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冷读术 » 冷读术全文在线阅读

《冷读术》第三节 打通陌生人的心灵通道

关灯直达底部

面对一个陌生人,彼此从没有过交集,上面讲解的关于外向、内向的冷读系统能够有效进行吗?在说的不适合或说的不准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就提供在两种冷读系统中随意切换的方法。

从右手开始

前面介绍了外向、内向的冷读系统,大家已经知道了应对内向、外向两种性格的交流对象的冷读技巧。也许你会想,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绝对的内向或者外向啊!

是的。正因为没有绝对的内向型或外向型的人,所以我们在开始使用外向、内向冷读系统时,可以不管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都从右手开始。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偏向外向或者偏向内向的,再想想我们的冷读系统,右手大拇指是“大哥气质、受人尊重”,从说一个人具有受人敬重的气质比说一个人喜欢独处讨巧吧。这样即使这句话不被对方接受,也很好弥补。

所以,不用刻意地去判断对方是内向还是外向,就可以从右手开始用例行话题实施冷读。

“XX,你的个性应该是有主见比较开朗的那种,刚认识你的时候就是这感觉。看到别人有事,你绝不会置之度外是吧?”

“嗯,谁都有遇到事的时候,能帮就伸把手。”

“凭你这句话,你这朋友我没白交。”

简单的豪爽之语,就打动了对方。如果直接来一句“你是个有主见、个性开朗的人”怎么听着都只是半句,所以说话还要巧妙、圆润,才会更加让人乐于接受。

一路称赞下去

从右手的大拇指开始,如果对方的反应还不错,那么就往食指、中指依次开始解读例行话题。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将前面的外向型冷读系统中设计的例行话题依次排出来。像这样解读,是不是很容易打动对方?

☺(右手大拇指/周润发):你是一位受人尊重、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哥级人物啊!

☺(右手食指/吴宗宪):你的交际圈广泛,拥有五湖四海的朋友。不管是网上的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中的交往,你都喜欢朋友多多益善,因为这样才热闹。即使是新场合,你也能跟刚认识的人熟悉起来,这才是你率真的个性。

☺(右手中指/韩寒):你很享受当下的感觉,专注做好现在,不在乎前一秒怎么样,也不想管下一秒将会怎样,只求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对吧?

☺(右手无名指/崔健):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会全情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即使偶尔也有些情绪化的表现,让交往对象不知所措,不过那并不是你的本意。

☺(右手小指/小小彬):有时候你的想法有点天真,即使不能实现,你也会高兴自己这样的,对吧?

在解读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语言等反应,这也是冷读的关键。如果抓不住对方的反应,一错再错,就没有意义了。

巧妙置换情境

在日常谈话中,按照从右手大拇指开始的例行话题肯定有被对方否定的可能,这时候只要我们学会巧妙地切换成相对应的另一只手指的“体验框架”,就可以重新把握话语主动权。

☺(右手中指/韩寒):你很享受当下的感觉,专注做好现在,不在乎前一秒怎么样,也不想管下一秒将会怎样,只求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对吧?

对方:也不是了,我一直都很在意将来怎样,即使现在累点,我也要为将来做好积累啊!

在我们解读外向型冷读系统时,如果对方在右手中指,以韩寒为框架体验的例行话题中表现了相反的意见,我们可以马上切换到它的对立面内向型冷读系统,以左手中指(巴菲特)为框架体验的例行话题上,这样正反两面都说到了,自然就会说中对方的心思。

☺(左手中指/巴菲特):就是说嘛,不管是人生的选择,还是理财投资,你不仅非常重视最终结果,而且还会不断参考以往的经验教训,力求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是不是很简单?一下就切到对方爱听的话题上啦!下面我们只要接着在内向型冷读系统上往下说即可了。

☺(左手无名指/方舟子):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你总能冷静、理性地做出判断吧?

☺(左手小指/王小波):大家也都相信你永远都是那个敢爱敢恨、不断追求的XXX。

通过这样的交流,对方一定会将你视为知己。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冷读过程中,一旦某一处的例行话题被否定了,只要不动声色地切换到相对立的一面即可,然后在这个类型的冷读系统上接着说出下面的例行话题就行了。通过这样折返式的例行话题技巧,即可轻易地说中对方的内心,赢得对方的信任。

适当的变化

虽然这样的冷读系统很有效,但凡事不可僵化。在实施冷读话题时,要尽量表现得柔和、灵活一些,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打乱系统的既定顺序解读例行话题。

还有,在实施例行话题时,必要的时候可以聊一些其他的例行话题,保持谈话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嗯,毕竟有些事是不能控制的啊!”

“也许就是这样。有时候可能做得再好,也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因此而感觉受伤吧?”

“当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真的就会像小孩一样,谁也不想理,否则就会和对方闹别扭,把气撒到人家身上。”

“所以,你给我的印象很正派,我也希望能和你像现在这样聊天,说说彼此的不快,对彼此一定会有帮助的。”

每个人都有外向型和内向型的特点,这也使得我们的冷读可以转换于其间,乐此不彼。

————————————————————

(1) 引用自H·J·Eysenck的《关于两种不同倾向的个性测量法的一个小调查表》。

(2) 文中及图中所列人物名称作者不能确保其特性的符合度,在此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