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华夏到中国 » 从华夏到中国全文在线阅读

《从华夏到中国》复汉魏衣冠,用东齐之法

关灯直达底部

门第起于东京清流,光大于魏晋。典午荒纵,移孝代忠;永嘉板荡,实家弱国。视为二度封建、变相封建者,前后不绝。然终不能易秦政规模者:一曰郡县尚在,门户难离铨叙[81];二曰文武既分,士流无复典兵。领主社会须于官僚系统外别有盘踞,贵族制度无不文武同途,此皆门第士大夫就其历史出身决定论所不能为者。日人川胜义雄以乡议清议为制衡领主化之术,适得真相之反。乡议选举原系清流看家本领、阶级苗圃,以其垄断文化、独霸话语权之利,弥缝其武化不力之天然弱点,勒逼诱导马上天子奉送官吏任命权之术耳。弱君简文(司马昱)、道子(司马昱次子),一意迎合士论以自固,至于视身后皇权为倘来之物。强王宋武(刘裕)、齐明(萧鸾),无不忤逆清议,放免污点士人,拔寒人佞臣主要津。典签之流即当时之书记——位卑权重者,无根于社会,独赖君恩。外人论国史尽多体系导向而隔靴搔痒者,大抵类此。

文武兼备之封建贵族自身即有立国,无假外求。瘸脚门第胜流不可一日无搭档,时论术语曰:“择明主”,于南朝为寒人武夫,桓刘(桓温和刘裕)之属;于北朝为蕃将胡酋,长孙、宇文之属。二者皆门第之保护者兼凌略者,王谢—刘萧、苏绰—宇文、封氏—高氏各有千秋。

江左衣冠声华鼎盛,强人俯首,非如梁武之起家诸生,风雅有素[82],断难附骥。寒人武夫绝望于“作家门”,乞灵于阶级报复之“不是请客吃饭”者,苏峻、侯景是也。汉儒梦寐以求之“宽简之政”“网漏吞舟之鱼”终能大行,国家之低效化、刑法之人道化,晋、梁二氏居功至伟。[83]“实曰轻平,称为简易”(《隋书·刑法志》),魏玄成不磨之定论也。然则奉京洛于降奴、弃建邺于羯胡,亦二氏之力。宣武心系曹公、葛侯志存申韩,岂曰无故。

关陇集团有异于东、南,其阶级构成全系六镇武人,且真能以柱国制、军府制深植关中。大体以胡族(含胡化)军事移民构建劫后农村秩序中心,以放地代军饷,以薄赋易重役,府兵根砥在此,领主化唯此地有实。究其所自,亦关西贫弱,无力供饷;黑濑所部乌合,须有术固其志;本土士大夫荒陋散漫,殊乏团结力及阶级意志,阻碍圈地放地。观邺都洛邑移民圈地,高家(高欢父子)所付“面包与竞技”大为国累;渡江名士从王导之议,未敢犯三吴会稽吴绅,桓刘虽土断[84]亦难,何敢动地籍一根草?宇文氏受益于关西“新大陆效应”及“士大夫发育不全”,负轻而权重,威令易行。所用士人,非本土之无大凭借者,即东国亡命江汉之降虏,几不能自成阶级。固关陇集团(胡化武夫圈地封建化)不得与河北(无力东渡之二流士大夫)、江东(东渡之一流士大夫)并列,盖前者即政权本身,后二者乃政权之合作兼制衡力量。政权非但不以附庸风雅讨好名士,反欲以拟古模周、半通不通之“宪章虞夏体”整齐文坛,唯此地有之。昭明父子真当绝倒,而苏公作《五教》[85],江东再反已伏于是。

河朔胜流之于鲜卑酋帅,地丑德齐,张力最甚。神武(高欢)以出身论,原与破六韩、尔朱辈同气,初无勤王(实为河阴报复之反报复)锄其同辈、恩主之心,迟疑不举。高、封辈(皆关东世家名族)先破殷州,送大礼兼逼,其不得不反也,历代创业之主鲜有受臣下驱迫若是者。盖名士忠于孝文正统及其政治继承人河阴公卿,唯其手中乡勇郡兵绝难与六镇胡骑抗,不得不分化拉拢阶级敌人之旁系以诛其嫡系也。此后邺都圈地,晋阳—邺都二元制,敖曹兄弟[86]之高标特立,杜弼之谏词,神武之叹惋——不少宽假,武夫尽归关西、名士尽归江左,人物流散,何以为国?透露信息,皆示关东政权“内分裂”最为严重,是以户口兵饷大于关陇、江左之和而先亡。

隋一天下,赖关陇集团威令有素,江左名流之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亦宇文氏伪周制之覆车。隋文之得国宣言 “复汉魏衣冠”[87],治国纲要“用东齐之法”[88],即礼乐江表、行政河北之义。前者系正始以降合流二氏之文化创新,北朝一向以南士为师;后者系北朝儒学大族之保守主义,一心以东京《白虎通》清流黄金时代为模范,视魏晋新学为覆基乱政之源。关陇核心之秘传心法——于前者重其学而轻其人,于后者轻其学而信其人——炀帝、太宗皆无异词,所异仅在一浪漫一保守而已。大开进士,广纳浮薄文学之士,尚待武后、玄宗之革命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