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刀刃上的明朝权臣——严嵩 » 刀刃上的明朝权臣——严嵩全文在线阅读

《刀刃上的明朝权臣——严嵩》第十六回 黄百万冤魂难升天 向玉清乱结人命案

关灯直达底部

新的一天开始了,嘉靖皇帝因为心里高兴,在朝臣们上朝之前就来到了金銮殿上。等朝臣们齐聚金銮殿后,他说:“众位爱卿,朕今日将张璁、桂萼二人的联名奏折交付廷议,众爱卿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杨廷和立即上前:“皇上,皇考一事早有定论,没有廷议的余地。”嘉靖皇帝极不高兴地反问了一句:“杨爱卿,朕想问你一句,在朝廷之上,是朕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杨廷和上前跪倒,态度坚决:“微臣身为辅国重臣,群臣之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是微臣的本职。张璁、桂萼的谗言,微臣绝难苟同。”嘉靖皇帝:“杨爱卿,朕将张璁、桂萼二人的联名奏折交付廷议,是想听听众大臣的意见。你的意见只是一家之言,朕知道了,起来吧。”给事中马理出班奏道:“微臣以为杨大人所言极是,张璁、桂萼的胡言乱语,微臣也绝难苟同。”嘉靖皇帝冷冷地扫视着群臣:“还有哪位有不同意见?”汪俊偷看四周,见群臣一个个噤若寒蝉,他便出班奏道:“皇上,臣身为礼部尚书,对张璁、桂萼的无礼之言也深恶痛绝。”嘉靖皇帝:“汪爱卿既然是礼部尚书,朕也想问个明白,你所说的礼,是种什么样的礼?”汪俊说:“微臣所说的礼是皇室之礼。皇考既有定论,皇上既有明旨,张璁、桂萼再出此忤逆之言,就是对皇上的藐视,就是对皇室的大不敬。”好几位大臣同时出班:“臣等赞同汪大人之议。”嘉靖皇帝哑口无言。他毕竟年轻,尽管他想认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大臣们众口一词,没有一个人出来帮他,他也只能火烧乌龟疼在肚里,暂时将事情放下,准备想好了对策慢慢再说。

张太后高度关注着这件事情的发展态势,大臣们一散朝,她就急忙将杨廷和汪俊等人召到后宫,在问了一些事情后,她对杨廷和说:“哀家让你迅速派人到应天府,让府尹找个罪名把张璁、桂萼杀了的事,你落实了没有?”

杨廷和说:“张璁、桂萼罪不致死,微臣……”

张太后不等杨廷和把话说完,立即声色俱厉地斥道:“天火焚宫,苍天示警,朝廷之祸必应在此二贼身上,若不早杀之,必生祸乱。哀家令你连夜以应天府尹的名义上一道奏折,同时迅速派人知会应天府尹,让他心里有数,不得有误。”

杨廷和觉得张太后有点小题大做,但张太后主意已定,自己又不好再说什么,就只好应承了下来。

张太后用果然的手段在扼制重新皇考的事态继续向前发展,嘉靖皇帝也在想着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二天上朝,嘉靖皇帝正准备将重新皇考之事提出来让众臣廷议的时候,杨廷和却抢先出班奏道:“启奏皇上,应天府尹送来奏折,说应天府刑部主事桂萼勒索富商黄百万不成,就巧立名目,草菅人命,无故将其子活活打死,以致民怨沸腾,影响极坏。观政进士张璁明知此事却故意替其隐瞒,其罪应与桂萼同。应天府尹请皇上下旨将此二人提京治罪。”

嘉靖皇帝一愣:“有这种事?”随即就明白这是张太后抢先向自己发难了,因为上奏折的人如果有罪,那么他所奏之事理所当然就会随风而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嘉靖皇帝就沉下脸来问:“杨爱卿,这事你不觉得来得太巧了吗?”

杨廷和说:“微臣只是如实上奏,这是奏折。但此事是否属实,请皇上派员前往应天府调查便知。”

汪俊出班奏道:“微臣久闻张璁、桂萼多有劣迹,没想到他们竟然发展到乱杀无辜的地步,若不严惩,难以警戒他人。”

许多大臣同时出列:“请皇上圣裁。”

二十岁的嘉靖皇帝愤怒了,大臣们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向自己的皇权挑战呀!于是他站起身来,指着那些大臣咬牙切齿地说:“好,朕明天就派人到应天府去查个究竟,到时候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蒋太后知道了这个情况,心里非常担心:“朝中大臣十之八九都是效忠孝皇张太后的,只怕你派谁去,谁都会按照她的懿旨去办事。怕只怕到时不能重新皇考,还害了张璁、桂萼二人的性命。”

嘉靖皇帝说:“母亲放心,这一点儿臣早就想到了。他们设好了套想让儿臣往里面钻,儿臣就往里面钻呀?他们做梦去吧!”

嘉靖皇帝为了避免落进张太后的圈套,决定派谁到应天府去查案呢?说起来很荒唐,他选了一个翰林院的学士,叫向玉清。向玉清是个学究,哪里知道查案,他一听嘉靖皇帝派他为钦差到应天府去查案,慌了:“皇上,微臣哪里知道办案……”

嘉靖皇帝生怕向玉清再说下去,大臣们就会出来反对自己,便急忙打断他的话,冷冷地说:“向玉清,你想抗旨?朕赐你尚方宝剑一把,有敢阻碍你办案者,可先斩后奏。”

杨廷和等人正欲出班反对嘉靖皇帝的决定,见嘉靖皇帝说话如此果断,知道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便站在原地缄口不言了。可怜向玉清平时只知道之乎者也地作些酸溜溜的文章,见嘉靖皇帝不可能改变主意,只好战战兢兢地回答:“臣遵旨。”

张太后听说嘉靖皇帝派了一个翰林学士到应天府去查案,冷笑一声: “刑部的大臣不派,偏偏派向玉清这个只懂之乎者也地翰林院学士前往,他这分明是想跟哀家耍戏法。哼,还嫩了点!你们马上把向玉清给哀家找来。”

杨廷和说:“太后,微臣以为皇上派向玉清去乃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一个不懂得查案的翰林院学士,应天府尹还能对付不了?所以,微臣以为太后不必为此事让皇上太难堪,只要给向玉清戴个紧箍咒,让他知道事情的厉害性就行了。”

汪俊也说:“杨大人所言极是,皇上想排斥我们的人,我们正好将计就计,让皇上到时无话可说。”

张太后点了点头:“好,哀家就给向玉清戴个紧箍咒,让皇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看他以后还跟哀家耍不耍小心眼。”

向玉清很快被张太后派人叫来了。这个从来没有被皇上和太后单独召见过的翰林院学士,看见张太后的脸色非常阴冷,顿时汗流浃背。张太后说:“向玉清,皇上派你为钦差,到应天府去查张璁、桂萼的案子,你有什么打算?”

向玉清可怜巴巴:“微臣哪里懂得办案哪,可是皇上他、他……太后,您就让皇上免了微臣这趟差事吧,微臣实在不是查案的这块料啊!”

张太后反复审视着向玉清,估计从心理上已经彻底打垮了他,这才放松了语气,说:“皇上的圣旨是能随便更改的吗?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应天府尹是哀家信得过的大臣,你去后把案子全权交给他办理就是了。你明白哀家的意思吗?”

向玉清:“微臣遵懿旨,一到应天府,就让府尹去处理此案。”

张太后想了一想又说:“不,你是钦差,手里有尚方宝剑,让府尹去处理此案,你漠不关心也不行,你要按府尹的意思去行使你的权利,你明白吗?你要不按他的意思办,到时别怪哀家手下无情,让你家破人亡。”

嘉靖皇帝之所以要派向玉清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到应天府去查案,是因为他深知朝中重臣都是张太后一党,派谁去其结果都会是张璁、桂萼必死无疑。向玉清不会查案不要紧,只要他和稀泥就行,张璁、桂萼自有保护自己的办法。所以,向玉清刚刚从张太后那里回来,骆安就代表嘉靖皇帝向他施加压力了:“向大人,你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派你这趟差事吗?张璁、桂萼忠孝双全,皇上欲要委以重任。你到应天府后,一定要亲自查办此案,不得受人干扰,否则皇上……嘿嘿。你明白了吗?”

向玉清浑身筛糠,头又像小鸡啄米般地乱点:“下官明白,下官明白。”等骆安走了,他跌坐到椅子上,揩着头上的冷汗:“我的天啦,这太后和皇上到底是唱得哪一出呀!你们这不是存心要我这条老命吗!”

却说桂萼原本只想讨好嘉靖皇帝,好使自己升官发财,没想到招来天外横祸,心里好生惶恐。后又听说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是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翰林院学士,心里更加惊慌。但事已至此,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倒是张璁很冷静,对桂萼说:“我看皇上不派一个断案高手来,其实是在给我们一条生路。他连自己的生母都认不回去,朝中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张太后要杀咱们,他就派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腐儒做钦差,这分明是告诉咱们,咱们斗得过府尹,就有活路,斗不过府尹,九泉之下就不要怨他。”

桂萼早就六神无主了:“可咱们怎么跟府尹斗啊?”

张璁说:“如果坐在家里等向玉清来了向他喊冤,就等于是在等死。他们既然用府尹的名义诬陷咱们索财害命,咱们也再上一份奏章,说府尹收受了黄百万一千两黄金,被我们抓到了证据。他为了摆脱自己,就抢先倒打了咱们一耙。咱们只要把事情弄的纠缠不清,向玉清就会和稀泥,不敢把咱们怎么样。”

桂萼说:“好,就这么办。”

富商黄百万坐在家里,先是应天府尹派人来找他,要他说桂萼勒索不成就巧立名目,草菅人命,无故将其子打死。黄百万一听,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我儿子好好的,什么时候被人打死了?来人便帮他出主意,说你不能随便找一个人说是你的干儿子吗?钦差大人来了,既不要你过堂,也不找你复核,你现在只要在这张状纸上签个名就完了,你怕什么?黄百万见来人说的这么肯定,心想民不跟官斗,斗也是个死,就只好在那张鸣冤状上签了名。没想到张璁、桂萼也派人来找他,要他说府尹诈了他一千两黄金。不然的话,钦差大人来了后饶不了他,等等。黄百万又惊又怕,不知所措,在张璁、桂萼的威胁下,也只好在诉状上签了字。

向玉清捧着尚方宝剑,前呼后拥地来到应天府。歇了一夜,第二天就装腔作势的升堂办案。两方都拿着黄百万的鸣冤状交给他,把他的头都搞大了。他一急,冲口而出:“把黄百万给我抓来,他说谁是坏人,谁就是坏人。”

黄百万被抓来了,这个惯于察言观色的商场老手,竟怎么也看不出这位钦差大人到底是想维护谁,被提审了几次,都回答的支支吾吾。应天府尹心想:不能再让向玉清问下去了,否则,黄百万就会说出实情。于是,他便派人暗中下毒,把黄百万给毒死了。黄百万临死前,大睁着双眼高喊:“我这是招惹了谁呀?你们让我死了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既然黄百万已经死了,向玉清也就没了还查下去的必要。他问应天府尹和张璁:“黄百万已死,你们要本钦差说这两份状子都是真的呢还是说都是假的?”当两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答时,向玉清便说:“本钦差宣布,这两张状纸纯是黄百万想诬陷朝廷命官所为,现在他见事情败露,畏罪自杀。你们对本钦差的判决服不服?”

应天府尹和张璁哪会不服,他们卷进这样一个是非原本就很冤枉,既然向玉清帮他们和了这个稀泥,他们当然乐得其从了。度过了这一关,张璁、桂萼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搞了个万民请愿书让向玉清带回京城。这一下彻底堵住了杨廷和等大臣们的嘴。

嘉靖皇帝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了,他喜气洋洋地对蒋太后说:“向玉清不负儿臣所望,不但回击了孝皇太后的阴谋,还带回了万民请愿书。儿臣这次一定要借这个东风重新皇考,还要把父皇的陵寝迁到京城皇陵,与诸帝同享祭祀。”

蒋太后也兴奋的泪流满面:“王爷呀,妾身的心愿终于可以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