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宫私房事儿 » 清宫私房事儿全文在线阅读

《清宫私房事儿》第七章 福祸相依的母子关系

关灯直达底部

作为帝王后妃,能够被宠幸生子,是其人生发生转折的开始,一旦皇子将来做了皇帝,继承大统,那自己就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太后了。可是,如果皇子不争气,或时运不佳,也会带来不济的命运,到时候,她们是否后悔,当初不该生下此子,也未可知。从大清后宫母与子(或母与女)之间发生的是是非非中,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1.母以子贵贱

母子之间的关系,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历来最具战斗力。因而,每一位妃嫔,都渴望生一位皇子,即使做不了皇帝,将来儿子长大成人,分府出去,自己也有了宫外的落脚之处。最主要的还是皇帝的态度,看到自己生育了皇子,为爱新觉罗家族延续后代立下了功绩,当然会心存感激。但难免有例外,有的皇帝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迁怒于后妃。

翻身得解放的“甄嬛”

清代,皇子继承了帝位,按制,母亲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由当朝皇帝供养,备极荣耀。细数清朝的皇太后,可以真正理解母以子贵的含义。

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17岁时生下皇太极,29岁去世时,丈夫努尔哈赤尚在,没有做过皇太后。顺治帝的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即庄妃,丈夫皇太极死时,她32岁,6岁的儿子继承了帝位,她做了皇太后,一直到顺治十八年,她在选后、立国等诸多方面费尽了心思,但也拥有一定的权力。顺治死去,康熙嗣位,身为太皇太后的她起了一语定乾坤的作用,康熙对祖母备极孝养,尊崇有加,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去世,寿75岁。

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康熙帝,年仅15岁,康熙元年,玄烨以8岁幼龄继位,尊生母为慈和皇太后。慈和身体一直不好,虽身居高位,但无福享受,第二年二月初一日即崩逝,年仅24岁。

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孝恭仁皇后,18岁时生下雍正帝,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崩,仅做了半年皇太后,寿63岁。相传,她不满儿子得位手段,对儿子拟给她的“仁寿皇太后”徽号和从永和宫迁至宁寿宫的旨意都以在丧期中加以拒绝。尤其是两个亲生儿子胤禛和胤禵(允禵)闹对立,令她十分头痛,不久患了病。有一次,她要见小儿子,雍正大怒,太后便撞柱而亡。

“甄嬛”原型——乾隆皇帝生母崇庆皇太后像。

乾隆帝生母孝圣皇后,13岁以秀女入宫,身份卑微。可是她聪明伶俐,做事得体,在雍正继位后,即升为熹妃,再晋皇贵妃。乾隆继位后,尊为崇庆皇太后。弘历12岁那年,熹妃奉特旨携子觐见圣祖,圣祖见她相貌不凡,连夸她是个“有福之人”。果然,乾隆继位后,备极孝顺,多次侍奉其下江南,巡五台,幸盛京,游山玩水,享尽人间奢华,在宫中度过73个春秋,享年86岁。

关于孝圣皇后有两点引人瞩目:

其一,她的身上充满了谜团。

1.姓氏之谜。一个人的姓氏怎么会是一个谜团呢?本应是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情,可是,这个熹妃却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雍正元年,胤禛即位,大封后宫。在资料中,关于熹妃的记载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个是姓钱,是个汉人。《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永宪录》中的记载和这个记载一样。这些资料本应是可信的,但另外一种说法就完全不同了,说她姓钮祜禄,是满洲人。《清世宗实录》:“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这是官方的记录。

2.生子之谜。熹妃生有一子,那就是弘历。《清皇室四谱》记载:“(弘历)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亲王藩邸,母王府格格钮祜禄氏。”其他资料也都做了类似的记载,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了。可是,在历史上却产生了两个大争议。一是乾隆生母各异。关于乾隆帝生母产生了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陈阁老的儿子。陈阁老就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他和雍亲王同时生了孩子,陈阁老生了男孩,胤禛生了女孩,是胤禛与陈世倌交换了孩子,重演了历史上“狸猫换太子”的闹剧。有的说是汉女傻大姐所生,故事讲,雍亲王在热河打猎时,喝了鹿血壮阳,情急之下,和一个丑陋的汉女发生了苟且之事,生下弘历。而官方记载,当然是钮祜禄氏熹妃所生,档案留有记录。真是迷雾重重,让人难以选择。二是乾隆出生地迥异。历史记载有两个,一为北京雍和宫,一为承德避暑山庄。

其二,孝圣之福。

福从何而来?是金口玉言。说熹妃有福,不是市井传出来的,而是她的公公康熙帝所说。事情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胤禛把父皇康熙帝请到雍亲王住地狮子园,赏牡丹花,其时,12岁的弘历随父王一同觐见康熙帝。康熙帝看见这个孩子长相俊美,又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弘历也很做脸,给爷爷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点儿不磕巴地背诵完,康熙帝大喜,感到后继有人,十分高兴。于是,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说弘历“福将过予”(《乾隆帝御制诗文集》)。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福气将超过我。然后,他命令雍亲王妃,把弘历亲生母亲叫来,要看看。熹妃就这样,第一次拜见了自己的公公康熙帝。康熙帝看到熹妃之后,有什么反应呢?资料《清代后妃传稿》这样记载:“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

这个女人做了42年的享福太后。雍正帝去世,她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儿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比之以前,就更加享福了。主要表现是:

1.多次在儿子的陪伴下游山玩水。乾隆帝喜爱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访的记载。其实,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着孝敬母后的旗号。《啸亭杂录》记载:“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总天数近500天。三次巡幸五台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共三次,达到100余天。四次东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达到180余天。两次巡幸盛京,也就是沈阳: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两次,达到260天。此外,乾隆帝还陪着母后到避暑山庄29次。可以想见,每次出巡,浩浩荡荡,朝廷要花费大量银两,地方官还要极尽报效之能事,使得太后享尽了人间富贵。

2.太后过生日,靡费无度。熹贵妃做皇太后时是44岁,之后,她做了42年太后。在宫里,儿子给她做了几个十年整寿:乾隆十六年六十大寿,乾隆二十六年七十大寿,乾隆三十六年八十大寿。每次整寿,宫廷内外,大加庆祝,靡费无度。这样看来,熹贵妃确实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福之人。

叫板雍正的宜妃娘娘

为皇帝生了龙子,又费尽千辛万苦侍奉皇帝,得到丰厚的回报是正常的,尤其作为老皇帝的后妃,嗣皇继位后,应倍加尊崇。可是,清代宫廷中,却发生了“母以子贱”的怪现象。

这就是康熙帝宜妃,姓郭络罗氏,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初赐号贵人,康熙十六年即册封为嫔,曾生有皇五子允祺(亲王),二十年即晋为宜妃,二十二年生皇九子允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允禌,资历很深。三个皇子中,皇九子允禟是让宜妃最不省心的一位。

允禟从懂事时起,就不甘心一生只做一位无权无势的王爷。相传,他曾对亲信秦道然、何图等人说,他母亲妊娠时得了一场病,梦见真武菩萨赐给她一个日轮状的红饼,吃后病就好了,胎儿也安稳了。又说他幼时耳后生痈,病重昏迷,忽听得一声巨响,睁眼看时,只见室内梁宇之间有许多金甲神将,病竟不治而自愈。他这样神化自己,说明对大位有非分之想。

可是,允禟才智平庸,难成大器。于是,他便转而拥护皇八子,不成之后,又企图拥立雍正帝同母弟允禵。曾有个叫蔡怀玺的人散布流言,说“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暗示十四王爷做皇帝,并让宜妃做太后。

事败后,雍正帝大怒,一面幽禁允禟,一面更加恨憎宜妃。康熙大丧之初,雍正帝与众母妃同在大行皇帝棺前治丧。宜妃不但十分轻蔑雍正帝,还以身体不爽为由,乘软轿前往。雍正帝忍无可忍,下旨严斥:“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掖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儧越,于国礼不合。”于是,清宫词中也留下了记录:

大行遗柩在宫闱,宫眷哀号奉礼仪。

闻道嗣皇哀痛切,苦临先已责宜妃。

虽然不便对宜妃无礼,主要还是碍于是母辈,但也大大冷落了她。宜妃由于允禟的关系而大受冷落,又斗不过当今皇帝,只好出宫去了允禟的王府,从此销声匿迹。

奕之母孝静成皇后

历史上,还有一位母以子贱的女主,那就是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比道光帝小30岁,14岁时,嫁给了44岁的道光帝。她一生生有3子1女,其中道光十二年生下的皇六子奕,曾使道光帝对她极为宠爱,在立皇储的问题上,曾有过考虑。所以自道光二十年孝全皇后死去后,她就以皇贵妃身份而主持后宫事务。不仅如此,孝静成皇后心地善良,又担负起抚养年幼的皇四子(咸丰帝)的重任。

咸丰登基后,因为立储的关系与六弟关系僵化,奕也因为没有当上皇帝而嫌恨咸丰帝,便想借孝静成皇后的身份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屡有所请,要求咸丰帝尊孝静成皇后为皇太后。咸丰帝考虑到抚养之恩,不得已尊晋其为康慈皇太后,需要说明的是,咸丰帝尊晋这个养母为皇太后,是在两可之间的,因为孝静并不是皇帝生母,老皇帝道光临终也无遗嘱。她能成为皇太后,完全是咸丰帝顾及了养育之恩。正在病中的孝静仅做了9天太后便溘然长逝,寿44岁。孝静一死,咸丰帝本应为其大办丧事,以报养育大恩。可是,他太厌恶奕了,便大大减杀了太后的丧仪:

一是不为其建皇后陵,而是葬入妃园寝,只将其升格为皇后陵,规制简约;

二是太后奉安大典,咸丰帝不护送,不亲临;

三是减其谥号为8字(本应12字),并不系宣宗谥号;

四是神牌不升祔太庙,只升祔奉先殿,只供山陵。

由上,我们看出咸丰帝先后做法是矛盾的。为了报恩,破例尊晋孝静为皇太后;而在其丧葬仪式上又大加减杀。什么原因呢?最关键的因素是孝静的亲生子奕䜣,他曾经是咸丰帝的竞争对手,咸丰帝一直对他存有戒心。减杀丧仪,实际上是做给奕䜣看的。

此外,其余几位清帝的生母,她们的命运也因儿子的登基而转折变化。

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原为汉军旗,乾隆二十五年生下嘉庆后,诏封为皇贵妃,生前未做过皇后,卒年49岁。

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有过3次生育,22岁时生下皇二子旻宁,被秘定为皇储。旻宁是清朝诸帝中,唯一一位嫡出皇子继承了大统。可惜,孝淑命浅福薄,于嘉庆二年去世,年38岁。当时,太上皇尚在,连丧事办得都比较委屈。

咸丰帝生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有过3次生育,道光十一年23岁时,生下皇四子奕詝。孝全是道光帝后宫中传闻最多的一位女主子,关于她的得宠,有诗为证:

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

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可是,关于孝全皇后之死,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并虚构出许多情节来,使人莫辨真伪。《清宫词》中,记录下一首孝全企图毒死其他皇子,而使自己所出皇四子继承皇位的故事:

孝全皇后与大阿哥像

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

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据此,有人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幅皇后企图毒杀皇子的图画,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让人不禁齿冷三分。反映出深宫大内危机重重,到处布满杀机。孝全皇后于道光二十年忽然去世,年仅33岁。离她的儿子继承帝位还有10年的漫长时日。

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生于道光十五年,咸丰元年大选秀女中选,时年18岁,咸丰六年生下同治帝,咸丰十一年儿子继位时,她年27岁。此后,她费尽心机,发动了“北京政变”,废八大臣,垂帘听政;光绪帝嗣位,她再次垂帘,1898年,她扼杀变法,再度训政,前后掌权达48年之久。

光绪帝生母为醇亲王福晋叶赫那拉氏(慈禧之妹),宣统帝生母为载沣福晋瓜尔佳氏,两位均生活在王府,不在宫内。

2.子以母贵贱

作为皇帝的血胤后代,老皇帝自然喜欢,有的是因为喜爱皇子的母亲,因而,其皇子就会更加得宠;可是,也会有完全相反的结局,皇帝因为皇子的生身母亲失宠而殃及亲生儿子,实在是不应该。

皇帝过分宠爱后妃,虽是难得之事,但也并非没有。一旦受宠后妃生有皇子,皇帝更是爱屋及乌,所谓子以母贵了。

“赫舍里皇后”之子允礽

允礽母为孝诚仁皇后,13岁嫁给康熙帝,为中宫皇后,她和康熙帝自幼青梅竹马,加上又是勋贵大臣索额图的侄女,备受宠爱。婚后4年生皇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皇后再生允礽。因为,当时朱三太子乘吴三桂叛乱之机扰乱宫闱,致使孝诚皇后惊吓难产。

孩子虽然生下来了,但孝诚几次昏厥过去,当天即死去,年仅22岁,康熙帝非常悲痛。一年半以后,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立了未及两岁的允礽为皇太子。可是,此子极不争气,已立了33年的皇太子于康熙四十七年被废掉,但不出两个月,康熙帝出尔反尔,又恢复了允礽太子的地位,可是,到康熙五十一年,又将怙恶不悛的太子废掉。这两度废立,使康熙帝焦头烂额,心情极度矛盾。他多次想将帝位传给允礽,慰藉宠后的在天之灵,实现传位于嫡出之子的梦想。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其实,皇帝与妃嫔所生之子,同贵为皇后所生之子有什么区别!同为自己的骨肉,却分出三六九等,足见等级社会中,门第关系的影响至远至深。所以,在清朝宫廷中竟也有过子以母贱的实例。

“八爷”之母良妃

康熙帝众多妃嫔中,有一位卫氏,她聪明而貌美,但出身卑微,为内管领包衣人,是典型的奴仆出身。入宫后,她小心谨慎,曲意奉承,终于在康熙二十年生下了皇八子允禩。关于这位良妃卫氏,有资料记载,她非常神奇,说她“唾液生香”,就是一个典型的“香妃”,康熙帝禁不住诱惑,偶尔临幸了她。

这个皇八子长相英俊,康熙十分喜爱。为了抬高他的地位,康熙将皇八子交由出身相对较高的惠妃抚养。允禩虽出身卑贱,但他自幼就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居人之下,幻想有朝一日继承大统。于是,他倍加努力,长大后,学问品貌兼优,而且儒雅风流,稳重大度。终于在康熙五十二年,他18岁时封贝勒,署内务府总管事。尤其在太子允礽被废后,他更与大臣结交,谋求嗣位。这就引发了康熙帝的极大不满,尽管允禩极力表现,康熙帝还是不能原谅他,甚至一度与之断绝了父子亲情。他不想将大位传于一个奴仆所生之子,为天下人耻笑。于是,夺去他贝勒爵位,断其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良妃非常自责,当她生病的时候,竟然拒绝服药,即使允禩相劝都无济于事。她对儿子说:“都是我连累了你,我死了,你父皇就不会为难你了。”良妃此番话,无非是指自己出身微贱,帮不了亲生儿子。

这就要怪康熙帝了,他曾经两次在公开场合指责允禩生母为“辛者库贱妇”,言外之意,允禩继位无望。既如此,当时你何必招惹她呢?康熙帝此番话,愧对她们母子。

“断发皇后”乌喇那拉氏

备受关注的《如懿传》中核心人物“如懿”的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位中宫皇后乌喇那拉氏。她的真实身份和经历跌宕起伏,的确很是传奇。

那拉皇后早年与弘历成亲,为侧福晋,小弘历7岁。那拉皇后在宫中一直很得宠,经常随皇帝出巡各地。那拉氏的晋封速度是很快的,她的命运也是很幸运的。乾隆二年,晋升为娴妃,乾隆十年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病逝,她晋升为皇贵妃,主持后宫事务,后来,秉承皇太后旨意,乾隆十五年,那拉氏如期晋封为中宫皇后。

从此,那拉氏如鱼得水,不断生育。乾隆十七年生育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十八年生育皇五女,乾隆二十年,生育皇十三子永璟。连续的生育,表明那拉氏很得宠,加之中宫皇后的至尊地位,此时的那拉氏真是得意极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乾隆三十年的一次随帝南巡中,那拉氏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本来,此次南巡,一路游山玩水,帝后十分快乐。到达杭州之时,在名胜景致“蕉石鸣琴”处进早膳,乾隆还赏皇后膳品,可到晚膳时,在杭州行宫赐膳品时,皇后没有出席,此后,皇后就在出巡人员的名单中消失了。原来,前一日,乾隆下圣旨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由水路先程回京了。乾隆帝则继续到江南游玩。

这年四月二十日,乾隆回到京城,乾隆欲将病中的皇后废掉,遭到大臣阿永阿等的强烈反对,未果。五月十四日,乾隆将那拉皇后的册宝四册收回,其中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等于把她进宫三十来年的所有册封全行追回。而她在宫中的待遇也大为减缩,其手下也只有两名宫女,皇后名号虽存,但已名存实亡。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备受折磨的那拉皇后死去。当时,乾隆正在木兰围猎。得知死讯,他没有回京,只派皇后亲生子永璂回京奔丧。到底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位天子丈夫如此薄情呢?我们不妨从他的谕旨中加以分析:

“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恰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慑,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

原来,皇后在巡幸途中,因事自行剪发,忤犯了皇上。清制,只有长辈和丈夫死去,后妃才剪发服丧。皇后自行剪发,不等于诅咒皇上死去吗?自然不为其所容。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乾隆却只字不提。多年来,笔者查阅大量清宫档案,了解的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乾隆帝视察黄河南巡图

一、已经年近半百的那拉皇后失宠了。

当年,汉武帝宠爱阉人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就是因其色冠群芳,而后来,李夫人因病而憔悴不堪之时,汉武帝前往探视,要求见最后一面,聪明的李夫人坚决拒绝与之相见。武帝走后,旁人问李夫人为何如此,李夫人讲出了“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必绝”的话。果然,她死后,武帝忆起其当年美貌,而命人为之作画,并写下了《李夫人赋》,恩及李夫人的家人。所以,对于后宫佳丽无数的皇帝来说,年轻而貌美者是其得宠的资本,而随着年龄增长,色相逐步衰竭的后妃,则逐渐会被皇帝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