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 »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全文在线阅读

《董明珠:倔强营销的背后》作风硬朗,员工同行生敬畏

关灯直达底部

董明珠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坚持原则的女性,这一点,她做得神圣不可侵犯。她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源于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做好企业的管理。做好企业的营销虽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但营销不是绝对的,企业的管理比企业的营销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就根本不可能有好的营销。格力空调已经是成熟的产品,企业所面对的是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营销,还要靠技术领先和管理领先。

董明珠非常相信自己的商业潜力和商业嗅觉。在许多职业女性用男性思维闯荡于男性主宰的世界时,董明珠则尝试着用特有的“女性思维”来经营自己的事业。她默默地从一个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最终成为拥有8万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的老总,让众多男性企业家们刮目相看。

为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董明珠表现出了极强的统治力和强悍的管理作风。她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女性,不仅下属怕,同事怕,就连竞争对手和战略伙伴们都怕得义无反顾,怕得心服口服。她是一个老练的女人,一个让员工感觉很自信的女人,一个通过笑脸就能征服同行和员工的女人,一个受人尊重的女人。她恪守着简单纯粹和诚实守信,最终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

董明珠在商场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很多人惧她、怕她。但是,偏偏怕她的人又绝大多数离不开她,并且爱戴她。曾经有人自费乘飞机专程来到格力,目的却是为了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这似乎是个玩笑,但绝对让人惊叹。

董明珠说:“我从来就没有犯过错误,我也从不认错,这就说明我永远是对的。”这样极具霸道风格的话,也许只有她能说出。在我们这个以谦虚为传统美德的国家,许多人尽管也很优秀,但对于自己的优点,也往往显得过于谦虚。而董明珠如此高调地评价自己,简直就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径。

可是,在格力电器内部,董明珠的话,没人感到有何不妥。到目前为止,董明珠在从业务员到董事长兼总裁的每一个角色的演变过程中,所做大大小小的决策,就没出现过任何纰漏,人们不但没有因为她所说的话太大而嘲笑她,反而因为她所说的话直率真诚更加尊重她。

对于外人的评价,董明珠总会一笑而过,不会在意。她总是坚信自己的决策都是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的,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因此,她的每一个判断,都在左右着空调市场的竞争风向;她的每一个决策,也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空调行业的发展速度。

董明珠说话的声音非常洪亮,而且语速很快,语气中透露着一种超人的自信。这种自信,让旁人感到无法质疑。她的招牌式讲话风格就是:要么不说,要么必须说得痛快淋漓,说得人家心服口服,说得人家认错服输。她坦然自己在工作中经常认死理,经常爱较真。

董明珠虽为江南女子,能在敞开心扉时做到柔情似水,可在工作管理上却一直做得铁面无私。在一次空调价格大战中,她代表格力果断表示绝不降价,从而表现了她极为坚决、非常果敢的一面。当时,国美作为格力最大的经销商,其每年的销售额达几亿元,占格力电器年销售量的10%左右。国美囤积了大批空调,正悄悄地酝酿着低价倾销。对于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董明珠觉察后,立即停止了对国美的供货。“我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敢于同国美较量,是因为自己无私无畏,完全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待问题。只要是从别人的角度来认真地考虑问题,是从市场规律的角度来认真地考虑问题,做出的决策就肯定不会错。”她认为,正确的东西就一定会赢。

董明珠对于外界给予自己的“严厉”之说,有着独到的辩护,她说:“工作上,应该严格严厉地对待,绝不讲情面,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必须指出来。我向来都是把生活和工作清清楚楚地分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和生活不能混为一谈。工作中就应该没有柔情可言,就像打仗一样。谁都知道,在战场上,不可能用柔情来解决问题。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来完成、来管理,必须用刚性的执行力来保证,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董明珠喜欢用“带着放大镜找问题”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她担任经营部部长时,因看不惯一些员工在办公室打打闹闹、吃零食的行为,就制定了“不准在办公室吃东西”的制度,并严格地加以执行。她的理由是:如果这个时候一个客户走进来,看到一群正在吃东西而且还嘻嘻哈哈的人,他还会对这个企业有信心吗?他还会相信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吗?他还会放心地把几百万、上千万的订货款交出来吗?

“别人喜欢遮丑,而我则喜欢揭伤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董明珠一般情况下都是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只讲问题,不讲成绩。董明珠对员工说:“我表扬你的都是过去的事,过去的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将来应该怎么样。”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做到每天都能否定一些昨天的东西,做到不断地推翻自己才会有创新。

董明珠不仅对下属苛刻,对亲友也会“六亲不认”。她说:“有些经销商知道我有个哥哥,就想给点好处通过我哥哥多拿些货。按照当时情况,如果给我哥哥货,对于格力是没有半点利益损失的,而且让哥哥既有面子也有实惠。但我坚决没有给,相反,还给那位经销商一个断货半个月的处罚。我哥哥很不理解,觉得我这个妹妹太六亲不认了。从此,我哥哥与我十几年不来往。我不在乎哥哥的反应,我在乎的是我的一举一动能不能对格力公司的发展造成伤害。做好格力的事情,是我一生不变的理想,这一点,我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

当时,格力电器内部盛行着一种国有企业的官僚习气,贪污腐化比较严重,人浮于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营管理上竟然混乱到经销商必须拿钱“进贡”给内勤,搞好关系后才能拿到货的地步。而有的业务员为了取得好的资源,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关系、走后门,向上司行贿,以获得不该有的利益。董明珠明察秋毫,与这些不良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她力排众议,强行规定:不管是谁,一律不准有应收款,一律实行款到发货。

1996年,对于格力电器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生死之年。这年的上半年,包括合资空调企业在内,全国空调产能接近2000万台,而市场容量不过600万台。就是这一年的夏天,由于降雨不断,全国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最高气温没超过33℃。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个惬意的夏天,而对于空调企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特大的天灾。

尽管如此,一场盛况空前的空调大战还是在这个夏天如期展开了。科龙空调率先降价,一款主打产品从6400元降起,5800元、5600元、5000元,一路猛降到4280元。与此同时,其他品牌的空调也纷纷跟进,高呼着“让利不让市场”的口号,不断把自己的空调价格往成本价一步步地拉近。

此时,在珠海格力总部,董明珠正独自稳坐钓鱼台。许多经销商看格力在降价狂潮的冲击下毫无反应,都有些忍耐不住了,就纷纷给董明珠打来电话,急切地提醒董明珠:“马上降价还来得及,不然格力就死定了。”格力的很多高层领导也认同经销商的观点,主张格力应该赶快降价。可当时担任经营部部长的董明珠却据理力争,毅然决然地坚持不降价。

董明珠坚持不降价,除了为稳定价格考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她觉得,这一年经销商要求降价,不是为了单一地抢占市场份额,而是想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大量的投入后,把货压低价格出售,待他们赚了钱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的轰炸。他们很可能在销售旺季时进一步扰乱市场运作,完全不考虑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从全局角度看,格力空调一旦降价,个别经销商就可以用低价来冲击二、三级经销商,冲击那些没有足够资金实力与他们对抗的竞争者。这样,就会使广大经销商对格力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心产生动摇,所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格力公司高层采纳了董明珠的意见,并致电经销商,格力空调必须稳定价格,一分钱的价格也不能降。

一味的降价无疑于自掘坟墓,事实也验证了董明珠的预判。一直是国内“老二”的华宝,降价后销售量虽然创出了新高,但却导致了企业的巨额亏损,华宝也从此退出竞争,被昔日的“老四”科龙收入旗下。这场价格大战,还断送了包括杭州东宝在内的一大批空调品牌的大好前程。

格力做到了一时不降价,但是能否做到永久不降价?董明珠认为:格力空调在全国已经连续保持销量第一,靠的是产品质量,靠的是消费者的口碑。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利润来支撑,企业要用延续的新生力量,来确保新产品的研发。因此,价格战不会是格力的主要销售策略。但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的前提下,将适当的价格空间返还给消费者,也未尝不可。至于降价时机,格力人给出的答案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董明珠说:“做领导的关键,是要拥有做事的魄力,拥有分析问题和做决策的能力。我在格力电器干了20多年,无时不在与市场斗,与人斗,与自己斗。因为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得太苛刻、太严厉,必然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没面子。我觉得,被人说一声霸道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面对未来,董明珠的思路非常清晰。格力电器仍将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不动摇,企业的定位就是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董明珠说:“格力要立志做一个百年老店,全力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就在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为眼前名利而放弃保持基业常青的时候,内心执着的董明珠感慨万千地说:“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国的制冷界。”

未来的董明珠,还能寂寞多久呢?答案,也许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