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氏会约医镜 » 罗氏会约医镜全文在线阅读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 痘科

关灯直达底部

痘科

夫痘疮者,天疮也。其胎毒内藏,一因时气触动其毒,传染相似,故谓之天疮。调治得法,百无一失矣。此证关系甚重,不可不明晰也。古来治法,有各执一见,不如因人之虚实,随症施治为妙。

经曰:「疮疡属心火」,宜以寒凉治也。若痘疮则不然。毒伏五脏,全赖气血送毒外出。

气血足,运化而成脓,收结而成痂,始终无虞。若气血不足,当随时调补,不得少疏少缓,若稍失治,则不及矣。

古用犀角地黄汤,泻心火以解毒。不知痘疮正借火以运用阴血而成功耳。若无火,则血凝滞不行,何以成脓而结痴乎?倘血气与毒瓦斯俱盛者,脉必洪数,痘初出,即带紫黑,或既出,而稠密红紫。内症则烦闷燥渴,小便赤,大便秘,此属实热,宜用清凉以解毒,量入酒炒大黄微利之可也。若毒瓦斯盛而血气衰者,于解毒药中加归、 、参术,以活血养气,乃为顾本良工。

痘疹发热,大抵初时与伤寒相似,然伤寒之邪,由表而入,治宜发散;痘疹之毒,由果而出,治宜宣托。疑似之间,观心窝有红色,耳后有红筋,目中含泪,或身热,乎指皆热,惟中指独冷,男左女右,知是痘也。

凡初看痘,以油纸拈照其颗粒,次以手摸其面颊,如红色随手转白,随白轻红;更看耳后筋红,而无紫色者,谓之血活,其痘必顺。复察脉息,握小儿之手,而单以拇指诊之,发热之脉必滑数,但微见滑数有神,而不失和缓之气者,其痘必轻而少。若滑数加倍,而不弦不燥者,其痘必多而重,尚亦无害。若滑数之甚,又兼弦燥无神,而全无和缓之气者,其痘必甚而危。此可以预知吉凶之真谛也。再看形色,其证更明。形属气之充,色属血之华,故形贵尖圆起发。若痘皮浓硬而平塌者,凶;色贵光明润泽,根窠红活,而惨黯昏黑者,凶。

然形有起发,而或致变者,由血不红活故耳。然血以红活为贵,而犹有圈红、 红、铺红之别。圈红者,一线淡红,紧附于根下,而无散漫之势,吉之兆也。 红者,血虽以附,而色不聚,险之兆也。铺红者,痘色与肉不分界限,平铺散漫,凶之兆也。盖根窠者血之基,脓者血之成,故六日以前,专看根窠,若无极窠,必不成脓。六日以后,专看脓色,若脓少色枯,必不结痂,其变幻有不可测者矣。医者宜详察之,庶无遗患。

以后治痘初热数日内方论:

加味升葛汤

治小儿体热壮旺者,用此升发,即外感亦效。

干葛(一钱) 升麻(八分) 赤芍(六分) 甘草 桔梗 防风(各四分) 苏叶 小川芎(各五分)

山楂肉(八分) 牛蒡子(炒研,四分) 生姜(五分)

水煎,热服,覆取微汗,汗后切忌风寒、盐,荤。

加味参苏饮

治小儿体热怯弱者,用此升托,即外感无妨。

人参(三分,少者或以山药三钱炒黄代之) 川芎 桔梗 前胡 陈皮 甘草茯苓(各五分) 干葛(八分) 半夏(四分) 牛蒡子(炒研,四分) 山楂肉(六分) 生姜(五分)

水煎,热服,覆取微汗,汗后切忌风寒、盐、荤。如汗后热不退,姑少待之,切不可用黄芩、柴胡等清解之剂。此时若误用一服,解虚其表,后即补助,浆亦不行,凶患莫测。若既见红点,再用升葛,则痘必枯焦而痒塌矣。盖痘疮以里为根,以表为基,根基稳固,庶中后无虞。

败毒和中散

治小儿痘疮,服前方微汗后,热甚烦躁、口渴、妄语等症。

连翘 牛蒡子 黄连(酒炒。各七分) 枳壳(八分) 防风 前胡 木通(各五分)

荆芥 紫草茸(酒浸) 蝉蜕(去头足) 升麻 小川芎 甘草(各四分) 麦冬(八分)

水煎服。人大加倍。如大便秘涩者,加大黄(酒炒)一钱微利之。不秘者勿用。如腹痛腰痛者,此毒瓦斯诚重。痘毒出外,其痛自止,切不可用纯凉,以阻遏其毒出之势,而使之内攻也。亦用此汤治之自愈。

腹痛

升消平胃散

治痘发热之时,有偶感风寒,饮食停滞,以致腹痛吐泻。

川芎 香附(炒) 苍朮 紫苏 浓朴(姜炒。各七分) 藿香(梗连叶而香者真,研)

砂仁 白芷 陈皮(去白。各五分) 麦芽(六分) 山楂(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热服。

要知停食腹痛与毒瓦斯腹痛不同。停食痛者多急,疾在脐上,面白唇淡,手足冷;毒瓦斯痛者,稍延缓,有作有止,在脐下,或连腰痛,面红唇紫,手足不冷。须辨明,方可用药。

吐泻

参砂和胃散

治胃虚寒不食,或食即吐,面白唇淡,精神倦怠等症。

人参 砂仁 半夏(各六分) 白朮 茯苓(各一钱) 藿香 陈皮 甘草(炙。各五分)

煨姜去皮一钱同煎。

术苓调脾散

治脾气虚弱,饮食不化而泄泻者。

白朮 茯苓(各一钱三分)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炒,八分) 白芍(酒炒,八分)

甘草(炙) 神曲(炒。各五分) 砂仁 香附 浓朴(姜炒。各四分)

煨姜、红枣引。

有毒瓦斯从吐泻而发泄者,吐则有声,泄则色黄甚臭,胸腹不痛,神气不倦,或四五次即止者,此为顺候,不必治。若虚寒者则异是。

惊搐

清解散

治痘发热二三日,毒瓦斯壅盛于内,不得骤发于外,面赤唇紫,口气粗,手足热,脉浮数,而惊搐狂躁者。

防风 荆芥 蝉蜕 桔梗 小川芎(各六分) 前胡 干葛 升麻(各七分) 黄芩黄连(俱酒炒。各八分) 紫草 牛蒡子 木通(各六分) 连翘 山楂肉(各八分) 甘草(四分)

生姜五分同煎,温服。

苏解散

治痘毒本盛,外为风寒所束,鼻塞声重,脉浮数而惊搐狂躁者。

即前方去芩连,加紫苏、白芷、羌活各五分。

生姜六分引。然此症多在寒冷之月,或不谨避风寒者然后有之。

温中益气汤

治痘前虚弱,三四日内送毒瓦斯不出,惊搐狂躁,或痘影淡白者,用此托之。

人参 白朮(各五分) 生黄 (一钱) 当归身 茯苓(各八分) 甘草(炙) 川芎白芷 防风(各五分) 南木香 肉桂(各三分) 山楂肉(七分)

生姜五分,大枣二枚(去核)同煎。一服中病即止。

凡痘发热二三日内,全无痘影,而发惊搐。此毒盛未曾宣发所致,勿作惊治。若用寒凉,阻遏毒瓦斯不得外出,逼之内攻,须臾告变。宜用前照证宣发,痘出而惊自止矣。

凡发热三四日和缓,神爽食常,出痘必少。若已见痘,尖圆红活,渐渐长大,此为毒轻,痘少无疑矣。若热轻而嗜卧,不思饮食;或痘影淡白,点粒不明,勿谓痘轻,亦是血气虚弱,送毒不出也,急用温中益气汤托之。甚者速服二三剂,痘始出齐而自多。若因安静而不急托,延至五六日,毒瓦斯内攻而不可救矣。(温中益气汤方在上。)

凡治痘于五六日之内,急于逐毒,不可解毒。实热者,宣发其毒以出外。虚寒者,补助气血,以逐毒出外。

调元化毒汤

治痘出稠密,或干枯而紫黑者,或成片而不分颗粒者,属气血凝滞。急宜活血养气,以送毒出外也。

生黄 (八分) 人参 白芍(酒炒) 紫草茸 当归(各六分) 牛蒡子 连翘(各七分)

黄芩 黄连(酒炒。各八分) 防风 桔梗 荆芥 前胡 木通(各五分) 红花(酒炒,三分)

生地(酒浸) 甘草(各四分) 蝉蜕(四分) 山楂肉(八分)

生姜三分,水煎,温服。如腹痛,去参 ,加枳壳(炒)八分。如大便久秘,加大黄一钱五分(酒炒)微利之,去参 。如血气与毒瓦斯俱旺,而脉洪数者,归芍减一分,去参 。如身热,大便燥,而出不快者,去参 ,加小川芎一钱。

平和汤

治邪秽所触,伏陷而出不快者,其痘必痒。

人参 当归 桔梗 白芍 紫苏 黄 (各六分) 防风 白芷 甘草(各五分)

肉桂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各三分)

生姜一片,水煎服。外以苍朮、红枣、沉檀等烧烟以辟其秽。

姜附汤

治痘正出时,为风邪所袭,忽然传风,眼目直视,牙关紧者,勿用驱风峻药。

白附子 老生姜(捣碎。各二钱)

浓煎汤,灌下一二酒杯,出微汗即愈。

凡脚心有痘,则知出齐。若稀少者,不必拘此,以身不热为出齐。

凡痘出齐,而身不热,方可食猪肉。若热未退,而食肉以助邪火,必成大患。怯弱者,当起胀时,可食鸡,以助行浆。壮旺者忌之。至于诸鱼、牛、羊,痘家最忌。

以后治痘成脓数日内方论:凡痘见三日后,身和神爽,颗粒圆润,根脚红活,胸背稀疏,饮食如常,二便不涩,此顺候也。不必服药,但节饮食,避风寒,防秽气而已。

凡痘出齐后,总要脓浆满顶,方保无虞。盖痘之生死,判于脓之有无。有脓则毒从外散而生,无脓则毒留内攻而死,此际稍忽,后不及矣。

凡人之气血流畅,则毒化为脓。脓之不成,其病有二:毒瓦斯炽盛,则血燥而凝,故不能运化而成脓:元气虚弱,则血寒而缩,亦不能运化而成脓。二者当分别治之,毫不可混。

清毒活血汤

治毒盛血燥,不能成脓,及数日不大便,或紫黑焦枯而顶陷等证。

紫草茸 当归 前胡 牛蒡子 木通(各六分) 黄芩(酒炒) 生地 白芍 连翘 桔梗 黄连(酒炒。各七分) 甘草 人参(各四分) 山楂肉 生 (各八分)

生姜三分引。如烦躁者,去参 ,加麦冬、花粉(酒炒)各八分。如稠密红紫,而顶陷者,服之立起。若甚而黑陷,受毒最深,虽用之无益。

参归鹿茸汤

治气血两虚,脓不充满,白陷、灰陷等证。

鹿茸(酒涂炙,三钱) 蜜 (钱半) 当归 人参(各一钱三分) 炙草(六分)

生姜(五分) 龙眼肉(三枚)

煎浓,入好酒合服。如手足冷,加木香三分,丁香、肉桂各五分。如寒战切牙者,肉桂加倍,附子八分。如泄泻者,加白朮、白芍(酒炒)各一钱,木香(煨)、丁香各三分。

参归补益汤

(新) 治症同上。

人参(无者,或以山药三钱炒黄代之) 蜜 (二三钱) 当归身(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大川芎(八分) 肉桂(七分) 山楂肉(六分) 熟地(二三钱)

或加糯米、人乳(泄者不用。)好酒合服。如气虚痒塌不起,如穿山甲土炒六分,或加白芷。如血热红紫不起,加紫草钱半。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干姜炒用一钱,或加丁香四分。

如元气大虚,寒战切牙,去白芍,加附子钱半,干姜炒用一钱。如泄泻,加白朮钱半,肉豆蔻一钱。

○但凡浆不足不脓者,宜如此补之。若不补足,后难收结。黄 宜生用,不必加减。

有痘密色白,根无红晕,而顶陷者,名白陷。甚则转而为灰陷。此气血虚寒,亦宜用此二汤。

参 汤

治痘气虚不能统血,故血泛溢而上 气位,变成血 ,而不成脓。若失治,则气愈虚,而为血陷,皆宜用此。

人参 蜜 (钱半) 炙草 肉桂(各八分) 生姜(五分)

温服。

○血陷与紫陷相类,但血陷虽红而不紫。紫陷属热,气粗身热,宜作实治;血陷属虚,气少身凉,宜用温补。

参麦清补汤

治痘密毒重;又气血虚弱,津液枯竭,不能制火,以致烦渴、咽痛、鼻血、难用大补者。

人参 麦冬(酒炒,一钱二分) 花粉(酒蒸) 生 (各一钱) 前胡 牛蒡子(炒。各五分)

生甘草 炙甘草 红花(酒洗) 桔梗(各三分) 白芍(酒炒) 白芍(生用) 生地(各四分)

当归(一钱) 大川芎 山楂肉(各五分) 生姜(一片) 龙眼肉(三枚)

温服。遇此症,此药频服。

此症原因气血不能胜毒瓦斯而然。若见其多热之候,率用犀角地黄汤之类凉血清火,愈损气血,决无生理。

吐泻(各有二端) 兼大便秘塞、身凉出汗

栀莲二陈汤

治吐酸苦而有声,吐后反快者,此毒火上腾也。

黄连(姜汁炒) 栀子(姜汁炮。各五分) 茯苓 半夏(姜水炒。各五分)

陈皮 甘草(炙。各三分) 生姜(四分)

同煎,缓服。吐止即勿服。

参砂和胃散(方见上) 治吐有物无声,不酸不苦,吐讫困倦,不思饮食,此胃气虚也。宜用温补,以痘色淡白而不红者。

加味四苓散

治痘色红紫,大便热泄而燥黄,小便赤涩,此毒瓦斯奔越也。

猪苓 木通(各八分) 泽泻 赤苓(各七分) 黄连 黄芩(炒) 车前子(去壳略炒)

牛蒡子(各五分) 灯心(八分)

同煎,食前服。

参术散

治痘色淡白,脾胃虚寒,大便泄,而青白滑利不止者。

白朮(一两) 人参(少者,用山药炒黄五钱代之) 茯苓 砂仁(炒) 甘草(去炙)

薏苡仁(炒) 白莲子(去心炒) 神曲(炒) 山楂肉(各五钱) 肉豆蔻(面包煨,捶去油)

诃子(煨,取肉) 广陈皮(各四钱) 南木香(三钱)

共研末,每用二钱,米汤调服。儿有不肯服者,入稀粥内和服亦可。

七味豆蔻丸

治痘虚泄不止,服参术散,并兼服此丸为妙。

白豆蔻(去壳,微炒) 诃子(煨。取肉) 砂仁 南木香 白龙骨( 。各五钱)

赤石脂( ,七钱) 枯白矾(四钱)

共研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用米汤下三十丸。儿有不肯服者,将丸研碎,入粥内服之亦可。

加减清毒活血汤

治痘起胀灌脓时,或六七日不大便而塞闷作乱者,此毒盛而秘也。

紫草 当归(各二钱) 前胡 牛蒡子(各六分) 生地 白芍 连翘 桔梗(各五分)

黄芩 黄连(各酒炒,七分) 甘草(四分) 山楂肉(八分) 怀牛膝(二钱)

煎就,入生蜜半酒杯服之。如不通,加酒炒大黄三钱微利之。如仍不通,用猪胆汁灌入谷道中,即通。终不可用芒硝、生大黄大下之,恐下后生变也。

归 汤

治身凉自汗,属气虚也。

当归身(五钱) 黄 (蜜炒,三钱) 枣仁(炒研,二钱)

水煎服。

甘桔化毒汤

治痘灌脓之时,喉肿生疮。

甘草 桔梗 射干 黄连(酒炒) 牛蒡子(炒。各钱半)

水煎,入竹沥服。

益元散

治痘溃烂。

滑石(二两) 甘草(五钱)

共为末,蜜水调敷。

四圣化毒汤

治痘脓成而忽然痒者,此热则生风,其人必气血俱实。

木通 归尾 赤芍 防风(各二钱) 肉桂(五分)

水煎服。

参 实表汤

治元气素弱而痘痒者,此危症也,宜补剂加去风药。

黄 (蜜炒,一钱五分) 人参 甘草 肉桂 防风 白芷(各八分) 当归(一二钱)

川芎 桔梗 浓朴(各六分) 南木香(三分)

或加荆芥、姜蚕各五分,生姜四分,同煎服。如有触犯秽气而痒者,悉用红枣,或苍朮,或茶叶,烧烟熏之。外用绢袋裹小儿之手,免至搔破。或先有破者,若复脓成结痂,可保无虞。

○外以荆芥扎一大指大,点燃,于痒处点之。患者自以为妙。

宁神汤

(新) 治痘成浆之时,气血外出,自心舍空虚,神无所依,或昏睡不醒,口中喃喃,狂言如祟等证。此亦常病,勿作慢惊施治。

人参 当归 熟地(各二钱) 茯神 石菖蒲(各一钱) 枣仁(炒研,八分) 远志(六分)

炙草(五分)

共为末,猪心血和为丸,辰砂水飞为衣,灯心汤下。

以后治痘收靥数日内方论:凡痘出八九日,脓浆充满,颜色苍蜡者,上也。若无他症,不必服药。

养胃开痰汤

治痘脓少,至收结时,或身倦食少,痰液壅塞等证。

人参(或以山药炒黄三钱代之) 白朮(钱半) 甘草(炙,一钱) 茯苓 半夏(各钱三分)

白莲肉(去心炒) 山楂肉(各八分) 陈皮(去白) 桔梗(各五分) 生姜(七分)

同煎,温服。如口渴,去半夏,加麦冬八分,北五味(研)九粒。吐逆者,加藿香、砂仁各四分。

灌脓时,忌用朮、苓、半夏,恐其燥也。至此际可用。

建中汤

治痘收时,寒战切牙者,此真气外发而内虚寒也。

人参 黄 (蜜炙,三钱) 白朮(钱半) 当归身(八钱) 大川芎(八分) 附子 干姜(炒微黑)

肉桂 炙草(各一钱) 丁香(五分) 生姜(七分)

温服。有谓此证属热者,必有实证实脉,方可用凉。此不轻见,不得误用。

温表调中汤

治痘当收结时,身凉肢冷,不能蒸热回浆,当靥不靥,此虚寒也,宜补气血,而助之收结。

即前方加茯苓一钱,白芷、防风各八分。

清表解毒汤

治痘发热熏蒸,而当靥不靥者,毒未解也。

地骨皮 麦冬 花粉(酒炒。各八分) 牛蒡子 连翘 当归(各六分) 猪苓 泽泻黄芩(酒炒)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煎,温服。有用砂糖半酒杯,开水调服,能令热退痘收,亦好。但毒盛者不效。

消毒散血汤

治靥时腹痛,着在中脘,此热毒凝滞瘀血作痛也。

牛蒡 白芍(生用) 桃仁(炒,去尖,研烂) 大黄(酒炒。各一钱) 红花(三分,酒洗)

乳香 没药(研末。各五分)

药煎就,将此二味投入,温服。若宿食腹痛,须用消导。

大连翘饮

治痘结痂后,遍身大热,二便秘赤,余毒盛也。或身上有一处更热甚者,即发痈也。速服多服,待热退身凉方为内消。

连翘 牛蒡子 柴胡 当归 赤芍 防风(各八分) 木通 车前子 荆芥 黄芩 山栀(俱酒炒) 滑石 甘草 蝉蜕(各六分)

生姜五分引。如大便秘者,加大黄(酒炒)钱半。如此时忽头项痛者,是余毒上攻也,必注于目。亦用前方,去木通、车前、滑石,加升麻、桔梗、川芎、薄荷各五分。服数剂以解上攻之毒,庶免目患。

补中益气汤

治痘后头热,五心热,精神困倦,不思饮食,瘢白便利,津液少而烦渴等证。皆属亏虚,不可稍用一毫寒凉。

人参 黄 (蜜炒) 白朮 当归(各一钱) 升麻(盐水炒) 柴胡(酒炒。各三分)

川芎 陈皮 甘草(各四分)

姜枣引。如渴者,加麦冬一钱,北五味九粒。

以后统治痘症方论:凡痘疮有重出者,于原无痘处复出一层,如初出之状,亦渐起发灌脓,此余毒未尽。赖里气充实,毒不得入,故犹出于表,得其人能食,而大便坚,亦不足虑。如虚弱者,宜用十全大补汤之类温补之,不得再解毒也。

○十全大补汤即四君、四物加蜜 、肉桂。

凡痘颗粒不明,彼此相串,皮肿肉浮,或于本痘四旁旋出小痘,攒聚长大,渐成一块,此候最险。宜用快斑汤合六味消毒饮以解其毒。

快斑汤

治痘起发迟缓。

人参(五分) 当归 防风 木通(各一钱) 甘草(三分) 木香 紫草 蝉蜕(各二分)

六味消毒饮

解痘毒。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升麻 紫草 山豆根(各一钱)

凡贼痘于齐出之后,其中有独红、独大,摸之皮软而不碍手者,此贼痘也。过三日之外,必变水泡。或甚而变紫黑泡,危症也。急用六气煎,加紫草、红花、蝉蜕解之。或用灯草、木通煎汤,调益元散,利去心经之热,而红自退。

○如已成水泡,用保元汤,倍加四苓散利之,此秘法也。不然,则通身擦破,臭烂而死。

六气煎

治痘疮气虚,倒陷痒塌,合下方治贼痘。

黄 (蜜炙) 肉桂 人参 白朮 当归 炙草(各钱半) 加紫草、红花、蝉蜕。

益元散

利小水。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共研细末,上药调服三钱。

保元汤

治痘前后一切虚症。

人参 黄 (蜜炙,一二三钱) 炙草(一钱。)

四苓散

治一切湿症,从小便出。

猪苓 茯苓 泽泻 木通

元参升麻汤

治痘疮游火变斑疹红点而无头粒者,或变红赤成片,如云头突起而为丹者。

元参 升麻(各二钱) 甘草(八分) 防风 荆芥 牛蒡子(各六分)

水煎服。

凡痘有夹麻疹而出者,用前方加桔梗、黄芩(酒炒)各六分,令麻疹先退,而痘自起发。

复元大补汤

治痘疮二三日细小,四五日渐大,六七日脚阔顶陷,色白如豆壳者,名曰倒陷。此气血大虚,而浆不行也。

人参 黄 (蜜炙,钱半) 当归(一钱三分) 炙草(八分) 肉桂 白朮 川芎(各八分)

南木香(四分)

大便溏泄者,兼用参术散(方见前。)频服可疗。

凡痘有痛者,其症属实,此为吉兆。用生白芍为细末,酒调下一钱五分,立止。甚者,不过二服。

参归大补汤

治痘出齐后,头面肿胀,而痘不胀者。此气血虚弱,不能收摄毒瓦斯以成脓,故其毒散漫,妄行肉分也。

人参 当归 黄 (蜜炙。各一钱二分) 川芎 桔梗 山楂肉 炙草(各八分) 防风白芷 浓朴(姜炒) 紫草茸(各六分) 南木香(三分)

姜引。

四圣膏

治痘出齐后,其间有紫黑胀硬,独大而无根晕者,痘疔也。

珍珠 碗豆 乱发(三者各烧灰存性。等分) 冰片(少许)

用油胭脂调成膏,先将银簪拨开疔口,将药填于疮内,即转红活。或用雄黄研细末,以胭脂浓浸水,调点疔上,亦化而为痘。

败毒生肌散

治痘收结后,仍作热,臭烂出脓水者。

地骨皮 黄连(炒) 黄柏(炒) 五倍子 生甘草等分为末,干掺之。其不愈者,因毒未净,仍服大连翘饮(方见上。)解之。或有毒水流处而随烂者,用出蚕蛾绵茧,以生明矾末填在内,烧令汁尽,为末掺之。

清肺汤

治鼻出血,乃毒瓦斯上冲于肺以外泄也,清之自止。

花粉(酒炒) 麦冬 天冬(俱酒炒) 甘草 桔梗 当归(各八分) 白芍(浸炒)

又生白芍(酒浸) 丹皮(酒浸)

知母(蜜炒。各六分) 生姜(一片)

煎就,调发灰一钱服。或用发灰二钱,童便七分,酒三分,调服立止。轻者,只用发灰吹鼻亦止。

○此证及咽喉口舌等病,切不可峻用寒凉,如犀角、生地、生三黄之类,冰伏其血,为害不小。

凡痘有水泡无脓者,此属气血两虚,宜用十全大补汤或用参归补益汤。(方俱见上。)

如脓泡与水泡相半者,即十分中有三分脓泡者,犹有生意。若遍身水泡,全无脓浆,则危矣。

倘胃气好,饮食如常,亦可望生。但恐毒瓦斯未散,须防发痈。

凡痘有失音者,或痘稠密,气喉有痘,碍道而音哑也。外痘靥,内痘亦收,自声亮而不必治也。若痘色虚陷,灰白而音哑者,乃气血不足,送毒不出,毒留于肺,肺气受伤,以致失音。宜参麦清补汤,(方见上。)兼服下方,方可救全。

千金内托散

治一切气血不足,以致毒留于中,变证不一。

人参 归身 黄 (蜜炙。各钱半) 白芍(酒炒) 大川芎(各六分) 肉桂 炙草 山楂肉(各五分) 南木香 防风 白芷 浓朴(姜炒。各三分)

生姜引,龙眼肉三个同煎,入好酒和服。

清毒拨翳汤

治痘后目赤肿痛不能开者,或翳膜遮蔽不能视者,此宜从容调治,不可用寒凉以伤元气也。

当归 花粉(酒蒸) 牛蒡子 草决明 桔梗 甘草 刺蒺藜(各五分) 菊花 密蒙花 谷精草川木贼 干葛 川芎 羌活 柴胡 防风 薄荷 生地 山栀(酒炒。各三分)

生姜一片引。如目赤甚者,加黄连(酒炒)四分。如大便秘燥,加大黄(酒炒)钱半。

得大便通,仍去之。此治毒轻者,不得十剂而愈;毒重者,必须多剂,乃获全效。若峻攻其里而疏利其下,势求连效,自必丧明。并忌凉药点洗。

十神解毒汤

治痘二三日间,已出未出,烦躁不安,口渴尿赤等证。

归尾 生地 红花(俱酒浸) 丹皮 桔梗 赤芍 伏毛(洗净,姜汁拌晒) 木通连翘(去心) 小川芎(各七分)

水煎服。此方以凉血、行血为主,初服稳协。

荆防解毒汤

治痘夹斑、夹麻、夹丹者,俱可通用。

防风 荆芥穗 升麻(各四分) 黄芩(酒炒) 黄柏(酒炒) 元参 牛蒡子(炒研。各六分)

水煎服。

牛蒡子汤

治痘密身热,连日不退。

牛蒡子(炒研) 归身 炙草 柴胡 连翘 黄芩(酒炒) 黄 (生用) 地骨皮(各八分)

水煎服。

凡孕妇出痘,总以安胎为主。其初发热,则用参苏饮以发之。痘既出后,则多服安胎之药,详载妇科胎孕门,可以参阅。泄者,用黄芩汤合四君子汤,内加诃子。血虚者,用四物东加托药。色灰白而起发迟者,用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凡条芩、白朮、艾叶、砂仁之类,与候相宜者,采而用之,切不可用丁桂燥热之品。更有出痘时而正产者,势必气血两虚,亦以十全大补汤为主。虚寒者,少加附子。若寒战切牙,腹胀不渴,而身热足冷者,此乃脾胃内虚,外作假热也,宜参 、归、附、木香之类,禁用寒凉。亦有口渴饮水,大便燥,小便赤而短,脉息洪滑者,此内热也,宜用五苓散加黄芩、白芍之类。至于崩漏、血气痛、血晕等证,俱载妇科生产门,可以参用,不必复赘。

凡痘以观形察色为主。然不诊脉,何以决脏腑虚实寒热之真情,而治疗之无误也?盖以左手脉之大小,以分血之盛衰;右手脉之大小,以分气之盛衰。七岁以上,五至为平;七岁以下,六至为平。过则为数,邪气实也;不及为迟,正气虚也。人迎紧,外感也;气口数,内伤也。浮而数,表热也;浮而迟,阳气衰也。沉而紧,里热也;沉而细,元气脱也。

然痘疹为阳病,故脉浮沉俱宜略带洪实。若弱而无力,则为阳病而见阴脉,必凶之兆。至于浮而无根,细而欲散,迟而欲绝,沉而时一至者,皆死脉也。夫痘疮自发热以至起胀,毒从内出,阳之候也,其脉尤宜浮大而数,不宜沉细而迟。既靥之后,毒从外解,阴之候也,脉宜和缓,不宜洪数。但要和平有神,切忌虚大无力。六日以前宜动,六日以后宜静也。脉静身凉而神宁者生,脉燥身热而心烦者死,所必然也。然六部之外,又有冲阳脉者,胃脉也。(脉在足大指、次指之间,陷上三寸,动脉者是也。)太溪脉者,肾脉也。(脉在足内踝下,动脉者是也。)胃为主,肾为根,此二脉关系最重。倘至六部无脉,生死难辨,宜于此诊之。若悠悠条理,不断不急,元气尚在,犹有生意,可救而活也。若此二脉先绝,纵六脉犹存,亦为凶候。复以二脉较之,则太溪尤重于冲阳耳。其中脉理,所当熟晰。

备拣古来治痘杂症至简至稳单方于后,以便取用。

朱砂(一钱,研细) 真麝香(五厘) 蓖麻子(三十六粒,去壳,纸裹压去油)

共研成糊,于端午日午时,涂儿顶囟、前后心、手足心、两手弯、两腿弯如钱大,任其月落,不可洗去。(此方涂一年者,止出二分。涂二年者,止出一分。涂三年者,不复出矣。传方之家,已十六世不出痘矣。)○又方:用梅花蕊(七朵研) 朱砂(细研,水飞,一钱)

于除夕砂糖调服,出痘必稀。再用一服者,痘可不出。

○又方:用蚯蚓一条,(细小白颈者佳)

乌鸡卵一个,于卵开一小孔,入蚯蚓在内,纸封其孔,饭上蒸熟。每岁立春日或春分日与儿食一枚,永不出痘。凡值痘证时行,即食二三枚亦妙。

○又方:用蝉蜕、凤凰壳、(即抱出鸡子壳)神仙脱(即父母爪甲。)等分研末,于除夕用蜜汤调服一钱,三年后永不出痘。

○又方:用七星乌鱼(头上有七星,夜朝北斗。)

大者一尾,小者不拘,(此鱼用水可以久蓄。)于除夕煮汤,将儿遍洗。耳鼻等处,俱要水到。若天寒,于火边涂之,不可因鱼腥而用清水洗去。不信,或留一手一足不洗,日后出痘,此处独多。

○又方:用本儿脱下脐带烧灰存性为末,敷于ru头,令儿吮之。稀麻痘,并解疮毒。

○又方:于痘未见点时,用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水调下,或用灯心汤调服,多老少,少者无。

○又方:用鸡卵七个,以童便次第浸七日,每日换童便,先浸者先取,水煮,令儿食一个,痘出最稀,亦有不出者。

防痘入目,于发热时,常以胭脂浸水点之,或以白芥子研末,水调敷足心,热归下,可免。

○咽喉痘疮,用牛蒡子二钱,桔梗一钱,甘草节七分,煎服。外以屋上老瓦细研末吹之。

○痘出不快,热甚便秘,用牛蒡子(炒)一钱二分,荆芥穗二分,甘草四分,煎服。即已出者亦可服。大便利者忌用。

○痘疮烦渴,甘草(炙)花粉等分煎服。

○痘毒入心,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脓,用大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一碗,煮干,去甘草,焙研为末,入冰片一分,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开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瓦斯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

○痘疹失表发热时腹痛,此毒瓦斯相搏,欲出不得出也,用商陆根和葱白捣敷脐上,痘出无患。

○痘已出,外受风寒,窍闭血凝,痘不长,或变黑色,用霜后贴水紫背荷叶(炙)、姜蚕(炒)等分为末,酒调五分服,奇效。

○痘疮口禁,用吴茱萸二粒,细嚼咽之,即开。取辛以散之也。

○痘疮变黑,用穿山甲(蛤粉炒)为末,加麝少许,温酒调服五分,即红活,如神。

○痘疮黑陷,用猪心血,即尾血亦可,加冰片少许研匀,酒调服,一刻红活。

○痘甚,血热变紫赤而二便闭者,用紫草、红花、蝉蜕等分煎服,即解。

○痘不起发,用雄鸡冠血和酒服。

○痘初发托之,用穿山甲(取头上及前足者,土拌炒黄)

一两,红曲一钱(略焙)共研末,以雄鸡冠血和酒调服,大人一钱,小儿六七分,较前方更佳。

○痘疮黑陷欲死者,用小儿粪将砂罐贮之,盐泥固封,火 通红,取出为末,蜜水调服一钱。

○痘收时,有咳逆者,取真黄土研细,将童便调软,贴鼻下两边,闻气立止。

○痘浆满时,或感寒,一时变黑紫色,用好肉桂煎服,立见如前。

○痘烂不干,用多年屋上茅焙研,掺之。或用末铺床上,加一层布于上,睡之即愈。

○痘痒及痂不落,以蜜时刷之,痂易落,且无瘢痕。

○痘烂,用枇杷叶煎汤洗之。次用海螵蛸末或绿豆末敷之。

○又方:用干黄牛粪烧过,取中间白者研末敷之。

○痘疮瘢痕,用陀僧末,人乳调涂,夜上旦洗。

○痘痈,用黑大豆、赤小豆、绿豆研末,醋调涂之,立消。

○痘灰白,吐泻肢冷,用丁香九粒,干姜(炒)一钱,水煎,热服。

○痘焦狂妄,用滑石、朱砂(水飞)各一钱,冰片三厘共研末,冷水调服一二分,得睡自安,神方也。

凡出痘疹时,有当避者,有当禁者。谨之,则重可变轻,不谨,则轻必变重。避:腋下狐臭气,行远劳汗气,沟粪浊恶气,妇人经候气,房中淫液气,诸疮腥臭气,砒硫蚊烟气,误烧头发气,吹灭灯烛气,柴烟牛羊气,葱蒜韭薤气,煎炒油烟气,醉酒荤腥气,麝香燥烈气。

禁:生人往来,詈骂呼怒,对梳头,对瘙痒,勿扫地,勿对谎言,勿使僧道孝服人入房,勿对饮食歌乐。

麻者即疹也,与痘不同。痘属少阳,三焦火也。阳道常饶,故大而肿。麻属少阴,心火也。阴道常乏,故小而密。痘毒出于脏,脏属阴,阴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麻毒出于腑,腑属阳,阳主气,故麻有形而无浆。痘有寒有热,麻则有热而无寒。痘宜充实,可用补剂;麻忌内实,只宜解散。虽皆胎毒,而发既殊,治亦不同。其初出之际,痘防表虚,不可过表;麻贵尽出,过表无妨。既出之后,麻宜补阴以制阳,痘则补气以生血。盖麻热甚,则阴分煎熬,自阴虚火动,故宜滋阴清火,最忌酸敛温补燥悍之品。初发热时,如桂枝、羌活、苍朮、丁香、肉桂、砂仁之类,其性辛热,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又忌骤用寒凉,使毒冰伏而不得宣,俱致内攻之患。治宜升麻葛根汤。虽寒勿用桂枝,虽虚勿用参术,虽呕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并忌误作伤寒,而用汗下之法,乃为稳协。

麻出六腑,其毒浅而易散。然其热毒,上蒸于肺,故肺家见证独多,咳嗽、流涕、眼肿含泪、面肿腮赤者是也。然有轻重之分:如身体微汗,上下潮润,神清食常,不燥不迷,一日现几陈爪数鲜红者,轻也。不必服药,但禁风寒荤腥而已。若气喘鼻干,惊狂作呕,热甚昏迷者,重也。或初见如芥而色红,倏而变紫色者险。变黑色者逆。此际不可用药失序,不可过为攻表以伤胃气,反令停毒攻肺。务宜辨寒热虚实而治之。其法惟宣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殊甚,亦不足虑。以其既发于外,可免内攻,不若痘家之必顾其收靥也。

夫痘属阴,故头面先见而稀少者为佳;麻属阳,故头面宜多见成粒而色红者为吉。痘疮贵三四次陆续出者为妙;麻疹贵一齐涌出而便解者为上。凡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者,将出之兆也。痘色最厌繁红,麻色偏喜通红。盖麻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也。若色淡白者,是心血不足也,宜养血托毒汤主之。如色太红焰,或微紫者,是血热也,宜大青汤主之。

(方见下。)若色黑者,是血热而枯,乃凶兆也。善于凉血生血,或者可救。

昔人谓天气暄热,宜用辛凉发之,如黄连解毒汤之类。又谓天气严寒,宜用辛热发之,如桂枝汤之类。不知天时炎热,岂寒凉之药所能解!今骤用寒凉,恐不能以解外热,而适足以阻内热,使不得出而内攻也。天气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谨避风寒可也。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也。若再辛热以助毒,其变幻有不可测者矣。至于麻疹初起,有四肢逆冷者,乃火极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热药,待麻现,自然平和也。若在大病后、吐泻后、体亏而适出麻,有是证者,须当别论。又有麻发而自利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无妨。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以图速止,致生喘满胀滞等证,不可推测。或大泄不止,以及粪黄而色红者,须当调治,不可忽也。

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火毒,表实邪盛。用此解散,麻疹易现。

升麻 葛根 甘草(各一钱) 白芍(酒浸,钱半)

水煎,热服。

柴归饮

治麻疹无实邪者。用此托之散之,不助邪不损气,易于出现。

当归(二钱) 白芍(钱半) 柴胡(一钱) 干葛(钱二) 甘草(八分)

荆防败毒散

治麻疹发热二一三日间发散通用。

柴胡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人参 甘草 桔梗 茯苓(等分) 薄荷叶(减半)

水煎服。或加牛蒡子、连翘以解毒,淡竹叶以清热,更妙。如天气大热,加黄芩(炒)

八分。大寒,加麻黄(蜜炒)八分,水煎,热服。

解毒快斑汤

治麻已现形,一二日之间解毒通用。

连翘 牛蒡子(研) 荆芥 防风(各七分) 蝉蜕(五个) 山楂肉 生地(各钱半)

归尾 桔梗 黄芩(各八分) 川芎(五分) 干葛 紫草水煎服。

化毒清表汤

治麻疹已出,而红肿壮热,大便秘,小便赤,舌黄气粗等证。

牛蒡子 连翘 花粉 地骨皮 山栀(炒) 黄连 黄芩 干葛 元参(各八分)

桔梗 前胡 木通 甘草 薄荷 防风(各五分)

如口渴,加花粉一钱,石膏( 研)三钱。大便涩,加大黄(酒炒)钱半。

养血托毒汤

治麻现色白,心血不足,体虚神倦者。

当归(二钱) 白芍(酒炒,钱半) 熟地(二钱) 茯神(一钱) 淮山药(炒,钱半) 沙参(一钱二分) 甘草 生地(酒浸) 丹参(各一钱) 柏子仁(炒去油,八分) 牛蒡子(炒研,六分)

白莲肉(去心,炒研,一钱)

水煎,频服,以转红为吉。

大青汤

治麻色红而紫,属血热大毒,用此解之。

生地(二钱) 石膏(生研,三钱) 元参 地骨皮 知母(各钱半) 木通 甘草 青黛荆芥穗(各一钱)

淡竹叶十二片,水煎服。若紫色退,止服,恐寒凉伤胃也。

麦门冬汤

治表邪内热咳嗽甚者。

麦门冬 葛根(各钱半) 升麻(六分) 赤芍(酒炒) 茯苓(八分) 甘草(炙,六分)

石膏( 研,二钱)

水煎服。如肺火甚,加贝母、知母各七分。

门冬清肺汤

治麻后咳嗽不上。

天门冬(去心) 麦冬(去心) 款冬花 知母 贝母 桔梗 牛蒡子 地骨皮杏仁(去皮尖。各钱半) 马兜铃 甘草(各七分)

水煎,温服。

清肺饮

治麻症五六日之间尚有余毒留于肺胃,咳嗽气粗,身热不退。

石膏(三钱) 生地 麦冬 元参(各一钱) 桔梗 黄芩 归尾(各八分) 姜蚕(五条)

甘草 陈皮(各六分) 知母(七分) 柴胡(六分) 竹叶(四片)

水煎,热服。

清热活血汤

治麻色焦黑凶症。多服速服。黑色退,乃吉。

生地 丹皮(各二钱) 黄柏 黄连 黄芩(各酒炒钱半) 侧柏叶 赤芍 牛蒡子(炒研。各一钱)

连翘(去心) 甘草(各一钱二分) 薄荷叶(八分)

水煎,热服。如口渴,加花粉一钱,生石膏二钱,淡竹叶十片,童便半杯。如大便秘燥,加大黄酒炒三钱。如小便赤短,加滑石末二钱,药调服,中病即止。

加味四苓散

治麻泄利过甚,粪色黄,或红而臭,属实症大毒。

猪苓 木通 泽泻 赤茯苓(各一钱) 车前子(去壳,略炒) 黄连 黄芩 牛蒡子(各七分)

灯心五分,水煎,热服。凡参、朮、可、蔻止泄之品,切忌勿加。若只泄而无实热等证,减黄连、黄芩,加白扁豆三钱,萆 四钱,煨木香二分,白朮钱半。

和中汤

治麻疹大吐大泄而后现者,宜和中安胃为主。

白朮(一钱) 白芍(酒炒) 茯苓 干葛 当归身(土炒。各八分) 甘草(炙) 防风丹皮 桔梗(各六分) 柴胡(五分) 半夏(七分)

生姜六分,红枣二枚引。

柴胡四物汤

治麻后余热,宜补血凉血以退之。

柴胡(五分) 当归身 大生地(各二钱) 川芎(七分) 白芍(酒炒,钱半) 麦冬地骨皮 黄芩(各一钱) 知母(酒浸) 人参(或以山药三钱代之) 淡竹叶(八片)

水煎服。如不嗜饮食,去知母,加白朮钱半。中病即止。

羚羊角散

治麻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羞明云翳,眵泪俱多,红赤肿闭。

羚羊角(镑) 黄 黄芩 草决明 升麻 车前子 防风 大黄(等分)

水煎,热服。如大便燥秘,加芒硝二钱下之。

全真一气汤

治麻疹头面不起,壮热不食,喘促昏沉,上热下寒之候。由久热以伤阴也,勿作实热施治。

熟地(三五钱) 白朮(二钱) 麦冬(钱半) 淮牛膝(一钱) 北五味(十五粒) 附子(五七分)

水煎,凉服。

昔人谓,疹要清凉痘耍温,执为定论。寒凉并进,以致阳虚不能升发,头面不起;阴虚不能退阳,所以余热日盛。阴气未全之弱质,何堪久热之伤阴!故昏沉不食,喘促烦躁,中气日虚。如以疏表透托风药,则愈耗其阴;如以清肺解毒凉药,则徒伤其胃。泄泻一来,上热下寒,喘促益甚。复谓疹毒归肺,肆进苦寒,危亡立至。殊不知气血不和,偏阴偏阳之谓毒,能使气血和,阴阳平,而毒化矣。今此方滋阴降火,一气相生,于气血两虚之辈,有起死回生之功,人勿谓其峻猛而致疑也。

加味地黄汤

治热盛阴亏,麻疹隐伏,其脉寸强尺弱,不宜表者。

熟地(三五钱) 枣皮 山药(各钱半) 茯苓 丹皮(各一钱) 泽泻(七分) 肉桂(钱半)

北五味(三分)

水煎,温服。

凡麻疹须按脉用药,总以救阴救阳为主。此为法外之治,故不必以疹多实热为定论,而因时因人以权衡也。

清热导滞汤

治毒热留伏成痢。

黄连 黄芩 白芍 枳壳(炒) 山楂肉(各一钱) 浓朴(姜炒) 青皮 槟榔 当归甘草 牛蒡子 连翘(各六分)

如红多者,加红花三分,地榆五分。滞涩者,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

香连丸

治里急后重。

黄连(一两) 广香(三钱)

共研末,蜜丸,开水下三钱。如病久体虚者,用补中益气汤送丸三五钱。

清胃败毒汤

治麻后余毒,口疮牙疳等证。

姜蚕 丹皮 甘草 连翘心 生地 桑根皮 沙参 茯苓 金银花 黄柏(蜜水炒。各等分)

如体虚,加白朮,水煎服。

救苦散

麻后口疮牙疳搽药。

人中白(火 ,五分) 青黛(水飞,五分) 冰片(一分) 姜蚕(钱半) 寒水石(水飞,三钱)

共为细末,先以浓茶漱净,随搽患处。如加牛黄二分更效。

加味甘桔汤

治麻后余毒喉病。

连翘 甘草 桔梗 射干 牛蒡子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一钱)

水煎服。

○外用苦参三钱、姜蚕二钱为末吹之。

健脾丸

治麻后失调,体瘦气虚,或成疳疾,或生泄泻等证。

人参(少者,以山药二两炒黄代之) 黄 (蜜炒) 白朮 当归 茯苓(各一两)

神曲(炒) 山楂肉 白芍(酒炒) 地骨皮(各五钱) 白扁豆(炒去皮,一两) 橘红陈皮(各五钱) 川黄连(炒,四钱) 百合(八钱)

如肚硬有积,加谷虫三钱,共为细末,每用二钱,少加白糖,开水调服。

犀角解毒化痰汤

治麻证咳嗽气喘,唇红便燥,内热烦渴,或口鼻出血,不拘前后皆可服。

生犀角(一两) 归尾(八钱) 连翘心 丹皮 紫草 甘草梢 川贝母 花粉 薄荷(各一两)

赤芍(六钱) 牛蒡子 黄连(各三钱) 生地(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淡竹叶汤下。或十分用一,煎服亦可。

但犀角须磨汁合服。

凡孕妇出麻,古人徒知清热以安胎,不思麻未见,而止以清热为事,则麻因冰伏难出,而内热愈甚,是欲保胎,反足以伤胎也。宜用轻扬之剂,照前法表托,则麻出而热自清,继以滋阴清解,则于麻于胎,两得无碍,不安胎而胎自安。又有用艾叶、砂仁燥热之药以安胎者,而不知适足以损胎也。

托毒清热安胎汤

治孕妇麻痘初热,表托安胎。

当归 川芎 白芍 桔梗 甘草 柴胡 前胡 防风 荆芥 白芷 干葛 紫草 白朮条黄芩(各一钱)

水煎服。

麻疹禁忌,与痘证同,详载痘科后条,参阅谨用。

治麻疹杂症单方:麻后嗽甚,用贝母、(去心,童便浸)知母各一两,老生姜一钱,共研末,每用五七分,开水调服。

○麻毒口疮:黄连一两,干姜(炒黑)三钱为末掺之。

○又方:用黄柏、(蜜炒)青黛等分为末,频掺口疮,咽津妙。

○麻疹黑紫将死,用小儿大粪用,(方见痘杂症内。)可以通用。

○麻痘解秽,用茵陈研末,取枣肉捣为丸,焙干,常常烧烟熏房、熏被、熏衣,即凶者可转为吉。

凡古来治麻痘药书至多,但觉有泛处,令初学人不便取用。惟明聂久可所著方论,简而确,不误后人。今多采用。内有缺者补之,偏者正之,集为全书,于二科不无小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