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宫私房事儿 » 清宫私房事儿全文在线阅读

《清宫私房事儿》第四章 珠光宝气

关灯直达底部

深宫中的女人不比寻常人家,普通人家的女人不仅要操持家务,还要为生计而奔波。皇帝的女人们就只有享受的份儿了,她们穿金戴银,珠光宝气,尽情享受世上的宝物。所以,女人们在深宫中梳头、美容、养颜等等那些事儿,就成为她们的生活主业了。

1.女为悦己者容

驻容有术

后宫佳丽们深居简出,极狭小的活动范围内所能自主做的事情,就只有打扮自己,以使自己青春永驻。这样,皇帝才能更多地关注自己,也才会有出头之日。

六宫粉黛们一定会挖空心思钻研此道,宫外投机之人也会将美容法宝献进宫廷。此外,皇帝出于自己的考虑,也会极力支持后妃们打扮自己。

美容和养颜,坐在镜子面前辛苦地打扮自己,是后妃们常做的功课。她们时刻关注自己和往常有什么不同,是否有皱纹不经意地爬上来。因而,平时,她们就十分注意保养容颜。

遍查史料,终于发现了晚清慈禧太后美容的种种方剂和做法。慈禧皮肤历来不白,肤质不细,为了嫩面、润肤,达到增白、防皱功效,她采用了以下办法(这些方剂均来源于清宫档案):

宫粉:由米粉、益母草粉、珍珠粉加香料配制而成。慈禧入睡前,在脸、脖子、前胸、手臂上大量使用宫粉。

胭脂:由新鲜玫瑰花制成。每年五月,北京妙峰山的玫瑰专门进贡清宫,提炼成玫瑰油,再将玫瑰油加工成胭脂。

沤子方:由8味中药研成粗渣,与3斤烧酒同煮,去渣留汁,兑上白糖、白蜂蜜、冰片粉、朱砂面搅匀即可。涂于脸部,有嫩面、滋养、润肤功效。

玉容散:由白芷、白牵牛、白丁香(麻雀粪)、鹰条白(鹰粪)等16味中药组成,可去除面部黑斑、粉刺、斑纹。用时,将散剂用水调和,搓搽面部,再用太平车在面部反复滚动。

藿香散:由藿香叶、香白芷、零陵香、檀香、丁香、糯米、广明胶等7味组成。可以通经络,除面黑,增加皮肤弹性,润肤香肌。

栗荴散:将栗子的内皮晾干,研细面成散剂。使用时,用蜜调和涂于脸上。能袪雀斑,减少皱纹,光洁面部。

加味皂:在皂中加入檀香、排香草、广陵香等香料,长期使用,可嫩面玉容。

护发术有:

香发散:由14味中药细研,加苏和油拌匀,晾干后再研成粉。梳头时将香发散喷于发中,用篦子反复梳理,头发蓬松、柔顺,既可养发,又可防白。

菊花散:用9味中药研成粗渣,加浆水煮沸后去渣,用药汁洗发。

抿头方:由香白芷、荆穗、白僵蚕、薄荷、藿香叶、牙皂、零陵香、菊花8味中药,加水同煮,冷却后加冰片,可使发质软化,清神醒脑,防止脱发。

长春益寿丹:由32味中药制成,每早空肚,用淡盐水送服,可防止发白。

固齿术有:

固齿刷牙散:由青盐、川椒、旱莲草、枯白矾、白盐等组成,研成细粉,早晚漱口,可防止牙齿变黄。

固齿方:用生大黄1两、熟大黄1两、生石膏1两、熟石膏1两、骨碎补1两、银杜仲1两、青盐1两、食盐1两、明矾5钱、当归5钱、枯矾5钱。每天早晨以此散剂擦牙根,用冷水漱吐。当归、杜仲养血补肾坚骨骼;石膏固齿;食盐、明矾杀虫解毒;大黄、石膏可消胃热,止火牙痛,每日擦用齿固无摇。

此外,慈禧在日常生活中,还喜欢用茶水漱口,每次饭后,她都要嚼槟榔,长期坚持,可除掉牙酸,清除口腔腐气。

慈禧对镜簪花照片     

沐浴方:用宣木瓜1两、薏米1两、桑枝叶1两、茵陈6钱、甘菊花1两、青皮1两、净蝉衣1两、萸连4钱。将以上配料和为粗渣,盛布袋内,熬水浴之。此方可清风散热,平肝明目,又可杀菌,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蝉衣、薏米可加强散风热、透风疹,能防治皮肤病。如果是在夏季,慈禧则喜欢用杭菊粉兑水沐浴,因为夏季炎热,暑气上升,使用杭菊水洗浴,能起到清心醒目的良好功效。

食补膳丸:

延年益寿丹:用茯神5钱、远志3钱(肉)、杭白芍4钱(炒)、当归5钱、党参4钱(土炒焦)、黄芪3钱(炙焦)、野白术4钱(炒焦)、茯苓5钱、橘皮4钱、香附4钱(炙)、广木香3钱、广砂3钱(仁)、桂圆3钱(肉)、枣仁4钱(炒)、石菖蒲3钱、甘草2钱(炙),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成绿豆粒大小,朱砂为衣,一日3次,每次服2钱5分。对因思虑过度导致心脾受伤,营血虚少,进而并发失眠、健忘、眩晕、盗汗、饮食少、体倦有功效。方刘中桂圆、枣仁、远志、茯神、当归等补心养血;党参、黄芪、甘草、白术等,补脾生血;木香舒脾理气,增强补气生血功能;白芍,养阴补血,治血亏、月经不调;香附,解郁开气;石菖蒲,开心利窍;橘皮,健胃利气;广砂,行气破滞;茯苓,渗湿利窍。此方,拟于1880年。

五芝地仙金髓丹:由11味中药加蜂蜜配制而成。服用百日后,可五脏充实,益气生津,肌肤润泽,延缓衰老。

平安丸:由9味中药调配而成,即檀香、沉香、木香、白蔻仁、肉蔻仁、红蔻、神曲、麦芽、山楂等。连服数日,消化有力,气血旺盛,皮肤营养充足,面色逐渐红润。

保元益寿丹:用人参3钱、炒于术3钱、茯苓5钱、当归4钱、白芍2钱(炒)、干地黄4钱、陈皮1钱5分、砂仁1钱、醋柴1钱、香附2钱(炙)、桔梗2钱、杜仲4钱(炒)、桑枝4钱、谷芽4钱(炒)、薏米5钱(炒)、炙草1钱,共研成极细的面,每次服用1钱5分,老米汤调服。主治血虚、血亏引起的精神不振,肢体疲倦,面色黄萎,饮食少,虚热等症。人参补元气,当归生血养血;砂仁、香附、陈皮理气,舒肝,化痰;谷芽、薏米和胃消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地黄清热生津,甘草泻火解毒。和为补血、理气、调肝、健脾、清热、保元、强健之功效。此方拟于1882年。

十全大补丸:人参2钱5分、白术5钱(土炒)、当归5钱、川芎5钱、白芍5钱、黄芪1两(蜜炙)、茯苓1两、肉桂1两、熟地1两、甘草2钱5分,共为研末,水叠为丸,每次服用1—2钱。此方主治血虚引起的精神不振,肢体疲倦,面色黄萎,饮食少。所用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和气生血,白芍敛阳益血,川芎调和血气,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强胃,茯苓渗湿利窍,甘草补脾益气,黄芪益气,肉桂温血,和为助阳,固卫,保元,大补秘方。此方拟于1884年。

这些美容健身之术,使得慈禧皮肤状况有所改善,加上她富有心计,又擅唱南曲,终于引起了咸丰帝的注意,临幸过后即怀孕生子,幸运之神终于向她招手了。

咸丰死时,她年方27岁,正是风华之年。她一面追逐权力,一面更加刻意地打扮自己。她甚至养成了喝人乳的习惯,将那些刚刚生产过的(一定是二胎,因为二胎的产妇奶水纯正而旺足)相貌漂亮的旗人(只有旗人才放心)少妇弄进宫来,奶水旺足,供其服用,每天常用这样的奶母就有3人。服用时,有时要加进少量珍珠粉。久而久之,慈禧的皮肤越发白皙。

香料的调制

关于宫中“香料”,《甄嬛传》塑造的两个人与之产生了关联:一是安陵容亲自调制香料,并且是个“香料”高手;二是最爱欢宜香的华妃。根据清宫档案,清宫主位确有熟悉医道之人,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慈禧,也有慈禧亲自指导宫人配制胭脂的记载。可是,妃嫔们配制香料的档案却不见记载。究其原因,普通妃嫔们地位不高,其生活细节不会被记录在档;另外,这些人也不可能深谙香料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安陵容这种作为雍正帝的嫔御,约束甚严,并不敢在后宫大行其道。

据不完全统计,宫中女人每年光脂粉一项开销不下四万两白银,将香喷喷的胭脂装在漂亮的盒子内,既实用又好看,后妃们乐此不疲。这些胭脂有自制的,也有从广州进口的,还有外国使臣或公使夫人献上的。六宫粉黛通过使用高档脂粉,越发美丽动人。资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隆裕皇后随慈禧西逃时,仓促间,未带脂粉盒,一路上没有脂粉用,很不方便,直到太原、长安才命人到民间去购买。

清宫中曾有玛瑙太平车传世,其实是后妃脸部按摩器。按摩前,后妃们先用鹰粪、珍珠粉兑上乳汁,做成膏状物,再将其涂于脸部,然后用太平车来回揉搓,不仅使其皮肤不易衰老,还会缓解面部疲劳。有时按摩,会在面部涂一些增白的膏剂,有利于皮肤白晳。

另外,清宫女人是否会使用香料呢?民间盛传乾隆香妃体有异香,有专家考证,香妃自身不可能发出香味,极有可能是其随身携带并大量使用香料,久而久之,香味渗透到了皮肤里面,才散发出了奇异的香味。

又有人考证香妃之“香”,可能与一种沙枣树有关。沙枣树产于新疆,叶子为银,花为金色,开花时芳香无比,沙枣树素有“金花银叶铁干干”之称。香妃入宫后,相传她要在宫中种植沙枣树,以解思乡愁绪。乾隆依了她,种植大量沙枣树,花香味熏染了香妃,从此她身上也带有奇异的香味。

华贵护指

清宫后妃有留指甲的习惯,一般在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留有长长的指甲。这些长指甲极易折断,尤其是在冬季,指甲脆弱。所以,太医院的太医们便为后妃们研制了软化指甲的药水,定时由宫女们伺候浸泡。不仅如此,为了美化和保护指甲,要制作漂亮的甲套,有金护指、银护指、玉护指和棉护指,适用于不同季节:冬季,会用棉护指,里面有棉;夏季用玉护指,玉石的质地会很凉爽;春秋季节,则使用金护指或银护指。从慈禧太后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指甲足有7寸长,不仅有华丽的甲套,还要涂进口的甲油,并有专门宫女按时伺候泡洗,宫中为她的指甲准备了一套专用工具箱,内有小刷子、小剪子、小刀子、小锉子之类。慈禧太后在1900年西逃前,怕暴露目标,狠心剪掉了自己多年养起来的指甲,当时还为此大哭了一场。

实际上,清代的女子们并不都留这种指甲。这么长的指甲,会影响她们干家务,这对于务实的满洲人来讲是不现实的。而只有那些深宫中的女子,也包括王公贵族之家的女子们,为了显示高贵的身份,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或许会留下这些指甲示人。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每一个女人都有留指甲的习惯;也并非每个皇帝都喜欢自己的女人留下长长的指甲,所以,影视剧中的女人护指有些艺术夸张的成分了。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珍贵的金发塔

好多电视剧导演都认为后妃是用太监来梳头的。其实,像梳头这种工作属于细活,一般不会由太监来做,而是使用经验丰富的宫女来完成。但是,晚清的慈禧太后确实使用过太监李莲英梳头,这应当是一个特例。

后妃除了日常活动以外,总爱在梳妆台前逗留。宫里有专门的梳头宫女或太监,他们侍候着这些女主们。除了梳好头发外,还要趁此时加深与后妃们的感情,讲些宫外时新的话题,或是后妃感兴趣的话题。

后宫的女人们梳下的头发,要加以保留,因为她们认为父精母血给予之物不可轻易扔弃。关于头发的重要性,《孝经》这样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至于明清之交,明朝的遗臣们面对多尔衮气势汹汹的剃发令,也十分伤感和不愿,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说:“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圣人之训也”。这是汉族男人的态度,同样,满洲男人也是一样,他们爱发如命,并不轻易剃去。至于男人发式中剃掉前额头发,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满洲女人遇有大丧事件,比如长辈去世,则要表达一种丧葬中的孝顺之意,把头发披散开,剪掉耳边的一绺头发,是以发代头,表示殉葬先人之意。所以,清朝的男女,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头发。慈禧入葬时,就把她生前梳落的万缕青丝随葬地宫之中;而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去世后,乾隆帝为其铸造了黄金塔,用来存储孝圣皇太后梳落的头发,后人称为金发塔。

保存完整的金发塔,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为其母制作金发塔,靡费颇巨。当初,拟造高2尺1寸6分,但由于其中需供无量寿佛法身大,原高度容纳不下,于是,再行加高到4尺6寸,用金数量颇为巨大。宫廷里的承办人员想方设法,把一份金册、一枚金印、寿康宫茶膳房金器及所存盆、匙、箸等金器等尽行搜罗,共得黄金2300余两,仍不敷使用。于是,福隆安想出用白银添铸的办法,乾隆允诺,将700余两白银熔入其中,共有3000余两。承办大臣由福隆安和和珅共同负责,职能部门有工部、户部和内务府,具体操作施工由内务府造办处负责办理,互相监督,以防怠惰和克扣。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劳动,金发塔终于完工。金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脖、塔伞、日、月和松石璎珞等部分组成。纹样端庄,构图完美。其中金塔内的盛发金匣是关键,乾隆帝从样式到刻画纹样都一一过目。

清宫发式

东西六宫中,每宫必有一处梳妆台。身份高的后妃会有十分高档的梳妆台,梳妆台可以折叠,并配有各种小抽屉,可以装进脂粉或梳具等物。梳妆台的质地有紫檀和红木,有嵌螺钿的,异常华美。梳具中,有各种质地,如黄杨木和象牙等类。梳具按盒装,盒中按梳具形状设置出各种凹槽,有梳门发、鬓发、边发等具,也有刷子和篦子,齿疏密不等,用途各异,每盒梳具总有十来件。

后妃梳头时,为保持头质柔软而光亮,会使用头油来护发。如康熙历次南巡时,各地大臣的贡单中就有“香头油”“梳妆香油”等进奉。

流连在梳妆台前,有得意,有失意。失意的后妃会不时地叹气,哀怨时光不饶人,年老而色弛。但她们很多人并不会因为顾虑皇帝喜新厌旧而离开梳妆台。相反,一旦她们认识到自己已经老了,就会更加刻意地装扮自己,因为漫漫的人生余路不会因为皇帝失宠而断绝,生活还要走下去,直到人生尽头。

清宫后妃的发式,受封建礼数的约束,不可过分张扬和造次。但当外界广泛流行时,也会很自然地将各种发式流入宫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宫中后妃的发式也会变化。主要有:

孩儿发:清代,无论男孩和女孩,都剃去周围的头发,只留颅后发,编结成辫,盘于脑后。女子待成年后,开始蓄发,缩髻。

知了发:乾隆、嘉庆时期,满洲妇女时兴头顶盘发一窠,耳前两旁作“双垂蝉翼”式,形如知了,故此得名。

宫头:盛行于光绪年间,其发式为总全发于颅顶,束之以绳,复分两缕,缠成两把,再行加高,以桦皮桶2个,长约3寸,红绳缠束,穿假发套,以丁字形铁叉穿桶中,布发于叉,构成两硬翅,又加1尺左右长之扁方,缚令平立,两翅余发双搭扁方之上,交叉盘绕,涂以发油,余梢缠绕头顶。发短则以假发,外边用红绳围上,再在上面插上各式花朵、簪、钗等。

软翅头:盛行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再分成两缕,各用红绳缠成两把,长约三五寸,双垂于脑后,略呈“八”字形。咸丰、同治朝以后,其两把结构由矮而高;由竖垂脑后,演变成横卧头顶。

高把头:由软翅头演变而来。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用头绳束住,再分成两缕,用红绳缠成细而短的两把,用铁叉支住,再在铁叉上缠线。挽发如双角,作朝天马镫状,颈后缀一燕尾发髻。流行于旗人世家仆妇中。

旗髻:方法是绾全发于头顶,盘成一圆髻,这种简便的发式,在出阁后的妇女中,均可梳之。

但若有事出门或喜庆大事时,则改梳庄重头型。

大拉翅: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其式为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另以黑缎、绒或纱制成“不”字形皂板,称为“头板”。它的底部用铁丝制成扣碗状,称为“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之固定。在头板中戴彩色大绢花,称为“头正”,或“端正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

燕尾:清朝满族妇女在梳两把头时,将脑后发左右分开,下成两歧,梳成两尖角燕尾式扁髻,垂于脑后,再用线缝制固结,以防其松散。开始时,燕尾窄小平拢,后来耸起且长。在清朝末年,市肆上甚至有卖假燕尾的,以比其长短。

3.金玉珠钗,满目琳琅

德龄公主在《清宫二年记》中这样记录初见到的慈禧太后,“我们一眼就看见一位老太太,穿的黄缎袍上绣满了大朵的红牡丹。珠宝挂满了太后的冕,两旁各有珠花,左边有一串珠络,中央有一只最纯粹的美玉制成的凤。绣袍外面是披肩。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这更华丽、更珍贵的东西。这是一个渔网形的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鸟卵般大,又圆又光,而且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大小,边缘又镶着美玉的璎珞。此外,太后还戴着两副珠镯、一副玉镯和几只宝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英寸长的金护指,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鞋上也有珠络,中间镶着各色的宝石。”通过这样的记述,我们可以想象到作为当时紫禁城中最尊贵而有权势的女人是什么装扮和模样。

朝冠之礼

宫中后妃的头饰,在节日或重要场合要具朝冠,有严格的规定。朝冠有季节之分。皇太后、皇后的冬朝冠,其朱纬之上,周缀金凤7只,每只金凤上饰东珠9颗,猫睛石1颗,珍珠21颗。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猫睛石1颗,珍珠16颗。翟尾垂珠,共五行,每行为两段,每行大珍珠1颗,共垂珍珠302颗。中间有金衔青金石结1个,结上饰东珠、珍珠各6颗。末缀珊瑚。

皇贵妃、贵妃的冬朝冠,其朱纬上,周缀金凤7只,每只金凤上饰东珠9颗,珍珠21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猫睛石1颗,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92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末缀珊瑚。

妃的冬朝冠,其朱纬之上,周缀金凤5只,每只金凤饰东珠7颗,珍珠21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猫睛石1颗,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88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4颗。末缀珊瑚。嫔的冬朝冠,其朱纬之上,周缀金翟5只,每只金翟饰东珠5颗,珍珠19颗。其冠后有一金翟,其上饰珍珠16颗。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垂珍珠172颗。中间有金衔一青金石结,结上饰东珠、珍珠各3颗。末缀珊瑚。

慈禧身穿珍珠披肩照

此外,皇子福晋、亲王福晋、固伦公主、亲王世子福晋、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皇孙福晋、皇曾孙福晋、皇元孙福晋、贝勒夫人、县主、贝子夫人、郡君、镇国公夫人、县君、辅国公夫人、镇国公女乡君,辅国公女乡君、民公侯伯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的冬朝冠在配珠,装饰上各有区别,等级极其分明。

从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的夏朝冠,按《大清会典》的规定,皆以青绒制作。其冠顶、冠饰及垂绦、冠带皆与其各自的冬朝冠制同。也就是说,除冠质之外,冬、夏朝冠其制相同。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每年于秋季始换暖朝帽,春季始换凉朝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