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氏家族全传 » 孔氏家族全传全文在线阅读

《孔氏家族全传》第二十一章 考察特使

关灯直达底部

不吝钱财,积极支援淞沪抗战

就在孔祥熙夫妇准备启程前往欧美各国考察之时,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就是有名的“一·二八”淞沪保卫战。面对全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热情,孔宋夫妇毅然推迟了他们的出访日程,投入了这场保卫上海、保卫中国人尊严的民族大行动。

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军队,1932年1月28日向驻守在上海的中国军队开了火。

天亮后不久,大片大片的火光掠过天空,震天动地的炮声撕裂了晨霭,在震耳欲聋的坦克和装甲车的重压下,碎石铺成的路面惊惶不安地颤动着。一队漆着太阳徽的飞机贴着江面飞来,抖抖翅膀,扔下一颗颗重磅炸弹。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本海军“名取”、“鬼恕”、“川内”、“由良”号巡洋舰也一齐开火,顿时繁华市井化为一片火海。

上海的天空,一片燃烧的天空。

一切有血性的中国人不能容忍鬼子的侵略暴行,大上海保卫战开始了!

一群群市民,在中国军队的掩护下,奋不顾身,顺着街区往前奔跑,奔向枪声最剧烈的地方。胳膊上缠着红十字标记的年轻护士,平时手无缚鸡之力,今天却一个人扛起了担架;刚从工厂里出来的工人,顺手抄起太平斧,端起锋利的钢钎;无法读书的大、中学生。挨家挨户募集门板、棉被,送往市郊加固工事。戴眼镜的教书先生,把长袍掖在腰上,不顾吱吱横飞的流弹,跳上方桌,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

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的指挥下,对侵略者奋起抵抗。

越来越多的市民涌上街头,汇成了一股股汹涌的人流,涌向前方。

“到闸北去!到闸北去!”

“杀鬼子!杀尽鬼子!”

“叫当官的给咱们发枪!老百姓也能打仗!”

“保卫大上海!上海不能丢!”

人们的呼喊声压倒了机枪的射击声,压倒了坦克的履带声和迫击炮弹尖利的爆炸声。几艘冒险驶入苏州河的日本汽艇,还未抛锚,便连人带船被平射炮弹掀翻在江中。

日本海空军发狂了。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九二式水上攻击机,犹如大雷雨前的扑灯蛾,不顾死活地窜进上海市区。它们那宽大的机身,几乎擦着美丰洋行的屋顶,见人就往下撂炸弹,见工事就往下扫机枪。苏州河岸上蹿起更多的火苗,四下蔓延,烧得枯焦的洋槐树上挂满了断臂残肢,暗红色的血液在马路上流淌……

空袭,使上海人无处藏身。伤员增加,无处安排。一封又一封的加急电报发出去:

“南京,南京,速派军队增援!”

“南京,南京,医械药品……”

孙夫人宋庆龄与廖夫人何香凝,冒着炮火到真如前线慰问抗战将士,向作战部队捐赠了大批物资。

一直关心儿童福利工作的宋霭龄,面对外敌入侵,也无法再按原计划出国了,她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激昂情绪的影响下,也参加了对中国参战部队的援助和对伤兵的救援工作。

白天,刚刚向前线送去捐赠的卡车和棉被,深夜,霭龄又接到上海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请她帮忙解决拥进城市里的大量伤兵的医治问题。

“一个小时前,还有人告诉我说,床位很充足,不用准备了。”宋霭龄疑惑地说。

“不要说一个小时前,而在3个小时前,床位就不够用了。不想办法,伤员们就要住大街上了。”红十字会主席着急地解释说。

“看来那些家伙是谎报军情!”宋霭龄十分气愤。她放下听筒后,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她心里明白:如不及时抢救,伤员会死的。当时,又没有时间采取通常的“运动”或义卖等方式来募捐资金,怎么办呢?宋霭龄当机立断,同她的3位朋友一起,拿出了8万美元,以救燃眉之急。他们用这笔钱建立了一座配有400张床位的培德医院。一周之内,这所医院就住满了伤兵。

接着,宋霭龄又在一些有钱人中鼓动募集到一笔巨款。不久,一所有1000张床位的私人医院又在上海建立起来。

然而,南京国民政府却无抗战的勇气和决心。蒋介石对抗战部队不组织增援,一些人反而在忙着向洛阳迁都。

3月初,驻沪日军全线发起总攻,中国守军撤退至昆山至福山一线。3月3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停止战斗。后来,中国与日本外交代表谈判,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一签订,蒋介石立即把因抗日声名鹊起的19路军调往福建去“剿共”,对积极参加了救援工作的孔宋夫妇,在口头上给予嘉许后,则指示他们马上出国去办他安排的事情。

美国人短视,难以买到美国军火

飞机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平稳地飞行,望着如万山涌起的白云,孔祥熙喜气洋洋:

“霭龄,今天是几月几号?”

“1932年3月13日。怎么,你连今儿几明儿几也搞不清了?”霭龄盯着丈夫,奇怪地反问道。

“哈,心里高兴,找话跟你说说呗。”

“有什么特别高兴的?”

“嗯,你想啊,第一,这次是我们结婚后第一次双双出国访问,值得高兴吧!第二,你没见刚才在机场给我们送行的都是什么人吗,有南京政府的要员,还有蒋宋两家的家庭成员,甚至还有委员长夫妇,荣耀啊!我真有点一步登天、受宠若惊的感觉哩!”

“咳!”宋霭龄不以为然。

“看来,我们给美龄包的这桩媒,利润真不小呢……”

“你上一边高兴会儿吧,我想找人打牌了,这么长的飞行,路上怎么过啊!”

从来不许孔祥熙打牌、跳舞的霭龄,自己的牌瘾倒不小。

经过了漫长的空中飞行,孔祥熙依然兴致勃勃,从飞机往下眺望着未受战争影响的华盛顿。在客机的圆形舷窗中,首先出现的是高入云天的华盛顿纪念碑,它像一柄白色的长剑直插云霄;波托马克河畔停泊着好多艘漂亮的汽船,岸边行驶的汽车,看上去像是一只只小甲虫;接着浮现的是方格棋盘般的大街,各种风格的建筑群令人目不暇接。后来,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和最高法院也一一展现在眼帘。

访美初期,他们在一片热情洋溢的欢迎气氛中度过。在华盛顿,在纽约,在其他的大城市,他们日夜不停地出席各种招待会。孔祥熙同美国官员们进行高级会谈,宋霭龄也借各种机会在美国的同学中重温旧情。从前的朋友都来看望霭龄,有的还为她举办接风洗尘晚宴。旋转门转个不停,会客厅高朋满座,裹着夹大衣的熟人接踵而来,带着鲜花和他们浓艳风采的夫人。一位小姐落落大方地弹起了钢琴,她演唱的是《美丽的阿拉斯加》和《朋友,祝您晚安》。五彩缤纷的宴席上,摆着香肠、炸牛排、喜三肝、鸳鸯蛋、女士香槟和德国啤酒以及微甜的葡萄酒。

舞厅里,霓虹灯闪亮着,优美悦耳的舞曲中,对对男女携手迈进舞池跳起来,转起来,优美的舞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休息室里,宋霭龄与众多的大学同学聊天,好多人的话题都是想买花园式的洋房,换辆新轿车,购买更时髦的家用电器,追求享受和福利及“三高”社会。有位朋友自信地说,美国正向这个方向前进。舞台上的歌星是这样唱的,收音机里是这样讲的。战争是凶神,去你妈的,美国无意卷进去。

祖国正面临着日寇入侵的孔祥熙夫妇,对这些高谈阔论无法附和和奉承,昔日的同学和朋友忽然间生出些说不出的隔阂来。朋友劝他们一起做一次环岛游行,他们谢绝了;朋友劝他们参观往日的校园,他们也摇摇头;朋友要开车拉他们参加美国古老的传统婚礼,他们推说有事离不开。

孔祥熙想从美国进口先进武器的谈判进展不大,美国人这时正热衷于和日本做生意,日本人在做着侵略战争的准备,它需要的战略物资很多,足够美国老板们赚钱。而同中国做生意,美国人担心中国的贫穷将会使他们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而且他们担心卖给中国武器会遭到日本人反对,影响他们同日本的生意。美国人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对各国争端一律保持中立。

孔祥熙对美国官员和企业老板们的短视十分气愤,他们夫妇刚刚经历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前一年已经有了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三省大好河山沦于日寇之手。他们想着东方,战争的凶神在吞吃千万个婴儿;战争的火焰在燃烧着千万座无辜的民房……孔祥熙对美国官员的不满不时有些流露。

访美后期,孔氏夫妇的旅途蒙上了一片阴影。此时,美国舆论界正盛传着有关蒋、宋、孔家族的一些不堪入耳的丑闻。这些从上海传来的消息,登在美国的报纸上,说得活灵活现,使孔氏夫妇十分尴尬。宋霭龄心乱如麻,很想中断这次访问,以免在同窗好友面前出丑。她谢绝了不少公开场面的活动。曾在美国会见过宋霭龄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友杂志主编尤妮斯·汤普森说:“我看见孔夫人非常真实地流下了女性烦恼的眼泪,并且亲自去把她的氨水精拿来,以便使她的神经镇定下来……她担心甚至在最后一刻可能丢人现眼也许会受不了。但我们答应她,不加张扬,而且在朋友们的配合下兑现了这个诺言,因为这些朋友都能理解她确实多少需要保持清静和不受打扰。她的同班同学得到通知,从全国各地前来威斯里安学院同她会合。在整整的两天时间里,她会见的全都是她熟悉的人,于是,她能够一连若干小时把祖国的苦难置于脑后。”在美国一些同学的关心下,宋霭龄的恐惧和悲伤情绪逐渐烟消云散,心情愉快多了。

为了配合孔祥熙在美国的外交活动,宋霭龄以捐献“奖学金基金”的名义,献款给母校——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一笔资金。孔祥熙夫妇这次出访的实际目的,是奉蒋介石之命,向“友邦接洽军械飞机之购买与设厂自制事项”。孔祥熙虽然拜会了美国的胡佛总统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但是没有达成购买军火方面的协议。

从意大利和德国买到武器,运回国发现多是旧货

他们怀着沮丧的心情,转道欧洲,希望在下一站能有收获。因此,对于欧洲,他们特别重视意大利和德国。为了下一站的成功,夫妇俩商量一番,最后决定由宋霭龄公关开路,先走一步。

宋霭龄在孔祥熙之前先期到达意大利的威尼斯。由于宋氏家族的显耀,霭龄受到隆重的接待。靠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法西斯军事政变而就任意大利首相的墨索里尼,派几位高级官员乘一艘摆满鲜花的游艇去迎接她。看到这种蔚为壮观的皇家场面,宋霭龄激动不已。后来,她对人说:“这太美了。不过为我铺陈这样大的场面,使我感到紧张。我在乘船赴意的旅途中,一直在阅读有关意大利的书籍,是子文送我时给我买的。我看的多是些有关政治和许多数字的统计,这么多鲜花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很高兴。还有旅店中的房间、官府大厦!我一生中从未看到过这么多的红色和金色。”在首相府,墨索里尼亲自会见了她。

不久,孔祥熙也由美国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名胜古迹颇多。孔氏夫妇尽情地游览了意大利境内的许多充满宗教色彩的建筑和历史古迹。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摇摇欲倾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世界上唯一的出门乘舟不用汽车的水城威尼斯,圣玛丽亚修道院里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等等,令孔氏夫妇眼界大开,流连忘返。孔祥熙兴致勃勃之余,同墨索里尼谈起军火生意来。

墨索里尼装出一副关心中国建设的样子,对孔说:“贵国建国,应从空军着手。空军发展起来比较快,所需经费,较海军为少。且将来战争之胜负,取决于空军。日本为海军先进国家,贵国欲赶上日本,非仓促可办,空军则三五年内可见成效。”中国当时是一个极为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腐败,军事落后,民不聊生。靠买几架飞机,建设空军,是不可能“建国”的。何况,战争的胜负是由政治、军事、经济诸因素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单纯依靠空中力量是不可能制胜的。对于这样简单的常识,不知是孔祥熙根本不懂,还是另有考虑,他居然对这种“空中制胜”、“空军建国”的谬论,钦佩得五体投地,并专门向蒋介石作了汇报。经过几次谈判,孔祥熙购买了一大批飞霞式轰炸机,并且聘请了以劳地为首的意大利顾问团来华协助建立空军。墨索里尼将协议的具体事宜交给了他的皮肤黝黑的女婿、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伯爵,这实际上加强了蒋介石、孔祥熙同墨索里尼的联系。初有收获,意大利给孔祥熙、宋霭龄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夫妇一行又来到德国。此时,正是希特勒忙于总统竞选不亦乐乎之时。经过多年的经营,希特勒的纳粹党已经在各方面做好了接管德国政权的准备,它的触角像毒藤一样蔓延到德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希特勒用他滔滔不绝的叫嚣和民族复仇主义狂热情绪,到处宣扬其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中散布出的疯狂野心: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在同希特勒的会见中,孔祥熙颇有兴致而又认真地听完希特勒“创建第三帝国”的计划,表示了对这位德国纳粹党元首的崇敬心情。他握着希特勒的手说:“希望日后能加强合作,共增友谊。”希特勒傲慢地点了点头。经过几次会谈,孔祥熙购买了2500万美元的德国武器。后来,这些德国武器大多数被用来“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结束了三国访问,孔祥熙、宋霭龄回到了中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孔氏夫妇专程拜访宋美龄,并捎去高雅的礼物,借此机会,向蒋介石详细汇报了出访欧美寻求“援助”的情况,并且表示“谨就个人在欧所见所闻,随时提供意见,供作参考”。蒋遂任命孔为中央航空学校校务委员。孔祥熙不满足“航空学校校务委员”之虚职,曾有当航空部部长的愿望。他曾对蒋的亲信、航空署署长兼中央航空学校代理校长葛敬恩说:“建设空军,已得到意大利政府的支援,财力物力都有办法,航署应即扩充为部。”并且开门见山地表示:“愿意自任航空部部长,请葛以首席次长负实际责任。”蒋介石没有满足孔的这一奢望。孔开始发些牢骚,但很快就平衡了自己。

后来,孔祥熙订购的意大利飞霞式轰炸机20余架运到,经航空署派人检查,认为“这样的旧东西,炮管里的来复线都已磨光,如何能用?”有人主张退货。葛敬恩只得将经过情形据实向蒋请示。蒋介石表面说要追究责任,但是以后并无下文。当然,孔祥熙是不会过问他购买的飞机质量如何这类事情了。孔氏夫妇既会聚敛金钱,也会在关键时刻“大智若愚”地打发金钱。为了政治目的,多花点钱,他们已习以为常。他们周游一路,几次慷慨解囊,其目的在于建立蒋介石同西方列强的联盟。霭龄更不管那一套了,她以此行炫耀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