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氏会约医镜 » 罗氏会约医镜全文在线阅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 妇科(上)

关灯直达底部

经脉门

一、月经

(妇人之证与男子无异,惟经、孕、胎、产、崩、淋、带、漏、乳、阴之不同耳。故别着方论,不得浑同。)

经曰:「冲、任、督为奇经八脉之三者,亦一源而三岐也。冲脉自少腹夹脐两旁而上,诸脉朝会,为血之海。任脉当脐中而上,行于腹前,为阴脉之总任。督脉起自少腹,循背以行于后,为阳脉之都纲。」夫经本阴血,流行脏腑,归于冲脉,是冲脉为月经之本也。故经云:「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然冲脉之所以盛者,又在胃经。经曰:「饮食入胃,游移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部,五经并行。」是可知血气之盛衰,本于水谷之盛衰,而阳明胃经,又为冲脉之本也。故凡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勿用苦寒以伤胃气。并不使六淫七情,饮食起居,以亏损心脾,生化之源则得矣。

经血者,阴也。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故三旬而一至,不失其常,自无病而有子。一有不调,或前或后,或枯或闭,或数或痛,或带或崩等证生焉。此际调治,(治法详后。)

必求其源,庶为有益。

妇人经血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用也。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阴阳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经之色也。若无男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入脉,变赤而为月水矣。

二、论经先期

先期而至者,多属血热有火,此固一说。然亦有血虚夹火而预动者,则所重在虚;有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则所重在脾在肾。不得尽言为火,过用寒凉。当察脉之虚实,人之强弱,证之过与不及,则得矣。

清热安荣汤

(新) 治血热先期而行,因于火也。(脉、证俱实。)

当归(七八分。血热者宜少用,为引) 川芎(八分) 麦冬(一钱二分) 赤芍(一钱二分)

生地(二钱) 青蒿(八分) 丹皮(七分) 甘草(六分)

地骨皮(一钱)

水煎,热服。若三、四剂后不应,服黄连、黄柏、黄芩(俱炒)等分为末,蜜丸,名三补丸。适病而止,不得过服。若性躁多郁者,加香附(童便炒)一钱,陈皮(去白)八分。若血虚,加熟地五、七钱,丹参二钱。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先期至者。

当归(一钱二分) 熟地(二钱) 白芍(钱半) 川芎(一钱) 阿胶(炒,一钱五分) 黄芩(一二钱)

艾叶(八分)

若血来而热,加生地、青蒿。

知柏归地汤

(新) 治曾误服辛热暖宫之药而血热者,其冲任有伏火也。

当归 生地 黄柏(炒) 知母(酒浸) 木通(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赤芍(一钱二分)

或兼服三补丸。此凉剂,不得过服,适病而止。(丸方在前。)人多有之,不可不知。

六味地黄丸

治血虚生热,以至经不及期而先行者。

熟地(八两) 枣皮 山药(各四两) 茯苓 丹皮(各三两) 泽泻(二两)

蜜为丸,空心白汤下。以滋水可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也。

平补心脾汤

(新) 治心脾气虚,不能固摄经血以致先期者。

当归(三、五钱,若血热者用钱半) 熟地(五、七钱) 白朮(二、三钱) 杜仲(盐炒,二钱)

枸杞(二钱) 白芍(酒炒,二钱) 甘草(炙,一钱) 五味子(蜜炒,八分) 续断(酒浸,二、三钱)

丹参(二钱)

水煎服。

凡脉证无火,而经先期者,乃心脾之不足也。此辈极多,若作火治,误矣!又有中气下陷而然者,宜四物合补中为妙。

保阴煎

治脉滑多热,经来先期,及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 熟地(各二钱) 山药 续断 黄芩 黄柏(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血热甚者,加黄连。如血滞作痛,加当归。如气滞作痛,去熟地,加陈皮、香附之类。如少年血气盛者,去山药、熟地。

○要知此仅可以暂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虚火作实火也。

所谓经先者,当以每月大概论。所谓血热者,当以通身脏象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早期者为先。勿以脉证无火,而单以经早者为热。

三、论经后期

凡血寒血虚者,俱后期。然血何以寒?非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原由阳气不足,非春和之时,以致津液不能充盈,故不能如期而至也。彼血虚者,禀赋素弱,饮食减少,其脉必沉细弦涩,其形必恶寒喜暖,其血自沉黑涩少。此际宜温之养之,以培根本,而破血行血之药,毫不可用。

理阴煎

治真阴不足。由于阳虚,故经迟也。

熟地(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五、六钱) 甘草(炙、一、二钱) 干姜(炒黄,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煎,温服。如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内外寒证昭然,加附子一、二钱。

○大约寒则多滞,如姜、桂、吴茱萸、荜拨之类,可择加用,甚则加附子。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俱不足,脾胃虚寒,脉弱无神。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黄 (蜜炙)

肉桂(或等分,或随证以为轻重)

姜枣引。如火衰,加附子。如形瘦食少,属脾胃虚弱,用四君子东加陈皮、当归、川芎。如肥人痰滞,用六君子东加归、芎、香附,或用参苓白朮散加归、芎、石菖蒲为末,捣饭,以荷叶煎水,糊为丸,中时米饮下。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东加陈皮、半夏。

加味参苓白朮散

人参(随用) 白朮(二两) 茯苓(两半) 山药(一两五钱) 陈皮(一两) 莲肉(二两)

当归(二两) 炙草(一两) 砂仁(八钱) 石菖蒲(五钱) 川芎(七钱)

香附八物汤

治性躁急怒,气逆血少而后期者。

人参(或用山药四、五钱代之) 白朮(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香附(童便炒,一钱)

当归(二钱,若血热者用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熟地(二、三钱)

川芎(一钱)

或加青皮五、六分,水煎服。

温经汤

治一切血寒后期者。

当归(二、三钱) 川芎(一钱) 炮姜(五分) 白芍(酒炒,钱半)

水煎服。

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不鲜红,或沉黑,或涩少,其脉、其脏、其形必见虚弱无火之证,宜用温养血气之药。

四、论经乱常

凡经行原有常期,一或前或后,悉从虚治。若妄用克削及寒凉等剂,再伤脾肾,以伐生气,则惟有日甚矣。

加味四物汤

(新) 治肝脾血虚,微滞微痛,一切经乱之证。

当归(二钱) 白芍(酒炒,一钱三分) 川芎(一钱) 熟地(二、三钱) 陈皮(八分)

香附(童便炒,七、八分) 丹参(二钱) 丹皮(八分)

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朮钱半,茯苓一钱。如血寒,加肉桂钱半。如血热,加生地、黄芩、青蒿之类。如肝不藏血,加阿胶珠钱半。即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可择用。

秘元煎

治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荣血,而为漏、为数等证。

远志(八分) 山药(炒,二钱) 芡实(炒) 枣仁(炒。各二钱) 白朮(一钱五分)

金樱子(去核,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更妙) 五味子(十四粒)

水煎服。如血热,加苦参。气虚,加黄 ,或用四君子东加川芎,或用归脾汤亦可。

○若阴亏火盛,或夜热盗汗,烦渴咳痰等证,是即劳损之渐,宜速补肾水以济火。若徒知用四物以补血,亦属无益之后着也。

道遥饮

治所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渐成枯闭者。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熟地(三、五钱) 枣仁(炒,钱半) 茯苓(钱半) 陈皮(八分)

志肉(五七分)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

补阴益肾汤

(新) 治房劳伤肾,冲任不固,以致经乱者。

熟地(三、五钱) 山药(二钱) 菟丝子(炒研,三钱) 枣皮(一钱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杜仲(盐炒,一钱五分) 金樱子(去核,二钱) 续断 当归(各二钱) 枸杞(钱半)

水煎,温服。如血不时来,加百草霜、发灰调服。此方若作丸服,更妙。但须节欲,乃得全愈。

○经血无故不止,用莲蓬壳烧灰存性,为末,水调二钱服。

五、论经期腹痛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有因寒滞、热滞,有因血滞、气滞。虚者,有因气虚,有因血虚。然实者,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此非言所能悉,当于形气脉息,兼而辨之可也。

调经饮

治经血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钱) 淮牛膝(二钱) 香附(酒炒,一钱) 元胡(炒,一钱) 山楂(钱半)

茯苓(钱半) 陈皮(去白,一钱)

水煎,加酒服。如伤生冷而寒滞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闷者,加浓朴,或砂仁亦可。如气滞,加乌药。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导滞汤

(新) 治血因气滞而停,瘀积作痛,拒按属实者。

香附(酒炒,二钱) 元胡(炒,钱五分) 归尾(二、三钱) 木香(四分) 泽泻(钱半)

红花(炒黄,一钱) 淮牛膝(酒炒) 桃仁(去皮。各钱五分) 苏木(一、二钱)

水煎,加酒服。如血通瘀下,停药,勿得过服。如火盛内热,血燥切痛者,加炒栀子二钱。如微热者,加白芍钱半。如瘀极而大便燥结者,加大黄二、三钱,不应,加芒硝、蓬术。如寒凝作痛,加肉桂一、二钱,或吴茱萸一钱。

○以上诸证,必实见其有滞无虚,方可用之;若或兼虚,勿行克伐,以伤脾肾。

决津煎

治虚弱经滞作痛。此用补为泻,若江河一决,积垢皆去之妙剂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桂(二、三钱) 乌药(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水煎服。如血滞,加酒炒红花一钱。如小腹寒而痛极者,加吴茱萸。如大便涩结,加肉苁蓉、威参润之。

大荣煎

治痛在经后,多由血虚,宜察其寒热,以为佐使。

当归(三、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杜仲(二钱) 甘草(炙。钱半)

牛膝 肉桂(各钱半)

水煎,温服。如气滞,加香附。气虚,加白朮。如中气虚寒而呕恶者,加炒干姜。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而痛,加附子。如兼带浊腹痛者,加骨脂。即四物、八珍加减,因人因证,善用之,自无不效。又须知有瘀积,用上决津煎间服,乃妙,不得泥于偏补一途也。

六、论经水多少

经有定期,而其多少,亦素有定规。平日少而忽然多者,不问肥瘦,皆以热论。平日多而忽然少者,非病后体虚,即外因阻滞也。亦有痰碍经隧者,必其体肥,而脾土或者亏败,不能燥痰也。凡此之类,宜察形、气、脉息以调养之,庶多者不致沸腾,少者不致枯闭也。

清热四物汤

(新) 治经水忽然多者,定属血热。脉洪大而实,宜清热也。

当归 生地 白芍(各钱半) 熟地(二钱) 黄芩 知母(各一钱) 川芎 黄柏(各七分)

水煎,热服。不应,加黄连一钱,适病即止。

补虚四物汤

(新) 治瘦人经水渐少,属血虚也。脉弱无神,宜大补气血。

当归(三、五钱) 川芎(八分) 熟地(五、七钱)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山药(二钱)

枸杞(二、三钱) 黄 (蜜炒,二钱) 杜仲(盐炒,钱半) 肉桂(一钱)

水煎,温服。或用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大宜多服,以体旺血足为期。

芎归二陈汤

治肥人经水少者,痰碍经隧也。(脉息迟滑。)

当归 茯苓 半夏(各钱半) 陈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

枳壳(一钱) 滑石(五分)

姜引,煎服。

七、论血色

凡血之色,浓而多者,血之盛也;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易知者也。至于紫与黑,辨之不真,有如冰炭。紫而红者,或成片成条,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而然。若紫而黑者,或散或薄,或沉暗色败等象,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此肝脾大损,阳气大陷之证。如理阴煎、理中汤、补中汤之类可用。若作热治,无不毙矣。凡肠 便血皆然,学人最不可忽。

理阴煎

(方载上经后期。) 治脾肾虚寒,血色紫黑,脉或大而无力,及大吐大下,或外假热等证。

理中汤

人参 白朮 干姜(炒) 甘草(炙)

补中益气汤

人参(随用)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各一钱五分)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升麻(盐水炒,三分) 柴胡(酒炒,三分)

姜枣引。

香莲四物汤

(新) 治血热色紫而浓,脉洪实者。

香附(童便炒) 黄连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赤芍(等分)

水煎,热服。

加味八珍汤

治血虚色淡而少,脉微细者。

人参(无者,用山药炒黄三钱代之) 白朮 茯苓 当归 熟地 黄 (蜜炙。各一钱五分)

川芎(七分) 甘草(炙,八分) 白芍(酒炒) 肉桂(各一钱)

姜枣引。须常服七味、八味地黄丸。

八、论经不行

凡妇女经血不行,其证不一。有血枯者,其人脾胃伤损,饮食减少,无以生血,源竭而流绝也,法当补脾胃、养气血。气充血生,经自行矣。若妄用红花、桃仁通经毒药,岂知滞者可通,枯者亦可通乎?有气郁者,其人心思未遂,忧愁怨恨,以致气结而血滞,法当调气,则血自行。苟用补剂,则气益结,血益凝,致成 、瘕、胀满之疾,须宜知之。有躯肥脾亏,痰涎壅滞而经滞者,法当行气导痰,斯谓良工。有寒伤者,风、雨、霜、雪伤于外,饮食、生冷伤于内,致血不行。经曰:「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医者不知外寒者散之,内寒者温之,反有谓室女血热,用青蒿之类凉之,卒不得而行矣。

温胃散

(新) 治脾胃虚寒,不爱饮食,纵食少许,亦不消化,且作胀满,以致不能生血而经闭者。凡男妇大小皆可服,能健脾也。

白朮(一两五钱) 茯苓(一两二钱) 陈皮(四钱) 吴茱萸(开水泡一次,焙干,用五钱)

砂仁(微炒,五钱) 扁豆(炒,一两) 粳米(五钱,微火炒黄,冷水淬,再炒) 草豆蔻仁(五钱,饭包煨)

共研细末,荷叶煎水,每日中时调服二、三钱,即睡一刻。如肚硬有积,加谷虫三钱。

如呕逆,加炒干姜四钱。如有宿食,加神曲(炒)四钱。

加味参苓白朮散

(方载上经后期。) 此平补脾胃。多服,以经行为度。或用十全大补汤,须兼服乌鸡丸。

泽兰汤

治经淡渐少,卒至不通,潮热身痛,其脉微数。此阴虚少水,不能制火,宜养血益阴,不得以毒药通之。

泽兰叶(二钱) 当归(钱半) 白芍(酒炒,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去油) 牛膝(酒炒) 卷柏(各一两) 泽兰叶 续断(各三两) 熟地(五两)

先以熟地捣化,加药末,炼蜜为丸。

乌鸡丸

统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伤损,气血不足,以致经候不调,少有子息,服之屡验。

白毛乌骨雄鸡(鸡舌黑则骨黑)一只,要未镦者,以粳米喂养七日,勿余食虫蚁野物,吊死,去毛并杂细,以一斤为率。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各二两于鸡肚中,甜美米酒十碗,入砂锅煮烂,取出,去骨,炭火焙干。更以余酒淹尽,待焦枯,研罗为末。再加:社仲(盐水炒)二两,人参(少者,以山药或以时出条参二两代之)、肉苁蓉(酒炒)、补骨脂(炒)、炙甘草、小茴(炒)各一两,白朮、丹参、当归(去尾)、茯苓各三两,川芎八钱,砂仁(炒)一两,香附(酒浸三日,焙干)一两二钱,和鸡肉共研末,酒调面糊为丸。

空心酒下七、八十丸,或米饮下。

开郁二陈汤

治心思不遂,气郁血滞而经不行。

陈皮 茯苓 苍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钱) 半夏(一钱) 青皮 甘草 木香(各五分)

姜引。如体浓脉实,服此不应,或服香附丸。

四制香附丸

治气结经闭,脉实体旺者可用。否则禁之,以性辛燥也。

净香附片一斤,用酒、醋、童便、盐水各浸四两,三日后焙研,山药八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白汤下。

增减八物柴胡汤

治经闭脉虚,骨蒸潮热者。

人参 茯苓 白芍 麦冬(各一钱) 当归 生地(各一钱五分) 炙草 知母 柴胡(各六分)

水煎服。有汗,加地骨皮钱半。无汗,加丹皮钱半,淡竹叶十五片。凡妇人血虚有热者,皆可服。如服此而热反甚者,加黑干姜一钱,神效。

四物凉膈散

治经闭脉实,发热咽燥者。

归身 赤芍 川芎 生地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桔梗 连翘 山栀(炒黑。各一钱)

生草 薄荷叶(各五分) 淡竹叶(十片)

凡血实形盛,脉有力者,皆可服之。但须适病而止,不可过服。

尺脉滑,血气实,经脉不利。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寸关如故,尺脉绝而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痛。肝脉沉,月水不利,主腰腹痛。

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者,足阳明胃也。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继则不能纳受,故胃病发于心脾也。由是水谷衰少,不能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阳明主肌肉,血不足,则肌肉不荣,有不风热而消瘦乎!息贲者,风热传于肺,喘息而上贲也。此脾胃虚,而经脉不行也。有因劳心过度,心火上行,不得下通胞脉而不行者。有因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上,血海枯竭而不来者。

有因冷客胞门,血寒凝泣而不下者。有因躯肥,脂满痰多,占住血海地位,闭塞而不行者。

有因或挟寒,或挟热,污血凝滞而不行者。有因食与湿痰填塞太阴,经闭作痛者。寒、热、虚、实之不同者,总不能遁乎脉之迟数,有力无力间也。经行腹痛,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热之邪,搏于冲任,痛极则热,热则流通,因寒湿生浊,故下如豆汁也。宜以辛散苦温之药治之。

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如香附(此味亦须善用,以性燥也。)

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结。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如肉桂之类是也。至于病后产后,经血不行者,纯属气血两虚,惟宜补脾养血,元气充复,自然流通,此不治之治也。

女子十四岁时,经已下矣。或四季一行,或一、二年一行,此为避年,因禀受衰弱耳。但宜顺气养血,切勿攻之。

有年长未配之女,……孀居之妇,庵脘之尼,思结而不得伸,多有经闭之病,致成劳瘵。

或用四制香附丸、参术大补丸,间服六味以枚水。滋水可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本末交治,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轻者可治,重者恐难治也。且芎归辛窜,难到肾家,又须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以阳和庶能生物也。

备拣古来治无病而经阴者,多由气血之凝滞而然,亦有方法治之。

○用当归、没药(去油)、红花等分为末,酒调服。

○又方:用丝瓜焙研为末,酒调服。

○又方:用蚕砂(炒)煮酒,服一盏即通。

○又方:用茜草(亦名过山龙)一两,酒煎服之,一日即通。

凡妇人经停二、三月不行者,或结胎,或经闭,不可孟浪。必用试法,方有的见。

探胎饮

用川芎不见火为末,空心,煎艾汤调下二、三钱。觉腹中动,则有胎也。脐下动者,乃血瘕也。不动者,血凝也,病也。

九、论崩

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以血虚则热迫而妄行,故令暴下而为崩。崩久血少遂成漏,不时而下,却无止期,属肾水枯也。治此者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热,(须知止血兼之清热。)后补其虚。重在补气。补气乃能生血,庶能收效。所以古用独参汤补气,后用四君子汤收功。补土以保肺气,职是故耳。

安荣汤

(新) 治血有热,崩漏日久,六脉虚弱,体亏无神等证。

当归(去尾,三五钱) 熟地(五、三钱) 丹参(二钱) 淮药(三钱)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二分) 阿胶(蛤粉炒,二钱) 川续断(二钱) 甘草(炙,一钱)

煎就,加发灰、百草霜、败棕灰、蒲黄炒黑,俱存性,等分,再研,用一钱调服。如实火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黄,便燥,血热,六脉洪滑,加黄柏、黄芩、栀仁之类,或加生地、赤芍、青蒿各二、三钱;不应,加黄连。但要见真方用,恐实热者少;假热者多。

若误用寒凉,必伤脾胃生气,自日殆矣。挽回莫及,可不慎哉!

增捐四物汤

治脾虚不能摄血,以致崩漏不止者。

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四钱、六钱代之,或用时下生条参三、五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炒,一钱五分) 干姜(炒,一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加茜草三钱更妙。

当归补血汤

治凡血大吐大下等证,用此补气以生血。

黄 (蜜炙,一两) 当归(去尾,三钱)

水煎,温服。稍可以代独参汤。

奇效四物汤

治肝经虚热,崩血不止。

熟地(五、七钱) 当归(去尾,三、五钱) 白芍(酒炒,二钱) 川芎(一钱) 阿胶(蛤粉炒,二钱)

艾叶(炒,一钱二分) 黄芩(二、三钱,炒黑)

水煎服。如血热,当归止用钱半。或加生地二钱,及上安荣汤四灰之引。

备拣古来治血崩神方,以便取用。

风热血崩,用荆芥穗炒微黑,为末,每服一、二钱,童便调服。

○又方:以陈槐花一两,百草霜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烧红秤锤,淬酒调服。

○又方:败棕烧灰存性,为末,水调服。血热用童便。

○又方:条黄芩为末,酒调服三、四钱。或加干姜、白芷。

○又方:用黄芩、木耳为丸服,治热血。

○下虚血崩:白芷一两,海螵蛸二枚略烧,乱发 灰三钱,酒调二钱服。

○血崩赤带,用赤芍、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加盐少许,日三服,十日愈,名如神散。

○又方:香附炒黑,煎服。

○又方:用艾叶、干姜(炒黑)、阿胶等分煎服。

○又方:莲房、荆芥炒黑,研末服。

○又方:棉花子炒黑研末,酒调三钱服。又方:木贼五钱,水煎服。

立斋曰:「前证治法,因脾胃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用六君子加芎、归、柴胡。若因肝经之火,血热下行,用四物加柴、栀、苓、朮。若肝经风热而血妄行,及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道遥散。(方见下。)若脾经郁结而血不归经,用归脾加柴、栀、丹皮。若悲伤胞络而血下崩,用四君子加柴、栀、升麻。」

逍遥散

当归(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芍 白朮 茯神(各一钱五分) 柴胡(酒炒,八分)

姜引。加丹皮、栀子各七分。

十、论崩血心痛

凡妇人大崩及生产后去血过多,心无所养,宜用甘温以补荣气,如十全大补汤之类。

又有气滞血逆而痛者,宜行之散之。亦有阴血耗散而痛者,宜收敛之。须当凭气象脉息以治之。

温补荣气汤

(新) 治心脾血虚,脉息细数,体亏气弱,心痛潮热等证。

当归(三五钱,若血虚有热者宜少用) 熟地(五七钱) 甘草(炙,钱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枸杞(二钱) 山药(二钱) 枣仁(炒,一钱)

温服。如心虚有火不可按者,加丹皮钱半,或加生地一、二钱。如血寒凝滞,加肉桂钱半。如气胀而滞者,加陈皮、香附之类。如气虚而不能生血者,加蜜炒黄 钱半,或加人参更妙。如血散而不收敛者,加五味二、三分,或用十全大补汤亦妙。(方见上经后期。)

有谓痛无补法,不知虚实也。

失笑散

治气滞血逆,心气刺痛,用此行之散之,非治血虚也。

五灵脂(有溏心者真) 蒲黄(等分,俱炒)

先用醋熬成膏,再入水煎,热服。或为末,用酒煎服。按此方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若用以止血,则宜等分。蒲黄炒黑,或五灵脂减半亦可。

十一、论漏

或崩久成漏者,或未崩而亦漏者,连年不休,此中气下陷,元气不固也,宜补卫气,兼固下元。若作血热妄行治,是大误也。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新) 治元气虚损,不时漏血,历年不止者。

人参(淮山药炒黄三、五钱代之亦可)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 熟地(各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 升麻(蜜炒) 柴胡(酒炒。各三分)

姜枣引。中时夜间服,早服下丸:

固下丸

(新) 治血道虚滑,不时下漏,须兼服此丸。

当归(二两) 鹿角霜(四两) 茯神 龙骨( ) 阿胶(蛤粉炒。各一两五钱)

川芎(七钱) 杜仲(盐水炒,二两) 香附(醋炒八钱) 甘草(炙,一两) 补骨脂(盐水炒,六钱)

共研末,山药五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每早酒下七八钱。

《脉诀》曰:「崩漏下血,脉迟小虚滑者生;疾急实大紧数者死;尺寸虚者漏血;脉浮者死,不治。」

十二、论热入血室

凡妇人伤寒,或劳郁,或暴怒,适遇经行,以致邪热入于血室,或血不行,或血不止,令人昼则明净,夜则谵语狂妄者,何也?盖冲为血海,即是血室。血属阴,主夜,故昼则平安;暮入阴分,邪与血搏,挟阴气而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法亦惟和表邪兼清血室之热足矣。若误以为客邪入内,攻之,则伐及无辜,导邪入内矣。故经曰:「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矣。」

静镇汤

(新) 治经行时,因冒风寒,以致热入血室而夜不宁者。

白芍 黄芩 生地 陈皮 柴胡(各一钱) 甘草 防风 桂枝 紫苏(各八分)

当归(钱半)

热服三、四剂。如内热,加连翘。如口渴,加葛根。如热甚,加石膏、知母。如寒甚,加生姜。

清化饮

治或劳或怒,火由内生,夜躁多汗而无表证者。

白芍 麦冬 石斛(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三钱)

水煎,温服。如骨蒸,加地骨皮。如热甚而渴,加石膏。如下热尿赤,加木通、黄柏、栀子之属。

补阴益气煎

治病愈,而元气素弱,热不退、血不止者。

人参(少者,或以黄 蜜炒三钱代之) 当归(二钱) 山药(二、三钱) 熟地(五、七钱)

甘草(炙) 陈皮(各一钱) 升麻(四分。火浮于上者不用)

柴胡(一钱五分。如无外邪者不用)

生姜引。即用补中益气汤亦妙。如脾气素弱,宜归脾汤。如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如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东加丹皮、红花、当归。

枣麦甘草汤

治妇人脏燥,悲哭如祟。

大枣(十二枚,去核) 小麦(炒,二合) 甘草(三钱)

水煎,多服。此方最妙。

十三、论赤带白带白浊白淫

四病不同,治亦有异。当分寒热,以脉息形气辨之,庶认证真而取效捷矣。赤带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以妇人多忧思郁怒,肝火甚,而血不归经,所以病此。法宜补血凉血,以养肝舒肝也。白带者,出于胞宫,精之余也。多由脾肾虚寒而滑,亦以所思不遂,肝气郁,则木侮土而脾受伤,故湿土之气下陷,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清冷稠黏。法当开提肝气,补助脾元。若有秽气者,须兼湿而有热治之。白浊者,随小便而出,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于膀胱,水之浊也。法当补脾躁湿,加以升提为主。白淫者,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而自出,不须治也。

芩连四物汤

治赤带,脉洪数而实者。

当归 白芍 生地(各钱半) 川芎(八分)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升麻(五七分)

丹皮(钱半)

水煎,加童便服。

三补丸

治赤带。服上方不应,服此以治血热之甚者。

黄连 黄芩 黄柏(俱炒,等分)

共为末,空心白汤下,适病即止。

清白散

治白带之兼有湿热多火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黄柏(盐水炒) 樗根皮(各钱半) 干姜(炒黑) 甘草(各七分)

生姜引。如肥白人,多湿痰,加白朮、半夏。如赤带,加酒炒黄芩、荆芥。如久下,加熟地、牡蛎。如气虚,加蜜炒黄 。如腰腿酸痛,加鹿角胶。如气下陷而多湿者,加升麻、柴胡、苍朮、白朮。

樗皮丸

治赤白带有湿热者。

白芍(一两) 良姜(六钱) 黄柏(一两。二味烧灰存性) 樗根皮(二两五钱)

共为末,粥糊丸,空心米饮下,

加味六君子汤

治白带属湿痰而兼虚者。

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三钱代之) 白朮(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炙草 陈皮(各一钱)

半夏(钱半) 苍朮(钱二分) 升麻(盐水炒) 柴胡(酒炒。各四、五分)

姜引。兼服下方丸药:

苍沙导痰丸

治湿痰白带。

苍朮(米泔浸,二两) 香附(童便炒,一两) 陈皮 茯苓(各两半) 枳壳 半夏 南星炙草(各一两)

生姜自然汁糊为丸,淡姜汤下。

加减十全大补汤

治虚弱之人带久不止。

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四钱代之) 白朮(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八分)

炙草(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二分)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干姜(炒,八分)

姜枣引。或服参苓白朮散,加砂仁、石菖蒲,(方见上经后期。)以补脾胃之虚,兼服补宫丸,以固下元之脱。

补宫丸

治虚弱者下元滑脱。

鹿角霜 茯苓 白朮 白芷 山药 白芍(酒炒) 龙骨( ) 赤石脂 牡蛎( ,童便炒。

各等分) 干姜(炒,减半)

醋糊丸,米饮下。

白芍药散

治赤白带下腹痛,如神。

白芍(炒,二两) 干姜(炒,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米汤调下。晚又进一服,十日见效。

固阴煎

治肝肾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阴水因虚不固等证。

人参(随宜)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枣皮(一钱五分) 远志(七分) 炙草(钱半)

五味(十四粒) 菟丝子(炒研,二三钱)

温服。如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二、三钱,或醋炒文蛤一钱,或乌梅二个。如血热不固者,加续断二钱。如肝肾血虚不归经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钱。

如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二钱炒研。

白带神方:用青色无沙眼之牡蛎,火 红,冷定,又 七次,研细,用腐浆调下二钱,一、二服立愈。

○又方:用艾叶煮鸡子食。

○又方:沙参研末,酒调服。

○又方:白朮四两,补骨脂二两,共炒研末,入麦面(炒)一斤,空心,加白糖开水调服。

○赤白带下:石菖蒲、补骨脂(俱炒)等分研末,开水调服。

○白带,下部痛:苦楝(炒)、大茴香、当归等分,酒和丸,酒下。

○又方:锻石一两,白茯苓二两,为末,水丸,白水下三十丸,神效。

○虚寒白浊:鹿角霜(炒)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十四、论五色带下

凡妇人此证,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色青者属肝,用小柴胡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用龙胆泻肝汤。

○色赤者属心,用小柴胡加山栀、黄连、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

○色白者属肺,补中益气东加山栀。

○色黄者属胆,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不应,用归脾汤。

○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

○气血俱虚,八珍汤。阳气下陷,补中益气。若有湿痰,加半夏、苍朮、茯苓、黄柏。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小柴胡汤

柴胡(一、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七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枚)

辰砂妙香散

黄 (蜜炒) 山药(姜汁炒) 茯苓(各一两) 木香(二钱) 茯神 远志(各一两)

人参 炙草 桔梗(各五钱) 砂仁(三钱,另研)

共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或用麦面汤下。

龙胆泻肝汤

胆草(酒炒,一钱) 柴胡 木通 当归(各钱五分) 山栀(一钱二分) 车前 泽泻 黄芩生地(各钱五分) 甘草(八分)

补中益气汤

(方见上第七内。)

八珍汤

人参 白朮 茯苓 当归 熟地(各钱五分) 川芎 白芍(酒炒) 甘草(炙。各一钱)

十五、论瘕

者,成形而坚硬不移者也。因血动之时,或内伤生命,或外受风寒,或暴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虚而不行;余血未净,则留滞而渐成。然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治血病,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盖养正则邪自除。若调养久而血足,再不消散,方可议下。但须除之以渐,不可峻攻,方无颠覆之患。瘕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气滞则聚,气行则散。治宜或调或补,当分虚实,详脉察证,庶无遗误。然又有痛与不痛之异:痛者联于血气,有所凝滞,气血行则愈,故痛者易治;不痛者不通气血,另结窠囊,药饵难及,故不痛者难治。总之,非在气分,则在血分,知斯二者,则「 瘕」二字已尽之矣。若《内经》止有积聚疝瘕之名,「 」字为后世增设。又有 癖痞块之属,亦不过以形见之处不同,故名亦因之而异耳。但血 、气瘕各有虚实,宜细辨之。

诸经义另详积聚门,所当参阅。

以下治血 :

化瘀汤

(新) 治血瘀成形,在脐腹之下,作痛喜按而虚者。

当归(三、五钱) 熟地(二、三钱) 白芍(酒炒,二钱) 川芎(一钱) 肉桂(二钱) 桃仁(一钱,去皮) 红花(酒炒,八分)

水煎,加酒服。如气滞,加香附、木香、砂仁、乌药之属,血化而痛自愈。或决津煎(方见上第五内)亦可,加漆滓(炒令烟尽)二钱,血化为水,神效。

元胡索散

治血积小腹疼痛,或因气逆,月经不行,肚腹作痛者。

当归 赤芍 刘寄奴 没药 枳壳(麸炒) 元胡索(炒,各等分)

共为末,酒调服。即失笑散亦可。(方见上第十内。)

良方加味四物汤

治血积坚硬而痛,或不痛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蓬术 三棱 干漆(炒,令烟尽) 肉桂(各钱半)

水煎服。或加淮牛膝二钱,更效。

良方桃仁承气汤

治形气强壮而瘀血不行,或大便闭结,或腹胀痛甚,有非下不可者。

然须详慎,非实证勿用。

桃仁(去皮尖,五钱) 大黄(一两,炒或酒炒) 甘草(二钱) 肉桂(一钱)

姜引。

凡养正之法,宜诊脉察证,知何经之虚,专固根本。或虚中带滞者,可少加行气导滞之品可也。如再攻之,祸如反掌。

逍遥饮

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经脉不调,留成血积。

当归(二、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熟地(三、五钱) 枣仁(炒研,二钱) 茯神(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一钱)

如经行而滞痛者,加酒炒香附钱半。如气虚者,加人参。其肝肾脾胃,有一经之虚寒者,有兼二经之虚寒者,宜因人调补,待元气足,自渐磨渐愈,乃为良策。

以下治瘕证:(附:气痛在内。)

瘕属气,流行无定,左右大小,忽聚忽散。或近胁肋,而如臂如指,则谓之 癖。或下脐腹,而为胀为急,则谓之疝瘕。《难经》曰:「病有积聚。积者,阴气也,阴沉而伏。聚者,阳气也,阳浮而动。」 由于积,积在阴分,而有渊薮,故攻之非易。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若气因形滞者,去其积,则气亦顺。止在气分无形者,总不可下,即下亦不去,适足以败正气也,宜切识之。

散气之法,止在行气。而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凉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然病此者,必正气虚而后邪气得以乘之而不散。使果气强力健,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故治此者,又宜知所以补也。但实者有据,显而易见:虚每似实,隐而难知,此际须当辨真。

排壅汤

(新) 治邪气壅滞,刺痛之甚者,此破以行之。

乌药(二钱) 藿香 香附 枳壳 陈皮(去白,各一钱五分) 槟榔 木香(各七分)

浓朴(一钱)

热服。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之类。如痛在小腹,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二、三钱。

廓清饮

治三焦气闭,胸膈胀痛,或肚腹单胀,小水不利等证,此利以行之。

枳壳(二钱) 浓朴(钱半) 大腹皮(洗净,一二钱) 萝卜子(生捣,一钱) 茯苓(连皮,二三钱)

泽泻(一、二钱) 陈皮(去白,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多用)

水煎,温服。如大便闭结,加生大黄三、四钱。如肝滞胁痛,加青皮。如气滞胀痛,加乌药、香附。

清凉散

(新) 治一切气逆暴痛,口渴便燥,喜凉恶热,不可按者,此凉以行之。

黄芩 栀子 黄连 陈皮 牛膝 泽泻(各钱五分)

温服。如口渴,加生石膏。如大便燥结,加生大黄三钱。如烦躁,加淡竹叶、麦冬。

如热在肠胃不得下者,加芒硝以通之。

以上诸方,惟气实瘕聚者可以暂用,若元气不足者总之。

温中汤

(新) 治气寒凝结,胀痛喜按,脉息弦紧者,此温以行之。

陈皮 砂仁 藿香 草豆蔻(煨。各一钱) 香附 肉桂 干姜(各钱五分)

水煎。如假热拒膈者,冰冷服。如小腹寒痛,加吴茱萸五、七分。如寒甚而栗者,加附子一、二钱。如呕逆者,加生姜、半夏,或理中东加附子亦妙。

凡常人之于气滞者,惟知破之散之,而云补以行之,必不然也。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而不补,治与病违,而欲以药济人,盖亦罕矣。如心脾气虚不行,宜五味异功散。如脾胃气虚而滞,宜六君子汤、归脾汤。如脾胃虚寒而滞者,宜温胃饮、理中汤。如脾肾虚寒而气不行,胀满腹痛者,宜理阴煎。如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如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痛者,宜十全大补汤。以上皆补以行气之法,亦不过为之筌蹄耳,而此中之用,惟在人之圆活耳。

五味异功散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陈皮

六君子汤

即前方加半夏。

归脾汤

人参(一钱) 蜜 白朮 当归(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枣仁(一钱) 远志(五、七分)

茯神(一钱三分) 广木香(三分) 元肉(三枚) 白莲(五粒,去心微炒,研)

温服。

温胃饮

人参 白朮(二、三钱) 扁豆(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炙,一钱) 干姜(炒焦,一、二钱)

当归(二钱)

如下寒带浊者,加补骨脂一钱。如气滞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类。如痰甚,加茯苓二、三钱。如脾胃虚极,大呕大吐者,加生姜或胡椒二分,徐徐服之。

理中汤

(方见上第七内。)

补中益气汤

(方见上第七内。)

理阴煎

(方见上第七内。)

十全大补汤

(方见上第二内。)

《脉经》曰: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者死。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恶寒绝产。尺脉涩而浮牢,为血实气虚,其发腹痛,逆气上行。

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也。(子和云:遗溺、阴痿、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

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块,或时动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备拣古来治 瘕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胸胁刺痛,用五灵脂(有溏心者真)、元胡索、草蔻仁(饭包,加湿纸裹之煨)、没药(去油)各三钱,共研细末,酒调二钱服,立止。

○治诸逆气痛,用沉香、乌药、枳实、槟榔、木香共磨酒服。

○治一切冷气痛(喜热喜按者是),发即昏死,用莪朮一两(醋煮),广木香五钱(煨)为末,淡醋汤下一钱,此可断根。

○心气痛甚,用胡桃肉一个,大枣一枚(去核)夹桃内煨熟,以淡姜汤细嚼送下,永不再发。

○男女气痛,用威灵仙(能去心腹冷滞)、韭菜(或用根)、鸡子煮酒服。

○冷气胸痛,用艾捣汁服。又方:用附子煮汁,入沉香末服。又方:用火酒磨广木香服。 

以下治血 :血 痛,用蒲黄五钱,五灵脂一两,俱炒,酒煎服。或为末,酒调服。

○治 瘕不散,三棱、白朮各二两,蓬朮、当归各五钱,木香、槟榔各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治血 ,如干漆(研炒令烟尽)、牛膝、桃仁、红花(酒炒)、元胡、肉桂、当归尾、生蒲黄、三七之类,可以择用。 之坚者,如三棱、莪朮、枳实、槟榔、姜黄、刘寄奴之属,可以择用。

○如胃腕痛剧,诸药不效者,用牙皂烧存性,以烟将尽为度,研末,以烧酒调服钱许,即效。

嗣育门

十六、子嗣

(以下七条俱求子良法。)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育之气,流行遍满,何世之人亦有之嗣者?其所系非小,予切念之,故以心之所得,历试有验者,详细言之。愿少嗣者阅之,留神于中,自有螽斯之庆也。

其一曰调经:凡妇人之无子者,由经之不调也。或先或后,或闭或枯,其病不一,详上月经条内。须按证用药,俾得应期而来,如期而止者,有子之道也。易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生物。」承天而不能生物者,由地道之有偏颇也。能用人功,可以挽回造化,只在调经而已。

其二曰蓄种:种之不蓄,而不得归罪于妇人之无子也。何以言之?肾中之阴虚,则精不足;肾中之阳虚,则阳易痿。几见谷内无米可以生苗,瓜子无壳可以发芽乎!而究之种之所以不蓄者,……动人情欲,……耗人真元,虽欲种之久蓄,其可得乎!嗣后少嗣者,当远房室以独眠,以待种之蓄而老也则得矣。若夫妇人之经脉既调,男子之真精亦足,而犹无子嗣者,何故?皆由于自误之也。《秦问》曰:「寡欲者多子」,此言有精义焉,宜体认之。

盖人已经及时交合,犹叶上一滴露水,未曾融结,无何少顷摇之,连日又摇之,其有不堕落者几何矣。又譬之下种子于土,未曾生根,今日也挖,明日又挖,共有不掘出者,未之有也。

耍知人之所以无子者,或在即日堕焉,或在半月一月之内堕焉。试观百物,一合之后,皆便成孕,而人多不知也,且不能也,其愚也实甚。是知人于一合之后,以待来月,经不行胎已结矣。由是之后,切勿纵欲,不惟胎固,而子亦强壮而无疾矣。万一经再行焉,则种已老,又可为下次之期望也。

至于生男生女之辨,古人言之不一,有以精血先后为拘者,有以经尽几日为拘者,有以夜半前后交感为拘者,有以男女强弱为拘者,以予观之,俱非确论。只以交感之时,百脉齐到者分胜负耳。凡男之百脉齐到胜乎女,则成男,是干道得矣;女之百脉齐到胜乎男,则成女,是坤道得矣。所谓百脉齐到者,畅遂之极,初无一毫勉强者是也。彼夫邪淫苟合者,无心种子,偶意为之,易成胎孕,原以彼此快乐,而 之气浓密也。安居妙合者,专心种玉,而兢兢业业,每见无功,盖心耗神驰,而 之气反薄矣。此所谓天地之道,阴阳和而后万物育,夫妇之道,阴阳和而后男女生。「和」之一字,生生之精义也。欲得子者,须于上文四条体认,此外似无遗议。

十七、论男女用药

天地收藏之后,至阳春靡不发育,此自然之理也。所以少年生子多虚弱者,欲甚而精薄也。老年生子多强壮者,欲少而精浓也。富贵亦有乏嗣者,以富多纵欲,贵每劳心,亦犹是也。然肾经虚耗,由心火妄动,而相火翕然从之,虚火上炎,阴虚内热,劳瘵丛集,燥热甚焉。而世之多欲而无子者,不知肾虚,只谓女之血冷,男之精寒,遂用一切燥热之药,岂知水亏不能制火,而真精益耗,嗣育之音杳然矣。是知欲种子者,……须清心收敛,复补真阴,则得矣。但肾中有阴阳,补得其宜,则有益无损。辨论治法,已详一卷培补条中,所当参阅。续补男女调补方药于后,以便择用。

或问双胎者何也?《人镜经》曰:精气盛,则成二男。血气盛,则成二女。精血皆盛,则成一男一女。亦有三胎四胎,犹是而已。至于非男非女,乃精血混杂,得阳道阴道之亏,则成异类,非纯气也。

凡肥盛妇人,禀受甚浓,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燥湿痰,如星、半、苍朮、台芎、香附、陈皮,或导痰汤之类。所忌者熟地,所爱者补脾,土旺可以克水也。若是瘦怯性急之人,经不调,不能成胎,谓之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精。宜凉血降火,如四物加黄芩;养阴补血,如六味地黄丸之类。凡人气血,各有虚实寒热之异,惟察脉可知。脉不宜太过而数,数则为热。不宜不及而迟,迟则为寒。不宜太有力而实,实者正气虚,而火邪乘之以实也,宜散郁以伐其邪。不宜太无力而虚,虚则气血虚,宜调补气血。务使夫妇之脉,和平有神,不妄用药,乃能生子。若微弱而涩,皆无子也。……以下治男人方:

赞育丹

治虚寒年迈,阳痿精衰,无子神方。

熟地(八两) 白朮(六两。制法俱载本草) 当归 枸杞(各五两)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汤炒) 枣皮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各四两)

韭子(炒黄,三两) 蛇床子(微炒,二两) 肉桂 附子(或各二两,或各三两)

上炼蜜丸。或加鹿茸更妙。

还少丹无比山药丸

(方俱载一卷培补门) 治脏气平和,而惟精血不足者。

培补保元丸

(方载二卷培补门) 治一切肾亏神倦,梦遗精衰等证。

右归丸

治右肾火亏,阳痿精冷,右尺脉虚者。

熟地(八两) 山药(炒) 枸杞(微炒) 鹿角胶(蛤粉炒珠) 杜仲(姜汤炒。各四两)

枣皮(微炒,三两) 当归(三两。大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可渐加至四两) 附子(二两,可渐加至五六两)

蜜丸,淡盐汤下百丸。如精滑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加北五味三两,肉豆蔻二两,面炒去油用。如腹冷痛,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酒洗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酒煮烂,捣入,更妙。

左归丸

治阳盛阴虚,精气不足,左尺脉迟弱者。

熟地(八两) 山药 枸杞 枣皮 菟丝子(制) 鹿角胶(炒珠。各四两) 牛膝(酒蒸,三两。精滑者不用。) 龟胶(炒珠,三两。无火者不用)

炼蜜为丸,淡盐汤下百丸。如真阴失守,虚火上炎者,宜用纯阴之品,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清,加茯苓三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盐水炒)三两。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补骨脂三两,胡桃肉四两,龟胶不用。

阴阳兼培丸

(新) 治先天不足,精亏阳痿,后天不足,食少体倦,一切不足之证。

熟地(八两。制法载本草) 枣皮 淮药 茯苓(各四两) 鹿角胶(六两,蛤粉炒成珠,或酒蒸溶合,炼蜜为丸) 附子(三两。制法载本草) 杜仲(淡盐水炒,三两) 枸杞(四两,酒蒸) 淮牛膝(三两,酒蒸。下焦虚滑者不用) 北五味(两半,微炒)

当归(三两,酒蒸) 白芍(二两,煨,酒炒) 菟丝子(淘净泥沙,酒蒸晒干,四两)

或加肉桂三两。先将地黄、枣皮、枸杞、当归捣如膏,后入药末、鹿胶,量加炼蜜为丸,早用淡盐水送七、八钱。如阳痿,加补骨脂(盐炒)三两,巴戟三两,胡桃肉四两。

以下治妇人方:

毓麟珠

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带浊,或腹痛腰酸,或虚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种子诸方,无以如此。

人参(无者,以山药四两炒黄代之) 白朮 茯苓 白芍(酒炒。各四两) 川芎 甘草(炙。各二两)

当归(四两) 熟地(八两) 菟丝子(制,六两) 杜仲(酒炒) 鹿角霜(各四两) 川椒(二两)

炼蜜为丸,淡盐汤遂下百丸。如经迟腹痛,加酒炒补骨脂、肉桂各二、三两,甚者,再加吴茱萸一两,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加补骨脂二两,北五味一两,或加龙骨( ,研,醋炒)二、三两。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附子、炮干姜随宜。如气不顺,或胀或滞,加酒炒香附二两,或甚者,再加沉香一两。如血热经早者,加白薇、川续断、地骨皮各三两,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枣皮、巴戟肉各三、四两。

启宫丸

治妇人肥盛,子宫脂满壅塞,不能胎孕,多湿痰也。

陈皮(去白,二钱) 半夏(一两) 茯苓(八钱) 甘草(二钱) 川芎(七钱) 白朮(一两)

香附(四钱) 神曲(五钱)

粥丸,白汤送下。宜多制服。

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一切气血不足,羸瘦无孕。

当归(四钱) 肉桂 甘草(炙。各二钱) 白芍(五钱,酒炒)

姜枣引。

调经种玉汤

治妇人经行之日,服之成孕。

当归身(四钱,酒洗) 川芎(二钱) 熟地(六钱) 白芍(酒炒,二钱) 茯苓(二钱)

陈皮(钱半) 吴茱萸(炒,七分) 丹皮(钱半) 元胡(炒熟,一钱) 香附(酒炒,七分)

姜引。称足分量,作四剂,空心服。经至之日服起,药尽经止,即当入房,必成孕矣。

纵未成孕,经当对期,俟经来再服四剂,必孕无疑。

○若过期而经水色淡者,血虚有寒也,加肉桂、炮姜、熟艾各一钱。若先期而色紫者,血虚有热也,加条黄芩二钱,或如白薇二钱。此方稳洽,人人可服,最效。

十八、论药各有所宜

凡种子之方,各有所宜。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不知因人而用,而但知传方,见一人偶中,而不论宜否,竞相制服,其遗害不小。至于香附,王好古曰,乃妇人之要药,多服亦能走气。而人不言走气,但治妇人,不论虚实,无不用之。不知香附气香、味辛、性燥,惟开郁散气,行血导滞,乃其所长,若气血虚者用之,大能泄气耗血。凡今妇人,十有九虚,用之不当,则胎元之气日耗,无望后嗣矣。

十九、天时地利

(文略)

二十、饮食

饮食各有所宜,似不必过为拘执,惟酒多者为不可。酒后入房,双斧以伐枯树,为性命忧矣。若欲种子者,虽调养有日,而一时酣醉,则精为酒乱,不惟不能成孕,纵或成孕,而他日痘疹惊风之祸,已胎于此。故与其多饮,不如少饮,更不如不饮。欲为子嗣计者,其毋以此为后着。

备拣求子单方,可以取用。

(文略)

胎孕门

二十一、胎脉

妇人胎脉,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已结。滑数不散,胎必三月,但数不散,五月可别。左数为男,右数为女。女胎如箕,男胎如釜。

阴搏阳别,寸为阳,尺为阴。搏者,谓尺搏触而动,与寸阳之脉,迥然各别,此有子也。

或两寸脉,独动而甚,胎必结矣。(此说为的。)动者往来流利,不与众脉同也。自一月以至四月,始分男女。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定生二子。男脉多沉实,中满之象,阳在内也。女脉多浮虚,中虚之象,阴在内也。男女孕于胞胎,女面肖母而怀,足膝抵腹,下大上小,故胎如箕。男面向母而怀,则背脊抵腹,其形正圆,故如釜也。且胎有男女,而成有迟数,男动在三月,阳性早也。女动在四月,阴性迟也。此皆正理,毫忽不爽。

三月胎脉,滑疾不散。五月俱疾而不散,不甚滑耳。至六月以后,不甚疾连,及八、九、十月,血气流通,其脉平和,而如无妊,但两寸活动,稍不同耳。非医者深明脉理,病者直明其故,难以诊而知也。然亦有始终洪数不变者,其气血甚盛,不可以一例拘也。

凡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大有相似。然损脉之数多兼弦涩,胎脉之数必兼和滑,为不同耳。

经曰:「身有病而无邪脉者,妊也。身有病,经闭也。经闭之脉,尺中来而断绝。无邪脉者,尺中之脉和匀而无病,故为胎也。」《启蒙》曰「欲产之妇脉离经,离经之脉认分明。

其来大小不调匀,(且复歇至。)或如雀啄屋漏应。腰疼腹痛眼生花,产在须臾却非病。」

二十二、胎前调养免至堕胎

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若喜啖酸辛煎炒、肥甘生冷之物,脾胃受伤,胎则易堕;寒热交杂,子亦多疾。……皆有明验,所宜禁者。

不可忽也。

古者妇人有孕,即居侧室,不与夫接。若不知禁忌,纵情恣欲,有触动胎气而堕者,有败精凝滞而碍产者,有生子多疾,痘疮稠密者,种种有害,所宜深戒。试观百物,有胎之后,并不交合,几有堕胎者,何人之不如物也!孕妇七情,宜知自慎。喜怒忧思悲恐惧,一有所过,母气必伤,子气应之。母伤,则胎易堕;子伤,则脏气不完,病斯多矣。盲聋喑哑之类,皆胎养之故也。明哲之妇,庶能慎焉。

古有胎教,言动必端,心思必慎。凡淫声艳色,不留耳目;异端邪教,勿入庭室。并不使之好逸恶劳,贪眠养骄,庶得清纯中正,和平长浓之道,以养胎孕。血气流通,百脉畅适,以便产育,……临盆亦易,其有赖于胎教也大矣。

凡妇人受种之后,不惟勿复交接,以扰子宫,而且勿劳苦,勿食冷,勿疾行,勿数浴,勿饮酒,勿令之怒,勿令之惊,勿登高临深,勿伸身举重。少有触犯,其胎必堕。

二十三、女转男胎

(文略)

二十四、论堕胎

妇人受胎,七日一变,今之堕胎者,多不知在一月之内。一月属肝,怒则多堕。喜洗下体,窍开亦堕。(此人不知,须宜留神。)一次既堕,肝脉受伤,下次亦堕。今之无子者,大半如是,非尽不受胎也。又有在三月、五月、七月堕胎者多,在二月、四月、六月者少。

盖诸经养胎,脏阴而腑阳,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皆在五脏之阴,阴常易亏,故多堕耳。如在三月曾堕,后孕至期,必乘其所虚而亦堕,以心脉受伤故也。须预于二月调补心经,(方法载后。)五月、七月亦然,必多服健脾益气养荣之药。一有胎,日不可间,值前堕胎之月,更宜着神。凡上文所载一切损胎之事,毫不可犯,则胎元固,而麟趾呈祥矣。

堕胎者,由气血不足以固胎元也。然不足之中,尚有性禀偏阴偏阳,或寒或热之异。如概谓黄芩、白朮为安胎之圣药,其贻害不小。惟凭脉调治,乃为当耳。如阴虚内热者,而用艾叶、白朮、砂仁温暖之剂,则阴道愈消,如草木之无雨露,自然枯萎也。如阳虚内寒者,而用黄芩、白芍、生地凉血之药,则脾胃虚寒,气血益弱,犹果品春夏易生,秋冬少结也。故辨症合宜,虽寒热俱可益人,经所谓应犯无法,似乎无犯也。

平补固胎汤

(新) 治种玉之后,即平补气血,以固胎元,免其下堕。

淮山药(炒) 当归(去尾,酒洗) 杜仲(糯米泔炒) 白芍(酒炒。各二钱)

白朮(钱半) 熟地(三钱) 益母子(一钱,炒) 甘草(炙,一钱) 川续断(节节断皮,黄皱如鸡脚,折之有烟尘者真。二钱) 升麻(盐水炒,三分) 黄 (蜜炒,钱半)

枣三枚,白莲子(去心,微炒,捶碎)七粒引。如虚寒作呕逆者,加生姜一钱。如体虚兼热,口渴便燥等证,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生地二钱。如气逆多滞者,加去白陈皮八分。

或加童便炒香附七分,即砂仁亦可。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阿胶二钱。此方和平,有孕者宜常服。

养血舒肝汤

(新) 治受胎一月,系属肝经。前此或堕,后孕至期亦堕,宜于交合之后,即生血养肝。肝安,则木不侮土,脾亦安,而胎元之根本固矣。

当归身(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芍(酒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 阿胶(蛤粉炒)

白朮 杜仲(盐水炒。各钱半) 枸杞(二钱) 淮山药(炒,二钱)

枣引。如怒后伤肝,气逆胁痛,加青皮六分,柴胡(酒炒)七分。

加减归脾汤

(新) 胎至三月,心经养之。前此或堕,心经受伤,后孕宜预于二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宜间断,保过三月,可无虞矣。

人参(或以山药炒黄四钱代之) 白朮(三钱) 黄 (蜜炒,二钱) 茯神(二钱)

当归(二、三钱) 枣仁(炒研,钱半) 远志(三、五分) 甘草(炙,一钱) 陈皮(八分)

杜仲(盐水炒,钱半) 川续断(酒浸一钱) 升麻(三分)

莲肉七粒(去心),红枣三枚。如津液短少,咽干便燥,加熟地三钱。如腹冷便溏,不爱饮食,加干姜(炒黄)钱半,或加砂仁。

加味四君子汤

(新)胎至五月,脾经养之。前此或堕,脾经受伤,后孕宜预于四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可间断,保过五月,则无虞矣。

人参(随便) 白朮(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炙,一钱) 山药(炒) 当归扁豆(炒。各二钱) 芡实(炒研末,三钱,调药服)

姜枣引。或加杜仲、续断各钱半。或以此方加倍,研细末,加白糖,每日中夜用米饮调服三钱,即睡一刻,更妙。

加味补中益气汤

(新)胎至七月,肺经养之。前此或堕,肺经受伤,后孕宜预于六月调补之。必须大剂,不可间断,保过七月,则无虞矣。

人参(随便) 黄 (蜜炒,二钱) 白朮 当归(各钱半) 炙草 陈皮(各八分)

柴胡(酒炒) 升麻(蜜炒。各三分) 杜仲 续断 淮山药(炒。各钱半) 百合(二钱)

五味子(十五粒)

姜枣引。如肺虚有热,或口渴溺赤,或咳嗽喉燥,加麦冬一、二钱。如脾寒泄泻,加炮干姜一钱。如气滞而胀,加腹皮八分,或加枳壳七分。

千金保孕丸

治妊妇腰背痛,善于小产,服此可免堕胎。

杜仲(八两,用糯米煎汤炒,去丝。姜水炒亦可) 川续断(黄皱如鸡脚,折之有烟尘者真。四两,酒洗)

上为末,用山药十两研末,开水泡糊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余丸,空心米饮下。忌酒、醋、恼怒。此丸宜与上按月水药同服。或用红枣一斤,水浸蒸烂,取肉糊丸亦妙。

泰山盘石散

治妇人气血两虚,肝脾素弱,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可以多服,保固无虞。

人参(随便) 黄 (蜜炒) 当归 川续断(各钱半) 川芎 白芍(酒炒) 黄芩(细而实者佳)

熟地(各一钱) 白朮(二三钱) 甘草(炙) 砂仁(各五分) 糯米(一撮)

水煎服。但觉有孕,三日一服。如值曾经堕胎之月,预半月调治,一日一服,不得少间,若临期则不及也。如气血觉有热者,倍黄芩。如胃弱者,多用砂仁,少用黄芩更宜。切戒欲事及酒醋辛热之物,可保无堕。每日得与上千金保孕丸并进更妙。

二十五、安胎

凡妊娠胎不安者,其证非一,治亦不同。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调治之,乃为至善。

(治法详列于后。)若执古方,未必适合。

温胃饮

治胎气因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吐酸呕恶,或下寒泄泻,脉见沉细,全无火证,皆属阳虚。温中而胎安矣。

人参(随便) 白朮(二、三钱) 扁豆(二钱) 陈皮(八分) 干姜(炒,一、二钱)

甘草(炙、一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不用)

温服。如气胀痛,加藿香、丁香、白蔻、砂仁、白芥子、木香之属。如脾虚呕吐,加胡椒二、三分,或用理阴煎,(方载上第三内。)温胃散(方载上第八内。)加减主之,亦妙。

清热安胎汤

(新) 治胎因热而不安者。其证或烦热、口渴、便燥,或漏血尿赤,或暴动上冲,或六脉滑数等证。

当归(一钱) 白芍 生地(各二钱) 黄芩(钱半) 黄柏 续断 甘草(各一钱)

水煎,热服。如小水赤涩,加炒栀子一钱。如气滞胀痛者,加陈皮、青皮、香附、木香之属。如血虚有热者,加熟地、山药。如热甚,加知母、青蒿之属。

胎元饮

治气血两虚而胎不安者。六脉微弱,神昏气倦,一切不足之证,当加减用之。

或间日一服,或常服之。

人参(随便) 当归 杜仲(姜炒) 白芍(酒炒) 白朮(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甘草(炙,七分)

食远服。如气分虚甚者,倍白朮,加黄 。但 朮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下元不固而兼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之类。如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如虚而兼热者,加黄芩钱半,或加生地二钱,去杜仲。如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如多怒气逆者,加去白陈皮、香附、柴胡,或加砂仁。如有所触而血动者,加川续断、阿胶珠各钱半。如呕吐不止,去熟地,加半夏(姜汁炒)钱半,生姜一钱。如十全大补汤、(方载上第三内。)八珍汤(四物合四君。)俱可择用。

安胎和气饮

治跌扑触动,胎气不安。

归身 白芍 黄芩(各一钱) 白朮(钱半) 苏叶 炙草 砂仁(各五分)

姜枣引。如动血者,加阿胶珠、川续断、艾叶;不应,用八珍汤送知母丸。其丸,用知母二两炒,研末,枣肉蒸烂糊丸。又方:用川芎末二钱,酒下二、三服。胎生即安,若胎死,立下。

○又方:竹茹五两,酒煎服。

归地阿胶汤

治入房触动,胎气不安者。

归身 熟地 阿胶(蛤粉炒。各钱半) 炙草 砂仁(各七分) 竹茹(三钱)

水煎。更宜切禁房事,不致再堕。

加味四物汤

治七情过伤,胎动不安者,以四物汤为主。

当归 熟地(各二、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钱半)

如因怒伤肝者,加柴胡、黄芩、炙草各一钱。如因悲伤肺者,加阿胶、黄芩、苏叶各一钱,五味子十二粒,炙草五分。如因惊伤肾者,加川续断、黄柏(炒)、杜仲(炒)各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因思伤脾者,加白朮钱半,陈皮、香附各一钱,炙草五分。如因喜伤心者,加条芩、黄连、白朮、麦冬各一钱,炙草五分。

○又有安胎,用六味加杜仲、续断、五味、阿胶,安胎之圣药也。又方:用白朮、熟地各一两,水煎服。

凡胎之不安而有堕者,大抵不外乎属虚、属火二者之间。能知清热养血,无不安矣。

此外又有因母病动胎者,但疗母病,则胎自稳。有因触伤动胎,而病及母者,当知安胎,而母病亦愈。

二十六、妊娠伤寒

凡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和胎为主,各随六经所见表里之证治之。务宜谨慎,不可与常病伤寒同治,以致损胎,遗害不小。

凡得伤寒,勿拘日数,但见恶寒、发热、头痛,病在表也,宜用:

紫苏和胎饮

为主,后照各经之证,加味治之。

紫苏 条芩 白朮(各钱半) 甘草(一钱)

如恶寒,头痛,项强,腰脊痛,此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也。本方加羌活、 本、川芎、防风各一钱,连须葱三根,姜引,热服,得汗而解。

如恶寒却不发热,只头痛,鼻干,或项强,此病在阳明胃经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风各一钱,葱白三根,淡豆豉钱半,热服。

如寒热往来,头眩,或呕,或心烦胁满,此病在足少阳胆经也。本方加柴胡、人参。

呕,加半夏。胸胁满,加枳壳、桔梗各一钱。头眩,加川芎八分,姜枣引。

如发热,恶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阴肺经也。本方加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各一钱,葱白三根,姜引,以汗而解。

如恶寒无热,腹中痛,吐泻不渴,手足厥冷者,此病在足太阴脾经也。本方加干姜(炒)钱半,白芍(酒炒)一钱,姜枣引,热服。

如恶寒,倦卧,发热,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阴肾经也。本方加独活、熟地各钱半,北细辛八分,姜枣引。

如恶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头项痛,此病在足厥阴肝经也。本方加归身、吴茱萸(炒)、羌活各一钱,北细辛五、七分,连须葱白三根,姜引,热服。

凡得伤寒,勿拘日数,但无恶寒,无头痛,只发热、口燥、咽干而渴者,此病入里,用:

黄龙汤

为主,各随所见之证加减用之。

柴胡 人参 甘草 黄芩(各一钱)

如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小肠膀胱病也。本方加白朮钱半,猪苓、赤苓、泽泻、木通各一钱。

如发热大渴者,此胃与大肠病也。本方加知母、石膏各钱半,淡竹叶十五个,粳米一撮。

如大热,大渴,烦躁,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胃也。本方去人参,加枳壳、大黄(煨)各钱半,姜引;若不应,加芒硝一、二钱,以利为度。

如发热,口干而渴,心烦不得眠者,或干呕者,此病在胆也。本方加麦冬、花粉、山栀、枣仁各一钱,竹茹二钱。

如发热而渴,腹痛自利者,此病在脾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胶(炒)、茯苓各钱半,姜枣引。

如发热而渴,利下浓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肝也。本方加归身、白芍(酒炒)、白朮、茯苓各钱半,乌梅二个引。

凡伤寒愈后,调理失宜,复发热者,此劳复也。用黄龙东加知母、麦冬各一钱,石膏二钱,淡竹叶十五个,粳米一撮。

如饮食失节,复发热者,此食复也。用上紫苏和胎欲加枳实、陈皮、神曲各一钱。如有热证,加黄连(炒),姜枣引。

和胎败毒散

治天行时气,传染初起,服此解之,亦是妙方。

人参 羌活 前胡 柴胡 白苓 甘草 川芎 枳壳 桔梗 黄芩 白朮 苏叶葛根 葱白(各一钱)

姜引,热服,得汗而解。

加味化斑汤

治伤寒热不解,遍身发斑,赤如红锦者。

人参 知母(一钱) 石膏(三钱) 甘草 黄芩 栀仁 生地(各钱半) 淡竹叶(七皮)

豆豉(一合)

水煎服。

二十七、胎漏

胎漏者,谓既有孕,而复下血也。属气虚血虚,胞中有热,而下元不固也。法宜四君子以补其气,四物以补其血,黄芩、黄柏以清其热,胶、艾以止其血,杜仲、续断以补下元之虚,病自愈矣。

安荣养胎汤

(新) 治孕妇气血两虚,六脉微弱,不时下血者。

人参(少者,以山药四钱炒黄代之) 白朮 归身 熟地 杜仲(姜炒) 阿胶(蛤粉炒。各钱半)

艾叶(八分) 条芩(酒炒) 黄柏(炒) 白芍(各一钱) 炙草(七分)

姜枣引。或加三七根二钱。如血热甚者,加生地、青蒿、丹皮之属。如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钱半。如热甚而渴者,加石膏二、三钱。如五心热,加元参钱半。如下热便涩者,加栀子一钱。如脾虚不能统血,用加减归脾汤。(方见上堕胎。)如气虚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汤,(方见上血色。)加阿胶、艾叶、五味子。

秘元煎

治冲任气虚,不能约制,血滑易动而无火者。

山药(炒) 芡实(炒) 枣仁(炒,捣碎。各二钱) 白朮 茯苓(各钱半) 远志(七分)

炙草(一钱) 金樱子(去核,二三钱)

如气虚,加黄 二钱,或加阿胶、艾叶。

安胎散

治妊娠偶然伤触下血,或腰痛难忍者。

熟地 当归 白芍(炒) 黄 (蜜炒) 阿胶(炒。各钱半) 甘草(炙) 艾叶川芎 地榆(炒黑。各一钱)

姜枣引。

有一种妇人,受妊二、三个月,经脉如常,但较前略少,脉息滑数,并无病证,是血气旺,而荫胎有余,生子仍不弱,此不必治也。待三月后,经脉方止,至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人但以血止为度,谓不足月,不知妊妇壮实,间有是耳。

安胎圣方

治气血不足,以致胎漏胎动,宜峻补之。

人参 白朮(三钱) 杜仲(姜炒,二钱) 枸杞 茯苓 甘草(炙。各一钱) 山药(炒)

归身 枣皮(各二钱) 熟地(三四钱) 麦冬(钱半) 五味(五分)

又方:治胎漏如神,名止漏神丹。

白朮(五钱) 熟地(一两) 三七根末(七钱)

此方用三七根,乃止血神品,补而兼止,故奏效如响。又方:五倍子研末,酒服钱半,神效。

二十八、妊妇中风

此证有三:或外中风邪,寒热身痛;或肌肉顽痹;或拘挛强直,口噤不语,六脉必浮大有力,皆由表虚,所以虚风得以袭之也。宜以安胎为本,少加搜风之味。又有血虚不能养肝,木动风摇,阴火上炎,鼓动其痰,或僵仆,或昏迷,或发搐,脉必浮滑而数。此由血虚生热,热生风,皆内起之风火。凉血养血,而风火自息也。仍以安胎为主,勿过用中风之药。又有左脉微数,右脉滑大,忽然晕倒,口噤莫言,状如中风,须臾复醒,醒而复发,此名子痫,乃气虚挟痰、挟火而然也。治宜补虚清热,以化痰为主。

加味八珍汤

治体虚冒风,寒热昏迷等证,六脉浮数。

人参(少者,以山药四钱炒黄代之) 白朮 熟地 当归 秦艽(各二钱)

茯苓 黄 (蜜炙。各钱半) 白芍(酒炒) 抚芎 甘草(炙) 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钱)

姜枣引,水煎速服,以平为度。

养血祛风汤

(新) 治血虚生热,热生风,以致拘挛、昏迷等证。

当归 山药 生地 沙参 钩藤钩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枸杞(钱半)

元参 青蒿 阿胶(蛤粉炒。各一钱)

水煎。加竹沥半杯,姜汁四五匙,合服。如痰盛,加胆星二钱,海石二钱,陈皮(去白)钱半。如火盛而痰不降,加童便。

二十九、子痫

清神汤

治孕妇忽然眩晕卒倒,状如中风。脉与证详上中风条。

人参(随便) 白朮 茯苓 黄 (炙) 甘草(炙) 麦冬 归身(各二钱)

姜枣引。如痰盛,加南星二钱。

养血清热汤

(新) 治风木为热,痰涎壅盛等证。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酒炒,钱半) 熟地(二、三钱) 陈皮(去白) 半夏(姜炒)

茯苓(各钱半) 炙草(一钱) 黄芩(酒炒,钱半)

加竹沥、姜汁。

三十、子烦

孕妇烦闷不安者,多由阴血养胎,孤阳独旺,心肺虚热,是以撩乱不宁,或心惊胆怯,谓之子烦。人参麦冬散主之:人参 茯苓 生地 麦冬(各钱半) 黄芩(酒炒) 甘草(炙。各一钱) 竹茹(二钱)

食前服。此外又有呕吐痰沫而烦者;又有血积停饮、寒热相搏而烦者;又有时当盛夏,君火乘肺,而烦躁胎动者。宜诊脉察证,不得一概视之。

○子烦,竹沥、茯苓服之即效。

三十一、子悬

孕妇五六个月以后,胎气不和,上凑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此证挟气者居多,能疏气养血,而胎自降而安。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知补正,而邪自除。又有由腹内气寒,致令停饮,与气相争,故令腹胀,须以脉之迟数辨之。

紫苏饮

治胎气上胀,似子悬立而不安者。

紫苏(钱半) 陈皮(去白) 大腹皮(洗净) 川芎 白芍(酒炒) 归身 人参(各一钱。

少参者,或以山药炒黄四钱代之,或用时下条参、沙参四钱亦可。)

炙草(五分) 姜(一钱) 葱白(七寸)

水煎服。

三十二、子肿

孕妇腹大,胸腹胀满,或手足头面浮肿,或小水不利,此由胸中蓄水,名曰胎水。一时发胀,顷刻难安。

千金鲤鱼汤

治胎中水胀如神,或胎死腹中皆效。

当归 白芍 白朮(各钱半) 茯苓(二钱) 陈皮(去白,八分)

用鲤煎一尾,不拘大小,去鳞脏,白水煮熟,去鱼,用汁煎药,加生姜五片,空心服。

二、三服,水尽胀消,神效。若脾虚不运,佐以四君。

三十三、子气

孕妇有六、七个月,两足肿大,行步艰难,或脚指间有黄水出,此名子气。与子肿在上半身者不同。轻者待子生后即消,不治亦可,重者须为调治。

天仙藤散

治孕妇下体肿胀,或足指间出水,似有水气。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炒) 陈皮 甘草 乌药(各二钱)

加生姜、木瓜、苏叶各七分,日三服。若因脾胃虚弱,恶食便泄,宜兼六君子汤。如中气下陷,用补中加茯苓。

茯苓汤

白苓 白朮 乌药(各钱半) 香附 陈皮(各一钱) 炙草 苏叶(各五分) 木瓜(八分)

姜引,空心服。

○如妊妇至八、九个月,胫腿俱肿,非水气比,(小便短,属蓄水;小便清长,不属水。)不可以水病治,宜用上方。凡有此者,必易产,因胞脏中水血多,不能燥胎故也。

初妊即肿,是水多,儿未成,恐胎坏也。

三十四、子满

孕妇至八、九个月,胎大满腹,坐卧不安,谓之子满。

束胎饮

白朮(二钱) 子黄芩 苏叶 枳壳 大腹皮(洗净,各一钱) 砂仁(和壳略炒研,五分)

炙草(四分)

姜引,空心服。要知此证系富贵之家奉养过浓,而胎大难产者,可早服十余剂。若体虚弱,及淡薄家,决不可用。

三十五、子淋

孕妇小便少,点滴涩痛为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化气,热则不能通利,由气血聚养胎元,不及敷荣渗道,遂膀胱郁热所致,宜滋肾以清热也。

安荣散

当归 白芍 人参 麦冬 石斛 通草(各一钱) 山栀(七分)

空心服。此方内原有滑石,恐下坠,故更之。或改用木通、生地、条苓、甘草梢、麦冬、沙参、赤芍各钱半,淡竹叶十五皮,灯心四分,水煎服亦可。

三十六、孕妇尿闭

(附:遗尿)

古来谓此证为转胞,多用滑利药,鲜效。因思胞不自转,为胎堕所压,胎若举起,胞系自疏,水道自通矣。宜补中益气汤,服后探吐,以提其气,气通而小便自下矣。但贫家不能办参,即三、五、七分,不能有力。(探吐法,载小便闭门。)余有一法,试之即愈。有胎堕而小便闭者,此属急证,一刻难过,用板一块,将孕妇仰卧板上,头上用枕,于脚头渐渐贴高七、八寸不等,以胎系圆物,自必旋转而上,离开一、二寸,则膀胱不压,小便即通矣。用药者,恐不能如此之捷而妙。通后即当大补元气,恐胎又堕也。

大补元气汤

(新) 治胎下坠,宜急服多服,乃妙。

黄 (酒多炒,一两) 人参(或以山药五、六钱炒黄代之。) 白朮(二钱)

甘草(炙,一钱) 升麻(淡盐水炒,一钱二分) 杜仲(姜水炒,二钱)

姜枣引。若气滞,加陈皮。或兼血虚者,加当归二钱,酒炒白芍钱半。

凡妊妇遗尿不知,用白矾五钱,牡蛎( )一两,共研末,酒调服二钱。

○又方:鸡毛烧灰,米酒服一匙。

○又方:桑螵蛸(蒸焙)二钱,益智仁五钱,共为末,米饮下。

○此证若脬中有热,用加味逍遥散。(方载上第九内。)若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方载上第七内。)

加益智仁。若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方载上第二内,)加五味、牡蛎、益智仁。

三十七、子鸣

九个月,十个月,胎气已定,子在腹中鸣者,……治法,或令母拜状一刻,或以豆撒地,令母逐一拾之,……则止矣。

三十八、子喑

喑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肾脉入肺,循喉咙,系舌本,而为声之所由出也。

因胎气肥大,阻肾上行之经,故间有之。十月分娩后,而自能言也,不必加治,人亦勿虑。

三十九、尿血

妊妇劳伤经络,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渗入脬,故尿时痛而下血。宜四物加山栀、发灰,或加阿胶、熟地、麦冬、五味之类。

四十、妊妇恶阻

恶阻者,心有所恶而食呕阻也。其证:脉息平和,心闷头眩,恶食嗜酸。因气血积聚以养胎元,而五味不化,中气壅滞,秽腐之气上攻于胃,以致呕逆。法当散郁清热,不可过用辛药。若愈止愈吐,仲景法,停药月余自安,以为妊妇常病。

加味茯苓半夏汤

(新) 治妊妇恶阻。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二钱,姜炒,则不动胎,为健脾化痰主药)

茯苓(三钱) 甘草(炙,一钱) 砂仁(炒研,八分) 白朮(钱半)

姜枣引。或只用茯苓、半夏、白朮各二钱亦可。姜一钱,枣三枚。若瘦人兼热,加麦冬、竹茹。或脉滑数之甚,加黄芩。

参橘饮

治呕逆不能食者,六脉虚滑,须补气清热以保胎也。

人参(一钱) 白朮(二钱) 炙草(一钱) 橘红 紫苏 麦冬 黄芩 竹茹 生姜(各一钱)

广香(五分) 茯苓(钱半)

枣引。或加半夏二钱(姜炒)。经云:「有故无殒」,又谓胎前须顺气者,是也。

和中理脾汤

(新) 治恶阻兼腰痛者,防胎下堕,宜以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药再上升,则犯有升无降。上更实,而下更虚,益促其堕矣。

当归 熟地(姜汁炒。各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川芎(一钱) 陈皮 甘草 黄芩(各一钱)

半夏(姜炒,钱半) 白朮 杜仲(盐炒。各二钱) 茯苓(钱半)

姜三分,枣三枚,水煎,空心服。

四十一、妊娠腹痛

此病或素有冷疼,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而并于气,气上则冲心,气下则攻腹。若脉证俱有寒邪,须照上伤寒治法,否则为胎痛或小腹重坠。洁古、丹溪,俱以血虚治之,用熟地六钱,当归一钱,水煎服。若不应,加参、朮、陈皮。或中气下坠作痛者,用补中益气汤。如偶有所伤,胎动切痛,喜热喜按者,用带壳砂仁,和皮炒淡黑色,为末,酒下二钱,不饮酒者,米汤下。腹中觉热,胎安痛止,极效。若小腹寒甚,如扇风之凉,加附子二、三钱,以温下焦。勿疑动胎,以有病当也。

四十二、妊妇霍乱

此病因寒热之感,邪正交争,故心腹绞痛。如邪在上胃脘,则心痛而吐。邪在下胃脘,则当脐痛而利。若在中,则腹痛,而吐利俱致。吐多伤气,利多伤血,气血俱伤,子母不安,此危证也。

加味紫苏和胎饮

紫苏叶(红者真) 条芩 甘草(各一钱) 白朮(钱半) 陈皮 藿香(须梗连叶者真。各八分)

砂仁(五分)

热服。若痛而不吐不泄者,名干霍乱,杀人。须参阅霍乱门救法。(在十五卷。)

四十三、妊妇泄泻

此证虽不无风寒暑湿之外感,饮食生命之内伤,然属于脾亏者,乃其本也。盖血统于脾,血拥胎元,则脾阴虚,而食不运化,故作泄也,总以补脾安胎为主。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少者,用山药四钱炒黄代之) 白朮(二钱) 茯苓(钱半) 炙草(一钱) 白芍(一钱)

如脉实而热者,必烦躁、舌黄,加黄芩一钱。如脉虚尿清,或腹痛喜按,谷食不甚化者,加干姜(炒)五七分,乌梅一个,或加肉豆蔻一钱。如小便短少,口渴,属湿热者,加荜四钱,广香(煨)三分。至于扁豆、藿香、诃子之类,俱可加用。

四十四、妊妇痢疾

此证或伤生冷,或伤湿热,致令腹痛。伤血则赤,伤气则白,血气俱伤,则赤白相杂。

至若胎坠而不能升举者,中气下陷,大用补中汤而自安,切勿用顺气行气之药以耗气也。

况有似痢非痢者,由脾气虚不能渗湿,肾气虚不能闭藏,勿以有形之假滞而伤无形之元气,则得矣。

归芍汤

(新) 治妊妇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脉洪有力,证属热者。

当归(二钱) 白芍(钱半) 黄芩 黄连 陈皮(各一钱) 广香(三分)

如痛甚则下,加大黄钱半,空心服。

黄连阿胶汤

治妊妇久痢,以清热和胎为主。

黄连(炒) 阿胶(炒) 白朮 茯苓(各一钱) 木香 干姜(炒。各五分)

炙草(七分) 乌梅(二枚)

姜枣引。如脉实有热者,减干姜,或加当归、白芍各钱半。

单方

治妊妇绞痛下痢,用鸡子一枚,乌鸡子更妙,开孔去白留黄,入黄丹一钱,纸封煨干为末,米汤下。……

四十五、妊妇咳嗽

此证有因外冒风寒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宜用发散。

加减参苏饮

人参 紫苏 陈皮 茯苓 甘草 枳壳 桔梗 前胡 黄芩(各一钱) 生姜(六分)

薄荷叶(三分)

水煎,热服,得微汗而解。

人参阿胶散

治久咳不已,谓之子咳。引动其气、恐防坠胎。

人参 白朮 茯苓 炙草 苏叶 阿胶(蛤粉炒) 桔梗(各一钱)

水煎服。

百合散

治妊妇咳嗽,心胸不利,烦满不食,胎动不安。

百合 紫苑 麦冬 桔梗(各钱半) 桑白皮(一钱) 甘草(八分) 竹茹(一钱)

水煎去滓,入蜜二匙,再煎一、二沸,食后温服。

四十六、妊妇疟疾

此因气血虚损,风寒得以乘之。风为阳邪,化气而为热;寒为阴邪,化气而为寒;阴阳并挟,寒热互见。治宜轻解表邪,以大补气血为主。

清理汤

(新) 治疟疾寒热。

柴胡(钱半) 桂枝 知母 黄芩 归身 甘草 白豆蔻肉(微炒,研。各一钱)

白朮(二钱) 生姜(钱半)

水煎,疟前二时服。若寒重,桂枝、生姜各加一钱。若热重,黄芩、知母各加一钱。头到轻煎,服后煎二到,加常山(酒重炒)钱半,草果仁(饭包煨,研)八分,乌梅二个,半水半酒重煎,疟前一时服。若早服,药性已过;若迟服,疟疾已发,俱不得效。此际须当酌量为妙,凡病疟者,于此留神。

四十七、妊妇中暑

凡盛暑时,中其暑热之毒,六脉迟弱,发热自汗,口渴气短,精神昏愦,四肢倦怠,宜作虚治,勿用凉药。

清暑安胎汤

(新)

人参 白朮(钱半) 炙草(一钱) 黄 (蜜炒,二钱) 当归 山药(炒。各钱半)

麦冬(一钱) 五味子(十三粒)

姜枣引。或用清暑益气汤亦妙。(方载暑证门。)

四十八、妊妇腰痛

此证多属劳力所致。盖胞系于肾,伤则腰痛,或至小产,故宜以安胎为主,胎安而痛自愈,痛愈而胎能安。

加减六味丸

(新) 治肾虚腰痛,或入房不节,致伤胞系而痛者,必脉大而空,两尺更甚。

熟地(三五钱) 山药(二钱) 茯苓(一钱) 枣皮(钱半) 杜仲(盐水炒,二钱)

枸杞(二钱) 五味(三分)

空心服。如脉缓,遇天阴而痛者,湿热也。腰重如带物而冷者,寒湿也。脉涩而日轻夜重者,气血凝滞也。脉浮者,风邪所乘也。脉实者,闪挫也。临月腰痛如脱者,将产也。详言所因,宜照脉照证治之。

四十九、妊妇失血

血以壅养胎元,或七情六淫,一有所感,则气逆而火上乘,血随而溢也。然有虚实之分:实火当清热以养血;虚火当滋阴以补水,则血可安而胎可固。若泛用行血、消血之剂,祸不旋踵。

清热养荣汤

(新) 治血热妄行,或吐或衄或下,皆可频用急服。

生地(二钱) 熟地(五钱) 白芍(酒炒,钱半) 麦冬 阿胶(蛤粉炒) 青蒿 当归(血虚有热者宜少用。各一钱)

水煎。调发灰、棕灰、百草霜、蒲黄(炒黑)等分研匀,共二钱,或再加童便半杯更佳。

归地滋阴汤

(新) 血虚妄行,胎动不安,可以多服,以平为度。

熟地(五、七钱) 当归(去尾,三、五钱) 白芍(酒炒,钱半) 蜜 (二、三钱)

杜仲 白朮(各钱半) 山药(二钱) 枸杞 阿胶(炒。各一钱)

煎就,照上方发灰等四味调服。

五十、妊妇气喘

此证有外感风寒,而客邪胜者,宜发散自愈。若脾虚四肢无力,肾虚腰痛膝软,猝然气喘,此脾肺素亏,母虚子亦虚,肾气不归元,而上乘于肺也,宜以补肺为主。而一切辛辣破气者,决不可用。

参苏饮

治妊妇一切风寒外感,至稳神效。

人参 苏叶 干葛 前胡 陈皮 枳壳 半夏(姜汁炒) 茯苓(各一钱) 桔梗甘草(各八分) 木香(五分)

姜枣引,热服。

补中汤

治脾肺虚,而肾气不归元,以致气喘者。

人参(少者,重用沙参四钱) 当归 蜜 白朮(各钱半) 炙草(八分) 陈皮(八分)

五味(十五粒)

姜枣引。如气滞作胀,加砂仁、香附之属,或沉香亦妙。

五十一、妊妇悲伤

妊妇脏燥,无故悲伤,像如神鬼所凭,此属肺病。脏燥者,肺之脏燥也。胎前气血,壅养胎元,则津液不能充周,而肺为之燥,当补母,以脾为肺之母也。若作实证治,一刻危亡。

枣麦甘草汤

治脏燥悲泣。

大枣(十枚) 小麦(一碗) 甘草(三钱)

水煎,温服。或用八珍东加竹茹、麦冬、小麦,姜枣引,亦妙。前方,仲景用大枣、甘草以补脾;后方,立斋用八珍以补气血;加竹茹、麦冬以清热,更发前人之所未尽也。

五十二、鬼胎

鬼属虚无,岂能袭人胞宫,而得成形者乎!此由本妇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或冲任滞逆,脉道壅瘀而不行,是即血 气瘕之类耳,宜以 瘕之法治之。(详见本条)

凡妇人经候不调,即为调补,必无是病。若其既病,亦宜以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乃可也。……

决津煎

(方载经期腹痛) 此补中兼行,可泻假胎而不伤元气也。

通瘀煎

治血凝滞,致成胀满,欲去而不峻猛,可无虑也。

归尾(三钱)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钱半) 乌药(一、二钱)

青皮 泽泻(各一钱) 木香(五分)

酒引。如寒滞者,加肉桂。如火盛者,加炒栀子。微热者,加白芍。血滞者,加牛膝。血瘀滞者,加桃仁,或加苏木、元胡之类。如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或加芒硝、蓬术亦可。

夺命丹

治血 既已调补,而欲直除其病者,用此立下。

附子(炮,五钱) 干漆(碎之,炒令烟尽) 牡丹皮(各一两)

共为细末,另用大黄末一两,以醋一碗熬成膏,和前药为丸,温酒吞五七丸。

一方:治妇人血虚者,加当归一两。此方亦能下死胎胞衣。

五十三、治邪祟法

除邪方

治妇人……言笑畏人,心神昏迷,用雄黄研末二两,松脂四钱,溶化为丸,于火笼烧烟,令病者坐于上,去衣,以被蒙之,露头在外,不过三剂自断。仍以雄黄、防风、五味等分为末,或加人参更妙,每旦用井水调服。

又方:用绳扎缚两手一把,以艾揉熟,于两大指甲与肉连处,在指甲内角上共烧,一炷至三五炷。……此名鬼俞穴,最灵最妙。

又方:……用鹿角磨汁,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