端劈开,再把他的手斧牢牢地绑在其中的尼安德特人或克罗-马农人,造出了第一把锤子。用这把锤子,他可以在下次遇见熊或虎的时候,给它以致命一击。他的历史功绩并不亚于那第一个制造长矛来协助伙伴和野兽搏斗的人。然而制造出第一支弓和箭的男人(或男孩)才是他们族群的大恩人。这个武器,加上火,使人类开始尝试征服野兽和大自然。从一开始,弓和箭就被认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不仅仅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得以广泛运用,而是长期地存在人类捕猎和战争中,并作为主要的武器之一。直到被近代火器所代替。

在洞穴里发现的那些上万年前的绘画中,已经出现了人们手执弓箭的画面。这也很直接地证明了弓箭的由来之久。

小结

虽然旧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中是最漫长的时期,但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因为它缺乏文字的记载。从石头的故事到洞穴的绘画,虽然我们了解了许多有趣的事实,但那上面体现不出帝王的名号、战争的时间,更别说族群的范围了。

然而在那个漫长的年代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他们开始创造工具、发明武器,甚至还发现了火。他们学会了如何用皮和毛遮体保暖,并且发明了缝制衣服的骨针。在绘图、雕刻和油画等方面,他们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长达千万年之久的这段历史,这些成就似乎太少了。但就像一个婴儿学习走路一样,人类进化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难跨出的一步。而且这些人类初期的成就,是作为近代进步的基础代代流传给我们的。

即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语言,也必须追溯到石器时期。人们在会写字之前,就已经会劳动和说话。由于文字的出现较晚,以至于我们不知道那个时期的语言如何。但在洞穴的壁画中,我们还是能看出人类走向文字社会的一些端倪。

第2章 农业时代

一、最初的农人

一个新时代?八千年前,西欧人民还处于旧石器时期,他们就是第一章后面我们提到的那些会画画的猎人。在近东,一个新时代逐渐到来,人类生活得更为舒适。新的发现和新的发明带来了新的技术,文明也逐渐露出了曙光。这个新时期,通常我们称它为“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开端是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以至于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是“农业时代”。

在近东,农业时代从七千年以前,或是更早时候就开始了,并且它一直也没有真正结束。所以在这一章中,我们只描述这个新时期的开端和早期发展的一些情况。

近东?我们将常常提到近东,因为这个地区是最初几个伟大文明的发源地。它过去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会合点,现在仍然是。它在地图上是环东地中海大片半圆形的区域,其中包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爱琴海诸岛、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等地。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有肥沃的冲积土层和沿河平原,那些黑色的土壤,曾给最早的农业国家带来了充足的粮食。在小亚细亚、塞浦路斯以及近东的其他各地,有着十分丰富的铜矿,给最早的冶金工作者打下了施展拳脚的基础。河流也给人类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他们能够乘着独木舟和小船来回航行。而东地中海对水手和商人们来说,是一条贸易和探险的黄金水道。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近东逐渐进入农业时代时,西欧却一直还徘徊在渔猎时代(旧石器时代)。在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祖先们也处在一个和西欧相似的生活阶段,北非也是如此。但关于中非、南非以及东亚、南亚这个时期的情况,我们却知道得很少。

种植农作物?很早的时候,最初的农人只会食用他们找到的野生浆果或果实,还有一些野菜和种子。也许有些种子无意间掉在地上或洞口近处,被土壤偷偷掩盖起来。当它们开花结果的时候,聪明的古人就想到在附近种些种子,等着来年丰收。当然,在获得最好的收成之前,人们无疑是经历了许多次的尝试和失败。不过最后在埃及、西亚和欧洲,人们开始种植大麦、小麦、豌豆和扁豆等粮食。之后他们又增加了大豆、苹果等其他谷类、水果和蔬菜。真正的农业时代也就由此拉开序幕了。人们自己摸索出来一套储藏谷物的方法,先把谷物晒干磨成粉,而后再储藏起来,后来又把它做成无酵的面包。面包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农业则是之后发达文明的基础。

驯养动物?当植物逐渐在固定的地方开花结果,古代的猎人也渐渐变成耕作者。在旧石器时代,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获取食物的唯一方法,就是依赖于他们是否能猎取到野兽或鱼类。当野兽稀少或河流干涸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忍饥挨饿,有时甚至会饿死。只有学会了种植庄稼和驯养动物,他们才有了可靠的食物供给。

第一种被驯化的动物也许是狗。那些野狗游荡在人类聚居地周围,以吃人类的残羹冷炙为生。久而久之,这些游荡者胆子变大了,跟人接触的时间长之后,野性也逐渐变弱了。慢慢地,狗成了人类的伙伴,成为人们捕猎的得力帮手,成为人们忠实的朋友。

也许就是有了驯化狗的经验,使得人们开始驯养其他的野兽。也很有可能当时的猎物太多吃不完,有人就想到把剩下的猎物喂养起来,以便日后食物匮乏的时候还能吃到肉食。不管出自什么原因,人们开始驯养牛、猪、山羊和绵羊。因此,人们的肉食供给就更加可靠了。同时,母牛和山羊也提供了牛奶和羊奶。一些最早的牧人用奶和奶酪做成食物,它们甚至比肉类还重要。研究表明,最初驯养牛羊的地区大概在西亚或中亚,但驯养牛像播种稻谷一样,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新的发明

磨石和斧头?在第一章里,我们了解了某些发明,特别是弓和箭在旧石器时期给了人类很大的帮助。同样,在新石器时代,更多的发明让人们受益匪浅。事实上,一个很简单的发明,如磨刀石的发明就使“旧石器”变成了“新石器”。

这段历史时期通常被称为新石器时期,因为石制工具都是通过磨石进行加工使其光滑锐利,而不是通过打击获得的。研磨和磨光的方法,很早就出现了,但仅仅应用于磨光骨制或角制的武器和工具。这种方法用于石器则是后来出现的。这种磨刀石和磨石,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和简单,使我们很难相信它们竟然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随着磨石而来的就是石斧。石斧同样是我们熟悉的工具,但当时它却是崭新而稀奇的,并改变了世界。在第一章中提到过一位重要的发明家,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粗木柄绑在手斧上的男子。到后来这个手斧越做越大,磨得越来越锋利,于是就成为一把斧头了。就是这斧头,把穴居的人类带出了那个潮湿黑暗的洞穴,使他们能居住在木屋中,在村落中,在市镇中,并能驾船航行于海上。

假如弓箭的作用是使人类捕获猎物,斧头的作用则是使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控制了森林。森林在当时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对人类的发展有利有弊。大面积的森林对于谷物的生长是一个障碍,而对于建造房屋和船只则有益处。而这些利弊因为斧头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便于实现或避免。

最初的石制斧头,虽然边缘被磨得十分锋利,但割削的作用还是不大,也非常容易破碎。但这些斧头比起那些边缘靠打击出来的旧手斧,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改进。后来斧头发展成金属制的,不仅能作为工具,还是得力的武器。从使用的价值来说,斧头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而它之所以能十分锋利和有效,靠的是那个粗糙的磨石。

轮和车?人类在驯养牲畜的过程中,也奴役了它们,如狗、驴子和公牛都被用来驮运货物。而发明轮子和制造第一部车子的人,解放了人类和牲畜背上的重担。车子在制成以后,更多的牲畜是专为拉车而被喂养的。拉一辆重的车子往往和背负一件货物同样艰难,但车轮却使畜力的效率提高了一倍。除了道路十分崎岖,或山坡十分陡峭等特殊情况外,牛或狗能拉的货物要比背负的货物多得多。

有轮的车子也使得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货车可以使农民更快捷地收获他的收成,商人也可以用它装载更多的货物。国王和其他重要人物更喜欢坐在马车中巡行,这样显得十分威风。马车在战场上威力更加可怕,但我们所熟知的快马拉战车,则是很久之后才出现的。当车轮一旦驶入历史的长河,就变得非常流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三、农人的技艺

织布机和亚麻布?在西亚,那里生长着一种开蓝色花朵的野生植物。这种植物的茎很长,外面包裹着韧性十足的纤维。把这些植物的茎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捣碎,便可以抽成一丝一丝的纤维并纺成细线。这种野生植物就是亚麻,用亚麻线织成的布就叫作亚麻布。

亚麻布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布类。远在几千年前,一些农人和他们的妻子就已经发现了亚麻的作用,并且发明了织亚麻布和纺线的技术。亚麻不仅可以用来做取暖的布料,也可用来做麻绳、麻索和渔网,以及船上的帆布。

纺线技术起初极其简单。亚麻纤维的一端系着一个小锤子,让它自然下垂拉直亚麻纤维。然后把锤子拨转,这样亚麻纤维就拧成了一根线。同样,织布机的操作过程最初也是非常简单的。在新墨西哥州和美洲其他地区,当地的印第安人,把一些木棍和亚麻绳简单地组合起来用以纺织,和近东地区最初的织布机十分类似。但和早期的其他发明一样,织布机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陶器和油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制陶的艺术好像是个匮乏的题材,但它却具有一些独特的印记。例如,当我们从一个古代聚居地遗迹中发现一些陶器碎片时,几乎就可以断定住在此地的古人们,已经从渔猎时代进入了农业时代。陶器似乎就像是和农业一起成长的,也许是因为这些坛坛罐罐对于需要经常储藏五谷杂粮的古人是非常有用的。还有一点是因为陶器上的花纹和雕饰都带着当地的地方风俗特征。古陶器上所发现的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风格,经常是历史学家了解那个年代历史的关键,如各民族的迁徙和古代商贸的繁荣等。

最重要的是,陶器成为人类追求艺术的主要渠道之一。早期制陶者会把心中的一些想法和事物通过烧制黏土的方式留在陶器里。最初陶器只是为了方便使用,并不追求是否美观。但后来逐渐出现了一种制作方式,用某种物质,如石墨,在陶器的表面打磨,使它散发出一种黝黑发亮的光泽。大概在埃及或小亚细亚,发现了一种制造陶器的新方法。在烧制过程中,渗进去一种含有氧化铁的泥土,这样烧出来的陶器表面会呈现出一种富丽的红砖颜色。因其特殊的色彩,使得这种红陶在近东一带普遍流传。

为了更好地装饰陶器,在烧制之前,制陶者在软软的黏土上刻画各种简单的花纹。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在那些更精致的瓶子和罐子上刻画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人物、船只、野兽、战役等这些复杂又精致的图画成了绘画艺术中的精品。

四、房屋和船只

我们已经注意到,斧子的发明方便了人类建造房屋、打造船只以及制造车辆。

房屋的建造?为了避免大型野兽的骚扰,古人会把一些房屋搭建在树上,或在房屋的周围树起篱笆。沿湖一带的房屋则建在水上,也是出自安全的考虑。把一些又长又直的树干,削尖一头砸进水中,穿过水下柔软的污泥层到达硬土层,柱子的顶露出水面。也许需要上百根这样的树干绑在一块钉在一块场地上,然后才能把房子安稳地建在上面。但为了节省人力和物力,一般普通的家庭往往只用几根或几十根这样的木材来支撑房屋。

在近东的很多地区,一般家庭的房屋往往为了方便,只是用树枝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盖茅舍。这种茅舍先由树枝和细树条编织成一个大致的房屋框架,然后在框架表面涂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等烈日把泥土晒干,房子也就成型了。不过在同一地区,建造宫殿和庙宇的材料却大不相同,有的是用木头建造的,到后来常用的建筑材料则是更加坚固耐用的石块和砖块。于是烧砖和砌筑也成了重要的技术。砖块最早只是依靠太阳晒干,到后期则是用火烘干。

造船?早期的船只,一般都是用木头做架子,然后用大型动物的皮裹扎在上面,起到隔水的作用。还有一些是用树枝条和稻草密密编成的大箩筐,上面涂上像柏油一类的东西,也是为了防止水渗进去。但人类善于用火之后,他们就把大型树木烧到一定长度,再用特殊手段把中部烧空,造成小船或独木舟。后来人类有了用磨石磨得锋利的石头或金属制成的刀斧,不仅能够制造独木舟和小船,还能够制造出体积庞大的依靠船桨和帆行驶的船舶。

四轮车对于传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某种意义上,船舶则具有更大的价值。

五、铜和商业

铜的发现得追溯到农业时期新石器时代了。也许是在一天晚上,某个猎人或牧人不经意间用含有铜元素的石头点起了火,惊讶地发现从灰烬里滚出来一些红色光亮的珠粒。如果是这样,那个人可能就在无意间完成了一个重大的发现。不管这个过程具体是怎么发生的,但在六千年以前的埃及和西亚一带就已经开始使用铜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质地柔软,产量也不是很多,以至于铜只是用来做装饰品和工艺品,而人们还主要是依靠石头来制造工具和武器。随着在红海地区的西奈山附近发现了铜矿,后又在小亚细亚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大量的铜矿,铜的产地和产量也越来越多,它的用途就更广了。近东地区的铜匠们就逐渐开始用铜来制造刀、斧和其他工具。

由于铜的质地太软,不容易造出坚硬的刀和斧子。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人发现如果在冶铜时加入一些锡元素,就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我们称之为青铜,它的硬度远在锡或铜之上。这就使得青铜非常适合做锋利的武器。因此,刀、斧和矛等武器都改用青铜制作。

铜和青铜的使用,使得探矿、开矿和商业的发展日渐兴盛。在使用铜的初期,西奈山和小亚细亚的铜矿就已经开采出来了。大量的勘探者到处去寻找新的铜矿藏。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岛、西班牙、意大利、英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开采了铜矿藏。铜和青铜的成品也从塞浦路斯传到叙利亚,从西班牙传到西欧,从意大利传到中欧。总之,铜和青铜开始在各地交易,交易地区之广是相当惊人的。

六、家和市镇

当猎人和牧民们因猎捕野兽或寻找牧草而必须四处迁徙时,他们的世界里几乎没有我们现代人意识里的“家”。但是随着种植农作物,使得他们可以定居下来并建造一所固定的房子,真正意义上的“家”的生活就开始了。几个家庭因某些原因往往将他们的房屋建在一起,这样就慢慢形成了村落。那些位置交通便利又安全的村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这些村落渐渐地就成了市镇和城市。在这些市镇和城市的中心,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贸易的产生促使制造工具、武器、布匹和陶器等产业都变得十分兴盛。为了保护市镇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形成了国家的政府和军队。在逐渐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某些人开始对一些精美物品产生了兴趣,艺术品也随之发展。这些人拥有足够多的财富来建造华丽的房屋和庙宇。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欣赏艺术家所创作的精美艺术品。

这样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文明和文化也随之成长。但是假如没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就一定还只能是猎人,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现如今千百万的农民、艺人、商人能够同时生活在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的范围在之前却只能维持几千个猎人生活。

文明的建立?随着家庭的建立,文明也随之而来。家庭是少数人生活、工作和祭祀的中心。而往往有血缘关系的大家族则会出现在像村落、市镇和城市这类更大的区域。同样地,这类大型区域也就变成了他们生活、工作、祭祀和艺术的中心。这些地方也是人们贸易活动的中心。商品的交换也往往促进人们在思想、技艺和制度上的交流。但是这些高度发达的文明必须依赖充足的粮食和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发展起来。而最初的农人则提供了早期文明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财富。

时间和地点?我们可以把新石器时代,即农业时期,看作是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在近东,这一阶段开始于大约七千年前,直到六千多年前开始使用铜器才跨入另一阶段。近东是文明发展的“领头羊”,东亚和南亚也紧跟其后。而美洲由于未能和其他地区交流以至于它孤立在世界之外,但是在美洲的热带地区,丰富的农业生活也在发展,这段历史则留到更后一章再谈。欧洲稍稍落后于近东,这些耕作技术和一些重大发明先在整个南欧和中欧传播,后来又逐渐传到北欧。

第3章 近东诸国的艺术

一、伟大文明的摇篮

我们人类现在之所以能从远古的未知时代,过渡到有记载的文明时代,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是文字。这么伟大的发明,是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地积累和创造出来的。文字对于古人或者现在的我们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章所要叙述的历史时期就是从公元前3500年或更早些开始,直到公元前500年为止。这段时期包括了整个铜器时期和青铜时期,直到进入铁器时期。

近东仍然是我们叙述的重点。因为不管是在近东,还是在尼罗河流域,或者在幼发拉底河流域,抑或是在克里特岛和爱琴海诸岛屿,我们都能发现伟大文明的摇篮。

因为那些古代的近东文明是在同一时期共同发展的,所以它们有许多共通之处。近东的古人不仅进行商品的交换和买卖,同时也相互交流思想和技术。如果能把所有近东文明的历史结合起来整体地进行叙述,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很清晰地看到,文明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以至于如此相似。但这种叙述会很杂乱并且难以理解。为了方便读者,我们还是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分开讲述。但读者需要时刻牢记,这些故事是在同一时期同时发生的。

尼罗河流域?对于埃及而言,尼罗河就像其母亲一样。就连埃及的土壤,也是从这位伟大的母亲那里得到的。很久很久以前,尼罗河谷两旁的高原水量很大,以至于留下了狭窄的河谷。随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埃及是条夹在石灰岩和沙漠之间的河滩地带,这块土地又长又肥沃并且有十到三十英里宽。尼罗河全长几千英里,发源于中非东部的高原,每年大雨冲刷各地肥沃的土壤,急流而下,直到尼罗河水面淹没了两岸的平地。水退去之后,这一大片河滩地带留下了一层薄薄的黑色土壤。

因此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土地为“黑土”,是十分贴切的。这里的土壤是黑色的、肥沃的、多产的,所以农业成为其主要的产业。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都有“古代世界粮仓”之称。我们将在下面的介绍中了解到,这些早期人类的摇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其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埃及的文字?古埃及人最初的书写方式是画图,后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代替某种特殊的意义。他们最早的文字记录,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也有可能更早一些。文字的创造应该能称得上是古代埃及史上一件最重要的事件,我们不仅仅考虑到它对人类思想文明的影响,也考虑到它对人类商业经济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文字对政府的发展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他的官员们颁布命令。

埃及人通常会把自己的文字刻在石头上,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会用墨汁写在一种纸上。这种纸由喜欢生活在沼泽中叫作“纸草”的植物制成。所以,“纸”(paper)这个字,就是从纸草(Cyperuspapyrus)一词得来的。

埃及的建筑?埃及人是伟大的建筑师。和绝大多数古代民族一样,埃及人也相信人死后有来生,他们不仅为死者提供食物、武器,甚至连抹脸的油膏都准备齐全了,而且还费尽心思地设法完整地保存遗体。为此,他们还发明一种保存肉体的技术,建造了石制的坟墓,他们相信灵魂不死,所以希望永久地保存肉体。国王和法老们都拥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使得他们能够建造巨大而又宏伟的陵墓。

陵墓的建造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前,也就是第四代法老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最流行的帝王陵墓的建筑形式,是一种由巨大石块建成的大金字塔。胡夫或基奥普斯王建造了最大的一座金字塔,迄今为止仍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它依然耸立在埃及,高五百英尺,塔底座占地十三英亩,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金字塔。

埃及的政府?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法律由国王制定,当法庭处理不了的案件向他上诉时,他是最高审判者。他指挥军队,领导官吏。地方政府则由大约四十名诺马克管理,每个诺马克就是当地的州长。州长需要征收粮食和牲畜作为赋税送到都城孟菲斯交给国王。同时州长也审理案件,指挥本州的民兵,主持祭祀本地的神祇。

这样伟大的政府是历史上第一个政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做了征税和普查纳税人信息的工作,还维持了全国的法律和安定的秩序,并且监督了埃及赖以生存的灌溉系统。这个政府被人们称为“古王国”。但在大约公元前2630年,这个持续了近一千年之久的古王国政府解散了。

埃及人在古王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从事许多行业,如农业、木业、雕刻、石工、陶业、音乐、畜牧业、纺织业及其他领域。

幼发拉底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在距离尼罗河东北部上千英里的地方。自北向南流,而尼罗河却正好相反,它是自南向北流淌。但是幼发拉底河流域在很多方面,又与尼罗河流域极其相似,所以在同一时期形成了两种相似的文明。

内托罗斯山脉是幼发拉底河发源地,同时还有一条名叫底格里斯河的大河从这座山岭流出。最初两条河流的流向刚好相反,随后它们几乎平行地向南流,最终又汇集在一起,一同流进波斯湾。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位于这两条大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是个希腊名词,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区。因此,当我们提及幼发拉底河流域时,要记得它还包括底格里斯河流域或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一块富饶又无险可守的宝地,因此战争连年不断。语言相互融合,王朝更替频繁。在这么简短的文字里,我们只能提及几个著名的词语和成就。

苏美尔的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一个著名的早期民族,那就是苏美尔人。他们和埃及一样,都是农业国家,在有河流灌溉的平原上种植谷物、养殖牲畜、纺织布匹,以及制造陶器等。苏美尔人和埃及人一样,也使用石具,但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或更早些时候,便已经开始使用铜器。苏美尔人也有一整套古老的文字系统,和埃及的文字系统十分相似。

苏美尔人最初也是把文字刻在石头上,但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石料稀缺,同时又不出产做纸的纸草,所以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将文字刻在软泥版上,然后将泥版烤干。他们的书写工具是一管尖笔,很像一根铅笔或尖钻,用这种笔写出来的是楔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是“楔形”的,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就如同同一时期的埃及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一样(象形文字的原意是“圣图”,埃及文字都很像图画)。楔形(Cuneiform)这个字源自拉丁词汇,而象形(Hieroglyphic)这个词则源于希腊文字。古代埃及的图画文字通常被认为是神圣的,原因在于当时写字的人许多都是祭司。

如果一切书信、契约、文书、记录都被写在泥版上或砖上,那么携带起来一定十分笨重,但它们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保存下来。对于我们这些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幸运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大部分是从这些泥版上发现的。

苏美尔的闪米特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苏美尔的许多城市被从西方来的侵略者闪米特人所统治。萨尔贡是他们最伟大的国王,他的帝国幅员辽阔。大约于公元前2870年,他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上方,也就是现今的巴格达城附近,创建了都城阿卡德。所以,他在史上被称作阿卡德的萨尔贡,也称作萨尔贡一世。

汉谟拉比法典?有很长一段时间,幼发拉底河流域下游的一些地方被称作阿卡德。同时,这些地方也被称作巴比伦尼亚,因巴比伦城而得名。巴比伦是古代世界的著名城市之一。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在巴比伦有一位汉谟拉比王,他是古时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统治者。他征服了所有的阿卡德与苏美尔地区,还把伊拉姆人驱逐至他们东方的山地,将自己的疆域自波斯湾沿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远远朝北扩延。尽管他在军事方面非常成功,可是汉谟拉比引以自豪的,却是自己主导疏浚的灌溉大运河与构筑的华丽庙宇。

可是我们对汉谟拉比了解最多的,还是他所编纂的一部法典。不久之前我们发现了刻在一块黑色石头上的法典,已长达40个世纪之久!虽然我们能够确定,在苏美尔人与埃及人之间还存在更古老的法典,但是汉谟拉比法典却是第一套重要的法规,它的所有原文一直保留至今。这部法典总共有282条法规,与现代的法律相比虽然简短,却能够处理人们通常所关注的事情——商业、婚姻、工资、谋杀、盗窃与债务等。

巴比伦的商业?在汉谟拉比法律的保护下,商业逐渐繁荣,从成千上万块泥版可以得到验证。谷物、油、枣子、皮革,还有陶罐,全都由承担重载的驴子组建的商队运往邻近的国家。巴比伦换取的是金、银、铜、石头、木料、盐、奴隶,以及很多其他的货物。汉谟拉比的继承人仍在构筑庙宇,用丰盛的祭物供奉神祇,创建城市,还开凿灌溉农田的运河。最后一位君王在公元前1926年被好战的赫梯人打倒了。有关赫梯人,我们将在下面了解得更多。

二、蛮族、马匹与帝国

简略的复习?前面各节已讲述了埃及与巴比伦尼亚两个伟大的文明王国的崛起。在这两个地方,河边洼地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增加密集居住的农业人口,并且这些农人团结在一起,组建了一个组织紧密的王国。几乎是同一时期,在近东的其他诸地,尤其是克里特岛与爱琴海各岛,文明也在逐渐发展。后面会提及这些地方的更多情况。

在巴比伦尼亚的喀西特人?公元前18世纪,埃及与巴比伦尼亚都遭到了蛮族的侵略。入侵巴比伦尼亚的是喀西特人——源于底格里斯河以东山区的一支耐劳的游荡族群,他们起初以收割工人的身份到了巴比伦尼亚,然后变成了强盗与袭击者,而最终成了征服者。这是之后一再上演的蛮族掠去文明平原的财富的故事。喀西特人采用了被征服民族的神祇与风俗习惯,意图学习被当作商业与政府语言的巴比伦用语。他们还试图学习古苏美尔文字,那时只有祭司和一些有学问的人才能使用古苏美尔文字。

约有六个世纪的时间,喀西特征服者一直努力维持着在巴比伦、阿卡德与苏美尔的一些城市的统治。他们征服这些地方的直接后果,便是内部混乱、地方酋长间的争议与文明的衰落。

喜克索斯人在埃及?差不多在喀西特人进攻巴比伦的同时(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埃及也遭受了蛮族的侵略。这支蛮族从叙利亚穿过西奈半岛来到埃及,被吓坏的埃及人把他们称作喜克索斯人,或者是“沙漠王子”。喜克索斯人骑马而来。可以想象出埃及步兵们的恐慌,当驾驶战车的喜克索斯士兵们用青铜炼成的弯剑左右乱砍,朝他们猛冲过来时,他们持有的只是无力的弓与箭、铜斧、青铜短剑和宽边的矛。惭愧与战败之余,尼罗河畔的自豪民族很快便发现自己已经被奴役,财产遭到抢掠,土地遭到霸占,庙宇遭到玷污,祖坟遭到洗劫,华丽的宫殿也遭到摧毁。这给埃及人留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愤恨与悲痛。

在喜克索斯各王统治埃及时,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一位本土的埃及王子宣布独立,呼吁爱国的埃及人齐集在他的旗帜下,攻击外来的国王。这时,或许埃及人已经开始用马与喜克索斯人对战。经过长期的血战,约于公元前1580年,喜克索斯人最终被逐出埃及,跨过西奈半岛,逃到了巴勒斯坦与叙利亚。

马与战车?在喜克索斯人与喀西特人侵略之前,埃及与巴比伦尼亚的农民们,不管在战争或者在和平的工作中,都从未用过马匹。但是,喀西特人与喜克索斯人都属于用马的民族。毫无疑问,因为用马,他们才可以那么成功地横扫了富庶的平原。马的出现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开始学着用马匹驾驶战车,或做其他一些工作。因此征服者就能够快速地驰骋到遥远的行省并取得胜利。过去,征服通常与劫掠性的袭击类似,由于在征战的军队回家时,被征服的地方又能够重获独立。可是自从使用马匹之后,征服者能够快速派出使者与兵士,而叛乱也能够更快地被消灭。至于对文明产生的影响,便更加重大了。因为马的使用逐渐普遍,近东诸地在商业与文化方面的交往也逐渐密切起来,文明因此获得了发展。

车轮与马匹的结合,不仅是征服与法律的重要陆路输送者,还是商业与技艺的重要陆路输送者。车轮与马匹让疆域广阔的帝国的创建与统治变成了可能。

赫梯帝国?由骑手们创建的最早最伟大的帝国之一,便是赫梯帝国。在喜克索斯人进攻埃及和喀西特人征服巴比伦尼亚以前的某段时期,赫梯骑手们曾经在小亚细亚创建过一个强大的王国。赫梯各王凭借战争、联盟与条约等种种方式,渐渐扩张领地,直至能够名副其实地称作一个帝国。这个帝国的鼎盛时期大约自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间,是那时近东最强盛的国家。

直至几年前,我们对这个伟大的国家还了解得非常少。可是近些年来人们辨读了赫梯文字系统,知道了很多关于赫梯民族组织良好的政府、法律与历史。就军事与政府来讲,赫梯人能够和埃及人与巴比伦人相媲美,可是整体上来说,赫梯人对文明的贡献却是次要的。大约于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被称作“海上民族”的入侵者所打败,一度雄立的帝国就此倒塌。

三、埃及帝国

战争与征服?那位领导埃及人攻打喜克索斯人并赢得胜利的埃及王子,约于公元前1580年自封为王,定都底比斯。他的继承者全都属于第十八王朝,其中有几位还是杰出的将领与伟大的征服者。在长期反抗喜克索斯人的战斗中,埃及人变得勇猛好战。他们的弓箭手从喜克索斯人那儿学到了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一个箭袋来多装些箭当作额外的供给。他们因对重要目标的精准射击而取得盛名。埃及人还采用了喜克索斯人带入埃及的马拉战车。最成功的好战法老是图特摩斯一世与图特摩斯三世,他们使用象形文字将自己的功绩刻在华丽的纪念物与庙宇中。被征服的地方并未真正变成埃及疆土的一部分,可是却被逼缴纳贡品,并且认可法老为太上君王。反叛时常发生,例如叙利亚就屡屡反叛,也屡屡被征服。

这些征服产生了一定的结果:(1)它们让埃及文明向南传到了努比亚,向东北传到了叙利亚;(2)它们给法老们增加了财富。法老们自叙利亚与努比亚得到了许多金银贡品。他们还获得了成群的奴隶,因为战时的俘虏都被奴役了;(3)因为与其他诸民族的交往,埃及人见识了新的文化,遵循了其他民族的习俗,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的宗教。

美术与建筑?在国都底比斯,为祀奉阿蒙神而创建了很多华丽的庙宇。其中最大的要数如今被称作卡纳克神庙的宏伟建筑物,庙顶由使用花岗岩制成的大石柱支撑着,自庙宇通往河滨的大路两边排列着怪兽斯芬克斯的雕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胜过底比斯这座“一百个城门的城市”。

有关这个时期埃及的美术与建筑,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美术与建筑主要是为显赫的法老们与诸神之用。最庞大与最优美的建筑物都是为诸神建立的庙宇与为法老建立的宫殿。(2)建筑师们不仅在雕刻庞大的石像方面显现出了非凡技艺,还显现出了惊人的处理庞大石块的实力。他们能够自遥远的采石场开凿出一块重1000吨的花岗石,运至底比斯,之后雕刻成一座高达90英尺的巨像。(3)关于绘画与雕刻,埃及的艺术家们依照某些固定的规则进行创作,作品都非常相似。他们把人像面部刻得栩栩如生,使这些雕像看起来十分神奇。(4)庙宇的四面常常布满了各种绘画与象形文字的镌刻。毫无疑问,当时镌刻的主要目的是作为装饰,如今却变成了具有价值的史料。(5)不管在雄伟的建筑方面,还是在石刻方面,或者在绘画方面,埃及人都是先行者。埃及人的作品被很多国家所效仿,同时还促进了整个近东艺术的发展。

宗教?埃及人属于多神教徒——他们存在许多的神。各地都存在自己特有的神。他们一共存在上千个男神与女神。有些神用鸟兽与爬虫来代表,比如鹰神、豺神与鳄鱼神。还有些神代表大自然的力量,例如太阳神是拉,河神是奥西里斯。

在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作为最大的一位神被崇拜,法老则被当作是拉的儿子。帝国创建之后,国都自孟菲斯迁至底比斯,底比斯神阿蒙变成了至高无上之神。拉神也与阿蒙变为一体,所以这两个名称常常写在一块:阿蒙-拉,仿佛他们是一个神。

有关男神与女神的婚姻、争吵和其他一些活动,流传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或者神话。从保留下来的神话与圣歌来看,接受过教育的埃及人相信有来生,所以,就像我们所见到的,造就了保存尸体的技术与构筑精美的坟墓。

《亡灵书》?为了帮一位埃及人在他死后得到各神也就是死者审判官的赦免,有关他的一些好话便写在纸草上面,而且放进他的身边。以下是些例子:

我未导致过饥馑

我未与奴仆的主人一起伤害过奴仆

我未偷窃过死人陪葬的食物

这样的话语被认为具有符咒的作用,具有巫术的魔力。将这样的话语都收集在一起的书籍常常称作《亡灵书》。

图坦哈蒙?在1922年,发现了图坦哈蒙的坟墓。他是公元前1358年至公元前1352年统治底比斯的一位法老。在发现这具王室木乃伊的同时,还发现了许多金器、几个精巧的瓶子、些许华丽的袍服和一些王家珍藏品。

埃及的祭司,尤其是在图坦哈蒙时期之后的祭司是拥有相当大财富与权力的人。

经济生活?在尼罗河流域,农业仍然占据首要地位。只要随时修理好灌溉的运河,农民们忙着他们的工作,埃及就一直是富有的国家。可是,国内的土地多半被国王、祭司与富有的贵族所占据。在土地上劳动的人民却多数是奴隶、雇工、牧羊人与牧民。精细活与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凿石工人、石匠、陶匠、木匠、珠宝工人、画工、铜匠与金匠等,多至数以万计。

对外贸易在早期便开始了,伴随着贸易的发展,精致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批量生产,予以输出。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就已取得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从叙利亚买入牲畜、鱼类、酒、香,甚至是船舶与带轮子的车辆,从南方的努比亚购入象牙、黄金与鸵毛。在公元前15世纪,史上知名的第一位伟大妇女哈特谢普苏特女皇,派遣了五艘埃及船只朝南行驶,途经红海抵达蓬特,可能就是现今的索马里。甚至在此之前,一条自尼罗河抵达红海北端能够通过船舶的运河就已开凿完成了。

衰败与伟大?到了公元前1200年,埃及帝国衰败了。当时组成军队的兵士大部分是俘虏,他们的身上都刺着法老的名字,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雇佣兵。之后各国统治者间互相竞争。在公元前670年,埃及被亚述人征服了,公元前525年,埃及又被波斯人打败了,后来又有别的民族入侵。

可如果谁认为埃及武力衰微或失去独立便是它的重要性或者影响的结束,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它的伟大并不在于争战,而是在于农业、工业、艺术与思想,直至被征服以后很长时间,埃及在这些方面依旧是伟大的。埃及的制陶术影响了其他诸地的陶器风格,时至今日仍被效仿着。玻璃与陶器上釉都属于它的发明。远于希腊人之前,埃及便使用了柱廊,又于罗马人之前发明了拱门。它给近代世界留下的,还有一年12个月与365天的日历。它的学者们已将算术与几何的初级基础演算出来了。

四、爱琴文明与克里特海王

克里特与埃及的早期贸易?在东地中海,希腊的南边,埃及的西北边,有一个多山的长岛,也就是克里特岛。直到20世纪初,史学家们才发现克里特岛是一个古时帝国的发祥地。可是自那时候开始,掩埋的废墟渐渐被挖掘出来,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富裕的帝国与突遇的悲剧故事。

在埃及的金字塔创建以前,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已开始使用铜制器物,制造了陶罐,建立了村庄,很可能还会冒险在海上航行。他们是否到过埃及,或埃及人是否曾到达克里特岛,我们无从知晓,可是可以明确的是这两个国家互有联系,因为双方都拥有勇敢的船员。克里特的陶器、武器与种种金属器具制造者,从埃及学到了许多东西。克里特的艺术家们经过仿效与改进埃及的图案,让技艺更为精湛。克里特变成了埃及文化朝北传播的主要通道。

克里特的米诺斯时代?大约从公元前3400年至大约公元前1200年的两千多年中,克里特成为了最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这段时期常被称作米诺斯时代,因为在希腊传说里克里特的国王名叫米诺斯。大致上来说,克里特的米诺斯时期,相当于埃及从古王国的开端至帝国的灭亡;还相当于美索不达米亚从苏美尔各城邦时期开始,截止到喀西特人统治之末。

克诺索斯的光荣?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期间,克里特文化达至鼎盛。挖掘资料表明,当时克里特存在非常富庶的城市,其中最大的要数克诺索斯。克诺索斯的统治者明显就是全岛之王,或许他在希腊与其他一些地方拥有殖民地。克诺索斯宫殿的废墟表明,国王不仅有相当多的机匠、珠宝工匠、艺术家与劳动者,还有许多听从指挥的官员与办事人员。宫殿的储藏室中有整排的大罐子,里面装着橄榄油、酒与谷物。成堆的泥版上写有政府档案与记事。如果有人可以读懂克里特文字,毫无疑问,这些记录能够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秘密。

艺术、贸易与海权?克里特人的金属制造与制陶工艺都极其精湛。他们使用塞浦路斯的铜与自远方欧洲开采的锡,锻造出了精美的短剑、长剑与其他一些青铜器具。他们的陶罐是用陶轮制造出来的,并且描绘得极为华丽,闻名于近东地区。他们还会处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比如王宫里的取水与排水系统。克里特人未构建过如埃及那样宏大的庙宇,或者雕刻过那样庞大的石像,可是却在壁画、陶罐的绘画,以及在金属作品的装饰方面,他们都曾经表现出极为高超的艺术才华。

克里特在海权与贸易方面,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的船舶既抵达埃及,又遍及东地中海沿岸诸地,或许还到过西岸。在塞浦路斯、希腊、西西里岛等地,都发现了克里特的殖民地。克里特的海军肯定强大到能够捍卫远方的殖民地,护卫克里特的海上贸易和保护克诺索斯的宫殿。克诺索斯王可谓一位真正的“海王”。

克里特人将自己的文化传遍爱琴海周边的地域,所以克里特文化通常被称作“爱琴海文明”。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务必重视克里特对希腊所产生的影响。当时的希腊半岛文明不及克里特,因为克里特人在希腊半岛上创建过殖民地。在迈锡尼、梯林斯与其他一些地方,都曾发现殖民地的旧址。我们会在希腊城邦一章,再进行详述。

克诺索斯的灭亡?大约于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发生了一场突然且神秘的悲剧。克诺索斯的伟大宫殿被抢掠、烧毁,克里特的其余城市也遭遇了同样残酷的命运。是叛变吗?是地震吗?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外来敌军击败或者避过克里特海军,突然横扫那些富庶的城市,掠走了大批的财物。侵略者可能就是来自希腊半岛或迈锡尼的海盗们。

五、叙利亚与闪米特人

民族的迁徙?克诺索斯被抢掠后的一段时期,爱琴海地区出现过一场大规模的朝南迁徙。这是一段迁徙与侵略的时期。一队一队的冒险者四处打家劫舍,被逐出家乡的各族人民,不得不在新的地方寻找安居之所。有些流浪者搭船漂泊在海上,还有一些人乘坐笨重的两轮车走陆路穿过小亚细亚与叙利亚。起先的几批人遭遇了埃及的一支军队,被击败杀戮。但之后的几批迁徙者却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定居下来。

叙利亚是位于地中海东岸一条山岳地带的国家,北面源于托罗斯山脉,延至南面的西奈半岛。巴勒斯坦只不过是最邻近埃及的叙利亚南部地区。尽管叙利亚的东南两面都以沙漠为界线,但产出的牛羊、酒、蜂蜜与橄榄油,还有铜矿、商业,以及布满黎巴嫩山坡的柏树林产出的优质木材,都是远近闻名的。

因为埃及在南边,小亚细亚在北边,幼发拉底河流域在东北边,叙利亚在历史上一直作为一个战场,一条商业渠道,一个聚集与混合的地方。叙利亚成为了古时世界动荡的熔炉,它的居民是由各个种族混合而成的。腓力斯丁人源自克里特岛与小亚细亚;赫梯人源自小亚细亚;其他民族则源自其他地方。可是,这个国家的语言却比血统更加一致。叙利亚流行的很多语言都属于一个常被称作闪米特语的语族,凡是讲这些语言的人都统称为闪米特人。不但希伯来人,还有附近的部落与阿拉伯人在语言方面都属于“闪米特人”。就连腓力斯丁人也学会用一种闪米特语。

希伯来人?希伯来人,或者称为以色列的儿女,他们的神圣著作组成了犹太人的圣书与基督教圣经里的《旧约全书》。他们属于游牧民族,四处漂泊,帮他们的牛羊找寻牧场。《旧约全书》告诉我们希伯来人是如何在饥荒期南下埃及,之后遭受压迫,又逃亡,经历了漫长的游荡后才回到巴勒斯坦。

在巴勒斯坦地区,希伯来人的伟大国王便是大卫和所罗门。公元前10世纪,在所罗门的统治下,因为商业繁荣而取得财富。一支红海上的舰队驶往俄裴国去采金。从埃及运回了马匹、麻线与战车,对香料商人征收过境税,还派遣船只远航到西班牙。可是所罗门最大的荣耀却是他在耶路撒冷为耶和华建立了一座华丽的庙宇。所罗门去世后没多久,王国便分成了两部分,之后分别被亚述人与巴比伦人征服。

宗教的教师?以色列对世界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传播圣灵福音。对世人发出警告,不许崇拜偶像,不赞同崇拜多神(多神教),坚持崇拜与祀奉唯一的、至高无上的上帝耶和华。一些希伯来人觉得耶和华是他们那个部落或者民族独有的神,可是有一些大先知却认为,耶和华是整个人类的上帝,是至圣与至公的。这种上帝的观点和十诫与其他崇高的教义,给世界提供了关于宗教与道德的新标准。如果能了解古时其他宗教的人祭、邪恶仪式与低劣信仰,就能够理解希伯来人作为宗教与道德方面的教师,对世界的贡献是如此之大。希伯来的先知们已经在人们心中为基督教打下了基础。

腓尼基人?在叙利亚沿岸地带居住着腓尼基人。他们是闪米特人和希伯来人的邻居。他们的主要城市包括提尔、西顿与毕布勒斯。腓尼基人主要做了两件事,即商业与殖民。在克里特灭亡与埃及衰败以后,腓尼基人开始在非洲北部、西西里岛、塞浦路斯,或者还有希腊,创建了殖民地。其中最大的殖民地是迦太基,即如今的突尼斯。腓尼基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罗马的一个竞争者。

腓尼基人因为使用字母,所以常被认为是英文文字系统的发明者。即便腓尼基人未创造过字母,可是至少他们使用了字母并将字母传给其他诸民族。或许希腊人是从腓尼基人接受了字母,又传至欧洲各地。这件事情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远远胜过一位图特摩斯法老的战争或者一个所罗门王的财富。

Alphabet(字母)这个词语,是由希腊文头的两个字母alpha与beta组成的。每个字母最初都是有含义的,比如beta,源于闪米特文betha,含义是房屋;比如alpha,也源于闪米特文aleph,含义是牛。或许A(alpha、aleph等)起初是一个牛头的符号或者图画。可能每个字母起初都是一个符号或者图画,但后来这个符号变成了只作一个音节使用,与其他音节结合在一起,组成无数的词语。从洞居人的粗劣图画创其先河,到埃及人与其他民族的图画文字引领我们踏上现代文字之路,字母是一个多有价值的发明!

六、铁器时代的帝国

铁器时代?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与克里特早期各个王国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青铜是制造工具与武器的金属。但到了公元前1100年以前的某段时期,人们将铁矿石熔化并模铸出所需的形状,还掌握了将边缘锻造得坚利的技艺。这对近东的各个王国与帝国来说,产生了惊人的影响。用铁的民族可以征服其他民族,铁便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品,诸国为了夺取铁矿,引发了很多战争。

早期亚述?在铁器时代之前,亚述就已经非常重要了。亚述处在巴比伦尼亚的西北方,远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我们一定要将它与叙利亚明确区分开来。

亚述人能在泥版上写字,会骑马,驾驶战车,还可以用强弩射箭。他们的战车队与骑兵队远近闻名。由矛手、剑手与射手组建而成的步兵,在交战时组成不易被击破的密集队形或者方阵。到了公元前11世纪时,亚述人已使用铁制兵器打仗了。

扩张与帝国?自公元前11世纪起,亚述出现了一连串好战的国王,差不多每年都要集结他们的子民,扔下耕犁,拿上刀剑,进行一场激烈的短时侵略战争。国王们亲自上战场,在屠杀中磨炼得很强悍。他们的暴政与名字一样,都能列成长表。在公元前9世纪,沙尔马奈塞三世曾经逼迫叙利亚的很多小国向他进贡,他还征服了拥有丰富银矿的西里西亚。公元前10世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与萨尔贡二世在亚述北面的丛山里,从亚美尼亚人手中夺得了铁矿与铜矿。公元前7世纪,辛那赫里布粉碎了巴比伦尼亚与伊拉姆的反叛,而且征服了叙利亚。他的儿子阿萨尔哈东还征服了埃及,自公元前670年至公元前651年,埃及一直处于亚述的统治下。这时候的亚述确实是近东最强盛的帝国。

东方的罗马人?亚述人与我们将要说到的罗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亚述人便是东方的罗马人。他们都是好战的,都依靠武力创建了强大的帝国。在帝国的组建与统治过程中,二者都运用铁拳,可是在管理方面却显出了非同寻常的手腕。他们修建了良好的道路,让信使与军队可以快速移动。

最开始亚述的农业是小农场,可是后来却一下子变成了掌控在少部分富人手里的大庄园,并且让奴隶去耕种。而制造业和商业却任其落到外国人的手里。

亚述文化?在文明方面,亚述人也像罗马人那样依靠其他民族,继续传承下去。这点便是他们在文化上的主要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比如建筑,亚述人就不单是仿效者。每个亚述王都想建造更为辉煌的宫殿,意图超过他的前人。辛那赫里布王重新建造古城尼尼微并作为国都。阿树尔巴尼帕尔是一位君王学者,他珍藏了大量书籍,而且借助一部字典自己研究,竟然读明白了古苏美尔人的文字。

阿树尔巴尼帕尔王是在公元前669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在他之后爆发了灾难:内战、反叛、侵略。公元前612年,骄傲的尼尼微在巴比伦人、米底人与斯基泰人的联军攻打下失陷。那时的一位学者简短地写道:“他们自城中抢走了财物,无法计算数量,之后他们将这座城市毁成了残破的土墩。”

巴比伦再次占据了优势。尼布甲尼撒王在位是自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2年,期间巴比伦又爆发了侵略战争。他非常有名,尤其是他曾经占领并烧毁了耶路撒冷,将很多俘虏带回巴比伦,其中一个便是青年先知但以理。

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建立了自己的华丽宫殿,还为自己的波斯籍皇后建造了知名的“空中花园”。事实上,空中花园是一个大阳台。皇后非常怀念自己家乡的山水,可在巴比伦却没有那样的景物,于是国王用人工帮她建造。尼布甲尼撒去世之后,巴比伦强盛的势头并未很长。在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巴比伦。

七、波斯的崛起

古时波斯是北到里海、南至波斯湾的多山的伊朗高原的一部分。这个高原的其余部分就是米底亚。米底人与波斯人常常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居住地毗邻,同时出现在史上,可能存在近亲关系,所以他们都自称是伊朗人。我们都称他们的国土为伊朗高原。

米底人?米底人时常败给他们好战的邻人亚述人,直至公元前7世纪,局面才反转过来。米底人的王——奇阿克萨列将自己的骑兵训练得胜过了亚述人。伊朗人是娴熟的骑手,他们可以快速地围困敌人(就如美洲印第安人曾经做过的那样),并且在快马奔驰时,还能百发百中。正如前面所说,是奇阿克萨列联合了巴比伦人与斯基泰人,一起摧毁了尼尼微城。

波斯人?约在半个世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前550年,米底亚被波斯王居鲁士征服了。以后我们一定要记住,波斯人这个词要囊括米底人,波斯这个词也要囊括米底亚。居鲁士通晓战术,野心勃发,他的毕生事业就是征服、掠夺、战争。他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而且于公元前539年,把巴比伦变成了波斯的附属国。自此,居鲁士的帝国还囊括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比伦的叙利亚属地。

波斯是巴比伦与亚述的后继者,这个年轻气盛的波斯帝国攫取并继承了优秀的文化。波斯的文明构成要素大多数是在其他地方出现过的。波斯人从古时的美索不达米亚继承了楔形文字,从亚述人直接或者间接地继承了建筑术、军队组织与统治一个帝国的方式。

琐罗亚斯德?在宗教方面,波斯人却有自己独立的宗教,也是对文明的贡献之一。他们拥有自己的先知,名为萨拉苏什特拉,希腊语的意思是琐罗亚斯德,后面的称呼更为人们所熟知。琐罗亚斯德年轻的时候,他所信奉的生命与光明之神,也就是阿胡腊·玛士达,曾经在多次异象里,显现出使他增加智慧的话语。这些话语和多种圣歌与格言都记载在《阿维斯陀》里,这本书可以被称作古时波斯人的“圣经”。

依据琐罗亚斯德的说法,阿胡腊·玛士达与所有善人,都在不断地与恶神阿利曼以及所有恶人作斗争。如此说来,生命就是一场接连不断的斗争,可最终一定是阿胡腊·玛士达与善人获得胜利。每一个人死后都要接受审判,假如善行多于罪恶便会进天堂;相反,便会被交给阿利曼。

起初琐罗亚斯德的皈依者数量非常少,后来他的教义才快速传开。或许琐罗亚斯德死在了为新宗教而进行的多场战争中,可是琐罗亚斯德教却变成了波斯的宗教信仰。

第4章 远东与远西

在我们将近东这个“旧世界的心脏”,也就是文明历史开始的地方记在心里时,千万不能忘记还存在着远东与远西。中国、印度与远东的一些国家都有着非常古老的文化,而美洲尽管在人类史上比较年轻,在好几千年之前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远东被沙漠与山脉隔离开了,而远西也被海洋隔离开了,可是无论如何,近东、远东与远西在古时就已经有了些许接触,它们对近代世界都有过重要贡献。

一、古代中国

中国的传说?近代学者们在尝试追溯中国技艺起源的时候,存在多种学说。有的人认为这些技艺是经由商人或者移民自中亚传入,还有的人觉得是经由近东的探矿者带进来的,而中国本身也存在许多传说。当中国人居住在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时,便已经开始有种种传说流传了。他们认为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类似神话的故事记载了一连串的帝王——一些好的帝王曾经从事发明与技艺;一些坏的帝王非常残暴且凶狠。而石制工具与陶器碎片所讲述的故事,就不那么传奇了。这些东西好像能够表明:中国与欧洲和近东一样,曾出现过旧石器时代,随后还出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学会了耕作,之后又出现铜和青铜时代,当时中国的技艺制品与近东地区的出品类似。

周朝?中国历史到了周朝时,才更加稳定。自公元前1029年至公元前256年,周朝帝王的统治历经了差不多九个世纪。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中国文明处于进步之中,疆域朝东扩张至海,朝南到达长江。那时,使用青铜制造的瓶壶变成了一种艺术。人们开始使用铁来制造工具。农民们在精耕细作的土地上进行浇灌。学者们已经在记载历史与作诗。

那时的国家疆土还非常小。东北、蒙古与西藏都未被纳入。国都并不在北京,而是设在黄河边上的西安附近。

边疆诸侯国与蛮夷?那时候,中国人将他们的国土称作“中国”,在中国的边疆有由王侯统治的附属国或者诸侯国。这些附属国或者诸侯国,至少在理论上认可中国帝王是他们的君主。诸侯国的任务便是对帝国之外的蛮夷发动接连不断的战争,来遏制他们的侵略。建造在山顶的烽火台时时刻刻在警戒着。烽火燃起时,火光自一个山顶传至另一个山顶,快速地传遍整个大地,这便是蛮夷到来的一个信号。得知烽火四起,边疆诸侯就必须驱使战车抗击敌人。为了御敌,中国人建造了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直至公元前6世纪,中华帝国已变成很多基本独立的诸侯国,极为松散地聚集在一个权力衰弱的帝王之下。几个权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雄长,时常互相交战。

中国文字?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文字,尽管与埃及的象形文字或者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有所不同。首先,中国文字同样是由图画文字构成的,即图画被简化成为代表事物的符号。其次,它还包含了会意文字,也就是用来表达某些见解的各组图画文字。最后,中国文字还包括谐音文字,也就是代表某些声音的符号。这套文字,以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超大阻力,因为千万个不同的字都要学会读、学会写,是非常困难的。直到许多中国文献问世以后,中国人才晓得有简单字母的存在,可是等晓得时,他们已经不愿意放弃长时间尊重的文字了。

如果中国在周朝时期与近东展开更多的贸易接触,或许会采用一种简单的字母体系。那时中国与近东曾经穿过沙漠与山岭的天然阻碍进行贸易,但来往不够频繁,中国人在思想与习惯方面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孔子?直至周朝晚期,出现了伟大的中国哲人孔子。他的训导对中国的宗教、政治与伦理,曾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便是让人民倾向于保守——更加趋于坚守旧事物。旧文字之所以能维持得如此长久,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原因。有关孔子的事情,后面还会继续讲述。

朝鲜与日本?朝鲜是位于中国东北方的一个半岛,近些年来已经日渐知名。古时的中国历史学家经常提及朝鲜属于中国的藩属国。朝鲜的文明很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由于早期中国人不习惯海上航行,中国文化要想传播到日本各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公元纪年开始之后,日本才有了可靠的历史记载。从此之后,日本人也和朝鲜人一样,向中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

二、古代印度

印度的孤立?印度的土地像一个超大的三角形,底边是高耸的兴都库什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顶端是一个不规则的、楔形的炙热平原,朝南延伸进印度洋。印度本身几乎自成一片大陆。它与中国一样,因为沙漠与高山的天然阻隔,和欧洲、近东隔离。另外,它三分之二的疆界靠海。我们能够确定,早在远古时期,已经有些沿岸行驶的船舶,在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间进行为数不多的海上贸易。古时印度经由美索不达米亚接受了腓尼基的字母。而且铁也是外来的,可能起初是从西方传入。同样,入侵者时而自北方跨过高山通道,长驱直入富饶的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