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日恩怨两千年 » 中日恩怨两千年全文在线阅读

《中日恩怨两千年》卷贰 第十二章 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

关灯直达底部

此时的朝鲜已经不是原先的高丽了,在公元1388年的时候,高丽大将李成桂于奉旨出兵攻打辽东的途中突然翻脸,调转枪头回家发动了政变,把持朝政四年之久后,干脆更进一步篡位登基,定国号为朝鲜,然后还成为了大明帝国的藩属。

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丰臣秀吉却在统一日本后的第一时间里动了发兵侵略的念头,为什么?

一般认为,是秀吉想以朝鲜为跳板,接着征服全球。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丰臣太阁编排出了一个极为响亮,且极具近现代战略眼光的口号,那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朝鲜。”

保守一点的,则觉得秀吉打朝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道北上,然后打中国。

说穿了,这家伙出兵的最终目标都和中国有关——要么是直接拿下中国,要么是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地球。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天真但并不美好的梦想,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比较主流的有两个。

其一,他为了继承先主织田信长的遗志,真正做到天下布武。

所谓天下布武,是一代豪杰织田信长提出的一个理论,简而言之就是让武士阶级来统治天下,其实这里的天下指的应该是日本,但因为信长这人相当没谱,所以就有人认为他嘴里的天下,搞不好是全世界。

这种想法倒也不是毫无根据,当年日本耶稣会的欧洲人曾经给信长送去了一个地球仪,信长非常喜爱,经常把玩在手。久而久之,他看着地球仪不禁深情地表示,世界那么大,日本却那么小,当自己统一全日本之后,一定要出兵海外看看。

于是就有人认为,自诩继承信长遗志的秀吉,在统一日本之后,出兵朝鲜明国,便成了他完成先主遗志的一个手段了。

不得不说,这种调调着实很扯。暂且不说秀吉是否真的是那种为了完成信长遗愿,就敢去摸明朝老虎屁股的大忠臣,单从信长本人来说,作为一个极致现实主义者,他也是绝对不可能拥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的。

因为他清楚,自己不具备这个实力。

说完了其一,我们来说其二。秀吉得到了自认为很可靠的情报,说明国是个大而软的烂柿子,正是下手的好时候,所以便决定征讨之。

情报来源是一些去过明国打家劫舍的倭寇——真倭假倭都有。

那些人在秀吉面前夸夸其谈,说明朝吏治腐败,兵马虽多,但跟日本国内历经百年战争锤炼的武士相比,简直就算不上什么……说到最后,其中的某位仁兄还用上了四字成语来总结自己刚才的演讲,说日本打中国,可谓是:“大水崩沙,利刀破竹,无坚不摧。”

于是秀吉大喜,一拍大腿当下就下令发兵了。

可是,这种说法完全是低估了日本人一直以来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平心而论,丰臣秀吉从来就没有过想将大明帝国划入自家版图的打算,原因是他知道这压根就是一件做不到的事儿。

和先辈一样,秀吉所得到的关于中国的情报,也是相当精准也非常严肃的。情报的来源,绝非是那些在日本和中国都混不下去的社会败类,而是常年以来一直从事中日朝三国贸易的走私商人们。从这些豪商的口中,秀吉知道了相当多的关于明国的信息,对于明帝国的强大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他明白,自己面前的这个庞大帝国,尽管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国力也较之当年最盛时期衰退了很多,但却依然雄风犹存,仍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别说以现在日本的兵力,哪怕是再加上四五十万人马,也未必能够将其拿下。

不过,不跟大明朝打,并不代表不打别人。

在了解了明朝强大的同时,秀吉也间接接触到了当时的天下第一旷工王——万历皇帝,对于他多年不上朝、不干正事儿,以及懒得管各种闲事儿的情况做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得出了一个看似正确,实际上却最终坑害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如果只是打朝鲜的话,明朝不会出兵。

那么,就只打朝鲜吧。

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的三月,随着丰臣秀吉的一声令下,全日本的大名们都陆陆续续按照指标带上人马赶赴名护屋,雄赳赳气昂昂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

当然,怨言是肯定少不了的。

比如织田信长的女婿蒲生氏乡,就非常直接地表达了他的怨恨之情:“这只猴子,好好的日子不过,想找死吗?”

其实也不光是他,几乎所有被动员远征的大名们都不明白,这好不容易安定了日本,太平日子才过了一年刚出头,怎么又要开始打仗了?

确实,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似乎成了一个谜,仿佛朝鲜李家王朝的某位统治者跟他有着血海深仇一般。

其实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快完蛋了。

或许你会觉得,这刚刚统一了日本,全国人民正斗志昂扬地要建设新日本,可谓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就快完蛋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了战争,所以上到盔甲下到草鞋,订单逐渐减少,甚至有消失的迹象。至于铁炮、大炮、刀枪剑戟等兵器的贩卖,那更是因秀吉提出的“狩刀令”而几乎绝迹。运输事业也变得后继无人,马商人、造城工、木材商人、铁炮制造等原本属于热门的行业,现在也纷纷出现了失业者,变得无人问津。

当然,最大的失业群体还是那些手里拿着刀的职业军人——武士。

而商人们的处境自然也是一团糟,原以为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可以和气生财的生意人,很快就发现自己放出去的债,都收不回来了。

这是当然的。

原本在战国时代,尽管被借走了大额的军资,可是一旦打了胜仗拿到了封赏的金钱和领地,就能立刻归还,现在一下子没仗打了,自然也就不存在类似投机式的领地盈利,那么那些已经被放出去的贷款,别说是本金了,就连利息的索取都变得渺茫了。

最糟糕的还不在这里。

失业率的上涨导致了无所事事的人增多,虽说这些人尽管整天没事儿干,看起来蛮幸福的,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得饿肚子了。当然,有很多人是不甘心自己就这么饿着的,于是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治安的恶化。

对于一个新政权,治安恶化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搞得不好就会触动新生政权的根基。所以,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秀吉以及其家臣们,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对策了。

然而,这些只有在和平时代才会出现的不景气,是经历了百年战乱的日本没碰到过的,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说这个经验去面对它。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虽然当年不过三十出头,但却已然是整个丰臣政权之下的头号文官了。

丰臣家政权建立之后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一直都由三成在解决,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灾赈灾,有贼抓贼,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在做无用功,哪怕活活累死,都不可能根治眼下的问题。

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三成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迅速摆脱现在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战争,夺取新的领地。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浅显易懂的道理,失业的都是吃战争饭的,发动战争就等于让这群人重新有了活儿干,自然也就不会整天想着挖丰臣家政权的墙角了。

而夺取领地,也就是当时以及后来在欧洲世界非常流行的一种行为——开拓殖民地。总的来说,夺取的殖民地的财富物产,只需一部分便能清算和大商家的残留贷款,剩下的资金可以让日本彻底摆脱靠战争过日子的局面,也就是工矿业、农业、商业变成和平产业的转换。

最后要做的,就是选一块合适的目标,作为自己战争的对象。

选来选去,选中了朝鲜。

当年放眼整个亚洲,南洋诸国早就有成为欧洲列强势力范围的趋势,动不得;即便侥幸有几个还没被插上欧罗巴旗帜的,那也多住着生产力低下,且不文明、未开化的土著原始人。

最后只能看西北方向了,正西面,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大的明帝国,秀吉是不会想到去主动侵略明王朝来给自己作殖民地的。

唯独能欺负的,也就朝鲜了。

当时的朝鲜,已经历经和平时光两百余年,举国普遍重文轻武。据说如果一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学文一个学武的话,学文的那个会受到全家的疼爱;而学武的,只能如仆人一般为自己的兄弟端茶送水。

如此一来,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去当兵的家伙,自然也就是图个混饭,素质极差,打仗基本不行。

不过朝鲜人搞政治斗争,那倒还真有一套。国家不大,但小朝廷里分成了东人党和西人党,东西对战一段时间后,从东人党内又分裂出了南人党和北人党,着实有将朝廷变成麻将馆的趋势。

而且,在数百年来中土大唐的熏陶下,朝鲜也算是个比较富裕的小国了。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家底可供打劫的,更何况日朝两国相邻相近,真的殖民起来,也方便不少。

方针既定,那就行动吧。

公元1592年,春夏交替之际,丰臣秀吉动员整整三十万大军,陆续赶到了远征基地名护屋,不过要渡海打仗的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后备力量,留守就行。

同时,日本人还准备了十二字作战口号:“水陆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

这是德川家康说的。

渡海的大军有十五万人左右,分成九个军团。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九个军团的大致情况,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军团长。

第一军团,总共一万八千七百人,军团长叫小西行长,此人亦是这场战争的先锋兼任总指挥。

行长不是武士出身,他们家原先是做药材生意的,比较少见的是,他还是一个天主教徒,并且有个教名叫做奥古斯都。

因为家庭出身,使得行长对于粮草计算、金钱调配等工作非常上手,但行军打仗,则完全是个门外汉。

不仅如此,整个第一军团除了行长外,还有五名辅佐的副将大名,分别是宗义智、松浦镇信、有马晴信、大村喜前和五岛纯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不会打仗的,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战国时代,都跟朝鲜有着或多或少的贸易往来。

之所以将这群门外汉编在一起,组成军团之首,显然是为了考虑今后能够方便地殖民朝鲜而已。

这也是证明秀吉只准备打朝鲜,而没打算动中国的证据之一。因为九个军团里,没有哪个军团的军团长或是部队长是精通中文的。

第二军团,总共两万两千八百人。军团长是贱岳七本枪之一的加藤清正;此外还有副将一人,叫做锅岛直茂。

这两个人是属于比较能打的,特别是锅岛直茂。在战国时代,他作为九州豪强龙造寺家的家臣,数次辅佐家主龙造寺隆信击退来犯的另一家九州诸侯大友家侵略势力,在元龟元年(公元1570年)四月,曾以五千寡兵夜袭大友家六万人,并且取得了歼灭两千人的战绩,轰动了整个九州岛。

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加藤清正跟小西行长的领地相邻,同时也是一对大冤家。

第三军团,总共一万一千人,军团长叫黑田长政,他爹是黑田官兵卫,早在丰臣还姓羽柴的那时候,便是秀吉麾下著名军师了,和另一名天才智将竹中半兵卫并称为“天下的两兵卫”。

而就谋略和器量而言,长政完全不能和他爹相提并论。

第四军团,共计一万四千人,军团长是一个叫做毛利胜信的人。这个人在当时属于名不见经传,虽说是尾张出身,担任过秀吉的侧近,但是军功却鲜有耳闻。之所以让他担任军团长,那真是不得已,因为原定的那个军团长迟到了,当大家高唱军歌准备出发的时候,他还在自己的领国内处理家务。

这位迟到的仁兄名字叫岛津义弘,萨摩的大名。

第五军团总计两万五千人,军团长是贱岳七本枪之首的福岛正则。在这个军团中,副将比较多,总共有六名,分别是蜂须贺家政、户田胜隆、长宗我部元亲、生驹亲正和来岛通之、通总父子。

简单评述的话,那就是除了福岛正则本人和长宗我部元亲,其他的人基本上都不怎么能打。

第六军团共一万五千七百人,是整个征朝九军团中将领平均水平最高的一个。总大将是号称“日本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的儿子小早川隆景。这位小早川隆景,因为被他爹送给了中国(日本中部地区)豪族小早川家当养子,所以才改姓了小早川。

虽说隆景打仗还没到百战百胜、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而且这人还拥有极强的水战、外交以及洞察能力,堪称是战国时代难得一见的人才。

此外,六军团还有副将一名,叫做立花宗茂。此人是整个征朝日军中,仅有的两个属于“很能打”级别的大名将领之一。

立花宗茂,原名高桥统虎,是九州大友家猛将高桥绍运的儿子。立花这个姓,是因为他后来做了立花道雪的女婿兼养子后改的。

他的养父立花道雪,也是一位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此人一生征战无数,却从未有过一败,几乎比“传说中的军神”上杉谦信还要上杉谦信,更不可思议的是,道雪还是下半身瘫痪的。

这个瘫痪是他自己搞的。道雪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走在路上恰逢雷阵雨,望着一声接着一声的雷鸣,一道接着一道的闪电,他突发奇想,打算用手中的刀将这闪电给劈断了试试。

说干就干,道雪来到一处空旷地带,看准了一道闪电便将早已拔出的武士刀高高举了起来……

或许是运气好,遭到了雷劈的道雪并没有丧生,仅仅是下半身瘫痪而已。所以从此以后,打仗的时候他就坐在一块木板上,由数人扛着冲入战阵中亲临指挥,倒也无往不胜。

比起养父来,宗茂本人则从小就展现出了一种神童般的天赋。他的身子骨特别强壮,而且据说4岁的时候就跟普通的8岁孩子一样了,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剑道,不久之后便异常精通,往往能将十二三岁的大孩子打得满街乱跑。

到了大概10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爹绍运出去打仗,半开玩笑地问儿子是不是要跟着一起去。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武士子弟都被教育要勇敢地上战场,宁可被打死也不能怕死,这也成了当时的世俗评判一个武士是否合格的依据之一。

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会跟其他孩子一样,嚷嚷着要一起上战场,不想小宗茂略一沉思,作答道:“如果我现在跟着您一起去战场,多半会像一条野狗一般被杀死。与其这样,还不如等我再练个两三年,那时一定会成为一个不输给您的武士。”

本想拿儿子开玩笑的绍运听了,不禁也肃然起敬。

长大后的宗茂,成为了大友家的主要干将,驰骋于整个九州岛。在秀吉征讨九州后,他率军攻入岛津领内,击败并包围了岛津家重臣新纳忠元。之后,被秀吉提拔为十三万石领地的大名,并且赐予其光荣称号:刚勇镇西一。解释起来就是西日本第一刚勇之士。

第七军团总共三万人,总大将是毛利家的当家人毛利辉元,同时他也是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的孙子,小早川隆景的侄子。

第八军团的一万人由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率领。秀家时年二十未满,用今天的日本法律来看,还是一个少年。他上朝鲜,那纯粹是开阔眼界,长长见识的。虽然是来长见识的,可这家伙的来头着实不小,除了八军团团长加秀吉养子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全军团总大将。

第九军团那一万一千五百人的军团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不能打”级别的家伙,他叫做羽柴秀胜,听名字便知道是秀吉家的亲戚,具体说来,是秀吉的外甥。秀胜和秀吉另一个外甥——当时的关白丰臣秀次是亲兄弟。这次来朝鲜也是纯粹来看看的。

不过比较悲剧的是,这位仁兄到朝鲜之后就因水土不服而生了重病,不久后便吹灯拔蜡了。

此外,秀吉还安排了以九鬼嘉隆、藤堂高虎为首的大名,率领海军九千两百人以及船只七百艘从海路进军。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的日本海军。

从后来的历史看,无论是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以及太平洋海战,日本的海军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作战能力和素质。然而,在战国时代,他们的能力概括起来也就一句话八个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当时代表了日本海上最强作战水准的,是这个叫九鬼嘉隆的人所率领的舰队。

九鬼嘉隆,外号“海贼大名”,自织田信长时代就活跃于日本的濑户内海海域,他的招牌武器是天下闻名的铁甲船。

这种船从外形上来看,就是普通的大船上包着一层数厘米厚的铁皮,再安上几门大炮,如同一个铁匣子。

这玩意儿在相对风小浪平的濑户内海,或许还能称王称霸,可到了真正的浩瀚大洋之上,铁匣子就立刻成为了铁棺材,不需要什么炮击枪打,只要风浪一大,便立刻沉底了。

所以,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九鬼嘉隆所带的海军里,只有安宅船,没有铁甲船。

安宅船,就是普遍在战国时代各路大名所使用的战船,长二三十米宽十来米,载重百吨左右。

对于这场战争,作为日本最高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其实并没有过多地为此操心,真正在背后运筹粮草、准备船只、计算预算甚至分摊兵数的,是石田三成。

很多人觉得,这九个军团的军团长,都代表着日本当时的最高作战水平,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名将中的名将,他们的名字,至少在日本,那是如雷贯耳的。

但客观地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当时的日本,是绝对够不着“精英”这个头衔的。

因为战国最精彩的时代早已过去,那些真正的超一流精英大腕儿,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等人,早已经驾鹤西去好多年,剩下的除极少数外,都只是一些二流三流的货色。

至于名将,这个倒是真的,他们都很有名。不过有名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这些人大多都有一个真正精英级别的爹。

黑田长政他爹,黑田官兵卫。

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的养父,以及羽柴秀胜的舅父,是丰臣秀吉。

毛利辉元和小早川隆景是毛利元就的孙儿。

宇喜多秀家的养父也是秀吉,而他的生父,则是被誉为日本第一阴毒之人的大名——宇喜多直家。

如此等等。说得难听一点,这就是一个二世祖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