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再谈国民性 » 再谈国民性全文在线阅读

《再谈国民性》第一篇 皇帝的家事 第10章哦,空军也来了

关灯直达底部

近代的中国虽说是落后国家,海军的发展比西方晚了好几个世纪,但空军起步却不算晚。在海外华侨的资助下,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就有了自己的飞行员冯如和几架飞机。到1916年中华革命党在山东起兵讨袁,居然也谋划用飞机参战,只是因为地面的仗都没打起来,所以空中助战也免谈了。而国民政府则在1913年春就在法国的帮助下,建立了南苑航空学校。派留学法国学军事而且会开飞机的秦国镛为航校的校长,从法国购买了十二架双翼的教练机和一些器材,聘了几个法国教练,利用原来南苑的军营加以扩建,把操场修整成为机场,加建了一些房舍、停机棚和修理厂。“随即招考学员”,于当年的秋末就开学了。

虽然说自清末以来,在军事现代化过程中,新式军队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但相对于陆军,海军和空军这样的军种,成员的知识含量会更高,“新”的程度也非陆军所能望其项背,即使一般的官佐,也得是专门学校毕业的。空军比海军还要洋一点,能上天飞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军官学生”,当初选的时候就都找的有文化的。学成之后,不仅需要航空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因为法国人直接授课,外语还得过关。不像陆军,即使大老粗,只消跟长官关系好,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只要机缘凑巧,变成高级将领似乎也没问题。但是,从来都是这样,知识和学历水准高的军人,思想也比较活泛。所以,辛亥革命发生,海军被派往武汉江面镇压起义,不久就倒戈相向,给了清朝当家的权贵心理上沉重的打击。同样,航校的师生在张勋复辟发生之际,除了少数满人学员之外,绝大多数都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为此,满汉学生之间还发生了冲突,满人学员被迫离开学校。整个航校在校长秦国镛的带领下加入讨逆军,成立了“临时空军司令部”。

在当时,即使西方的所谓空军参战的话,也只是执行侦察和通讯联络的职能。真的要参与战斗,顶多能扔几颗炸弹,吓唬吓唬地面的人,或者敌对双方驾机升空碰上了,互相用手枪放几枪过过瘾。当然,讨逆军所属的空军,当时也就只能做这点事儿。不过,由于中国落后,绝大多数人没见过飞机,徐州来的辫子军就更是不知道飞机是什么东西,所以飞机升空之后,还真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据台湾出版的《民国初的复辟派》一书的作者胡平生考证,当时南苑空军在讨逆行动中一共出动了七次。7月5日一次,飞到永定门、丰台一带,侦查敌情。7月6日凌晨五时一次,飞到北京城里撒传单——以空军司令秦国镛名义写的警告书,吓唬人,说是城内诸军“倘执迷不悟,即以炸弹从事,玉石俱焚,后悔何及。”同日六时又一次,飞往黄村、卢沟桥和永定门一带侦查敌情。午后,连派飞机两架,先后飞往廊坊通讯联系。7日上午六时,派飞机一架飞往马厂,向段祺瑞汇报情况。七时,复派飞机一架往丰台投掷炸弹,炸散了当地的辫子军。十时,派飞机一架直接飞到皇宫上空,投掷炸弹数枚。

当时作战双方的战况并不激烈,双方打仗近乎做游戏。飞机来了,辫子军个个抬头呆看。只听轰的一声,炸弹落下来了,炸死好几个,大家一哄而散,四散逃开。但辫子军的节节败退,跟轰炸关系也不太大。轰炸皇宫,更具有戏剧性。当日的《顺天时报》报道说:“该飞机在皇宫内投掷炸弹三枚,一弹落在乾清门外,爆裂时炸伤侍卫一员,并将伊克坦之轿夫一名炸伤,旁有一狗,亦被炸毙。”(笔者注:伊克坦者,系清废帝溥仪的满文师傅。)而溥仪的回忆,则相当有趣:

“飞机空袭那天,我正在书房里和老师们说话,听见了飞机声和从来没听见过的爆炸声,吓得我浑身发抖,师傅们也是面无人色。在一片混乱中,太监们簇拥着我赶忙回到养心殿,好像只有睡觉的地方才是安全的。太妃们的情形更加狼狈,有的躲进卧室的角落里,有的钻到桌子底下。当时各宫人声嘈杂,乱成几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空袭,内战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国空军。如果第一次的防空情形也值得说一下的话,那就是:各人躲到各人的卧室里,把廊子里的竹帘子(即雨搭)全放下来——根据太监和护军的知识,这就是最聪明的措施了。幸亏那次讨逆军的飞机并不真干,不过是恐吓了一下,只扔下三个尺把长的小炸弹。这三个炸弹一个落在隆宗门外,炸伤了抬‘二人肩舆’的轿夫一名,一个落在御花园的水池里,炸坏了水池子的一角,第三个落在西长街隆福门的瓦檐上,没有炸,把聚在那里赌钱的太监们吓了个半死。”

其实,即使讨逆军想真干也干不了。据当事人回忆说,当时轰炸皇宫的飞机是南苑航校马力最大的飞机,八十马力,仅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台小型拖拉机。为了保险起见,飞机由航校的教练潘世忠驾驶。这样的飞机,根本就不能用于作战(其实在1917年,即使在如火如荼的欧洲战场上,飞机也不是用于作战的),既无投弹仪器,也无瞄准机,仅仅带了几枚十二磅的小炸弹,相当于后来的手榴弹。投弹者两只手各拿一个,两个衣服口袋里各装一个。“在投弹前,先以牙齿将弹上之保险针拔去,然后以两眼注视地上应轰炸之目标是否合适,方可投下,其简单拙笨,可想而知。飞行高度约在三百米以上,在此高度飞行最为危险,倘敌人稍有航空常识,集中火力对我猛烈射击。莫说我是一架两架,即使十架二十架,也早被敌人打下。只禁卫军和辫子军无此常识,任凭我低空飞行,随意轰炸,实属侥幸之事。”这样的所谓轰炸,根本谈不上是空袭。十二磅的小炸弹,对于当年的皇宫里的建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伤害。太监们的防范措施,其实是有效的。只要躲到房子里,就伤不到,躲到床下面,就更保险了。当年的空军,无论哪个国家的,都没有这个本事空袭。而且,南苑航校的飞机,即使按当时的水准也是落后的,很多部位都是木制的。那时辫子军和皇宫护军手里的步枪,有效射程都可以达到五百至八百米,不用说还有机枪,就是步枪对天排射,飞机连驾驶员也一并报销了。

然而,这样纸老虎式的轰炸由于炸到了皇宫,吓坏了小皇帝和他的师傅们,所起到的作用非同寻常。航校的人回忆说,轰炸完了,皇宫内务府的主管世续马上就跟航校临时司令部通电话,说“请贵校飞机不要进城,我们皇帝是不愿做了”。而另一个说法是,溥仪的师傅梁鼎芬“通过一个名叫含泽的日本人(可能是日使馆的书记官),请求日本驻北京的公使林权助,致函段祺瑞的陆军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停止轰炸”,有梁鼎芬的信函为证。而当时的报纸则称,是王士珍电告,清室已经恐慌,要求不要再炸,已派代表前去接洽谈判了。事实上,此时的废帝已经完全没有心情坐龙庭了。两天后,连张勋都逃到了荷兰使馆,一场复辟好戏彻底落幕。

在北洋时期的内战史上,连颇具规模的海军起的作用都不大,顶多也就是敲敲边鼓,起个擂鼓助威的作用,空军就更谈不上了,但唯独此次例外。轰炸辫子军,对其造成的伤害有限,但轰炸皇宫,却对遗老遗少的威慑作用相当大。虽然说,没有空军参战,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复辟方面早晚得失败,但飞机一来,几颗威力不大的小炸弹,的确加速了复辟的结束。从清末人们就说,满人怕炸弹,此番炸弹从天上飞下来,动静实在太吓人了。此后,比较大规模的战事,比如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与国民军的战争,飞机都曾升空助战,但是所起的作用都微乎其微。对于久经战阵的老兵来说,只要扔下来的炸弹所造成的伤亡不那么厉害,头一两次害怕,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尽管他们依然不知道如何用步枪或者机枪打飞机,但飞机也对他们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直到1930年以后,世界上飞机有了很大的改进,空军有了长足的进步,再传到中国,空军参战才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