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文学六十家 » 唐宋文学六十家全文在线阅读

《唐宋文学六十家》首倡诗歌革新的陈子昂

关灯直达底部

一、生平事迹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卒于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关于陈子昂的生卒年,史无明确可靠的记载,近人的说法也很不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卒年,均据罗庸《陈子昂年谱》。

陈子昂“本为贵公子”,祖父陈辨,少习儒学,以豪英刚烈著闻。

父亲陈元敬二十二岁明经擢第,拜文林郎,但未曾外出做官。传说他为人慷慨,“属乡人阻饥(遭遇饥饿之灾),一朝散万钟(古代容量单位——引者注)之粟而不求报”(卢藏用《陈氏别传》),这对陈子昂的思想性格影响很大。

子昂少年时豪放任侠,好与乡间博徒交游往来,游猎赌博。十八岁后,方始读书。“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一旦立志从学,便“谢绝门客”,住在梓州东南的金华山专心攻读,数年间,遍览经史百家,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二十一岁时,陈子昂远离家乡,西入咸京,“游太学”。相传他初入京,不为人知。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卖胡琴的,在夸耀自己的胡琴,价值百万,那些豪贵的人见了都不敢买。唯有子昂上前去,以一千缗(缗,即古铜钱——引者注)买了下来。周围的人见了都感到很惊讶。子昂对众人说:“我最擅长这种乐器。”众人要求他给演奏一番。子昂对大家说:“你们明天到宣扬里去,我来演奏。”第二天,众人果真都到了,子昂安排了酒席款待客人。等大家喝完了酒,他捧琴自我介绍,说:“我是四川人,叫陈子昂,写下了诗文百轴。来到京城,却埋没在碌碌尘土中,不为人们所知。拉胡琴这种事,怎么是我干的活?”说罢,他砸碎了手中的胡琴,将文轴一一赠送了在座的客人。这样,一日之内,他的名声传遍了京都。这个故事,见于辛文房《唐诗纪事》卷八。

睿宗文明元年(684),子昂二十四岁在东都洛阳考中了进士。武则天当政时,子昂上书论政,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特“召见金华殿”,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中书省谏官)。

陈子昂曾两度出塞:一是在垂拱二年(686),诗人二十六岁,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到过居延河、同城(今甘肃山丹)等地,后到山西北部边塞。这次出塞时间较短,但诗人对边塞生活有了体察,写了不少同情士民遭遇的边塞诗,如《感遇》其三、其三十七等;一是在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诗人三十五岁,以参谋军事随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

东征(讨契丹)返归,圣历初(698),子昂以父年老多病,弃官回乡侍奉。

后射洪县令段简受武三思的指使,将子昂诬陷下狱,迫害致死。

关于陈子昂的死因,也有人提出商榷,但目前国内文学史教科书基本上从此说。

二、创作成就

(一)诗歌理论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和才能的人。王夫之《读通鉴论》说他“非但文士之选”,若遇明君以尽其才,“以为大臣可矣”。但他的主要功绩表现在诗歌的革新与创作上。

初唐时,自一代雄主李世民至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后都喜欢“宫体诗”,一批又一批诗人竞相奉和,倾心绮靡,如虞世南、杨师道、李义府、李百药、上官仪、苏味道、李峤、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是著名的宫体诗人。他们的诗歌,辞藻华丽,内容空洞,多半是吹牛拍马的奉和应制之作,整个诗坛被“绮错婉媚”之态所笼罩。

“势不能不变。”在陈子昂之前,王、杨、卢、骆“四杰”曾“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从理论到创作实践上,同这种将诗歌引向死胡同的上官体进行了斗争,使诗风开始了变化,但未能完全摆脱其影响。而陈子昂则高举以复古为革新的大旗。他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标举汉魏风骨,也就是要求诗歌恢复《诗经》到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以刚健质朴的风格反映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即所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修竹篇序》)。所谓“风骨”,黄侃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文心雕龙〉札记》),就是指诗歌社会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所谓“兴寄”,就是诗歌的比兴寄托,有时也称为比兴。

陈子昂的主张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广大诗人群起响应,努力开拓唐诗的新天地,将唐诗的发展引向了正确的轨道。

(二)诗歌

陈子昂的作品多有散失,卢藏用在为他编纂时曾说:“其文章散落,多得之于人口。”(《陈氏别传》)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陈诗仅一百二十多首。这些诗歌与他的创作理论是一致的,几乎没有应制之作。《感遇》三十八首是他的代表作。现举其中的一首为例: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本篇是其中的第二首。据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此诗当作于圣历元年(698)诗人解职归里之后。诗中借歌咏兰草和杜若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寓意深远,在初唐诗坛上显得格外清新充实。

他的《感遇》三十八首,各自成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相当丰富。这些诗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作者对这些情况的看法。唐代诗僧皎然认为它“源出于阮公(阮籍)《咏怀》”(《诗式》),但它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咏怀》更为广阔,内容更为充实、深刻,对后来张九龄的《感遇》组诗,李白的《古风》组诗都有明显的影响。

又如他的《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诗,皆可谓有“兴寄”、有“风骨”之佳作。这些诗歌,或讥讽弊政,或同情民生疾苦,或咏史咏物,或抒写抱负,或感怀身世,内容充实,风格刚健质朴。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赠友写景诗也写得较好。如《送客》:

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

白蘋已堪把,绿芷复含荣。

江南多桂树,归客赠生平。

诗写得真挚动人,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秀丽,耐人寻味。又如他的《度荆门望楚》写自蜀入楚的山川景色,但用典不够确切。《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写秋夜幽静的景色,其中“风泉夜色绝,月露宵光冷”两句写得非常优美。

此外,他的边塞诗写得也很出色。如《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当作于文明元年(684)至永昌元年(689)诗人官居麟台正字之时。诗以勉励友人立功边塞立意,借史言怀,格高语壮,读之令人振奋,耳目一新。

(三)散文

陈子昂是个杰出的诗人,也是有名的散文家。《别传》说他“尤善属文,雅有子云、相如之风骨”。今存其文一百一十多篇。这些作品,“惟诸表序犹沿排俪之习”(《四库提要》),多数论事书疏之类的文章都打破了统治文坛二百多年的骈偶风气。如《上军国机要事》、《上蜀川安危事》等表疏中,陈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主张,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说服力,在转变风气方面,的确为韩柳古文运动开了先河。

总的来看,陈子昂的诗文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就其内容而言,有少数篇章尚夹杂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就其艺术而言,也有抽象议论,“词稍粗率”(黄子云《野鸿诗的》)的毛病。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功绩和巨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杜甫曾盛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诗》)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也说: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沈德潜更是把他比作诗坛上“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的陈胜、吴广。这些评论,皆非溢美之辞,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唐一代诗风之盛,子昂实有开疆褴褛之功。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刘煦等:《旧唐书·陈子昂传》,中华书局,1995年。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陈子昂传》,中华书局,1975年。

3.卢藏用:《陈氏别传》。

4.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5.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罗庸:《陈子昂年谱》,见徐鹏校点《陈子昂集》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

7.韩理洲:《陈子昂评传》,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二)作品

1.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

2.彭庆生:《陈子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三)其他

1.韩理洲:《论陈子昂的诗》,《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2.王运熙:《陈子昂和他的作品》,《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