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 »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全文在线阅读

《默克尔:一切梦想终将成真》“黑金案”之殇

关灯直达底部

有些人注定会成功,是因为他们走了不同于常人的路。默克尔的政治路不算平坦,好在荆棘中充满幸运,只是这份幸运也非凭空而来,其中少不了她本人的努力。

1998年9月,基民盟即将迎来再一次的大选。这一次,许多人早已预料到了结局。

自1994年开始,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联盟党便江河日下,科尔领导的政府越发不得人心,在政坛上沉浮多年的政治家都已经看出,科尔在1998年的大选上绝对会一败涂地。事实果真如此,联盟党最终以35.2%的投票率败北,成为在野党。

实际上,比起科尔,联盟党要员朔伊布勒一直以来就对默克尔抱有一定程度的好感。当默克尔还在环保部长的位置上时,朔伊布勒就和她有过接触,他们在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比如生态税的问题。此后,朔伊布勒在其他政治问题上也发现,这个来自东德的女人的意见相当中肯且富有建设性。

随着科尔越来越专断,朔伊布勒对他的不满日甚,他发现默克尔也同样如此。而最终促成朔伊布勒推举默克尔的原因,还在于他“看不起”默克尔。

在朔伊布勒看来,默克尔根本没有任何威胁,既看不出其拥有多么出彩、优秀的执政能力,也看不出其有多大的政治野心,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在背后掌控她。殊不知,总是算计别人的人,最终却把自己算计了,这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

朔伊布勒和科尔多次被人们称为“儿子与父亲”,但“儿子”早有“不孝”之心。之前,朔伊布勒认为扳倒科尔最好的时机尚未到来,这让他心里一直非常郁闷。随着选举的临近,对科尔的专断行为极其痛恨的朔伊布勒做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举动。

1998年联邦选举的前几天,朔伊布勒公开对外宣称自己与科尔不再是朋友,这对科尔选举的影响可想而知。科尔自然十分不满朔伊布勒,但他深知大势已去,便于1998年11月7日的波恩联邦基民盟党代会上宣布,朔伊布勒将成为新一任党主席。随后,默克尔顺利当选为基民盟总书记。

困境之中总蕴藏着无穷的机遇,这正是默克尔开启全新旅程的绝佳时机。默克尔为了这一天已蛰伏多年,而往往等得最久的人,才是能笑到最后的人。这场“夺权”风波之后,默克尔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从她的角度看,这一重大事件称得上其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之一。

基民盟总书记是个极具挑战的职务,从默克尔出生到1998年11月为止的人生来看,可以说她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成为基民盟总书记的有利因素,原因很简单:第一,她没有稳固的政治根基;第二,也没有相应的政治力量,但她最后居然做到了,堪称奇迹。

细细想来,这与已成为基民盟、基社盟联盟党主席的朔伊布勒对默克尔“看不起”的态度关系甚大,否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正是有了朔伊布勒的推举,默克尔才能以874对68票的高票当选。

福兮祸之所伏,默克尔成功当选党总书记只是开始,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比如任职一年多时间里,基民盟党内发生的一件轰动世界并严重影响其作为反对党的政治工作的事件——以科尔为主要当事人的“黑金案”。

早在1995年,德国税务机关的人员就已经发现基民盟有接受政治献金的嫌疑,其中最重要的调查对象是军火商施莱伯,而这一调查就持续了4年。随后,1991年德国向沙特出售工厂,1992年法国埃尔夫公司收购东德炼油厂时献金3000马克的事件渐渐被调查了出来。1999年11月,基民盟前任司库基普被德国警方逮捕,罪名是参与施莱伯黑金案。随后,基普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自己从未参与此类活动。

1998年以前,基普是基民盟中很有分量的人物,就算从重要位置上撤下,对基民盟内部仍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前任主席的科尔也无法对此继续保持沉默。仅仅几天之后,他发表声明称,自己与基民盟内部的其他高层领导人都对献金一事一无所知。可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阴谋暴露出来。

迫于压力,科尔于12月承认原东德难民的抚恤费用即是价值200万马克的秘密献金。1999年年底,基民盟为科尔缴纳了400万马克的罚款。

2000年1月,事态全方位扩大,越来越多的黑幕被挖出来。比如1986年,基民盟各地方政党总共收到价值275万马克的非法捐款;基民盟黑森州党部从1989年至1996年,一共收到从瑞士汇入党内的1300万马克;军火商施莱伯给基民盟约100万马克政治献金;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涉嫌参与埃尔夫公司对东德炼油厂的收购事件;1998年,国际竞标中存在涉款约600万马克的贿赂事件。1月3日,德国检察官下令开始调查。10日,朔伊布勒承认接受了施莱伯10万马克献金,于是大量民众要求他引咎辞职,但都被他拒绝了。也是在这一天,法国著名富商安德雷·圭尔费揭露了法国埃尔夫公司收购前东德炼油厂的大量细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埃尔夫公司给科尔、基民盟的回扣,以及价值2600万英镑的佣金。

1月14日,黑森州州长坎特尔承认自己曾将700多万马克的政治献金存入瑞士银行。他既是科尔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科尔时期的内政部长。与朔伊布勒的遭遇类似,要求黑森州重新选举的声音随之而来,不同的是,坎特尔随后引咎辞职。

伴随着更多内幕的暴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在这起事件中科尔究竟知道多少,收取了多少非法献金。

1月18日,科尔主动辞去基民盟名誉主席的职务。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科尔,也不再支持基民盟。1月20日,基民盟的财务主管于公寓悬梁自尽,留下了表明自杀纯属个人问题、与其他无关的遗书。

这看似“死无对证”的做法,实际上让问题变得更扑朔迷离,也更“必有隐情”了。公众根本不相信这个说法,随后,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科尔只得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基民盟内部设立秘密账户,收受了100万美元的政治献金,但他否认这笔钱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朔伊布勒同时发表道歉声明,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1月23日,基民盟雇佣的调查人员声称发现了1200万马克的不明经费。随即,德国议会决定进一步对基民盟进行调查。到了28日,坎特尔的办公室、住宅被搜查,基民盟前司库魏劳赫退党。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政治黑金案涉及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国内的交易,德法交易、德国与阿拉伯的交易等也全部受到了仔细审查。基民盟以致整个德国政坛都希望科尔能交出捐款人员名单,可被他拒绝了。

据了解,当时已经被发现的基民盟内部无法说清来源的捐款至少有1100万马克,若是科尔不愿交出捐款人名单,基民盟就得为此支付巨额罚款。

科尔态度坚决,始终不愿意透露该名单,于是不少人猜测,所谓捐款人究竟是否真实存在,或许只是科尔想要独吞献金而捏造的。可科尔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驳,称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毫无证据的。

科尔的固执也让基民盟非常无奈。从基民盟的角度出发,科尔作为德国统一时的联邦总理,无论是在基民盟历史上还是在德国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希望慢慢将这件事平息下去,不过科尔的不合作态度让他们非常伤脑筋。

此后,主席朔伊布勒表示,不会对科尔退让抱太大希望。这表明,基民盟已经开始着手完全靠自己处理丑闻事件,而不将科尔纳入考虑范围了。同时,基民盟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决议:不会将此事付诸法律,科尔也不会受到关于此事的任何法律制裁。

2000年7月,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调查、取证、争论之后,德国联邦议院专门负责此次调查的委员会对科尔进行了质询。在这次质询中,最主要问题在于非法捐赠人员名单以及不久前发生的联邦政府重要文件丢失事件的解释。就在对这件事的调查加深之时,调查人员发现,联邦总理府中的许多重要文件全部丢失,大量电子文件被人为删除。

在这段非常时间里,任何往日看起来可能无关紧要的事件都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敏感,也因此,“黑金案”再次出现在媒体报道的中心栏目里。这一次,科尔依然拒绝提供名单,同时坚称自己没有接受贿赂,所有不明来源的财产全都被用作基民盟总部和各地方政党的工作支持费用。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科尔也已经开始进行筹款工作,以便能够承受最终给基民盟的惩罚款项。

2001年2月,“黑金案”落下帷幕。最终科尔承认自己接受了政治献金,但他仍对钱款走向态度坚决,坚持称这些钱都用于公务。检察官们考虑到他积极地改正错误,于是最终裁决他缴纳30万马克的罚款。轰动一时的“黑金案”也就此终结。

丑闻结束了,可事件的影响不能简单说尽。对基民盟来说,科尔的态度差点导致了政党分裂,至今仍有人要求彻底清算。党内高层动荡不安,科尔、朔伊布勒都因此名誉扫地,难以抬头。从党外来看,基民盟的支持率一落千丈,对其执政带来的影响也非短时间内可以恢复。当时有评论认为,基民盟若想再次恢复以往的执政能力,至少需要10年时间。

“黑金案”对基民盟影响巨大,对默克尔产生了负面冲击力,毕竟她上任时间不长。对政客们而言,站错队伍无异于自断生路,那么,默克尔到底能否在党内丑闻的阴霾下冲出一条光明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