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马帝国简史 » 罗马帝国简史全文在线阅读

《罗马帝国简史》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

关灯直达底部

东罗马是悲催的,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东罗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非常悲催的。东罗马延续了一千年,但那是悲壮的一千年。它于强敌入侵前从罗马帝国分裂而来,随后一直与强敌有缘,遭受匈奴人暴虐,被萨珊波斯狂打,让阿拉伯人屡屡围攻首都,被塞尔柱突厥人蚕食,被诺曼人、威尼斯人、德意志人群殴,最终灭于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东罗马皇帝几乎都是在悲情中度过的,有雄才大略的不多,善于抓住战略机会的不多,虽然上天屡屡给它生存和复兴机遇,但最终还是于绝望之中灭亡了。千年悲情,千古历史教训。

1. 匈奴人暴虐苦难中的东罗马

匈奴人发起试探性进攻时,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已经死去。根据其遗嘱,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这着实让原以为罗马帝国会动员起来全力与其决战的匈奴人欣喜不已。不过,令匈奴人更欣喜的是,还没等他们决定先进攻东罗马还是西罗马,东罗马居然有人邀请他们率军进入其国内。

准备得好不如碰得巧。匈奴人立即决定先搞定东罗马,再去攻打西罗马。

公元400年,在首领乌丹率领下,匈奴人大举进入东罗马——不是以侵略者身份出现,而是以朋友身份前往。

东西罗马皇帝分别是亲兄弟阿卡迪乌斯和霍诺里乌斯,朝政大权分别被哥特人鲁菲纳和汪达尔人斯提里克把持。因为对伊利尔利卡的归属问题有争议,鲁菲纳和斯提里克互不相让,导致东西罗马之间产生了仇恨——东西罗马是按照前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遗嘱和平分家的,皇帝为亲兄弟,本没什么深仇大恨。

当匈奴人入侵东罗马时,西罗马的实际控制者斯提里克不仅没有给予支援,还趁机率军进入东罗马。东罗马实际控制者鲁菲纳鼓动皇帝阿卡迪乌斯做出强烈反应,要求斯提里克返回西罗马,否则兵戎相见。斯提里克没有打败东罗马的把握,只好将部众交给手下的哥特将军干纳斯,自己返回西罗马,给了东罗马皇帝一个面子。不过,这却给东罗马带来了灾难。

干纳斯没有斯提里克理智。同为哥特人的鲁菲纳见是自己的同胞率军来到君士坦丁堡,就放松了警惕。就在鲁菲纳与阿卡迪乌斯出城劳军时,干纳斯趁机砍掉了鲁菲纳的脑袋,控制了东罗马皇帝阿卡迪乌斯,成为东罗马实际控制者。

哥特人信仰基督教阿利安教派,东罗马人信仰东正教,因而哥特人干纳斯在东罗马并不受欢迎。不仅如此,他还跟东罗马的皇后不和。于是,东罗马从皇室到民间都憎恨干纳斯以及他所率领的哥特军。随着仇恨升级,一场动乱爆发——君士坦丁堡市民屠杀了干纳斯的部下。干纳斯仓皇出逃,来到多瑙河下游,请匈奴人帮他杀回君士坦丁堡。

匈奴首领乌丹在接待干纳斯时砍下了他的脑袋,并派人送到君士坦丁堡,交给东罗马皇帝阿卡迪乌斯,以表示与东罗马友好。虽然乌丹内心迫切想到东罗马抢掠一番,但他认为这时入侵,时机并不成熟。

匈奴人没趁东西罗马分裂之际大肆进攻东罗马,是给东罗马的一个良机。东罗马也确实利用此机会稳定了下来,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麻痹东罗马几年后,乌丹认为侵略东罗马的时机成熟了。公元408年,他亲自率军侵入东罗马。东罗马军诱敌深入,寻机突袭匈奴人。匈奴人深入东罗马境内,抢掠了很多财物,满载而归。东罗马在途中设伏,将匈奴主力军打得惨败,乌丹也差点儿被杀。

这一战为东罗马赢得了主动——乌丹战败后,再也没有入侵过,其继任匈奴首领俄塔也没敢进攻东罗马。直到卢阿继任匈奴首领时,匈奴人才连续入侵色雷斯和马其顿尼亚,对东罗马进行战略性试探。

东罗马派出军队迎战,但匈奴人并不与之决战,而是采取长期战争骚扰的策略——东罗马军主力来了,他们就逃跑;主力走了,他们就攻击小股东罗马军。

这种长期骚扰战术让东罗马吃不消了。公元431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正式答应每年向卢阿缴纳350磅黄金,并允许匈奴人进入几个指定城镇进行互市贸易。这是东罗马历史上首次花钱买和平,也是后来查士丁尼一世对萨珊波斯软弱的重要影响因素。

东罗马屈服求和,卢阿答应了,但他手下的一部分人不满卢阿的高压统治,纷纷逃往东罗马。不满卢阿统治的一些匈奴部落也纷纷自行与东罗马签订合约,逼迫东罗马缴纳保护费,并承诺:如果发生战争,他们就帮助东罗马打退任何来犯的敌人。

当时,以卢阿为首的匈奴人是悬在东罗马头上的一把剑,随时都可能发动战争。东罗马想利用匈奴人对抗匈奴人,就答应与他们签订和约,并缴纳保护费。因为不答应,东罗马就面临进攻,而卢阿不仅不会来救助,还可能趁火打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认为此举是一箭双雕,但没想到一下子激怒了卢阿:东罗马与不服卢阿的匈奴部落签订和约,简直就是与匈奴内部的反叛分子里应外合,共同对付自己。公元432年,卢阿要求东罗马宣布与那些匈奴部落签订的和约无效。

狄奥多西二世害怕卢阿发动战争,连忙派人前往交涉。不过,当东罗马使者抵达匈奴边境时,却得知卢阿已死,匈奴已经由布雷达和阿提拉共同执政。

公元435年,布雷达和阿提拉在马盖斯附近的草原上与东罗马使者谈判。他们根本就不给东罗马使者余地,直接宣布条约内容,逼迫对方签字。和约内容让东罗马偷鸡不成蚀把米:

1.凡是卢阿要求引渡的匈奴叛国者,东罗马须立即将他们抓捕,遣送回国,尤其是避居在君士坦丁堡的两位匈奴部落王子必须要用钉子钉死;

2.废除一切与其他匈奴部落订立的条约,承认只有布雷达和阿提拉才有订立条约的权力;

3.每年交付给匈奴人的保护费进行合理上调:由于以前匈奴只有一位国王,而现在有两位,保护费得上涨100%;

4.东罗马在多瑙河岸开设市场,向匈奴供给物资;

5.在匈奴的东罗马俘虏如果逃跑的话,每跑一个,就向东罗马罚款8枚金币。

面对气势汹汹的匈奴人,东罗马使者根本不敢反驳,全盘接受了。阿提拉为了让东罗马自觉遵守条约,不敢阳奉阴违,特意邀请两位使者参观匈奴人进攻西徐亚与日耳曼部落的屠杀表演,对东罗马进行暴力威慑。

没有做好翻脸的准备,也没有对抗匈奴人报复的实力,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想玩“以夷制夷”战略,不仅颜面丢尽,还给东罗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和约签订后,布雷达和阿提拉专注于征服匈奴内部不服的部落,进一步整合匈奴人的势力。公元444年,布雷达死去,阿提拉成为匈奴唯一的国王,也征服了在欧洲的所有匈奴部落。而此期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苟延残喘,并没实施什么振兴措施,每年老老实实地如约缴纳保护费。

阿提拉坚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曾傲慢地对东罗马人说:“在罗马的广大疆土中,任何安全或难以攻克的堡垒和城市都不存在。假如喜欢的话,我们都可以将它从地面上抹平。”东罗马人听到此话,只有磕头恭维的份儿。阿提拉心满意足,见从东罗马那里捞不到什么大油水了,就将战争目标转向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正处在上升时期,与匈奴人死磕。匈奴人与波斯人一番恶战后,因为无法取胜而不得不退兵。阿提拉从来不愿做赔本买卖,决定在东罗马身上弥补与萨珊波斯作战的损失。强权就是如此不讲理,东罗马即使小心翼翼也躲不过飞天横祸。

阿提拉率匈奴军一举攻克多瑙河附近的君士坦提亚堡,赶走或杀死了在那里做生意的东罗马商人。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不敢宣战,而是派人去问阿提拉为何攻占君士坦提亚堡。阿提拉说,马尔格斯的主教进入匈奴国亵渎了匈奴的皇家墓地,并偷窃了国王的财宝。同时要求东罗马必须立刻逮捕主教及其同党,并退赔赃物。

匈奴人无故破坏和约,发动战争,还反咬一口,威胁勒索。东罗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忍无可忍,回绝了阿提拉的要求。阿提拉于是命匈奴人在附近大肆抢掠。

面对东罗马的灾难,马尔格斯的主教亲自派人同阿提拉谈判,并提出解决方案——市民开城门投降,主教本人逃跑。匈奴人的目的是抢掠财物,阿提拉见马尔格斯的主教愿意主动献城,这既便于抢劫,又能迅速突破东罗马的边境防线,就同意了。

匈奴人抢掠了马尔格斯,并两次大规模入侵,赢得了三次大会战,占领了东罗马70座城市。匈奴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温泉关,威胁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内心畏惧匈奴人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被迫迎战,但屡战屡败。为了自保,狄奥多西二世动员君士坦丁堡所有劳力,在60天内修好首都的城墙。但是,无论城墙多么高大,君士坦丁堡的军民面对气势汹汹的匈奴人却没有丝毫的斗志,投降论调到处蔓延。虽然狄奥多西二世信誓旦旦地表示头可断、血可流,誓与匈奴对抗到底,但君士坦丁堡的军民龟缩在城里不愿出战,眼睁睁地看城外的军队被匈奴一扫而光。

幸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匈奴人不善于攻坚作战。阿提拉包围君士坦丁堡很长时间,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城墙的办法。双方再这样僵持下去,对谁也不利,于是又不得不重开谈判。

公元448年,双方终于签订和约,结束战争。新的和约条款如下:

1.东罗马割让从多瑙河南岸到色雷斯大片国土给匈奴,并将居民全部撤走,这些地方的面积按照匈奴人的计算方法为15天的旅程;

2.为了补偿匈奴的战争花费,东罗马支付6000磅黄金给阿提拉。保护费提高到每年2100磅黄金;

3.东罗马立即将被俘的匈奴人释放,并交出为东罗马而战的所有匈奴人(包括匈奴治下的欧洲蛮族人),而被匈奴俘虏的东罗马人则需要每人支付12枚金币的赎金。

被匈奴人打得惨败的狄奥多西二世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本钱,唯有全盘接受。和约签订后,不仅那些帮助东罗马的蛮族部落憎恨狄奥多西二世背叛和出卖了他们,无数被割让地区的东罗马臣民还不得不背井离乡,无数人家破人亡。不少东罗马居民拒绝迁走,这又惹怒了阿提拉。他要求狄奥多西二世对此做出解释。狄奥多西二世只好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耐心地劝导那些居民顾全大局,搬出被割让地区。

为了避免再次遭到入侵,狄奥多西二世派出使团前往匈奴与阿提拉谈判。使团从君士坦丁堡出发,向西走了13天,行进千余里,才抵达东罗马的新边境,然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匈奴国地盘。在匈奴人百般刁难下,他们最终见到了阿提拉。

东罗马使者与阿提拉谈了几天后,阿提拉才表示了“他的大度和慷慨”:一些东罗马俘虏被允许以较低价格赎身。

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东罗马使团有刺客——狄奥多西二世的当权宦官克莱萨菲亚斯唆使艾德孔寻机刺杀阿提拉的秘密曝光。

阿提拉派人带着“证据”到君士坦丁堡,找狄奥多西二世讨说法。匈奴使者径直闯进东罗马皇宫,厉声喝问克莱萨菲亚斯。另一位使者也呵斥狄奥多西二世“不应该如一个邪恶的奴隶那样秘密谋害主人”,向他下达最后通牒:立刻奉上克莱萨菲亚斯的狗头,否则就毁灭他的帝国,当然也包括他本人在内。

狄奥多西二世惊呆了,立即派出一个最高级别求饶使团,带着能凑出的全部礼物去哀求阿提拉饶恕。阿提拉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后,看在格外厚重礼物的份儿上,赦免了狄奥多西二世。此时,东罗马的颜面再一次扫地,在匈奴人面前如同奴隶一般,以至于匈奴首领阿提拉都可怜狄奥多西二世,主动展示他的“大度和慷慨”:保证遵守和平条约,释放大量俘虏,放弃多瑙河南岸原属于东罗马的大片领土。

事实上,那片领土的人和村庄城镇都已经被抢光、烧光、杀光,匈奴人留着也没多大用处,还给东罗马,只不过是等他们建设好了,好再去抢。

公元450年,一生被匈奴人蹂躏得毫无尊严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去世。他姐姐巴尔吉莉阿继位,成为东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巴尔吉莉阿选择元老院议员马尔西安做丈夫,共同统治已经破败到极点的东罗马。

还别说,巴尔吉莉阿和马尔西安的政治能力确实比狄奥多西二世强。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摆脱匈奴人无休止的压榨,为日后东罗马复兴奠定基础。马尔西安决定改变忍辱偷生的国策,反对继续向阿提拉奉献大笔财物求和。当时,东罗马国库早已经被匈奴人掏空。他认为,东罗马的蛮族士兵不见军饷不打仗,应该把从国民那里搜刮来的钱财用来整顿军队,而不是一味地向匈奴人屈服。至于如何不惹怒匈奴人引来战争,马尔西安想了个办法,派人去阿提拉那里哭穷:东罗马已经没钱交保护费了,即使你来抢,依然还是没有。

东罗马使者见了阿提拉后,非常悲情地哭穷。阿提拉发现,与以奴隶自居的狄奥多西二世比起来,东罗马新皇帝要强硬得多,竟然敢摆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姿态。他审时度势,综合考虑了时局,认为东罗马确实已被洗劫到了赤贫的地步,与其继续与它较劲儿,逼它个鱼死网破,还不如暂时饶了它,等它把自己养肥了再宰。

阿提拉大手一挥:没钱交保护费,那就算了吧,我不在乎那几个钱,你们皇帝也没必要那样可怜兮兮的了。

此后,阿提拉抢掠西罗马去了,暂时将东罗马晾在一边。东罗马哭穷出乎意料地赢得了生机。当然,东罗马的危机并没解除,不得不继续哭穷和小心翼翼,唯恐惹怒匈奴人。

直到公元453年,东罗马、西罗马以及欧洲其他蛮族部落迎来了光明:“上帝之鞭”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暴死。随后,阿提拉儿子们彼此不服,发生了内讧。公元455年,阿提拉的亲信、格皮达王阿尔达里克带头造反,联合蛮族部落在诺都河畔围攻匈奴。阿提拉大儿子埃拉克被杀。阿提拉的王廷成为阿尔达里克的战利品,其余各蛮族部落也纷纷瓜分阿提拉的遗产。

强大的匈奴不复存在,东罗马人不用再像奴隶般苟延残喘了。不仅如此,东罗马人的信心得到了空前提高。公元468年,阿提拉另一个儿子邓吉西齐率领匈奴军渡过多瑙河,进攻东罗马。东罗马一改以往望风而降的状态,不仅不愿受匈奴人宰割,并且决定通过一场战争来雪耻。东罗马人同仇敌忾,大败匈奴人。邓吉西齐命丧疆场,他的头被悬挂在竞技场上,让君士坦丁堡的人泄愤。

此后,虽然有几支匈奴军进攻过东罗马,但东罗马都给予积极抵抗,最终将其打败。直到匈奴被来自亚洲的阿瓦尔部落所征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东罗马再也没在匈奴人面前让一点儿步。这些小胜利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却激发了东罗马人的复兴希望。此后,东罗马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复兴计划。

2. 查士丁尼一世的伟大梦想

匈奴灭亡了,东罗马虽然免于亡国,劫后余生,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但并不是没有外患——不得不应对各蛮族侵扰。因此,东罗马一边治疗匈奴蹂躏带来的伤,一边防御周边蛮族部落的入侵,同时注意缓和与东部强邻萨珊波斯的关系,避免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

匈奴危险消除十几年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有东罗马皇帝的“功劳”,因而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唯一的继承者,以恢复旧罗马帝国为己任,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己任。东罗马数任皇帝都有类似想法,查士丁尼一世是最明显的,甚至是近乎疯狂的。

查士丁尼一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又带有宗教狂热的色彩,极富进攻性。西罗马故地被日耳曼蛮族瓜分,那些蛮族国家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斯派。该教派主张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不能与上帝同日而语,同时反对教会占有过多财富,尤其是地产。东罗马也是旧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是罗马正统教会在东方的中心。阿里乌斯派与罗马正统教会的教义之争,被认为是蛮族国家与罗马权威分庭抗礼。正在复兴之中的东罗马帝国显然不能接受。

自4世纪以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世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查士丁尼一世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也是东方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和最高主教。他立志荡平蛮族国家,收复西罗马故地,重建政治宗教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为了实现这个宏愿,查士丁尼一世的一切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都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中心。查士丁尼一世及其前任皇帝一改此前奢靡的生活,厉行节约,为收复西罗马故地而积累财富,充裕国库。

为了保障收复西罗马失地时有足够的军费,查士丁尼一世不惜委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当时,主管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卡帕多西亚·约翰,既不惧怕上帝又不顾惜世人,对百姓家中每只瓶罐都不放过。

此外,为了增加收入,查士丁尼一世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获利丰厚的丝绸专卖权,还增收一种附加的土地税,一年得金币达3000磅之巨。

查士丁尼一世在财政税收上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主要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西部战争的后勤需要。这一目的也决定了他同教会的关系。

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灵活性。他主张“皇帝教皇合一论”,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权力和最高的神权。他积极维护教会的权益,打击异教徒,于公元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他虽给予教会许多支持和特权,但自认为拥有并实际行使着干预教会事务的权力,视教会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而西部的罗马教皇主张教权与皇权分开,甚至认为教权应该高于皇权。这是与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观念相违背的。不过,查士丁尼一世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极力交好(实为控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以便在“收复”西罗马故地时取得那里教会的支持。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帝国法典,编写出《民法大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它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唯一的立法者、唯一有权解释法律者,皇帝“至高无上,至圣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