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经衍义本草 » 图经衍义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一

关灯直达底部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木部上品

干漆

味辛,温,无毒、有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汉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半夏为#1之使,畏鸡子,今又忌油脂。

《图经》曰:干漆、生漆,出汉中川谷,今蜀、汉、金、峡、襄、歙州皆有之。多高三二丈,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子一若牛李,木心黄。六月、七月以竹筒钉入木中取之。崔豹《古今注》曰: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是也。干漆,旧云用漆桶中自然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今多用筒子内干者,以墨如?,坚若铁石为佳。《华佗传》:彭城樊阿,少师事佗,求服食法。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方,云服之去三虫,利五脏,轻身益气,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年五百余岁。漆叶所在有之。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脏,益精气。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为佳,语阿,阿秘之。近者人见阿之寿而气力强盛,怪之,以问所服食,阿因醉乱误说,人服多验。

陶隐居云:今梁州漆最胜,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诸处漆桶上盖里,自然有干者,状如蜂房,孔孔隔者为佳。生漆毒烈,人以鸡子和服之去虫,犹有啮肠胃者。畏漆人乃故#2死。外气亦能使身肉疮肿,自别有疗法。仙方用蟹消之,为水炼服,长生。

《外台秘要》:疗蛔虫,心痛,恶心吐水。干漆熬捣蜜和丸。服十五丸,一日再服。

《经验方》:治妇人不曾生长,血气,脏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元气、小肠气撮痛者。并宜服二圣丸:干漆一两为末,湿漆一两,先将湿漆入铫子一内,熬如一食饭间已来住火,与干漆末一处拌和丸如半皂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吞下,无时。如元气、小肠、膀胱气痛,牙关紧急,但击开牙关,温酒化一丸灌下必安。怕漆人不可服。

《简要济众方》:治九种心痛及腹胁积聚滞气。筒子干漆二两,捣碎炒烟出,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无时服。

《杜壬方》:治小儿胃寒,虫上诸证,危恶与痫相似。干漆捣炒烟尽,白入芜荑等分,为细末。米饮调下一字至一钱。

《衍义》曰:干漆,若湿漆,药中未见用,凡用者,皆干漆耳。其湿者,在燥热及霜冷时,则难干。得阴湿,虽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又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余如《经》。

五加皮

味辛、苦,温、微寒,无毒。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久服轻身耐老。一名豺节。五叶者良。生汉中及冤句。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远志为之使,畏蛇皮、玄参。

《图经》曰:五加皮,生汉中及冤句,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春生苗,茎、叶俱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长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坚硬。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用。

《药性论》云:五加皮有小毒。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二#3岁不能行,用此便行走。

陶隐居云:今近道处处有,东间弥多。四叶者亦好。煮根茎酿酒,主益人。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与地榆并有秘法。

《日华子》云: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叶治皮肤风,可作蔬菜食。

《东华真人煮石经》: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五加也。又异名曰金盐。昔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言:何以得长久?何不食石用金盐。母何以得长寿?何不食石用玉豉。玉豉者,即地榆也。五加、地榆皆是煮石而饵得长生之药也。昔尹公度闻孟绰子、童#4士固共相与言曰: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宝珠。

鲁定公云:母单服五加酒,以致不死,临隐去佯托死,时人自莫之悟耳。张子声、杨建始、王叔才、于出#5彦等,皆服此酒而房室不绝,得寿三百年,有子二十人。世世有得服五加酒散,而获延年不死者,不可胜计。或只为散以代汤茶而饵之,验亦然也。大王君谓五加云:盖天有五车之星精也。金应五胡#6,人应五德,位应五方,物应五车。故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液;白气入节,则有西方之津;赤#7气入华,则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则有北方之饴;黄烟入皮,则有戊己之灵。五神镇主,相转育成。用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婴也。

牡荆实

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得朮、柏实、青葙,共疗头风,防风为之使,恶石膏。

《图经》曰:牡荆,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今眉州、蜀州及近京亦有之,此即作棰杖者,俗名黄荆是也。枝茎坚劲,作科不为蔓生,故称牡。叶如蜱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如麻子大,或云即小荆也。八月、九月采实,阴干。此有青、赤二种,以青者为佳。谨按《登真隐诀》云:荆木之华叶,通神见鬼精。注云:寻荆有三种。直云荆木,即是今可作棰杖者,叶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药。方卫则用牡荆,牡荆子入药,北方人略无识其木者。

崔元亮《集验方》:治腰脚蒸法:取荆叶不限多少,蒸令熟热,置于瓮中,其下#8着火温之。以病人置于叶中,剩着叶盖,须臾当汗出药中旋旋吃饭,稍倦即止。便以绵衣盖,避风,仍进葱豉酒及豆酒并得,以差为度。

蔓荆实

味苦、辛,微寒、平、温,无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长虫,主风头痛,脑呜,目泪出,益气。久服轻身耐老,令人光泽,脂致音雉。小荆实亦等。恶乌头、石膏。

《图经》云:蔓荆实,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近京及秦、陇、明、越州多有之。苗茎高四尺,对节生枝。初春因旧枝而生叶类小楝,至夏盛茂。有花作穗浅红色,蕊黄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结实,斑黑,如梧子许大而轻虚。八月、九月采。一说作蔓生,故名蔓荆。而今所有,并非蔓也。

《药性论》云:蔓荆子,臣。治贼风,能长髭发。

陶隐居云:小荆即应是牡荆蔓荆#9。牡荆子大于蔓荆子,而反呼为小荆,恐或以树形为言,复不知蔓荆树若高大小。

《日华子》云:利关节,治赤眼,痫疾。注云:海盐亦有大如豌豆,蒂有小轻软盖子。六七八月采。

雷公云:凡使,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衍义》曰:蔓荆实,诸家所解,蔓荆、牡荆纷然不同。今既言蔓荆,明知是蔓生,即非高木也。况此牡荆,则是木上生者。况《汉书˙郊祀志》所言,以牡荆茎为幡竿。故知蔓荆即子大者是,又何疑焉。后条有栾荆,此即便是牡荆也。子青色,如茱萸,不言更立栾荆条。故文中云:本草不载#10、亦无别名,但有栾花,功用又别,断无疑焉。注中妄称石荆当之,其说传见穿凿。

辛夷

味辛,温,无毒。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可作膏药用之,去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汉中川谷。九月采实,暴干。芎藭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图经》曰:辛夷,生汉中川谷。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庭亦多种植。木高数丈,叶似柿而长。正月、二月生花似着毛小桃子,色白蒂紫。花落无子。至夏复开花,初出如笔,故北人呼为木笔花。又有一种,枝、叶并相类,但岁一开花,四月花落时,有子如相思子。或云都是一种。经一二十年老者,方结实。即其花开早晚,亦随南北节气寒温。九月采实,暴干用。或云:用花蕊缩者良,已开者劣,谢者不佳。

《药性论》云:辛夷,臣。能治面生野疱,面脂用,生光华。

《日华子》云: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入药微炙,已开者劣,谢者不佳。

雷公云:凡用之,去粗皮,拭上赤肉毛了,即以芭蕉水浸一宿漉出,用浆水煮,从已至未,出,焙干用。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时去皮,用向里实者。

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巨两切,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茑音鸟。生洪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图经》曰:桑寄生,出洪农山谷桑上,今处处有之。云是乌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叶似橘而厚软,茎似槐枝而肥脆。三四月生花,黄白色。六月、七月结实,黄色,如小豆大。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凡檞、榉、柳、水杨、枫等上,皆有寄生,惟桑上者堪用。然殊难辨别,医家非自采不敢用。或云断其茎而视之,其色深黄并实中有汁稠粘者为真。

《药性论》云:桑寄生,臣。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日华子》云:助筋骨,益血脉。采人多在榉树上收,呼为桑寄生。在桑上者极少,纵有,形与榉树上者亦不同,次即枫树上,方同榉树上者,黄色。七月、八月采。

雷公云:凡使,在树上自然生独枝树是也。采得,用铜刀和根、枝、茎细剉,阴干任用。勿令见火。

《衍义》曰:桑寄生,新旧书云:今处处有之。从宦南北,实处处难得。岂岁岁窠斫摘践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滑细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又云:今医家鲜用,此极误矣。今医家非不用也,第以难得真桑上者。当#11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验如神。向承乏吴山,有求药于诸邑者,乃遍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实告,甚不乐。盖不敢以伪药罔人。邻邑有人,伪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杜仲

味辛、甘,平、温,无毒。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脚中酸疼,不欲践地。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绵。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12采皮。恶蛇蜕皮、玄参。

《图经》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亦有之。木高数丈,叶如辛夷,亦类柘,其皮类厚朴,折之内有白丝相连。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用。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主风毒脚气及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宜。干末作汤。

《药性论》云:杜仲,味苦。能治肾冷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

《日华子》云:暖。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雷公云:凡使,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两,炙之尽为度,炙干了细剉用。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合,令一处用之。

《圣惠方》:治卒患腰脚疼痛,补肾。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用羊肾一对,细切去脂膜,入药中煮,次入薤白七茎,盐、花椒、姜、醋等和作羹吃。空腹食之。

《胜金方》:治妇人胎脏不安,并产后诸疾,宜服杜仲丸。瓦上干,于木臼中杵为末,煮枣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烂嚼以糯米饮下。

枫香脂

味辛、苦,平,无毒。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一名白胶香。其树皮,味辛,有小毒。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所在大山皆有。

《图经》曰:枫香脂,旧不载所出州郡,云所在大山皆有,今南方及关陕多有之。似白杨,甚高大。其叶圆而作歧#13,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连着实,大如鸭卵。八月、九月熟,暴干可烧。《南方草木状》曰:枫实惟九真有之。用之有神,乃难得之物。其脂为白胶香,五月斫为坎,十一月采之。其皮性涩,止水痢。水煎饮之。任防《述异记》曰:南中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瘤瘿也。至今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灵异。下沉香条有枫香云,疗风瘾疹痒毒。与此相类,即一物也。

陈藏器云: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

《日华子》云:枫皮,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衍义》曰:枫香,与松脂皆可乱乳香,尤宜区别。枫香微黄白色,烧之尤见真伪。兼能治风瘾疹痒毒。水煎热煠洗。

女贞实

味苦、甘,平,无毒。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生武陵川谷,立冬采。

《图经》曰:女贞实,生武陵川谷,今处处有之。《山海经》云:太山多真木,是此木也。其叶似枸骨及冬青,木极茂盛,凌冬不凋,实#14细青白色。九月而实成,似牛李子。立冬采实,暴干。其皮可以浸酒。或云:即今冬青木也。而冬青木肌理白,文如象齿,道家取以为简,其实亦浸酒,去风补血。

木兰

味苦,寒,无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庖#15酒皶,恶风癫疾,阴下痒湿,明耳目,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及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图经》曰:木兰,生零陵山谷及太山,今湖、岭、蜀、川诸州皆有之。木高数丈,叶似菌桂叶,亦有三道纵文,皮如板桂,有纵横文,香味劣于桂。此与桂枝全别,而韶州所生,乃云与桂同是一种。取外皮为木兰,中肉为桂心。盖是桂中之一种耳。十一月、十二月采,阴干用。任防《述异记》云: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洲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陶隐居云:零陵诸处皆有。状如楠树,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有皮厚,状如厚朴,而气味为胜。今东人皆以山桂皮当之,亦相类。道家用合香亦好。

《外台秘要方》:疗面上皶?皯?方。木兰皮一斤,细切,以三年酢浆渍之自#16日,出,于日中晒捣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

《子母秘录方》:疗小儿重舌。木兰皮一尺,广四寸,削去粗皮,用醋一升渍取汁,注重舌上。

蕤核

味甘,温、微寒,无毒。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眦烂,齆鼻,破心下结痰痞气。久服轻身益气,不饥。生函谷川谷及巴西。

《图经》曰:蕤核,生函谷川谷及巴西,今河东亦有之。其木高五七尺,茎间有刺。叶细似枸杞而尖长,花白,子红紫色,附枝茎而生,类五味子。六月成熟,五月、六月采实,去核壳阴干。刘禹锡《传信方》所著法最奇,云眼风泪痒,或生翳,或赤眦,一切皆主之。宣州黄连捣筛末,蕤核人去皮碾为膏,缘此性稍湿,末不得故耳。与黄连等分和合,取无蚛病干枣三枚,割头少许留之却核,以二物满填于中,却取所割下枣头,依前合定,以少绵裹之,惟薄绵为佳。以大茶碗量水半碗,于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以来,以绵滤,待冷点眼,万万不失。前后试验数十人皆应,今医家亦多用得效,故附之。

陶隐居云:今从北方来,云出彭城间。形如乌豆大,圆而扁,有文理,状似胡桃桃核。今人皆合壳、用为分两,此乃应破#17取人秤之。医方惟以药#18眼。《仙经》以合守中丸也。

雷公云:凡使,先汤浸去皮、尖,擘作两片。用芒消、木通草二束,和蕤人同水煮一伏时后沥出,去诸般药取羹人,研成膏,任加减入药中使。每修事四两,用芒消一两,木通草七两。

丁香

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能发诸香。其根疗风热毒肿。生交、广、南蕃。二月、八月采。

《图经》曰:丁香,出交、广、南蕃,今惟广州有之。本类桂,高丈余,叶似栎,凌冬不凋。花圆细,黄色。其子出枝,蕊上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谓之母丁香。二月、八月采子及根。又云:盛冬生花、子,至次年春采。

《药性论》云:丁香,臣。能主冷气腹痛。

《日华子》云:治口气反胃,鬼疰蛊毒,及疗肾气、贲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治冷气,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雷公云:凡使,有雄雌。雄颗小,雌颗大,似怀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若欲使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

《简要济众方》: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末。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

《千金方》:治干霍乱,不吐不下方。丁香十四枚末,以热汤一升和之,顿服。

《衍义》曰:丁香,《日华子》云治口气。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气不和。有大者名母丁香,味尤佳。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内阴#19中,主阴冷病,中病便已。

沉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图经》曰:沉香、青桂香、鸡骨香、马蹄香、煎香同是一本。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惟海南诸国及交、广、崖州有之。其木类椿、榉,多节,叶似橘,花白。子似槟榔,大如桑椹,紫色而味辛。交州人谓之蜜香。若欲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干俱朽烂,其木心与枝节不坏者即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坚黑而沉水者,为沉香。半沉半浮与水面平者,为鸡骨。最粗者,为煎香。又云:沉香中形如鸡骨者,为鸡骨香。形如马蹄者,为马蹄香。然今人有得沉香奇好者,往往亦作鸡骨形,不必独是煎香也。其又粗不堪药用者为生结黄熟香。其实一种,有精粗之异耳。并采无时。又熏陆香,形似白胶,出天竺、单于二国。《南方草木状》如熏陆出大秦国,其木生于海边沙上,盛夏木胶出沙上,夷人取得,卖与贾客,乳香亦其类也。

《广志》云:南波斯国松木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盖熏陆之类也。今人无复别熏陆者,通谓乳香为熏陆耳。治肾气,补腰膝,霍乱吐下,冲恶中邪气,五疰,治血,止痛等药及膏煎多用之。然至黏难研,用时以缯袋挂于窗隙间,良久取研之乃不黏。又鸡舌香,出昆仑及交州以南。枝、叶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枣核,此雌者也。雄者着花不实,采花酿之以成香。今医家又一说云:按三省故事,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芬芬#20也。而方家用鸡舌香疗口臭者,亦缘此义耳。苏合香生中台川谷。苏恭云:此香从西域及昆仑来,紫色,与真紫檀相似,而坚实,极芬香。其香如石,烧之灰白者好,今不复见。此等广南虽有此而类苏木,无香气,药中但用如膏油者,极芬烈耳。陶隐居以为是狮子屎,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耳。然狮子屎,今内帑亦有之。其臭极甚,烧之可以辟邪恶,固知非此也。《梁书》云:天竺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有檀香,木如檀,生南海。消风热肿毒,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有人#21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之。真紫檀,旧在下品,亦主风毒。苏恭云:出昆仑盘盘国,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檀木生江、淮及河朔山中。其木作斧柯者,亦檀香类,但不香耳。

陶隐居云:此香合香家要用,不入药。惟疗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

《日华子》云:沉香,味辛,热,无毒。调气,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雷公云:沉香,凡使须要不枯者,如觜角硬重沉于水下为上也,半沉者次也。夫入丸散中用,须候众药出即入拌和用之。

《衍义》曰: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岗岭相接,千里不绝。叶如冬青,大者合数人抱。木性虚柔,山民或以构茅庐,或为桥。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沉,或为煎,或为黄熟。自枯死者,谓之水盘香。今南恩、高、窦等州,惟产生结香。盖山民入山,见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经年得雨水所渍,遂结香。复以锯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点,遂名鹧鸪斑,燔之极清煎#22。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沉。黄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药用。依木皮而结者,谓之青桂,气尤备。在土中岁久,不待刓剔而成者,谓之龙鳞。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黄蜡沉,尤难得也。然《经》中止言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余更无治疗。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损,余药不可方也。熏陆香木,叶类棠梨。南印度界,阿咤厘国出,今谓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谓之乳香,为其垂滴如乳。熔塌在地者,谓之塌香,皆一也。

熏陆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

《图经》曰:文具沉香条下。

《唐本》云:熏陆香,微温。去恶气,恶疮。出天竺国及邯郸。似松脂,黄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郸者夹绿色,香不甚。

《梅师方》:治齿虫痛不可忍。嚼熏陆香咽其汁,立瘥。

鸡舌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图经》曰:文具沉香条下。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鸡舌香,使,味辛,无毒。入吹鼻散子中用,杀脑疳。入诸香中,令人身香。

《齐民要术》云: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

《抱朴子》云: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治目中之病。应邵汉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

《外台秘要方》:疗龋齿方,煮鸡舌香汁含之,瘥。

檀香

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

《图经》曰:文具沉香条下。

陶隐居云:白檀,消热肿。

禹锡云:按陈藏器云: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白檀树如檀,出海南。

《日华子》云: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傅外肾并腰肾痛处。

乳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图经》曰:文具沉香条下。

陈藏器云:盖熏陆之类也。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疖令内消。

《日华子》云:味辛,热,微毒。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入丸散微炒杀毒,得不黏

《博济方》:治子死腹中。黄明乳香,以端午日午时或岁除夜收猪心血相和,研为丸如鸡头大,以红绢袋盛,挂于门上。如患者,冷酒磨下一丸。又方:治急慢惊风。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同研细。每服半钱,用乳香汤调下,或小便调,妙。

《灵苑方》:治甲疽,胬肉里甲脓血,疼痛不瘥,凡此疾,须剔去肉中甲,不治亦愈。或已成疮不瘥用此法,乳香末,胆矾烧研,等分傅之,肉消愈。

降真香

出黔南。拌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

《海药》云: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箓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

苏合香

味甘,温,无毒。主辟恶,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痓,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久服通神明,轻身长年。生中台川谷。

《图经》曰:文具沉香条下。

陶隐居云:俗传云是狮子屎,外国说不尔。今皆从西域来,真者难别,不复入药,惟合好香。

《唐本》注云:此香从西域及昆仑来。紫赤色,与紫、真檀相似,坚实极芬香,惟重如石,烧之灰白者好。云是狮子屎,此是胡人诳言,陶不悟之。犹以为疑也。

禹锡云:按《梁书》云:中天竺国出苏合香,合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陈藏器云:按狮子屎,赤黑色,烧之去鬼气,服之破宿血,杀虫。苏合香,色黄白,二物相似而不同。人云:狮子屎是西国草木皮汁所为,胡人将来,欲人贵之,饰其名尔。

藿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图经》曰: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栴檀,节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然南中所有,乃是草类。《南方草木状》云:藿香,榛生,吏民自种之,正相符合也。范晔和香方云:零藿虚燥。古人乃以合熏香。《本经》主霍乱,心痛。故近世医方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禹锡云: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

《南方草木状》云:味辛。榛生,吏民自种之,五六月采暴之,乃芬芳。出交趾、九息诸国。

《别说》云:谨按藿香《图经》云:二月生苗,旧虽附五香条中,今详枝梗殊非木类,恐当移入草部。

金樱子

味酸,涩,平,温,无毒。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方术多用。云是今之刺梨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黄有刺,花白。在处有之。

《图经》曰:金樱子,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处处有之,今南中州郡皆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佳。丛生郊野中,夫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

禹锡云:按《蜀本》,方术多用,言是今之刺榆子,形如榅桲而小。今医家用之甚佳。

《日华子》云:金樱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和铁粉研,拔白发,傅之再出黑者,亦可染发。又云:金樱东行根,平,无毒。治寸白虫。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

《孙真人食忌》云:金樱子煎,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于木臼中,转柞却刺,勿损之,擘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其功不可具载。

沈存中云: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世之用者,待红熟取汁熬膏,大误也。红熟则却央本性,今取半黄时采用,妙。

《衍义》曰:金樱子,经九月、十月熟时采。不尔,复令人利。

落雁木

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野中。藤蔓而生,四面如刀削,代州雁门亦有。藤萝高丈余,雁过皆缀其中,故曰落雁木。又云:雁衔至代州雁门,皆放落而生,以此为名。蜀中雅州亦出。味平、温,无毒。主风痛伤折,脚气肿,腹满虚胀。以粉木同煮汁蘸洗,并立效。又主妇人阴疮浮疱。以椿木同煮之,妙也。

《图经》曰:落雁木,生雅州。味甘,性平,无毒。治产后血气痛,并折伤内损等疾。其苗作蔓缠绕大木,苗叶形色大都似茶,无花、实。彼土人四月采苗入药用。

詹糖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

陶隐居云:此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止入药。惟疗恶核毒肿。詹糖出晋安、岑州。上真淳者难得,多以其皮及蠹虫屎杂之,惟软者为佳。余香无真伪,而有精粗尔。

皋芦叶

味苦,平。作饮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出南海诸山。叶似茗而大。南人取作当茗,极重之。《广州记》曰:新平县出皋芦。名之别名也。叶大而涩。又《南越志》曰:龙川县出皋芦。叶似茗,味苦涩,土人为饮。南海谓之过罗,或曰物罗,皆夷语也。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出新平县。状若茶树,阔大,无毒。主烦渴热闷,下痰,通小肠淋,止头痛。彼人用代茶,故人重之如蜀地茶也。

不凋木

味苦,温,无毒。主调中补衰,治腰脚,去风气,却老变白。生太白山岩谷。树高三尺,叶似椿,茎赤者毛,如棠梨。

牛奶藤

味甘,温,无毒。主荒年食之,令人不饥,取藤中粉食之,如葛根,令人发落。牛好食之。生深山,大如树。震烧木,主火,惊失心,煮服之。又取挂门户间,大厌火灾,此霹雳木也。

木蜜

味甘,平,无毒。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树生。南方枝、叶俱可啖。亦煎食如饴,今人呼白石木蜜。子名枳柤,味甘。《本经》云木蜜,非此,中汁如蜜也。崔豹《古今注》云:木蜜生南方,合体甜软可啖,味如蜜,老枝煎取倍甜,止渴。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一  竟

#1为:原作『如』,据晦明轩本改。

#2故:晦明轩本作『致』。

#3二:晦明轩本作『三』。

#4童:晦明轩本作『董』。

#5出:晦明轩本作『世』。

#6胡:晦明轩本作『湖』。

#7赤:原作『亦』,据晦明轩本改。

#8下:原作『不』,据晦明轩本改。

#9蔓荆:晦明轩本无此二字。

#10载:原作『成』,据晦明轩本改。

#11当:晦明轩本作『尝』。

#12六月:晦明轩本『六月』下有『九月』二字。

#13歧:原作『岐』,据晦明轩本改。

#14实:晦明轩本作『花』。

#15疱:原作『疱』,据晦明轩本改。

#16自:晦明轩本作『百』。

#17破:原作『彼』,据晦明轩本改。

#18药:晦明轩本作『疗』。

#19阴:原作『云』,据晦明轩本改。

#20芬:晦明轩本作『芳』。

#21人:晦明轩本作『数』。

#22煎:晦明轩本作『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