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化腾:先人一步 » 马化腾:先人一步全文在线阅读

《马化腾:先人一步》12 “全民公敌”也是腕儿

关灯直达底部

模仿是创新之母

似乎除了腾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能够被称为“全民公敌”的企业了,也再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容纳几乎全部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于是,人们将“打工皇帝”唐骏的那句“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改成了“我的复制可以成功”来调侃腾讯。

其实,这恰恰是企鹅帝国的核心价值所在。

当初,马化腾看到即时通讯软件在中国充满发展前景,所以他一直在思索,怎么继续发展才能让自己的QQ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他拿出了当年对ICQ学习和改进的技巧和劲头,对小企鹅的产品内容不断进行延展。

马化腾的确做到了,他让这只小企鹅不断强大,并聚集了一大批稳定广泛的用户群。不过,随着腾讯业务的不断扩展,很多人发现腾讯开始模仿各种互联网服务及应用程序,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腾讯的一些非议。

其实,模仿和创新一直是马化腾的杀手锏,也是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种商业策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成功哲学。马化腾很清楚,在创造力相对国外较弱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做一个先行者和开拓者是很辛苦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模仿+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

不过问题也由此来了,很多人认为马化腾的这种创业思路是在压榨创业者的成果,也有人认为腾讯的一大堆的“模仿”烙印值得人们去深思。不过,甭管人们怎么喷口水和吐槽,时至今日腾讯依然发展得很好,除了OICQ的域名风波之外,几乎再没有大宗的被起诉的案例。

于是,有人开始研究马化腾的高明之处到底在哪儿。答案或许就是,被模仿者很可能也是初模仿者。换句话说,马化腾并没有模仿真正的初创者,而是一个三次模仿甚至是四次模仿的“过滤者”。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腾讯的模仿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专门进行了研究,还罗列出一长串的模仿名单:QQ模仿ICQ、TM模仿MSN、拍拍模仿淘宝、QQ游戏大厅模仿联众、QQ对战平台模仿浩方对战平台、QQ团队语音模仿UC Talk、财付通模仿支付宝、QQ拼音输入法模仿搜狗输入法、超级旋风模仿迅雷、QQ播客模仿土豆、QQ交友中心模仿亚洲交友中心……这个名单实在太过冗长,不过仅仅浏览前面几个被模仿的知名互联网服务和程序软件,似乎就足以看出马化腾在模仿创新这条路上走得相当之远。

其实,腾讯之所以敢于模仿这些各领域的巨头而且又免于官司缠身,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互联网核心技术根本就不在中国,比如大名鼎鼎的支付宝和一些视频技术等,它们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因此从马化腾的模仿案例来看,很多被模仿者也是模仿者,他们都和腾讯一样,借鉴了国外的某些商业模式。既然大家都在踏向“雷区”,那么剩下的就是技术之间的比拼和文化移植之间的争斗了——谁最终做出的软件最受中国网民欢迎,谁就能取得成功。

当然,马化腾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成功绝不是仅仅依靠着模仿,因为模仿本身没有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然而似乎只有腾讯的模仿让竞争对手感到了恐惧,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大体上看主要有两点。

第一,腾讯模仿了这些被模仿者的某些服务应用,在功能上能够比肩对方,这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

第二,腾讯的用户量实在太庞大了,拥有着如此众多的潜在使用者让它随便推出一款软件之后都不愁没有市场,并且它还能够根据用户的体验进行创新。

虽然只有这两条优势,但马化腾的模仿足以让竞争对手不寒而栗了。

联众创始人鲍岳桥说过:“从QQ游戏平台上线那天起,联众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后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对马化腾在产品上的功力表示了钦佩,不过他也表示,自己的安全产品将要和QQ医生进行正面的较量(或许正是憋着这股劲儿,才有了后来的“3Q大战”)。

事实上,马化腾在用户体验方面的确是做得相当成功的,因为他一直奉行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不管模仿什么,都不会做得比竞争对手差。也正是因为腾讯模仿得成功,不少业内人士觉得在中国互联网这个大圈子中,无论是巨头还是小型创业者,很少有人会做到百分之百的创新,假设只用模仿这个标准来进行衡量的话,没有任何人可以“幸免于难”。所以,人们真正忌讳的并非是模仿,而是没有创新的模仿。

来看一下QQ的创新吧。比如,在QQ下面的服务图标中,马化腾增加了各种增值服务的入口,比如QQ会员、蓝钻、红钻等,而这些东西显然不是马化腾从谁身上学来的,而是他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带有进步性质的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一类的创新,腾讯用户群体才不断扩大并更加巩固。马化腾扩充出来的增值服务也让腾讯不断获得各种收益。在这种庞大用户群体的支持下,马化腾大胆地继续各种模仿,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让每一个被模仿的产品趋近完美。

我们不妨这样看马化腾的模仿:他先是虔诚地跟在一些巨头的身后,亦步亦趋地学习着然后细致地模仿,最后决绝地超越。在马化腾看来,只要是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不错,他是绝不会放弃上前掘金的好机会的。

有人曾经预言,互联网市场中的模仿还将继续存在,而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客观现象:先发现有新东西,然后跟着学,接着再基于中国的一些本土文化进行创新。