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日恩怨两千年 » 中日恩怨两千年全文在线阅读

《中日恩怨两千年》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义和团

关灯直达底部

话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对外宣布光绪帝龙体欠佳,退出政坛,实际上将他软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没甚大事是不许踏出那一圈方圆半步的。

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如无意外,从此以后,只要慈禧还有一口气,那么他光绪皇帝就不可能再出现在中国的政坛上了,此人的政治生命基本算是被终结了。

但是太后对于这样的结果却并不满意,按照她的意思,其实是想让光绪退位的。

是因为恨他要伙同康梁杀自己么?

不,是因为意外发生了。

戊戌政变光绪被囚之后,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总理衙门每天都能给老太太送来一堆厚厚的洋人照会,什么敝国皇帝对大清皇帝的近况高度关注啦;敝国公使希望能向大清皇帝递交国书啦;我国最近听说了不少谣言啦等等,弄得慈禧很烦心。

但老太太也很明白,现在不是叫烦的时候。

说起来,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很多历史书尤其是历史教科书提起光绪帝的时候,都会说他“开明贤良并且深受外国欢迎”。

光绪帝开明,这应该是真的,同时较之大清历代其他统治者更受洋人喜爱这也不假,但上述两者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外国人喜欢光绪,绝非因为他“开明”,而是有利可图。

想当初维新变法那会儿,康有为他们搞的那个四国合邦计划,如果真搞成了,大清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此不细说,可想必也不会落到什么好,而跟着一块儿的英国美国跟日本,则必然会把中华大陆当成一块到口的肥肉分而食之,赚到盆满钵满。

即便退一万步讲他们不赚,可中国也完了。

只不过因为慈禧太后的出现,使得这场合邦计划胎死腹中,而且不仅维新党人死的死逃的逃,就连光绪帝本人也被关进了瀛台。

可老太太却并未就此安心,她坚信无论是康党还是洋人,都不会善罢甘休,眼下这外国人突然关心起大清内政皇帝近况,绝非什么善男信女的好心问候,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自己,他们时时刻刻关注着大清的一举一动,从而对自己施加压力。

不过西太后毕竟是西太后,她很淡定地让总理衙门告知诸外国使节:由于我们的皇帝最近健康状况非常恶劣,不能处理政务,因此这国家大事,就暂时由哀家代为掌管了。

但外国人并不买账,各国政府纷纷再派使节照会,说既然皇帝陛下病成这把相了,那是否有对他进行妥善的治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贵国的医生无法治愈龙体,那么是否能让敝国的医疗专家来试试?

对此慈禧的回答当然是不行:我大清皇帝的生老病死婚娶丧嫁,有你们外国人什么事儿呀?

不过总理衙门对这事儿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要是如此毅然决然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话,很容易给洋人落话柄,将来指不定这帮人在全世界散播什么有损我大清太后颜面的谣言呢。不如这样,干脆就让洋人派医生进宫,为皇上看病。

不过这医生的资格要由总理衙门事先审核,确定是如假包换的名医而非什么间谍细作才行。

慈禧同意了。

其实无论是老太太还是总理衙门,他们都对一件事情有着十足的自信和把握,那就是光绪的健康状况。

此时此刻,这位年仅27岁的皇帝,真的身体很差。

就这样,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10月,在各国的推举下,时任法国驻清使馆医生多德福入宫来到瀛台,为光绪帝进行身体诊疗。

多德福的确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医生,他首先调阅了历年由宫廷御医所做成的关于光绪的“病源说略”,也就是病历,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便开始对光绪进行身体检查。

这是大清帝国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第一位接受西式医学体检的皇帝。

在检查完之后,多德福提出了他的治疗意见并开出了药方,并表示自己还会再来的。

接着,便告辞了。

应该讲,这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医生出诊了,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慈禧甚至还拿了药方过来仔细瞅了瞅,并真的打算按照西式的疗法让人去给皇帝抓药。

结果就在第二天,各国使馆又来了照会,说经过我们西医的检查,认为贵国皇帝陛下的身体状况非常不错,完全有能力处理政务,因此希望太后您能尽快退居二线,让皇帝陛下重出江湖,再登政坛。

慈禧闻讯勃然大怒。

因为洋人在撒谎。

前面说了,当时光绪皇帝的身体状况确实非常糟糕,从病历上来看,主要是肾亏,亏到不行。

具体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寒,身肢酸痛,面色青黄,头觉眩晕,坐久则痛,耳内觉聋,时作烘声,胸中发堵,以及遗精。

据记载,这位皇上一个月三十天至少有二十天是遗精的。

此外,在戊戌政变被囚于瀛台后,光绪的精神状态也到了一个面临崩溃的地步了。

主要表现为气不舒畅,心烦而悸,不耐事扰,时作叹息,心中无因自觉发笑。

以上这些病状,不仅在病原略说里有写,多德福本人在诊疗之后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身体状态,你要说他是健康的,说他能靠这种身子骨来担负起统治四万万臣民大国的工作,那真的是在扯淡。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各国公使为何要撒谎?

答案简单得很,对于此时的洋人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光绪,而不是慈禧。

这就把老太太给惹火了。

她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地召集了几个有皇室血统的满族权贵,一番讨论后,将端王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俊立为大阿哥,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龙椅换人的架势。

而各国政府亦不甘示弱,他们再度集体照会清廷:既然光绪皇帝龙体无恙,那么从今日起,敝国政府只认光绪陛下,其余的什么大阿哥五阿哥一律不认。

应该讲,事情进行到这一步,慈禧太后也有点后悔了,她没想到自己走了一步狠的,洋人却比自己更狠,这要真的从此往后大家翻脸,对大清一点好处也没有。

无奈之下,老太太服了个软,搞了一次宫廷外交,把各国驻华公使的夫人们都请进颐和园里来了个一日游,顺便还弄了个茶会,然后苦口婆心地讲了讲大清当前的政策,希望众夫人回家之后多吹吹枕边风,让自家家属尽快走上支持大清支持太后的正确道路上来。

与此同时,端王载漪也搞了一次外交,这哥们儿在自己家里设酒宴摆了十几桌,发下请帖邀各国公使以及重要外交官赴宴,目的是想在吃吃喝喝的过程中,凭借自己那三寸不烂口条使对方回心转意,放弃光绪,转而支持自己的宝贝儿子。

可结果没承想几百张请帖撒下去,端王从中午等到半夜,就没一个洋人进门的。

这下王爷火了,自己纵横江湖那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请客吃饭敢不来人的主儿,这次居然一碰就是几十上百个,忒不给面子了。

此外,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外交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尽管那些夫人吃饱喝足还个个拿了礼物,可她们的丈夫却依然照旧,仍是强烈要求清廷尽快让光绪复出,建议太后赶紧回颐和园颐养天年。这种吃人不嘴软拿人不手短的行为,让老太太相当不开心。

于是,端王和西太后从此就为了一个共同的仇恨对象而走到了一起。

端王属于那种傻王爷,无脑且激进,再加上利益驱使,便认为洋人皆祸害,应该除之而后快。

而慈禧则属明白人,虽然此时也是恨洋人恨得不行,但终究理智尚存,表示洋人太强,正面对抗肯定讨不到好,不如暂且避其锋芒。

端王怕太后就此打退堂鼓黄了自己儿子的龙椅梦,于是找来一大堆跟自己立场差不多的仇洋大臣比如刚毅徐桐载澜载勋等人,整天游说慈禧,说这对外一定要强硬,我们大清都软了快五六十年了,此时不硬更待何时?再说那洋鬼子有甚可怕的,我大清四万万群众,只要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一定能把他们淹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问题是群众在哪?

端王倒是胸有成竹:别急,群众有,大大的有,群众来自山东,现已星火燎原,遍地开花……

端王爷嘴里说的群众,也叫拳民,大号义和拳。

义和拳这三个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这一年直隶总督周元理的奏章中,有这样的记录:“山东冠县及直隶元城县有民人杨姓等起立义和拳邪教,聚集多人之处,其所称童姓,既有义和拳名色,为行路推车人之所知,断难掩众人之耳目。”

也就是说,当年的义和拳,其实主攻反清复明,顺带练武,属于反政府组织。

不过这一切都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时候被改变了。

且说这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强占胶州湾,顺手也将整个山东半岛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那里又是修教堂又是派人传播上帝思想拉人入教,忙得不亦乐乎。只不过山东这地方民风淳朴而又保守,一般好人家即便没文化,也只肯信佛道儒,并不打算跟耶和华发生些什么,于是洋教士只得一改耍嘴皮子诓人入教的传统,转而改用收买人心的办法,具体说来就是你若是信我教我就给你钱,正巧那几年山东连着逢干旱,很多农民都没活路,于是便也只能一手拿钱粮,一手拿十字架了。

还有一些地痞流氓,他们未必活不下去,但一看信教能有好处,便也迅速改头换面拜起了耶稣。

平心而论,洋教士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确实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办理医药卫生,创办孤儿院、盲人院、聋哑学校,兴办教育事业、参加扶贫救灾等社会事业等等,可以说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这伙人功不可没。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带来了相当多的负面效应。

首当其冲的是原有的文明体系。一些有地位有学识的人在信了教后,便往往会对中国的传统文明进行质疑,光质疑还不算,还到处宣传,比如什么佛道儒是迷信,上帝才是真科学等等,弄得一大批没啥思考能力的人也觉得中国不行,外国的月亮好像更圆一点。

倒不是说怀疑自己国家不好,只不过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这么做比较危险而已,还记得高杉晋作的话么?叫“欲夺人国,必先取其心”。

其次就是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危害。

乍看之下传教跟危害老百姓似乎没啥关系,其实不然。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势力日益扩大,让诸洋和尚也沾了光,传教士在山东的地位很高,高到连官府都不敢过问的地步,即便他们杀人放火,那也只能依着德国的法律来判,这叫治外法权。

于是洋教士要盖教堂,就征走了农民的土地;要修路了,就拆了农民的房子。

这还不算什么,更糟糕的是一些流氓地痞看着入洋教不光能拿真金白银的好处还能狐假虎威地作威作福,于是便纷纷信了上帝,然后欺男霸女横行乡里,仗着背后有洋大人,都不怎么鸟官府。

这样很多本分的老实人感到了愤怒,而隐藏在山东一百多年的反政府组织义和拳则看到了生机,就这样他们重新跃上了时代的舞台,以练武练拳杀洋鬼子为名,将很多对洋人和洋教不满的老百姓组织了起来,共同对抗外来势力,并自命为义和团。

义和团的组织单位从下到上分别为坛,总坛跟团,各单位领导一般都叫大师兄,副手为二师兄。

不过这时候肯定不能再搞反清复明了,不然腹背受敌死得快,因此有一个练梅花拳的师傅叫赵三多的,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首次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也就是说我们是良民,帮助政府攘夷的良民。

同时还编了一套山歌词,没事儿嘴里就唱着玩:“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黑,全是教堂止住天……”

一边唱,一边整教民,不管是真的信耶稣还是地痞流氓为了混吃喝,总之只要信了教,跟洋人扯上了关系,那么在义和团拳民的眼里就该杀。他们把教民或者在洋人那里做事的人叫作二毛子,也就是汉奸,碰到了通常做法就是宰了。

于是在山东半岛上刮起了一股最炫攘夷风,一开始还仅限于针对教民或跟洋人直接发生关系的人群诸如买办之类,但时间一久,就连稍微跟“洋”字沾边的也不放过了,像说洋文,用洋货的,都属要肃清的对象。

洋货的范围很大,除了照相机自行车等高精尖产品之外,洋布洋货乃至铅笔橡皮等当时中国无法自行生产只能靠进口的东西都算。因此曾发生过“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这样极端的事例。

凭良心讲,这种仇恨无限扩大化的行为虽说很不可取,但多多少少也勉强算是事出有因,可这却并不是义和团所做的最可怕的事情。

当发展到后来,一小部分义和团团民直接开始了“有辫子抓辫子,没辫子梳个辫子也要抓”式的公报私仇,比方说练拳的张三家隔壁住了个不练拳的李四,那李四多年贫农也别说用洋货了,见都没见过,可是他跟张三有仇,于是张三就找到了自己的大师兄,说这李四是二毛子。于是大师兄便带着大伙连夜把李四全家给砍了,顺便再将其财产劫掠一空。

这种事情不多,但有。

不过,尽管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举几乎把整个山东半岛都给折腾得够呛,但却并没有招来衙门的镇压,非但不镇压,反而还受了褒奖,这主要源于一人,那便是时任山东巡抚的毓贤。

毓贤,正黄旗人,著名酷吏。

此人为官清廉,但手段残忍且头大无脑。当年他曾任曹州知府,以剿匪除盗为名实施恐怖统治,任期不过四年,发明的各种酷刑及刑具却有二十来种,杀害人命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人送外号屠户。

不过对于义和团,毓贤倒是客气得很——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仇洋派。当时朝廷已经风闻当年在山东闹腾的反清复明义和拳又重出江湖了,便下旨要求毓贤切莫辜负了自己屠夫的美名,赶紧开剿吧,可毓大人却回奏说这些义和团的团民都是些好老百姓,只不过被洋人洋教欺凌,才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他们绝非什么反政府组织,这“扶清灭洋”四个大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因此建议不要清剿,不但不应剿,还应该给他们编制,让他们当民团,协助朝廷,抵抗列强。

对此朝廷没回话,因为毓贤是正黄旗,不存在帮着反贼说好话的可能,既然他都觉得义和团不造反还扶清了,那就先默默地观望一阵子吧。

有了衙门的支持,那等于是在奉旨造反了,于是义和团的众师兄师弟便更加活分了起来。

渐渐地,就开始变味了。

前面说了,洋教士未必只有坏人,同样教民也并非个个都是混吃喝的地痞,事实上上述两者无论哪个,基本都是好人居多。

但这跟义和团没关系,他们要做的,就是灭洋。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到正当的借口,义和团开始编造了很多谣言,除了之前说过的那“鬼子眼珠俱发蓝”之类的山歌词,还有诸如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以术取小儿脑髓心肝等谣言。

同时,他们还给自己戴上了带有神话色彩的光圈,在练拳的时候,很多大师兄会突然装神弄鬼地呜呀哇嗷起来,然后称自己被上身了——被神灵上身。

通常能上大师兄们的身的神灵有关云长,张翼德等等,发展到后来连二次元人物也逐渐加入了上身行列,比如孙悟空,猪八戒,黄天霸以及土行孙……

那么神仙上身能有什么好处呢?

有,最大的好处就是——刀枪不入。

根据一些大师兄的说法,神助拳这种东西,练久了就能通神,然后刀枪不入——不光大刀长矛不入,就连洋枪洋炮都奈何自己不得,而这才是破洋鬼子的重中之重——洋鬼子不就仗着船坚炮利么,你有科学,我有神功,谁怕谁啊。

这当然是忽悠。只不过你知道我知道,可那些被大师兄带着练拳的团民却不知道,还信以为真,从此之后更加发奋练武,更加积极参与灭洋大业,以期早日能够和大师兄们一样,有神灵护体,刀枪不入。

眼看着山东境内练拳的越来越多,杀教民甚至是平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可巡抚毓贤却并不在意,非但不在意,甚至还称义和团为“义民”,屡次三番表示,好好干,你们离进入体制内不远啦。

这种任由这帮倒霉孩子自行发展的后果就是要出大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但被大师兄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拒之门外,双方在发生了些许小规模冲突后,官军撤退,教堂几被踏平。

也就是自这时候开始,山东义和团的势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当时齐鲁之地遭到拳民打杀危害的教民有三千余家,遍布整个山东半岛,而义和团却对此战果并不满足,在李庄有了胜利经验后,转而开始直接攻打教堂,不光杀教民,连洋教士也不放过。

当年11月,英国传教士卜克斯由山东泰安府城返回平阴教堂,路经肥城县张家店地方,被义和团团民打成重伤,次日身亡,史称肥城教案。

洋人死了,这事的性质就变成涉外案件了,于是英国政府照会大清,敝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想干涉他国内政,对于贵国的义和团也采取尊重的态度,可贵国团民杀我国民算什么意思?如果贵国无法约束那些义和团,那将由敝国出兵,代为管束吧。

此外,北京庙堂的很多山东籍官员也纷纷上奏太后抗议毓贤纵容拳匪——很多被义和团杀害的教民或是跟洋人有关系的士绅都有亲人在北京当官,于是毓贤一下子就成了猪八戒,洋人说他失职,同胞说他通匪,就连太后也觉得这家伙忒不靠谱。

就这样,毓贤被撤职了。

顶替他的,是袁世凯。

因为上头命令要他当巡抚的同时还得剿匪,所以袁大人是带着他的小站新军去山东的,到了之后也不含糊,直接就把齐鲁境内好几十个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等有头有脸的把式给请进巡抚衙门,然后亲自设宴款待。

待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袁大人举着杯子问道:“各位英雄,听说你们练功练久了能刀枪不入,可有此事?”

众师兄不知何意,以为巡抚老爷想看表演,于是忙不迭地点头称是,说能啊,肯定不入,要不喝完了这一杯哥儿几个给大人现场来一回?

袁世凯则装了一副很没见识的表情:“当真能刀枪不入?”

“当真,当真。”

“好。”袁大人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来人!”

旋即几个彪形大汉应声而出,将那几个说要现场表演的出头鸟如提小鸡一般抓到了衙门外的空地上,等待他们的,是另外几个彪形大汉以及几杆子弹已上膛的新式步枪。

那些精壮的汉子,都是武卫右军的士兵。

随着袁世凯一声令下,武卫军士兵三人一组,两人摁着一个师兄,另一个在后面开枪,只听得梆梆几声枪响,众师兄脑袋上都是一洞俩孔,既没有一个不入,也没有一个能接着喘气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